2023-07-23 13:19:25 条浏览
各有所长,很难排序。
1.霍元甲
2.董海川
3.王正谊
4.黄飞鸿
5.王子平
6.韩慕侠
7.杜心武
8.孙禄堂
9.郭云深
10.燕子李三
按年岁排吧,武艺都差不多啦。
不知道
各有千秋,不分上下![赞][赞]
晚清这些高手功夫多厉害不知道,但霍元甲当时做的事对积贫,积弱的国家,民族意义重大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武林高手,是真正的武林高手,并非想乔峰、段誉之流,这些都是小说中虚构的,晚清时期的武林高手不少,下面说一说晚清十大高手。
董海川是武术家,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朱家务村人。他一般被认为是八卦掌拳术的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
王正谊,京师武林名侠。因他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人称“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
黄飞鸿,原名黄锡祥,他是清朝末年的洪拳大师,岭南武术界一代宗师。也是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著名中医。
霍元甲,爱国武术家,迷踪拳第七代传人。1909年扬名上海,并创办了精武体育会,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为强健国民体质、传承武术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子平武术名家,伤科医生。出身武术世家,自幼习武,擅长查拳与太极。民国8年在北京打败在中山公园设擂的俄国力士康泰尔,于济南击败日本柔道家宫本后来上海,以治伤正骨为业。
杜心武,名慎媿,人称南北大侠,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是自然门开山鼻祖徐矮师的独传高足,也是自然门第二代掌门人。后加入了同盟会,开始了革命生涯。
韩慕侠,形意拳、八卦掌大师,曾先后随张占魁、应文天等九位师傅习武。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就读期间,曾随其练习武艺,锻炼身体。
燕子李三本名李云龙,乳名唤作“小龙儿”。擅长轻功飞檐走壁。“燕子李”即李云龙就是真正的燕子李三。
孙禄堂名福全,字禄堂,孙式太极拳暨孙门武学创始人,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武圣,武神,万能手,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
郭云深,幼年习练拳术,后拜能然先生为师,昼夜练习数十年,深得形意拳之精义。郭云深后来练就绝技半步崩拳,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著称。
一,杨露禅,太极拳中兴之主,郭云深,形意拳集大成者,董海川,八卦掌祖师,李景林,武当剑宗师,王芗斋,大成拳创编者,孙禄堂,内家拳集大成者,海灯法师,少林功夫近代代表者,霍元甲,精武会组织者,
1、霍元甲
2、黄飞鸿
3、杨露禅
4、郭云深
5、孙禄堂
6、韩慕侠
7、杜心武
8、王子平
9、王正谊
10、董海川
晚清所谓武功高手,各部分记载比较杂,很多还有夸大的地方,很难真的为他们的武艺排序。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大清最后一任大内侍卫总管宫宝田的故事,我觉得在晚清武林排名中,他必然上榜。
宫宝田,于清同治十年(1871)十二月,生于现乳山市崖子镇青山村。
宫宝田小时候经常往王府送米,得以认识正在王府护院的董海川得意弟子尹福。
董海川是八卦掌的创始人,以武功卓绝享誉京城。后世编有多种崇尚董海川武功的传奇故事,其中以武侠小说《雍正剑侠图》,影响最广。该书中以童林(字海川)影射董海川,给董海川生平和八卦掌渊源染上了一层神奇色彩。
尹福经多次观察考究,认定宝田是习练八卦掌的难得之才,便收宫宝田为徒。此后,在尹福的安排下,宫宝田还得到过师祖董海川的亲手指点。
二十三岁那年,宫宝田便已登堂入室,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特别是轻功,堪称精妙,人称“宫猴子”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宫宝田被召入宫,加封四品带刀侍卫,先后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近身侍卫。最后更成为清廷最后一任大内侍卫总管。
庚子年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宫宝田护驾逃往西安,由于办事得力,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赏识,钦赐“黄马褂”一领。
1905年,看清楚了清廷的腐败无能,对功名利禄心灰意冷的宫宝田,称病辞差,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在乡17年,深居简出。后应乡人所求,在本村和海阳郭城一带,教授八卦掌入门功夫,前来拜师求艺之人络绎不绝。
1922年,东北军军阀张作霖慕名去请了宫宝田。见面后,张作霖见宫宝田瘦小枯干,不免生出了轻视之心。
宫宝田看透了张作霖的心思,表示愿意和他比武。于是他退到了20步之外,让张作霖对自己开枪。号称枪法“百步灭香火”的张作霖连射两枪皆被宫宝田躲过。就在张作霖要开第三枪的时候却听宫宝田在其背后说,我若想要大帅的命,恐怕不用大帅转头了。
张作霖对宫宝田佩服至极,当委任他为东三省阅巡使兼奉军总教练,实则是让宫宝田做了自己的保镖并教授自己的儿子张学良习武。
在张作霖帐下,宫宝田曾多次在日本人制造的事端中保护张作霖化险为夷。
1928年春,宫宝田奉命留北平警卫张学良。1928年月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未随同行的宫宝田闻讯后甚是悲伤,后在张学良撤并西进时,他辞职二次返回故乡。
晚年的宫宝田在家乡致力于八卦掌发展,培养了大批门徒。1943年6月27日(农历5月25日),宫宝田在青山村病逝,终年72岁。
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中,“宫羽田”的原型就糅合了宫宝田与其师兄李存义的生平事迹,也从另一侧面反应了宫宝田的江湖地位。
受到现在社会上太多假武术大师的影响,传统武术受到的质疑也是空前的大。不过就我个人看法,传统武术绝对能战,只是绝对没有传闻中的那么夸张罢了。此外,静心习练的人越来越少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记得笔者小时候,所住的北京大四合院里有个爷爷是老八路出身。那个爷爷是沧州人,身材不高,也不算强壮,但据说是练过几年武术的。
他给我们讲过,他碰到最危险的一次作战是一次和日本人的遭遇战,双方拼的都没子弹了,就开始拼刺刀。最后八路军这面除了他都拼光了,而日本兵还有四个。
他一个人对四个日本兵,最终还是凭借武术基础和军事素养把那四个日本兵都杀了,但他的大腿和后背也各中了一刀,在战地医院折腾了好几个月才捡回了命。但腿却落下了残疾,此后走路有点瘸。夏天时候,我亲眼看到过那两道触目惊心的刀疤。
我小的时候,还经常能见这个爷爷清晨时候,在院子里打拳。但他只是自己打,连他的儿子和孙子都没传授。他总是说,未来要靠科学文化知识,多念点书比练武管用。
也许,这也是今天传武衰落的原因之一吧。
宫宝田
《一代宗师》剧照
董海川、王五、黄飞鸿、霍元甲、王子平、杜心武、韩慕侠、李三、孙禄堂、郭云深。
晚清十大高手都有谁?你这说的不清不楚的。
不过,根据我对晚清民国传武界的了解,除开极个别的人,晚清民国传武界的人都是“垃圾”。
我不是侮辱他们,我是在说事实。
晚清武林高手里唯一有史料可考证的,真正和外国人比过武,还打断过外国人手臂的只有霍元甲。
而且根据当时在一旁观战的陈公哲记载,霍元甲与日本武术家刚一交手就成了双方摔跤,最后霍元甲是依靠摔跤的招式打断了日本武术家的手臂,为此霍元甲还非常抱歉。
其后日人与元甲二人两手互执,为摔跤形势……元甲反击日人,由此日人之右足在未取得主动地位时,元甲已成主动,乘势一推,竟跌日人于天阶中,不幸断其右手。——《精武会五十年武术发展史》,陈公哲,华联出版社
剩下的所谓晚清武林高手没有一个有可信的比武记录,全是吹牛逼。
我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是“暴打俄国大力士康奈尔”这件事。
根据不完全统计,晚清民国号称打过这位俄国大力士康奈尔的武术家有张占魁、王子平、李剑秋、韩慕侠、刘百川、程海亭。
但是这些号称“暴打俄国大力士康奈尔”的武术家都说谎了。
因为根据当时的《申报》和《益世报》报道,当时北洋当局担心中国武师与这位康奈尔大力士擂台比武出事,于是官方介入不允许比武,把比武改成了各自在擂台上展示自己的技艺。
而且最后中国武术家与俄国大力士同台表演也没有真正进行,因为根据《申报》报道,在表演前几天,康奈尔不幸被某位观众拆穿他号称千斤重的铁球里面全是锯末,这下子康奈尔在天津混不下去,就销声匿迹了。
然而,康奈尔销声匿迹并不耽误张占魁、王子平、李剑秋、韩慕侠、刘百川、程海亭这些传武大师宣称自己暴打了看不起中国武术的俄国大力士康奈尔。
而且从此“暴打外国武术家”就成了中国传武表演艺术家们的保留节目,比如上世纪50年代在澳门和人比武,抡王霸拳的太极名家吴公仪,《吴式太极历代宗师传略》一文还披露吴公仪1933年在湖南击败俄国大力士朱某(音译),要不是我看过这位吴公仪大师的比武视频,我还真相信了。
我说过多次,我今天再说一次:
清朝爱新觉罗家族为了笼络汉人中的勇武者,也为了把汉人中强者都吸收到他的朝廷里去,所以对武秀才、武举人、武进士非常优待。
武举人进京赶考,落榜了朝廷还会发路费让他回家(文科举可没有这待遇);而且武秀才和武举人都可以去自己籍贯所在的总督衙门或者巡抚衙门报名参军,立刻授予见习千总(正六品武官)或者见习把总(正七品武官)的职务,经过三年的考核期,总督或者巡抚就可以批准这位武举人、武秀才转正。
如果不想从军,也可以报名参加全省典史选拔(不入流文官系统),民国大军阀杨森的父亲就是清末四川武秀才,他报名参加典史选拔被选中担任新都县典史。
而且清朝河北一直是武举大省,和文科举大省江苏和浙江交相辉映。
如果真的是练武的人才,那么他在清朝肯定是首选参加武科举,而不是当一个撂地教拳的下九流?
一个学霸他高中毕业是选择考清华北大,还是选择去蓝翔技校?
有人说清朝武举考的和传武练的东西不一样,我说这些都是借口。
清朝乾隆年间开始,武举就走向了歧途,不再看重举子们的文化水平和战略水平,甚至都不看重举子们射箭的能力,只看重举子们是否臂力强健。
从嘉庆朝开始,可以说只要膀大腰圆,身材魁梧,臂力强健的举子基本上可以说武秀才保底。
换言之,一个传武高手连拉开“十力弓”的力气都没有,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晚清时期时局动荡,政令萧条,本来被禁止习武的民间也开始涌现出了一批批武林好手,这其中以十位立于武学巅峰的高人为主,称为“晚清十大高手”。
这十人或开宗立派,为一代宗师,或游走江湖,劫富济贫,或投身革命,为国出力,传为一时之佳话。
当然这十人说法不一,我个人觉得目前流传较广的十人时间跨度较大,似乎不能用来印证晚清时代的武林,所以以下十人为我个人按出生年的排名,不以武艺排行,因为要论武艺的话,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能由各位读者自行判断了。
燕子李三:生于清道光十七年,行踪缥缈的奇人
关于燕子李三的真实身份,有说是河北保定的李景华,有说是河北沧州的李云龙,其中李云龙年代最早,在家中排行第三,又是最早使用“燕子”外号的高人,所以比起李景华来说,李云龙更符合“燕子李三”的存在。
当时清廷腐败,外敌入侵,地方上官商勾结,鱼肉乡民,为富不仁,而这些人往往就是侠盗“燕子李三”的目标,据说李云龙最擅长燕子三抄水的绝顶轻功,侵门入户如入无人之境,为富人所恶,穷人所爱,李三将其绝技传授于儿子李聚坤,由他继承“燕子李三”之名。
也是因为“燕子李三”的名声太大,逐渐成为了一个传承名号,很多自称侠盗的盗贼都打着“燕子李三”的名号到处为非作歹,如山东李圣五,其人就是一个无恶不作的贼盗,可他打着“燕子李三”的名号,倒是让当时人有所顾忌。
王正谊:河北沧州人,生于道光二十四年,刀法极高,人称“大刀王五”
虽出身贫寒但爱武成痴,曾以长跪不起而获得当时沧州最出名的武师——双刀李凤岗的赏识,投入其门下学习刀法,出师后投入师伯刘仕龙的镖局,开始了他数年行走江湖的历程,后在同治年间,王五来到北京,成为了当地一家镖局的镖师。
由于艺高胆大,王五很快就在北京半壁街成立了源顺镖局,负责山海关到江苏这一大块南北要地的押镖事务,王五为人仗义,做生意又公正严明,很受同行人的尊重,源顺镖局的客人源源不断,大多都是因仰慕王五豪气而来的。
王五最为人称赞的,莫过于他与维新派谭嗣同之间的感人友谊,在戊戌六君子被斩首后,王五毅然为挚友谭嗣同收尸,并多次暗杀朝廷大员为其报仇,可惜最后在清廷和洋人的联合下,王五和其他爱国志士被捕,王五被枪杀于镖局前门,头颅被割下挂在城门之上,天津霍元甲在听闻此事后,立刻赶来为其收殓。
程廷华:河北深县人,生于道光二十八年,程氏八卦掌创始人
自幼学得摔跤绝技,年纪大点后就入北京学武,二十八岁时经引荐,投入八卦掌祖师董海川门下学习八卦掌,艺成后在崇文门外开了一家眼镜店,故人称“眼睛程”,在经营眼睛店的同时也开设教场,收授门徒,当时人一提八卦掌,无不知道“眼睛程”三字。
据说董海川教授八卦掌时,往往是口授,身教者甚少,而眼睛程就是唯二能得到宗师口传身教的福人之一,其绝技双撞掌一出,遇掌者无不应声倒地,曾以一己之力,在押镖途中大战十几个强盗,从此名声大噪,自北京到济南的镖车,只要打着“程廷华”的名号,则无敢剪径者,一路平安。
程廷华名震直隶,连有着大内侍卫保护的慈禧太后也以重金笼络,但程廷华不为所动,甚至在太后西狩时闭门不出,后在回店路上遇到横行霸道的德国士兵,几招下来就把十几个高大壮实的德国兵打得灰头土脸,但却也引来了洋人枪炮报复,程廷华一个躲闪不及,被射杀于自己的眼睛店门口。
黄飞鸿:广东佛山人,生于咸丰六年,一代洪拳宗师
黄飞鸿之父乃广东十虎之一的黄麒英,受父言传身教,自三岁起就开始学习虎鹤双形,这是黄麒英的成名绝学,到七八岁时就开始跟随父亲出门卖艺、行医,黄飞鸿一身武艺、医术就是在这时候打下了基础。
年长后苦练棍术,十二岁时就已一套四象标龙棍打赢了武师郑大雄的左手钓鱼棍,赢得了“少年英雄”美誉,后与其父救助了潦倒的洪拳高手林福成,得其传授铁桥三绝技之“铁线拳”和飞砣绝技,并深受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器重,聘为军中技击教练。
其父黄麒英去世后,黄飞鸿萌生退隐之意,在广州仁安街设立“宝芝林”,专治跌打损伤,黄飞鸿晚年凄凉,宝芝林在一场无妄之灾中被烧毁,长子失业,次子又因斗殴而死,让其心灰意冷,不愿再开馆授徒,去世前家徒四壁,家人无力安葬,只能由女弟子邓秀琼出资入殓。
孙禄堂:河北顺平人,生于咸丰十年,孙氏太极拳创始人
幼年丧父,由老母独自抚养长大,喜好练武,曾拜一位江湖拳师学习少林拳法,十一岁时离开家乡,去往保定做了一名毛笔店学徒,,后得河北名家李魁元传授形意拳,再随郭云深,习得半步崩拳绝技,又去北京和程廷华学得八卦掌武艺,乃眼睛程最得意之弟子。
艺成后踏遍南北十一省,访问武当、少林、峨眉等名门大派,途中与人切磋,未逢敌手,二十八岁时回家乡创立了蒲阳拳社,广收门徒,名动河北,拜门学艺者络绎不绝,后被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聘为幕宾。
孙禄堂所学很多,其中最主要为形意拳、八卦掌和太极拳,经过数年研究,孙禄堂将三家武学融合为一,自创孙氏太极拳,十年后成为南京中央国术馆武当门门长,孙禄堂精力充沛,五十岁时还力挫俄国格斗家和日本武士,在古稀之年还能力敌五名日本高手,故有“虎头少保”之美誉。
霍元甲:天津静海人,生于同治七年,一代大侠
出身武术世家,其父霍恩第因其体弱多病而不准霍元甲练武,可霍元甲痴迷武学,于是自己偷偷练习,在一次外人前来踢馆,并打败其父兄时,霍元甲愤而出手,五分钟内就将其打败,霍恩第也只好认同了霍元甲的天资,将家传“秘宗拳”教授于他。
成年后,霍元甲在脚行做过管事,在药店打过工,因其力大无穷,能挑动重达千斤的药材,手推两个青石轱辘,故人送外号“霍大力士”,在打工时认识了一生挚友农劲荪,与其成立了精武体育会,发扬“尚武精神”。
霍元甲在宣扬国术的程度上,是前人所不能及的,他打破常规,改良了秘宗拳,将其改名为迷踪拳,同时不再秘技自珍,而是大开方便之门,将家传武学尽数教授给外姓徒弟,一洗当时的门派风气。
杜心五:湖南慈利人,生于同治八年,别号“南北大侠”
家境殷实,自幼聪慧好学,七岁时就学成“飞蝗石”绝技,投之无不中的,八岁时因父去世而家道中落,但好学之心不减,平时除了读书之外,还寻访各派高手苦练武术,先从严克学习南派拳术,再从于虎学武当拳法,内外兼修。
杜心五年少气盛,曾挂出“能胜我者,千金礼聘为师”的狂言,引得众人应聘,但却无一人能击败他,直到自然门高手徐师前来应聘,杜心五与其切磋后方知天外有天,于是投入徐师门下,学习自然门武术。
光绪三十一年,杜心五因宋教仁之邀加入了同盟会,投入反清洪流之中,担任国父孙中山的保镖,多次击退慈禧太后派来暗杀孙中山的大内高手,保护孙中山安然无恙,为后来反清事业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宫宝田:山东乳山人,生于同治十年,清朝最后一任大内侍卫总管
宫宝田出身贫寒,十三岁时被介绍去米行做学徒,由于经常要往肃亲王府送米,认识了八卦掌名家尹福(和程廷华一起为董海川的两大亲授弟子),在一番考察后,尹福认为宫保田为练武苗子,于是教导其八卦掌武学,并拜见了祖师董海川,得其好生培养的嘱托。
数年后武艺大成,其八卦游身步出类拔萃,走路灵巧轻便,人称“宫猴子”,光绪二十三年被召入宫中任护卫首领,加四品带刀侍卫,因保护慈禧西逃有功而钦赐“黄马褂”一件,后更是担任了位高权重的大内侍卫总管一职。
清朝灭亡后,宫宝田回乡归隐,十七年时间教导乡人八卦掌武术,后应东北王张作霖之邀,成为奉军武术教练,实则为其保镖,多次保护张作霖化险为夷,但在皇姑屯事件中未能同行,使得张作霖遭了日本人毒手。
韩慕侠:天津大韩庄人,生于光绪三年,伟人周总理的老师
自幼家贫,但勤学苦练,在直隶盐务总管家里帮佣时,有幸得少林门高手周斌义看重,将其收为关门弟子,教文授武,好学加上聪明,韩慕侠很快就成长为一个文武双全的有志青年。
韩慕侠凭借过人的武艺,多次打败前来主人符府里挑衅的武林高手,被举荐给当时的名家张占魁,习得形意拳和八卦掌绝技,后经张占魁引荐,韩慕侠又先后拜五位名家为师,练习各派武术,集百家之所长,武术独具一格。
在天津开馆收徒时,遇上了后来的伟人周恩来,深感其气度不凡后,韩慕侠将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其子韩少侠更是投身军队,参与了国共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事,最后继承父业,也在天津设馆收徒,将其父武学发扬光大。
陈子正:河北雄县人,生于光绪四年,鹰爪翻子拳创始人,“陈真”原型之一
又名陈纪平,自幼好武,勤奋刻苦,学得百家武艺,在光绪二十六年时,八国联军入侵我国,在火枪铁炮的攻势下,被慈禧太后用以御敌的义和团全线奔溃,时年仅十六岁的陈子正挺身而出,率村民一面掩护义和团军,一面抵御洋人和浑水摸鱼的清兵,终护得全村平安。
后霍元甲为日本人所害,刚建立不久的精武会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局面,为保精武精神,精武会元老电邀陈子正前来主持大局,陈子正毅然前往,担任精武体育会副会长,又多次去精武会分会授教,壮大了精武体育会。
陈子正集少林拳、翻子拳、岳氏散手、鹰爪擒拿等武艺之精要,自创鹰爪翻子拳,时人尊称为“鹰爪王”,名扬中外,曾在新加坡讲学时,遇到英国拳术高手挑衅,仅半回合就将其击败,被授予短剑一把,上刻“中国拳王”四字,为国人之骄傲。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