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大学生在假期去支教,当地的学生不放假吗?

2024-12-18 11:19:07 条浏览

我大学时候是科技创新协会的,就负责过一次支教。带着我们学院和另一个学院大概20个人去青海西宁附近的一个山村小学支教,那会我们刚放假,小学也放假了。但是跟校领导协调好了,按照自愿原则让孩子们来上课,很多孩子翻山越岭来上课,因为太远了,中午不能回去吃饭,只带了冷馍馍,他们习以为常,我们却十分心疼,基本都是留着跟我们一起来吃饭。那个山村很偏僻,很贫穷,很落后,学校很简陋,周围的村民也根本不在意孩子的学习,觉得读书多了也没用,只要识字能干活就行,挣钱才是最重要的。那真是一段难忘的日子,只是我也常在想,我们这群人,浩浩荡荡的去支教十几天,打破这群孩子平静的生活,给他们一个可能,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支教这个词被推上风口浪尖有些日子了,其实本意是好的,但是,也并不是所以孩子都希望被支教,有的老师过去支教可能会有几年这还比较好,但是有很多只是大学生假期支教,这对于农村学生或者家长其实并不被欢迎,我也是农村的,知道放假以后我们都要趁着机会帮家里做事,家长也希望孩子能够帮点忙,哪怕只是早上一大早出去做事了十点回来有人已经做好了饭菜,但是假期支教就意味着不能帮家里帮忙了,或许还要交学费和在校期间的伙食费等本不应该存在的费用。并且短期的支教很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心理落差,这个和“变形计”是差不多的,还有就是我相信很大一部分支教老师只是因为新奇好玩,而不是真心想要帮助农村教育!

当然,也有很多好老师真心是想要让农村的孩子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机会,真心感谢那些不辞辛苦过来援教的老师!

当然,支教和特岗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支教可能很大程度上是不求回报的,短期的,但是特岗的工资,一般会比援助地区老师的工资高出30%左右,并且福利也好,工作几年直接调回城市解决编制问题!很多人也是看中了这一点




十年前,作为大一新生的我参加了河洛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山区支教,支教时间一个多月,地点在洛阳周边山村一个叫九洼的地方。看到这个题目忽然回忆起支教期间的点点滴滴,想起9个高颜值的小伙伴和几十个可爱的孩子们,觉得时间恍惚回到过去,忽然想写点什么了。

我当年是第一次参加支教活动,支教地点不能说偏远,但也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山村,起码教育是落后的。村里有村办小学,虽然只有几间破旧的教室和旧书桌。硬件可以用钱来解决,这是当时来看望我们的镇领导说的,但是软件,也就是师资力量,真的没有办法。整个学校据说最多的时候只有两三个老师,之所以是据说,是因为我们只见过校长。孩子们都是几个年级一起上课的,缺老师,即使有教材,又能怎样?

当年,我们的到来算是这个村子里的一件大事了。孩子们自愿来上课,不收学费。结果是村子里面能来的孩子都来了,我们只是大学生,没有正规的教师资格,但是愿意教他们,给他们带去新的思想,眼界,或者说陪他们玩而已。总之,不管给他们多少,再少的成果我们也是在不断努力,也有更多的人在努力。

不知道现在那个地方教育发展如何,能够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公平的教育,是政府的责任。能够让每一个孩子尽可能接受教育而不是去打工,是父母的责任,也是这个社会的责任。

最后,回答这个问题,其实真正需要支教的地方不会在乎放假与否,因为在没有教师的日子,上课与放假又有什么区别?

手机码字,已跪。。。




大多去支教的大学生只想满足一下内心的虚荣心,体验生活,让别人知道他做过支教,做过好事。然而在他们心底里压根就不想支教,只是纯粹的好玩,毕竟顶死一个多月的时间又可以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但是有没有想过这样对被支教的孩子会有一种什么影响。所以,如果真心想去支教,毕业后去待个两三年,不要放个寒假暑假就去支教,看似自己很高大上的样子!




在2016年的暑期支教中,我们与当地的少年宫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支教活动,课程也不是强制性的,虽然支教时间只有短短的半个月,但是我很珍惜这样一个当老师的机会。看到关于支教的那么多负面新闻,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当地的学生需要假期,我们大学生也不过是利用假期去做了我们认为奉献自身价值的事情,被非议成镀金等等的话语实在是戳心。就算是师范大学毕业我们以后也未必从事师范行业,只不过是想要奉献自身的绵薄之力。短期支教的确有自身的弊端,我们需要建立合理的支教框架,但请不要否定我们大学生支教的初衷,所谓的镀金对于我们而言,远没有支教过程收获的感悟重要。




我大四快毕业了,四年从没参加过支教。据我所知,他们多数人都是为了社会实践的学分。而多数孩子都是在放假时间被强迫去的。我记得大二下班学期才开学,因为本人会视频制作,被团委请过去忙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还有必修课的!)团委老师直接说很重要,于是一晚上我做出来了,视频内容就是支教的一系列的,最后团委送去评奖,后来居然还得了全国金奖。不过学校的报道对于指教给那些孩子们带来什么以及意义并不明确,但是对于给学校的好评以及奖项倒是提现不少。我一直都不明白干嘛要这么支教,那些孩子真正能学多少?短短几天还耽误人家快乐的玩耍。我总觉得作秀的成分更高。既然缺少教育资源,那国家为什么不出政策?一年那么多师范的毕业生!对于当地学感觉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每次学校的宣传永远是很正的,说的那些学生都是很感动的。反正我对于这些不感冒,浪费自己时间,耽误孩子时间,我就说个最基本的,有多少人支教完了还和那些孩子联系着?不要说是支教体现自己社会人生价值,我觉得并没有,还不如多学点实际的东西。当地学生还不如多享受点童年。如果真的资源不够,请教育部门调拨,不要用这种道德绑架的支教。要是这种支教,就尽量在学期内吧,不要占用他们的放假时间。




去年暑假刚好有支教经历,简单说一下吧。我们是从江苏到宁夏固原的一个村子支教。支教前准备了很久,包括社会募捐。(募捐的钱全部用来给那边的孩子买学习用品了。)然后来回20多小时硬座和其他一切费用自费。

然后我们学校去的支教地已经连续四五年了,那边的孩子也差不多都已经熟悉我们学校这支队伍,也很希望我们去,也每个暑假都盼着我们去,虽然我们每年去的人都不一样,但是那些孩子们是认识我们这支队伍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知道我们去那支教不能给孩子们带去很多,但也绝对不是为了去玩,不是为了去镀金。我们都是本科生,可能为了学业没法长时间呆在那里支教,但是我们也做到了一个传承,年复一年,总希望能尽可能的让他们接触更多外界的社会。

然后回答一下题目,他们确实放假了。然后我们到当地的当天下午去招生。因为之前支教队伍去过好几年了,所以我们招生的时候很容易,去了几家后就一传十十传百招了一百来人。

最后我还想多说一点,没必要用恶意揣度别人。我们抱着虔诚的心去支教,环境挺差,极度缺水。然后每天晚上吃完饭就是一起备课,有的同学水土不服还是坚持到最后。走的时候是早上五点多,然后很多小朋友来送我们,我们在车上全哭了那也是真的。




在我看来,在年轻的时候想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是大家在年轻时候都经历过的。更何况在读大学期间是一个既有想法又有大量时间的时期,我们都想做些什么高尚的事。在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也想过要做些什么,也不可避免的想到过去支教,但是我终究还是没有去。也许是双鱼座想的比较多的缘故,在那个时期我就经常在想,我去了究竟能给他们带去些什么?我想到过给他们带去新的眼光,新的思想,等等等等。但转念一想,人和人之间想法是不尽相同的!更何况也许我传递给他们的思想以他们所处的环境是难以理解的呢?就比如你给一个死宅宣传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女生是多么的漂亮,可是他要是只喜欢初音未来那种,只喜欢待在家里不出门,你去说一番你的道理,那又有什么用呢?难道经过短期接触你就能把他的这个爱好,特性改变了?再者说(不是我抨击谁)在我看来大部分大学生去支教,都是带着,我要给他们带去这个,带去那个,从来都是一些自己主官上认为是好的东西的"好东西",却从来没有想过,我去了,有没有给他们带去什么不好的东西?抱着这种思想去支教的只能说是好心办了一件不能说是错事的事,但有的真的是一己私欲去的支教。不可否认在大多数时候有过这些经历确实比没有这些经历要好一点,毕竟大环境在那。在两个人有竞争关系的一件事上,选择人往往在不熟悉两人的情况下,根据有没有参加过什么活动来作为评判标准。为什么?你愿意放弃在家舒舒服服过日子的时间,去换一个在短期内幸幸苦苦过日子的活动,至少表面上看上去你还是很热心,很爱奉献的嘛。注意!我说的是表面上。

其实打了这么多字,我想说的就是,年轻有热血是好事,但要多想想你想做的这件事是否对大家是有益的。基本上上大一差不多就是成年人了吧,成年人做事就要多考虑后果以及事物可能带来的坏的一面,这才是成熟,而不是你觉得是对的就是对的,你觉得是好的就是好的,如若这样,你个那些13.4岁的冲动小伙有什么区别。世界不围绕着某一个人转!

对于去支教我不太支持,除非你真的能在那待个1年两年。要是想做些有意义的事,去政府,去图书馆做义工这些似乎是更好的一个选择,毕竟你给别人带去的是真实的好处,而不是好坏难判的结果。

祝那些长年支教的老师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本人浙江的,当时在重庆一个二本院校读书,大二年级报名了学校的一个支教活动。我当时分配的是大凉山区的一个山里小学,一行人一共5,6个。那里小学其实已经快放假了,但是孩子听说有新老师过来,都还是很高兴的继续来上课。我们都没什么这方面的经验,就准备了一些电脑课件,还有电影及简单的教学用具还有一些小零食,我们的初步打算是给那里的孩子补习一些外面的知识还有英语体育之类的。

车子一路颠簸,到了一个连手机信号都很弱的地方,第一次真实见到这么高的山,这么偏僻的村落。之前一直以为电视描述的够惨了,没想到更甚,当初是10年,智能手机普及不久,不像砖头机,那个在弱信号的地方很容易就没电了。于是再后来,我干脆停用了手机。去的时候孩子还有一个月左右放暑假,我去教三四年级孩子们一些简单的英语口语和知识辅导。他们老师回去种地了,大把时间都交给我们,每天大概上大半天课,剩下的时间都在做各种游戏。当时天气稍微有点热了,学校分配的房间都给女同学住,我和一个三年级的男孩子回他家里住,平时上课,周末帮助这孩子家种苞米,种稻谷。一个月过完,孩子已经放假了,但是他们都继续来上课,没有任何人强迫他,我晚上问和我住一起的孩子什么原因,他说你们讲课都很有趣,能学到很多我们没听说过的知识。你们说得那些,我们老师都不一定知道呢。我以后想走出这个大山,所以我想多了解一些外面情况。他爹基本上没有出过大山。

两个月后我们走了,我留下了很多自己的东西给他,他问我明年还来不来,我没敢应声,感觉自己都要哭了。其实这才是最残忍的,多情自古伤离别。大三一整个学期都在想着这件事,一直遗憾到现在。

我不建议大学生短期支教,要么就陪孩子走完整个小学,要么就别去制造这种离别。真的是一种折磨!




我们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去“三下乡”,我们放暑假,肯定那的学生也放暑假了,我们去支教的地方一般都是那种有点偏远的小镇上,到了那后,我们都会去挨家挨户的拜访,告诉家长,我们来这里免费支教,可以把他们的孩子送到学校,我们可以帮他们的孩子辅导作业什么的。我们这个不是强制性,是家长和孩子自愿的




初一的时候被支教过,到现在还很难忘。那个暑假我们都放假了,自愿去上的,反正在家没事大家也很乐意去,教我们的是一群师范大学的学生。虽然就短短半个月,但是记忆很深刻。老师们教我们念诗,跳健美操,练习英语口语,对农村孩子来说非常开阔视野。学生们都很喜欢那群老师,老师离开的时候一群学生追着他们的车边跑边哭,个个哭的都肿了~




一句话,你读小学的时候回去如果放个暑假(寒假)之类的,突然因为一群莫名其妙的人说要来给你上课,让你假期中断,还要翻山越岭的再去教室。

加上年纪又小,十天半个月的估计刚把几个支教的名字记住就走了,还提什么学习知识?要么就支教个一年以上,才能真正了解当地情况,要么就别去打扰别人。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看了看评论,又见经典论调,有本事自己去,没去过别BB……额,我想表达一下看法还的去支个教,评价一部电影还得去自己拍一部是么,不去的就不代表我得对别人所做保持崇敬姿态,我没去还没有说话权了?

支教不是一个单方面付出,尤其是短期支教,大都是假期,学生需要放弃休假时间来上学,当地教职工需要放弃休假配合你,短短十来天的狂欢,你自诩为学生打开一扇窗,然后带着所谓的感动和简历上的漂亮一笔潇洒走了,可想过这十天给学生真正带来什么,他们究竟能学到什么,尤其是给当地老师真正带来了什么?????

曾经看过一个采访,当地一个老教师说话的声音都带点哭腔了,他很感激支教志愿者给孩子们带来了不一样的知识,但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短的一周多的半个月,志愿者一走,他没法再去面对孩子们渴望中甚至带点小鄙视的眼神,他没办法带着尼康相机教学生们摄影,因为他每月工资才几百块,他没办法带着笔记本和学生一起看英美剧,因为他不懂,他没办法天天带着孩子们玩儿游戏,因为他有三个年级五个班的语文要教……浮华过后,遍地鸡毛,有些学生甚至跟着支教老师们打开的那扇窗辍学进城打工了……

印象很深的采访结尾的一句话,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他们更需要一份相对长久的爱,而不是匆匆过客,如果你仅仅是需要简历上漂亮的一笔,一份假期的公益旅游,抑或那些十来天廉价的感动,请你带着你的爱,放过这些孩子们,不要轻易去打扰他们平静而规律的生活……




现在的大学生不管是学什么专业的都能申请支教。然而国内现在渐渐形成一种乱象,支教时间短,支教老师多,每个老师观点差异性都会导致学生无从选择该相信谁。上一个支教老师是梦想派,下一个老师是现实派。观点怎么一致?支教老师里也有不少是本着尝试的心态的甚至玩的,旅游的心态。所以大家什么都敢说。这个老师说那个老师说法是错的,那个老师说这个老师是错的。反正到了时间就走了。你没错是走了,那孩子该信谁呢?与其这样作贱,浪费别人时间。不如平时多做点善事,多捐点善款好了。




有幸曾在大一暑假作为义务支教队员赴大学所在城市周边一小学支教过。讲一下我的感受。我们的支教完全自愿,不排除有的人是需要这段经历来支持自己之后从干事走向“主席”或者“部长”,但是我们所有人的热情都是真诚的,作为刚进大学的学生去到小学接触那些曾经的自己,是带有一种极度纯真情愫的。因为当地小孩大多都是留守儿童,所以他们的暑期生活其实很是无聊。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我们快要结束支教离开的时候,看着那些小孩的眼泪,我们心中真的也是非常难舍。我们的支教意义并不在真的能够教会他们什么课本上的知识,我们的意义在于陪伴他们,然后在陪伴的过程当中带他们发现课本之外有趣事物的存在,比如我自己当时教的课叫做“宇宙探索”,我想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激发他们对于宇宙的想象力。再说到题主的问题,他们当时是放假,但是他们的来否也都是出于自愿,包括幼儿园的孩子,并没有强制要求,结果是大部分的孩子都会去,而且越到后来学生人数有增无减。再说他们愿不愿意我们去的问题吧,我只说一个细节,在最后好多小孩围着我,问我们寒假是否也能去。在支教期间,我们所有人睡课桌板凳,全校就一个水龙头洗漱,能洗头发就不错,没有洗澡的地方。当时是东北的夏季,紫外线强烈,支教回来才发现脖子上下分明一黑一白。




我也有过支教的经历,不过是每个星期三。因为我们是大学生,所以相对来说,课程没有那么满。而且支教的地方,通过电车就可以到达。我们是作为社团去的,并且与那个学校达成了相关约定,每个星期三去给那里的小学生上课。小学不大,就一栋独立的房子。一到六年级都有,老师也就那么几个。窗户是破的,风扇没有,灯也没有(他们放学就回家,没有晚自习)

相对于楼主说的那种支教,我们学校是这样做的。利用我们的同学的在校时间,去支教,也就是临近期末的那个时间段吧。我们需要写申请,然后领导审批即可。




用自身经历来回答。假期支教不是长期支教那种,所以一般不教课本上的内容,主题与意义在于——陪伴。

我是在2015年的夏天去支教的,那年我大一,怀着一直以来的支教梦奔赴四川北川地区,也就是当年的“512”地震重震区之一。那是至今想起来仍觉得纯粹的时光。

首先说明的是,这是一个从512地震后就开始一直延续至今的陪伴活动,主要是帮助那些在地震中失去父母亲人的儿童,后来逐渐变成帮助困难或留守家庭,有专业的公益组织举办,并且这只是其中活动之一。

关于费用问题

志愿者自己负担包括生活费来去车费等所有费用。孩子们已有由公益组织牵线的援助人,所有费用由相信援助人出。

其他开销由网上募捐得到。

下面展示的学校不一定是孩子们上学的学校,这些孩子可能来自各个农村,被聚集到这里。

废话有点多了,因为怕有些人误解,还有什么问题可以评论提问,下面进去正题

我们老师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各个大学的大学生经过层层选拔而来。

每一年根据成长营的主题安排课程(课程已由组织者安排好)。

我们这一届的课程有包括异域文化(让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青春期自护(很多孩子都是单亲或者留守儿童,这方面知识很匮乏),安全知识等等(时间久了有些忘了)还有趣味运动会,演讲比赛,摄影(摄影是联系了香港的一个基金会,由他们募集而来的旧照相机分给孩子们,用完回收)等等其他活动

运动会

这应该是安全知识课

全年级去当地一个小景点做活动

下课后

所有人的伙食,这应该是最好的一顿,根据每日开销决定的伙食,这次加了鸡腿,吃得很开心。

看到了太多《叔叔阿姨你们不要来支教了》这种文章,怎么说呢,可能有他的道理,但更多的,我觉得这一定是没去支教过的人写的。

对于那些孩子,他们的家人其实非常愿意把孩子送到我们身边,并且非常相信我们这些大学生们,我们更像是陪伴者而非老师。

的确短期的支教可能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我们的确给了他们陪伴与爱。我希望在他们童年记忆里都是这样温暖的假期。

中二班老师合照,笔芯




当地学生当然放假了,但是去短期支教,说明已经和当地联系好了,如果做好招生工作,还是愿意有很多孩子来报名的,我14年假期就是去做短期支教的,不过我们一般称之为夏令营活动,那里的孩子很欢迎我们去,我们过去,不仅仅是帮助了她们,让她们开阔了眼界,而且对于大学生本身而言,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生活体验,因为你可以得到许多,得到你以前不曾得到的许多。所以,当地学生不是不放假,只是他们愿意跟大学生晚,所以他们愿意暑假时间到学校!




2015年在镇上一个私立小学做代课教师。暑假的两个月,学校组织补习班一个月,每个学生交五百块钱,校长说不让补课是公办学校,我们私立学校无所谓~然后教师自愿参与,补课一个月工资2000块。明显没几个老师愿意干。而且所谓补习班也就是学习下一学年的新课,这导致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落后不得不交这个钱。参与补课的教师不够,校长就从市里一所医专找来了一批大学生,美其名曰“~~支教队”,期间还各种宣传。然后有一天我去宿舍拿东西,竟然发现自己的宿舍一屋子人,被子被他们扔到一边。这屋子里就是那些支教的大学生~他们在休息。而我事前事后都没有接到一点要腾宿舍的通知,也是醉了。加上平时学校各种不人性化的管理,,就辞职了~~~这就是我所见到的一次关于支教的事情。当然不是所有的都这样,我也只是说说自己知道的。




当地的学生当然放假。所以我认为大学生在假期去支教不是不可以,但是要建立在学生家长都愿意的情况下,而不是去强制补课,这样师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才能有良好的关系,有利于今后的相处与教学。我自己就是大学生,曾在假期去支教过,就是学生自愿报名的,虽然这样会导致学生分布在各个年级,但是我们就将教学重点侧重于生活实践方面,数周下来,和学生的相处也很是愉快,教师和老师更是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不少学生在结束的最后一天恋恋不舍,一直待在学校不愿离去,知道我们收拾好行囊也要离开了,他们才被我们催促着不能再迟了,要早点回家。这次支教让我收获了很多也更懂得为人师表。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