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7 13:47:17 条浏览
能把这些都能读懂就是世界上的圣人了。谁能比?
所有带《经》字的都难读,因为我们把天文学忘了
《易经》《山海经》诸种佛经
中国历史上最难读懂的书籍,我认为有三部:①《周易参同契》。②《伤寒杂病论》。③《山海经》。此三部书,后世注家很多,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理更多!
这个问题,大家的想法应该是大体上一样的,周易应该是其中最难啃的了
最难读的是[太玄经],其次是[归藏易].[连山易],再其次是[周易]。
古经文最难懂。古代多用比喻叙述,一万个人有一万种理解。
古书最难读的首推《周易》。
《周易》通常我们是指《周易古经》和解释《周易古经》的《易传》两大部分。后来的易学著作基本都本着这两部分展开。
《周易古经》是一部很特殊的书。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六十四卦卦图,二是填入卦图、附在卦画后面的卦辞和爻辞。
在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周易》的地位不断上升,到汉代,开始占据了群经之首的地位,兼有哲学书和决策书的双重功能,成为各派学说的共同经典。儒家地位最高,《易传》又主要是由儒家进行综合编纂的,所以,《周易》在经学中最风光。道家最善于研究天人之学,对自然与天道独擅其长,《周易》给道家提供了最重要的方法和依据,所以,《周易》在道家那里也很吃香。再加上有“医易同源”的历史,医家也同样需要《周易》做理论基础。其它各家鲜有不触及《周易》的。如此一来,研究《周易》得到的成果就蔚为大观。
学习《周易》至少有“四难”:
象难通,辞难解,卦难用,书难选。
先看看“象难通”。
《周易》卦象,实际上使用的是六十四别卦,它们由八个经卦组成。八经卦的基本含义好懂,《说卦传》讲的很清楚,乾=天=健,坤=地=顺,震=雷=动,巽=风=入,等等。但是,把两个八卦叠在一起,卦象就复杂了许多。比如,上兑下巽的《大过》卦,《象传》指出,这个卦象是“泽灭木”,上兑,表示泽,相当于积水深潭,下巽,象征木,或树,泽灭木就是树被水淹。《大过》的上六爻辞确实也说“过涉灭顶,凶。”但是爻辞里大部分看不出是泽灭木,这个象到底怎么看,就有了分歧。卦象根据没有合理的解释由此,这当然就影响到对卦意的理解。有的说这个卦是指迎难而上,大材大用;有的说,这是有大过失。但都没有给出合情合理的卦象方面的根据。
就卦象来看,可以分析出八经卦象,互卦象,覆卦象(也叫综卦象),变卦象,像形之象等。甚至汉代注家还有半象、納甲等;爻象也很重要,相当于特殊的卦象。认出这些卦象,读懂对这些卦象的分析,是有一定难度的。除了基本的八经卦的基本意义,其它就靠随时取用了。
对于卦象,学明白的人会有自己的理解,刚入门的人就很难入门了,——无所适从本身就是一道门槛。
当然,八个经卦,也不是了解它们的基本卦象就行了。原则上说,万事万物都可以用八卦象征,到底如何象征,又是一道坎。根据取象的方法和原则,它们会有交叉,何时取何种象,也是随时取义,“不可为典要”。这种随时取义的灵活性,也是要经过一定训练和学习才能熟悉起来。
再看“辞难解”。
易辞的特点,就是模糊。《周易》共有六十四条卦辞,三百八十条爻辞,加上《乾卦》《坤卦》各一条“用爻”爻辞,共计四百五十条卦爻辞。这些卦爻辞,主要是依据卦象写出来的。大部分人都认为是“观象系辞”。但当时是怎么写的,如何看待卦象,也就是如何“观象系辞”弄不清楚了。人们倒推出许多取用卦象的方法,但是,真要把卦象和卦辞爻辞结合好,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所以,卦辞字义去古已远,意义不大说的明白,根据的卦象,也很少能说的明白,这就造成易辞的多解或者无解。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易辞的意义,是和当时的历史背景直接相关的,现在由于已经不清楚当初的历史情况,因而在当时能懂的辞意,今天就变得模糊不清了。如果有了对当时历史背景的知识,这些易辞,就会得到正确解释。这就是说,理解易辞,要有历史背景知识,远在殷商和西周的历史知识,今天了解的确实很有限。易辞难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卦爻辞的字面意思即使理解了,它们的吉凶含义,也有不确定性。
这是《周易》可以不断争议下去、注释下去的很重要的原因。历史上的解释大部分都未能做到没有争议,这就使《周易》带有多义性、多解性。
刚入门,想从卦辞着手,会遇到字义解释的困难,句意理解的困难,确定吉凶方向的困难。
卦爻辞是最容易获得直接的卦意启发的路径。最接近我们读书的习惯,儒学中的易学,重点放在辞上,甚至不承认易象的中心作用。历史上《周易》被作为科举用书,自然运用的也是易辞。所以对易辞的解释也最多。连朱熹所著,元明清历代作为科举的标准读本的《周易本义》,朱熹就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在很多地方谨慎地标注了不可解的提示。易辞的恍惚,令许多人望而生畏。
再看“卦难用”。
学易归根结底,还是要用于“开物成务”,《周易》本质不是玄学,而是实学。《周易》的基本方法是取象比类。六十四卦提供的是六十四种观察形势、解决问题的模式,相当于数学物理的公式。取象比类就是用这卦象公式,去套用实际事物,从而确定面临的形势、趋吉避凶的对策。
如果象难通、辞难解都没有难倒你,那么懂得卦象卦辞是一回事,会用卦象卦辞去开物成务又是另一回事了。六个爻一卦,加上变卦,要分出哪个卦是你,哪个卦是事,哪个卦是代表应当取法的态度,哪个卦是对你所处形势的描述,要从卦象里读出这些问题,有经验、无定则。难就难在这种方法非常灵活,连最笨最规则的办法,也要随时应变,以免驴头不对马嘴。
还有,书难选。
读易的最高境界是读懂易象的基本意义,然后就要使用无字之易。但是一般学易,都离不了读书进修。不仅入门要靠读书,提高理解能力、用易能力,也要多多读书。
但是,易学书籍量实在太大,选书往往要提出一串书名。要想用一两本书就登堂入室,那是不现实的。所谓经典,并不能解决要研究的问题。读过了别人推荐的经典,进一步要深造,就要了解易学文献知识,根据自己要深究的问题和方向,选取要读的文献。这个过程需要文献知识、历史知识、易学学术史知识。占有和选取文献,对于研究和学习《周易》,本身就成为了一个基本的能力。
研究《周易》,如果采取急功近利的态度,那是很难有所进步的。真正的《周易》知识,需要一步一步积累,虽然有这些难处,但是,只要秉持正确的易学理念,这些难处,还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克服的。这里说它难,无非是说要慎重选择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思路,以免走过多的弯路。
公认最难读的古书《易》《道德经》《素书》《阴符经》《参同契》《春秋》《汉书》《聊斋志异》。
《奇门遁甲》。
崔辈图难董。
个人观点带“经”字的都很难懂!
“经”理解为经验的意思,或结论,而且大多是以象取类,用天象、星象、气象,佛相,众生相等等可以观察到的表面现象,来解释其相互关系。
如《内经》的“阴阳应象大论”就是对应现象而论。
但是经文中多数是推导的结果,并没有推演的过程。不知道是古人是不肯“泄露天机,还是哲理性的推导,或者是还没有细化论证。”所以我们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例如:妊娠十个月生产,人们习常见惯,但为什么是十个月?大多数人都讲不明白。
其中论据需要我们去“悟”,所以很难。所以有“悟道”之言。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貌似模棱两可,“道可道,非常道”。
一切象、相、像,都是表面现象,探索背后的原因,明白其相互间的因果关系后“恍然大悟”,这就是“悟道”。
读经文需要的知识面很广,所以很难!
个人从读书的角度上看,皇极经世书,前章后篇能读成句。中篇口口口。厶厶厶连音都不知怎么发!可谓难读的书。
谢邀!我是白铅华,出版社的编辑,欢迎来liao!
难读的书,是指文字?还是思想?还是理解不了?我从这三方面举个栗子。
我读过很难啃的《尚书》。
当年学的是工科,但是喜欢文学。刚一进大学的校门,得先逛逛学校的图书馆,借几本书。当初是想写小说,在看《户县志》,里边说到《尚书》:启伐有扈氏,大战于甘。一为了搞清楚这句话,二为了在舍友面前装十三,就去图书馆借了《尚书》看。借出来之后,好家伙,每一句话,都有几个不认识的字,读来艰涩难懂,文字诘屈聱牙,简直不知所云,看了一篇就放弃了。现在想来都是噩梦。
我还看过如梦似幻的《山海经》。
为什么说《山海经》如梦似幻?里边的地理知识和现在不对应,叫法也不同,看着吃力,对比着《山海经》地图都云里雾里的。当初是某东促销购书打折,就买了一本详解《山海经》,先前知道《山海经》包括地理知识、奇异怪兽,好多文学作品都引用里边的东西,就好奇买了《山海经》,草草看了一遍稀奇的怪兽,脑袋里边模模糊糊,确实如梦似幻。关键生僻字太多,看一句查工具书,看一会儿,得看翻译。还是积累不够。
还“研究”过易学神书《易经》。
记得这是在高中时期,翻老爹的东西,翻出来祖爷的书《易经》,是那种很薄的宣纸印刷,太古老,出于好奇,拿着字典,暑假期间一页一页看了一遍。最后,由于口袋没钱卖给了收文物的商贩。这书印象中,就是文辞有些深奥,看不明白,不知道书中说啥。
以上,就是我看得一些古书,你有哪些难读的书呢?分享给我吧。
既然都称为古书,那么肯定被收藏了,它就不会拿出来卖,是古书都难买
《阴符经》,是书释文千万种,无一成共识。
古代封建迷信落后,现在文明科学进化。可为甚么读不懂古人的书呢?只因现在的人是假知假能,古代的人是良知良能。以假知能而度良知能,无疑于缘木求鱼,刻舟求剑矣。
看网友诸评论,知天下学人迷惑者甚多,思忖引人正路也是功德一件,故简述其要妙诀法,由是则天下无难读之书!
榆莢荞麦第一法
二月万物发而榆莢落,八月万物敛而荞麦反生。此德中有刑,刑中有德之象。观此而知,仁义并行之道。仁者柔,义者刚,柔主慈爱。刚主裁成。独仁无义,则爱而不成是非。独义不仁,则裁而必至剥削,二者皆非中道。若是仁中有果断,不致是非相混,义中有权变,不致固执不通,也如二月榆钱落,德中藏刑。八月荞麦生。刑中有德,不失中和之道。学人能和而不同,群而不党,刚柔并用,则我比榆荞之意得也。
瓶满瓶半第二
水满瓶则溢,溢则有亏。半瓶则无漏,无漏常足。观此则知盈虚祸福之道。凡人自足自满,恃才恃能,知进不知退,知强不知弱,心高气傲,有己无人,久则招祸而满无所用。凡人自卑自下,饶人让人,不满不盈,有才不恃,有功不伐,有长不矜,长责己过。尊人之长,终必自卑登高。网民如能知谦受益,满招损上悟出丝毫端倪,则福常临。
灯光烛亮第三
灯烛之光,照室则室明而外暗,移于户外则室内暗而户外明。观此则知用明是非之道。人之聪明智慧,如灯烛之光,其光误用于外,则争强好胜,图名谋利,千思万算不至伤身丧命而不止。,若是大智若愚,大巧如拙,内明而外不明,无不进于高明之境地。
瓜果子仁第四
瓜果中皆有子,子中有仁,其仁两瓣,瓣中又有一心。此心为一点生机,凡瓜果生成皆本此心,观此则知阴阳生机之道,阴阳相合方有仁,有仁即含天地之心,阴阳不合既无仁,无仁即无天地之心。天地心生生之本,得此心者为圣为贤为仙,失此心者为人为兽为鬼。有此心无此心,总在阴阳离合之间也。
近人一谈阴阳则张口就说迷信,殊不知天下万事万物之理,不出阴阴范围。古人著书立说,多是以有形无,以实拟虚之语,不明此则,,,,暂谈这里,有机再叙。。
中国古书最难读的是《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