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12:48:20 条浏览
我大学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当时做过一个MBTI测试,四个维度里有一个是测试内向还是外向,我是典型的内向倾向。
典型的内向的人,比如我,就是关注内心体验,喜欢安安静静看书,独处,更愿意从内在获得能量。尽管我也喜欢旅行和聚会,但更多时候还是愿意独处,看书就是我多年来的爱好。
80年代,也没什么娱乐,家里藏书多,我从小就爱看书,沉浸其中,上初中的时候就已经读了很多世界名著。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语文成绩从来不愁,写作文也不费劲。
后来工作了还是喜欢看书,工作忙,出差多,就利用路上的时间看书,记忆里冬天去北京出差,飞机经常延误,我一点也不觉得烦,因为随身带着书,就找个角落安安静静地看书等待飞机起飞。
后来结婚生子,还是喜欢看书,孩子在我的影响下也喜欢看书,几乎每天我都会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
回到题主的问题,我想我是本质就喜欢看书吗?所谓本质,就是本身的形体,我想没有人天生就有读书体质的,一定是在生活中点滴积累的习惯,就跟洗脸刷牙一样,慢慢习惯了看书,看书就会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比如我,哪怕一天忙下来很累,睡觉前只要翻开书,静静地看一会儿,心里就平静了。除了情绪上的疏解,我从书里也学到很多东西,时间管理的技巧,怎么学一项新仅能,如何提高阅读效率,如何训练深层次思考的能力,能能。
读书能带来的东西,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你好,我是刀刀,分享阅读、手账和育儿,欢迎留言与我交流。
这里说的本质上就喜欢看书,我理解的意思是天生就爱看书。本质也好,天生也罢,不管怎么说,这种说法都值得商榷。人喜欢和不喜欢某种物品或者行为,主要是由后天决定的。人不是从一生下来就喜欢看书,而是随着与书的逐步接触,慢慢发现了书中有用之处和有趣之点,才喜欢上了看书。因为书中有知识书中有智慧,书中有别的地方没有的乐趣,所以人们就喜欢看书了。那么,反过来说,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看书呢?是不是这些人就没有发现书是有用的吗?不是。他们肯定也知道,最多是个认识上的不足而已。那是为什么呢?
其实,仅仅知道书是有用的,还不足以促使他们就喜欢读书,因为毕竟读书也是一个费劲的活儿。还是一门技术活儿,想读书就得认识字儿,要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懒惰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不管承认与否,都实实在在存在于人的骨髓中。当等和靠的懒惰思想占据个人思维的上风时,便选择了等待。还有就是经常低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总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也就是本题目暗指的另一层意思,本质上或天生的不喜欢看书。所有这些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最终才导致了不喜欢看书的行为。
我觉得看书的人是一种习惯
从小看书
看习惯了
也就养成了喜欢看书
另外和性格有关系
天生爱安静的人喜欢看书
没事坐下来抱着书看,在自我世界里和书交流,很享受这份生活的恬静和安宁。
而天生喜欢热闹的人喜欢活动,喜欢社交,跑出去玩了,因此坐下来看书的机会就少了,从小这样,长大了一看书就发困,而且性格急,看书是慢活,静不下来,因此这类人不爱看书。
人没有本质,只有历史。
这是英国哲学家奥克索特的一句名言,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我认为这句话恰好能够回答本问题。
人,哪有什么本质。
首先看看《理想国》里讲的一个故事,有一个牧羊人,在当时吕底亚的统治者手下当差。一次意外,他获得了一只金戒指。戴上这只戒指,就能隐身。因为可以隐身了,于是,他就想方设法当上了去见国王的使者。到了国王身边,他就勾引王后,跟她同谋,杀掉了国王,夺取了王位。假定有两只这样的戒指,正义的人和不正义的人各戴一只,结果会不同吗?《理想国》中说,如果正义的人能够随心所欲地做事,他的行为就会跟不正义的人没有分别,也会干坏事。
那些看书的人,绝非是本质上就喜欢看书。
没有谁天生就是看书的料儿,也没有谁天生就不会看书,请不要给不爱看书找理由找借口了。
人看书的习惯,跟生活环境有关,跟时代有关,别扯上什么本质之说了。不爱看书的人,如果从小置身于书香之家,极有可能也会读书了。而以前读书的人多,那是因为娱乐项目很少,无事可干的时候,能有本书读就像见到电视剧了,而且读书在别人看来,还很有追求。如今娱乐项目那么多,人们当然不愿意用读书来打发时间。
当然,读书跟人的性情有些关联,比如好静的人能够坐住易于读书,内向的人照比外向的人易于读书。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内向的人不读书的,比比皆是。
我读书的主要缘由有两个:一是为写稿、养家糊口,二是为提升自己、拓宽自己的人生选择。
假如有另外一种选择——随便玩,这种选择也能达到我的两项目标。
那么,我肯定会选择随便玩了。
读书累眼睛,还耽误运动,哪有玩好。
谢邀。
因为不太清楚别人,只能说说自己。
我想我不是喜欢看书,我只是喜欢体验收获新知的喜悦,颠覆从前认知的震惊。书是思想的载体,通过书,可以了解更多新鲜的思想。这就像喜欢打游戏的人,并不一定喜欢电脑或光纤入户的那根线。书能跨越时空保留思想,通过书,接收来自古今中外的思想结晶。
下面分享一下我从书里获得的乐趣和收获。也正因为这些“好处”,才让我看上去是喜欢看书的人吧!
1、阅读小说,情节在脑海里上映,远超电影的画面。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小说看得激动万分,各种精彩画面透过文字在大脑里上演,如果出了同名改编的电影,一定要看,但每次都会给中差评。跟阅读小说相比,体验太差,无法跟脑海里完美呈现的情境相比。魔幻的《哈利波特》暂且不提,毕竟魔幻的场景受制作水平的限制。就说现代都市爱情《失恋33天》这种小说,拍摄的电影跟原著相比,就是删减版极简故事,损失了好多有趣的细节。
2、阅读技巧类书籍,运用在工作中,升职加薪。我读了一些Excel操作技巧方面的书,把公司持续十几年的人工重复录入数据的工作,变为电脑自动录入,解放了人力,提高了准确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前一天才能输入完的工作,只要半个小时就完工。领导在年终给了一笔丰厚的奖金,同时提升为部门经理,薪水提到了经理级的标准。而我付出的成本仅仅是几本书和阅读时间。《你早该这么玩Excel》,里面仅仅用VLOOKUP函数,与数据透视表的联合应用,就制作出简单的自动系统,日常办公应用已经足够。如果还想深入学习,《别怕,ExcelVBA其实很简单》是基于Excel的编程,入门级的,我能看懂,相信你也可以。
3、增强逻辑性,提升表达力。日常表达如果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有的人沟通上没有逻辑,表达力差。比如我同事,客户问她2#订单是否可以如期发货,她回复客户大约有500字,吧啦吧啦都在说生产上正面临的困难,最后才说,因此不能如期发货。本来是个负面信息,又在最后才被揭晓,那么多解释浪费了客户的时间,到最后才抓取到有用的信息。仅仅因为这一段回复,我同事就被客户投诉了。
我的逻辑性也差,MBTI人格测试里,代表逻辑的选项分值特别低。先天不足后天补,我学习了《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从逻辑思考到文案写作》,研究高效沟通的方法,总分总的内容结构,结论先行,让对方直接能抓住我要说的重点。
4、停止自我否定,发现名人身上也有不足。上学的时候,我说不清自己记忆力到底是好是坏,因为有些知识点来龙去脉推导的很明白,但有些需要必须记忆的人名地名年代,就是记忆盲区。有一次读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其中有一篇写他高考的事,“我的记忆力是不错,一本很厚的书看过以后,里面每个细节都能记得,但是书里的人名地名年代等等,差不多全都记不得。”边读边笑得直拍腿,简直是在说我啊!能和王小波有相似点,虽然这算不得什么值得炫耀的优点,却也变得发光了呢。对自己记不住的那部分内容,也不再耿耿于怀,不再怀疑自己有什么问题。
5、提高财商。从前接受的教育,让我羞于谈钱,好像钱是个肮脏恶俗的名词。但走出象牙塔,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发现没有钱寸步难行。财商在生活中相当重要,却偏偏在学校里没有这门课。在接触了一些理财入门书之后,才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学习掌握理财工具,从前在财务上毫无计划,现在每月固定拿出20%的月薪投资,每年都可以用攒的钱全家去旅行,生活更丰富多彩。我读过的理财书,印象比较深的有《小狗钱钱》、《穷爸爸富爸爸》、《拿工薪,三十几岁你也能赚到600万》,都是从思想到实操的理财入门书。
6、让生活多了几分意外惊喜。我从小就不喜欢运动,是个特别奉行生命在于静止的人。读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在想什么》,发现跑步竟然是一种运动禅,于是决定开始夜跑。当时用了虎扑跑步app来记录跑步公里数,参加了虎扑的活动,还获奖得了一本蓝色笔记本。这一切都是村上的书带给我的小转折。
7、促进心智成长。有一句话叫,40岁死,80岁埋。形容那些停止成长的人,如行尸走肉般活着。我信奉的是终身发展观,即使到老,也有成长的空间。许多书带给我思维和心智的提升,生命中许许多多小的顿悟,连接起来形成新的生命状态,不断遇到更好的自己,就是幸福本源了吧!推荐几本影响我比较大的书,《少有人走的路》、《当下的力量》、《把时间当作朋友》、《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这篇回答断断续续写了大半天,前几天就看到了这个问题,感觉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要说。下班回家的路上,也电光火石的冒出各种关于是否喜欢读书的回答,最终只列举了这几条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阅读的意义。无论是消遣阅读还是功利式阅读,都为我带来非常多的良性体验和收益,因此,成为一个喜欢看书的人。
罗振宇在奇葩说里说过一句话,“一件事,你可做可不做,又有时间做的时候,那就去做,因为你不知道做了之后会带来什么新的经历。”同样的,一本书,你可读可不读,而又有时间读的时候,那就去读它,因为你不知道读过之后,自己会有怎样的思想迭代和全新的体验。
关于读书和心理学,我会持续输出相关内容,如果刚好你也喜欢,欢迎关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