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5 16:14:58 条浏览
能力不够,需要多加练习
看得懂答案和真正理解是不同的,答案要尽量少看,多把时间放在思考上
这个问题就像我一样,刚刚一直想找到一个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你这种情况,却怎么也想不出来…(⊙_⊙;)…
人人都看得懂比喻句
这说明明白,但是却不理解。
看得懂答案,是因为你知道这个知识,但是没有学会应用,就是解题思路不清晰。
你对于题型还是不了解,不明白题目考察的是什么。
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反复做题也是做多错多。
你应该在做完题目之后,从头到尾的清理一下思路。题目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第一步应该理出来现有的条件。将条件理清楚之后,带入相关知识点。看缺什么?然后如何通过现有的条件推出未知条件。隐藏条件。最后解出答案。
看得懂答案,说明已经具有相应的知识,明白了别人的思维逻辑,而且顺着正确的逻辑,能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做不出题目,就说明这些已有的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的关联性还不强,没有形成有序的知识链接,自己的思维还不能将其进行很好的组织、运用。
这是在学习过程中长出现的的所谓的“眼高手低”现象。实际上就是学习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思考和总结,搭建知识网络,而且缺乏练习,没有进行知识输出造成的。
我们的孔圣人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没有思考的学习,学得越多,知识越混乱,最后一团乱麻,根本用不上。
学习科学告诉我们,学习是脑神经激活并建立联系的过程。知识掌握了,脑神经被激活。激活的脑神经之间建立一个稳固的长久的联系通路,就形成了知识网络。这个通路越通畅,达到自动化,则知识掌握越牢固,熟练。而这个通路的形成,需要不断地刺激脑细胞产生关联,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多角度就行联系、比较。当知识形成了一张网,就可以可以达到“纲举目张”“牵一而发动全身”的效果,知识的迁移、应用就顺理成章了。
另外,知识的运用也同样重要。练习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方式。做练习要有技巧,不是搞题海战术,重复性刷题训练。要选择不同已知条件、不同设问和求解角度、不同应用情境的题目进行训练,加强变式训练,注意总结、归纳、反思,举一反三。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将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并教会别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经常和同学讨论、交流一下,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别人听。别人不会的,可以主动教教他。其实,学习上的无私,就是最大的“自私”,而这种自私是双赢的。
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不同观点,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
总结性不强,作为文学,散文,论说文等等,多阅读几遍,领会其主题思想,要学会思考,这样慢慢就会顺滕摸瓜,找出主题,知识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急没有用,还需扎实的研读些作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眼高手低”四个字就是上述现象的最好解释。很多人辩解说,不是这样的,我都会的。你都会但是你都做不来,就是问题中说的看懂答案,却不会做题。
分析现象:
1.看懂答案说明对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而且没有什么知识的障碍。平时的知识储备,听课都可以。
2.不会做题顺明缺少思路,缺少实践,没有做到知识的作用,只是简单地了解知识。学以致用一直是教育追求目标之一,同样作为个人也是一样。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1.行为习惯
看懂答案,却做不出题目这个现象就可以看出你是一个经常看答案的学生或者说你是一个看到题目缺少思考或者没有思考就去看答案的学生。
正确的行为习惯:
①看到题目,认真审题。利用所学知识充分分析和研究。找到题目的考点是什么?关于考点的的需要条件和具体解答方法。然后入手解题,写出正确的步骤,列好书写过程,得出答案或者结论。
②看答案。答案怎么利用?答案一定要在做完题目之后看或者说没做出来但却思考了许多之后看。看答案的目的不是说让我们看懂,而是利用答案来寻找我们的不足和思路。看答案,一是看自己题目解答是否正确;二是看思路是否一样,借鉴吸收好的方法;三是看解题过程是否完整,思考是否全部到位。
2.缺少练习
知识不是说看懂就可以完全掌握的,我们要充分练习,做到熟练运用。不要只停留在看的层面,要落实到行动上。
看答案就是看别人做,和自己做完全是两回事。对于知识的掌握要最终落在用上,学懂、悟透、做实。
好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学习譬如数学、概率论、物理、化学等理科的课程时,往往存在这种现象,自己解题时做不出来,一看答案恍然大悟。包括以前我自己在学生时代也有过类似经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做了老师以后,接触多了,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基础的知识没有完全掌握和理解,学习过程中,对于公示、定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是简单的进行了识记,不知道怎么推导出来的,怎么去应用;
2.对于学习的内容不知道融汇贯通,也不去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单纯的识记不去理解,只能解出一些考查单一知识点的题目,对于综合性题目,往往考查了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逻辑性较强,需要一步步的推理,只有把所学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才有可能解出答案;
3.眼高手低,练习的题目数量不够。对于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没有敏感性,没有形成系统的逻辑思维;
4.没有认真审题,粗心马虎,遗漏了重要的信息,一看答案才想起来题目中还包含了其他信息。
那么如何减少或者避免这种现象呢?
1.基础知识要吃透。对于一些理科科目的知识,需不需要记忆?当然需要,但前提是你要先理解再去记忆,单纯的死记硬背很难掌握。特别是一些公示、定理,要自己重新动手进行双向推导,然后多练习该知识点各种类型的例题,掌握住解题方法,然后总结;
2.学会了单一知识点的解题方法,接下来就要练习综合性的题目,这类题目综合了多个知识点,通过练习,形成系统性的思维能力;
3.认真审题,把题目多看几遍,认真思考每一个条件能推导出来哪些结论,寻找突破口,然后进行整合,一步步推理出解题过程;
4.当然有时候题目确实比较难,即使做到了上面几步,也无法解出题来,那么就需要自己整理错题集,进行总结。
其实,对于理科的学习过程,无非是多想、多练、多总结,可能前期进展比较慢,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旦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出来,就没那么难学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