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6 12:46:39 条浏览
读书,如果读真的读进心里了,那对一个人影响是很大的。
借用魏征的一句话:“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读文学类的书,书中写的事我们可看作“古镜”,书中各色的人物可看做“人镜”,如果你真的用心去读去感受,会从这面“镜子”中看到、学会很多东西,会去反思、对比自身的不足,同时也会告诫和警醒自己,这就影响着你以后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影响着你的素质素养,影响着你的心理心境。
读书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为谋生而读书,属于功利的读书。这类书籍一般都是专业性的书籍,是可以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的的。另一种就是文学性的书籍,这类书籍主要是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人的内心和精神世界。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是没有道理的,读书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温润,善良和沉稳,举手投足之间都透露出一种优雅。
文学性对社会有过贡献,在人类的进步而言,目前还是科学性占上峯,归根结底还是科学牲代替文学性。
具有文学性的书都是能够流传下来的具有智慧和文化修养的特点。经常读文学类书籍有助于提升个人气质,增加人的文化底蕴,提高自我的智慧,并形成具有正能量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认为生活就是诗和远方,觉得自己可以超脱世俗,也许进去了一个相对洁净的区域
培养人的情操,增长智慧,提升风度,使个人魅力值显著上升,对生活和工作有新的感悟。
我觉得主要影响有两方面:
一、影响你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你的性格,我高中之前很少看文学类书籍,性格外向,还一直是班长或课代表。最先看的是茶花女,上课时也偷看,用了一天时间看完,非常为男女主的命运惋惜。后来陆续接触到平凡的世界,把路遥全集看完了,很震撼,原来生活这么深刻。大学时,开始看梁晓生,我的习惯是接触到一个好的作家就把他写的先看完,这期间不看其他人的,觉得梁的偏文艺,对生活的细节把握非常到位。再后来看了贾平凹(我最喜欢的两个作家之一),非常深刻,语言质朴切独具特色。研究生看张恨水的,这个是鸳鸯蝴蝶派的章回体小说家代表(这个是我两个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张的小说胜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人物心里描写非常细腻(这个人民国时期影响力非常之大,鲁迅的母亲是张的粉丝,她知道并看到鲁迅也写小说时,说到鲁迅写的很一般啊)。经过七八年的时间,看了大概200多本吧,我逐渐由一个外向活泼的前面,变成了一个内向细腻的中年。中间忽略的矛盾作家,比如霍达、老舍等等…总之改变性格得看到足够多的,毕竟文学也是作者在分享自己的思想,你经常看到那些大家在讲述自己的想法,总体有些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如果你看的多也喜欢写的话,会让你的写作能力突飞猛进。我以前很喜欢写,这点至今都让我受益匪浅。
下图为我家书柜的一角,这个都已看过。
开卷有益。读文学性的书。潜移默化提高人的文学素养。人文地理社会环境历史,从中都可以学到许多知识。
文学就是一个人的灵魂境界。
人说,读书的人和一般人不一样,读书的人拥有两个世界,一个在书中,一个在现实。而文学性的书籍更是滋养一个人的灵魂。它会让你开阔眼界,足不出户就行遍万水千山,阅尽百味人生。它又能让你随时感知世间万事万物的另一种美。
随着你阅读的文学性书籍越多,你会发现自己的精神世界会越来越丰富,对生活也会有不同的认识。你会开始细心观察生活中身边的微妙变化,会在夜深人静时陷入沉思,去思考和分析生活中所遇到的事物。
同时,它也能让你不再那么依靠人情世故,因为你的内心丰富了,就不会一个人的时候心生寂寞和孤单。
读书可以培养人五个力。
第一个“力”:语言能力。文字的表达和积累,会促进语言能力的增强,不管是对口语还是写作都有帮助。
第二个“力”:专注力。读书需要较长时间的集中精神,致力于文字上面,这有利于专注力內培养。
第三个“力”:洞察力。丰富的知识积累将有助于提高对问题的敏感度,培养出敏锐的洞察力。
第四个“力”:理解力。长时间的阅读训练,能提高理解能力,甚至培养出科学的思维方式。
第五个“力”:逻辑力。读书的人有较好的逻辑,条理性较好。
因此,只要不是黄色、暴力以及反动的书籍,都值得阅读,开卷有益。
能提高自己内在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啊!在个人谈吐、为人处世给人感觉你不那么俗气,情商也会高出常人一大块的。能留得住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