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4 11:29:57 条浏览
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求我们对书法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求欣赏者有一定的文学基础,这样才能真的体会到一幅优秀作品的艺术价值。
书法美的表现主要有“实”与“虚”两个方面。“实”的方面是有形的。它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内容;“虚”的方面是无形的,包括神采、气韵、意境等内容。
用笔、结构和章法,都是可见的。用笔有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笔锋有正侧、藏露之别,笔画形态有方有圆,还要讲求笔力与笔势;结构有奇正、疏密、违和等法理;章法有宾主、虚实、避就、气脉连贯和行列形式等表现方法。三者之间既区别又相辅相成。
神采、气韵、意境等无形之物,须要通过有形的用笔,结构与章法加以表现。神采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古人评论书法,早有“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的说法,但同时又指出“规矩既失,神则无存”。神采美只有通过形质美才能表现出来。气韵是书法艺术的生命,是形与神之间的桥梁,是表达情性的介质。书法家掌握了熟练技巧,运气达于毫端,以气行笔,点画之间气脉相通,气韵和神采才表现出来。意境也是书法艺术的内在美,包含意境、情调,书法品评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第一视觉印象常常是书作的神采、气韵、再审视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结字、用笔,由书作的意向,而联想到生活中种种事物,作者的创作环境和思想活动,从而领会出作品的美之所在。因此,欣赏书法的过程就是观赏者的“美的再创造”过程。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还要适当的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写的《祭侄文稿》则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的,悲愤之情夺腔而出,于是,出现了笔画浓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旷、潇洒的风格,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论。
欣赏书法作品还要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要防止以实论实。中国的书法具有象形性,字形是由特殊的线条笔画结构而成的,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如果仅仅以实论实赋予一点想象就体味不出其中的妙处。所以,历代的书法家们总是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书法艺术以合理的比喻。如王羲之把“横”、“竖”两画分别比喻为“如孤舟之横江诸”,“若春笋之抽寒谷”。梁武帝形容萧子云的书法为“书如危峰阻目,孤松一枝,荆可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比喻萧思话的书法为“舞女低腰,仙人啸树”,这就把两种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的书法十分形象地描绘出来了。
书法欣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一概而论,但书法欣赏仍有其基本规律可循,亦非“玄学”之术。
笔者以为,欣赏书法是书法在人脑中“再创作”的过程,因此,必先“识形”,次而“赏质”,再而“寄情”,三步逐行,渐入佳境。
第一境,识形
书法是线条形象的艺术,“形”有四要素。赏得“四要素”则入第一境。
一曰格式。书法以条幅、中堂、横披、匾额、斗方、扇面、对联、尺牍、手卷、页册、题画等格式最为经典。
二曰书体。书体以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魏体、章草、行草等最为常见。
三曰色彩。书法的色彩以白纸、墨字、红印组合最为耐看。
四曰构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以正文、题款、印章构成最为普遍。
第二境,赏质
书法不同于写字。书法要讲究“法度”,“合法”才能“质美”。其“法”有四。赏得“四法”则入第二境。
一曰字法。字乃书法之根本。聚点画而成字,点画之间应当“平衡对称,对比和谐,主次得宜,疏密适度,多样统一。”
二曰笔法。用笔贵在因体而变、稳实丰富;中侧(锋)互换,法出有源;笔力遒劲、力透纸背。
三曰章法。章法即整幅书法作品的“布白”。它讲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以笔势连绵,气脉畅通、节奏分明,若如“行云流水”。即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计白当黑,奇趣乃出”。
四曰墨法。墨有六彩之说,即“浓、淡,枯、湿,燥、润”。若能“带燥方润,将浓遂枯”,则可达到“无声而乐的和谐”,“五光十色的神采”,“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籍谈笑”的境地。
第三境,寄情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刘熙载语)。书法的目的是“畅寄幽情”。书法艺术的最境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人的气质的一种抽象体现与表露。欣赏书法不仅仅是看功力的深厚,看点画、章法的精巧,而是要看作者的精神、胸襟、气质修养。
因此,欣赏书法的最高境界是通过书法作品与书法家“对话,交流”。而赏得此境需要赏者“见智”、“见性”,悟得书法之“出法”、“意境”、“气质”之妙理。
一曰出法。卓越的书法家总是善于在严格的法度之中自由驰骋并施展其创造才能。因此,他们往往任情姿性,纵笔所如,使人看出他们的“无拘无束”,而又不流于“荒诞狂怪”;既有“先圣”的遗风,又有自己的“圣地”,即所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放豪之外”。
二曰意境。书法的意境是指于书法作品中流露出的精神内涵,则在生动的气韵、飞扬的神采以及空间余白所构成的幽深而旷远的意象。如,有的象行军布阵,旗帜飞扬,士马精研;有的象尺幅丹青,疏林远阜,错落有致;有的象江河大川,奔腾浩荡,一泻千里;有的象廻溪曲沼,春水繁花,清幽婉丽;有的象婀娜舞姿,素袖轻扬,一步一形;有的象悠扬乐曲,绕梁三日,牵人情思。这就是书法富于韵致,并且交织着生命节奏的意境。
三曰气质。常言道,“书为心画”,“字如其人”。书法是书法家抒情达意的特殊语言。如同作家之文,诗人之诗,歌者之声。因此,有独立性、创造精神的人,其书往往风格独具;依赖性强、唯唯喏喏的人,其书往往依傍门户、缺乏个性。性情豪爽英迈之人,其书往往气度恢宏;感情缠绵悱恻之夫,其书往往柔媚有余,劲健不足。志行高洁者,其书往往清气飘洒;格调低下者,其书往往俗气横流。心情恬淡者,其书往往气静端庄、淡泊旷达;追名逐利者,其书往往张牙舞爪、哗而取宠。
比如我写的
出不出脱
通不通变
适不适意
生不生活
首先您要看一篇作品是大字小字,大字突出用笔细节,小字突出章法结构。楷书,隶书看工整。行书,草书着行笔。最后还要看落款与盖章。
应该是文化底蕴。
书法鉴赏中,首先看该作品的章法布局是否合理,其次看有无师承和功力,最后看落款和钤印。
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求我们对书法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求欣赏者有一定的文学基础,这样才能真的体会到一幅优秀作品的艺术价值。
书法美的表现主要有“实”与“虚”两个方面。“实”的方面是有形的。它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内容;“虚”的方面是无形的,包括神采、气韵、意境等内容。
用笔、结构和章法,都是可见的。用笔有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笔锋有正侧、藏露之别,笔画形态有方有圆,还要讲求笔力与笔势;结构有奇正、疏密、违和等法理;章法有宾主、虚实、避就、气脉连贯和行列形式等表现方法。三者之间既区别又相辅相成。书法欣赏应该从哪些角度切入
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求我们对书法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求欣赏者有一定的文学基础,这样才能真的体会到一幅优秀作品的艺术价值。
书法美的表现主要有“实”与“虚”两个方面。“实”的方面是有形的。它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内容;“虚”的方面是无形的,包括神采、气韵、意境等内容。
用笔、结构和章法,都是可见的。用笔有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笔锋有正侧、藏露之别,笔画形态有方有圆,还要讲求笔力与笔势;结构有奇正、疏密、违和等法理;章法有宾主、虚实、避就、气脉连贯和行列形式等表现方法。三者之间既区别又相辅相成。
神采、气韵、意境等无形之物,须要通过有形的用笔,结构与章法加以表现。神采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古人评论书法,早有“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的说法,但同时又指出“规矩既失,神则无存”。神采美只有通过形质美才能表现出来。气韵是书法艺术的生命,是形与神之间的桥梁,是表达情性的介质。书法家掌握了熟练技巧,运气达于毫端,以气行笔,点画之间气脉相通,气韵和神采才表现出来。意境也是书法艺术的内在美,包含意境、情调,书法品评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第一视觉印象常常是书作的神采、气韵、再审视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结字、用笔,由书作的意向,而联想到生活中种种事物,作者的创作环境和思想活动,从而领会出作品的美之所在。因此,欣赏书法的过程就是观赏者的“美的再创造”过程。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还要适当的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写的《祭侄文稿》则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的,悲愤之情夺腔而出,于是,出现了笔画浓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旷、潇洒的风格,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论。
欣赏书法作品还要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要防止以实论实。中国的书法具有象形性,字形是由特殊的线条笔画结构而成的,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如果仅仅以实论实赋予一点想象就体味不出其中的妙处。所以,历代的书法家们总是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书法艺术以合理的比喻。如王羲之把“横”、“竖”两画分别比喻为“如孤舟之横江诸”,“若春笋之抽寒谷”。梁武帝形容萧子云的书法为“书如危峰阻目,孤松一枝,荆可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比喻萧思话的书法为“舞女低腰,仙人啸树”,这就把两种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的书法十分形象地描绘出来了。
以上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给大家介绍一位书法家:李长松,1951年生,河南郑州人。原军旅书法家,中国书协(军旅)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家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领导干部网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河南省民族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郑州大学客座教授,郑州市少数民族书画家联谊会会长,郑州民族书画院院长。几十年来,得益诸多良师启智指教,加之本人刻苦研习,对楷、行、草、隶、魏、篆等书体均颇有研究,做到师古而不泥,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其作品被中国文化部《中国艺术经典》、中国艺术交流协会、《中国艺坛五大流派》、《中国书法名作大观》、《世界华人书画作品选集》等收录。
首先得看整幅作品的章法和布局,书法作品中,一般落款勿超过正文,显得喧宾夺主,不伦不类。其次闲章的内容要和作品相呼应,位置取法得当。整幅作品要规整,虽大小不一,又不失协调。其次看字的章法,结构是否得当,是否有串字体的现象。字与字的衔接是否流畅。总结八个字:字无长法,唯求中和。
书法鉴赏基本的要了解作者生平,时代。一个书法家书写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受了当时的生活条件,政治因素所影响。特别容易受到当时所流行的书风影响。在观看他人作品时就得先把握这些,再去读其作品。这样也会更加的全面。这样也可以看出这个写作者的书法水平。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一件好的书法首先要在传统上有所继承,早有古人的影子。然后就是发展,也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所谓笔墨当随时代。
好的书法要看用笔,字的结体,整篇的章法。如果用笔,结体章法符合了传统书法的规律和要求,基本上算是好书法了。
好问题!鉴赏书法作品首先得看面对的是什么级别的作品,一般的作品无非是字法的技巧和用线的难易程度,好点的作品开始具备行气章法等整体气息,优秀的作品可以通过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意图,真正的书法作品则完全是感情的宣泄!
赵孟頫说,结体因时而异,用笔千古不易。从用笔上来判断作品水平是最精准的了。篆隶楷行草各体用笔要求各不相同,古来书论汗牛充栋,古时讲笔势笔意笔法,今人讲点线面,讲形式,无非是中锋,侧锋,八面出锋,古今书法大家都是用锋高手,只是各有侧重,厂力观存世名家名作,如李斯李阳冰之中锋极致,二王阴阳互用之极致,颜楷从秀丽到淳厚的极致,颠张狂素,宋四家各擅其意,无不精于用笔。临帖初拟其形,形能准则说明用笔无误,古今笔墨纸材料皆不同,用笔肯定也有一定差异,自己设法临准就是了。
风骨和力道
书法鉴赏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个人简单认为可以从由远及近的感官来欣赏,远观大章法,看作品的整体布局以及章法气势,能否抓住观者的眼睛,能否让人为之一振。其次近距离感受书家的笔法功底自己墨法字法落款印章等细节当年,好的书法让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能雅俗共赏,找到许多共通的东西,和书家产生共鸣,这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当然,要做到这样非常不容易,每种书体的临摹研究就让许多书家费尽心思,再到创作构思也就更难,总的来说,书法就是一种修行,艺术也是无止境的,希望大家的努力,创作更多的艺术精品!
笔法墨法章法取法个性
书法艺术首先要内容美,从古到今一般的诗、词、文、赋等还有名言但都不脱离文字,讲抒情就不能离开文学,所以说一副成功的作品是内容(文学)和形式(线条)美的有机结合,是否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书法艺术为时代服务,表现自己喜、怒、哀、乐。抒时代之情,发时代之感,在这此疫情书法作品中,很多书法家都站在时代的高度,表现时代的最强音,用毛笔写时代之魂。同样形式美也很重要,用笔上有方笔圆笔,中锋用笔,有藏有露等,再从作品的章法上看一副好的行书作品疏密匀称,大小错落,有租有细,用墨上浓淡结合,有轻有重,变化丰富,同时还要有深厚的功底,力透纸背,首字领篇,一气呵成,再看作品是否有韵味,一副韵味十足有韵味的作品让人一览无余,韵味无穷,使人感到精神横益,风采飘然,气度宏伟,这是我个人认为要从以上角度看书法作品的水平。
不懂书法,但是作为中国人我认为书法凝聚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一幅书法或大开大阖,或精巧娟丽,令人观之为眼前一亮,体会到作者的心境,心向往之而有想模仿学习的冲动,就有中国文化的传承动力,就是好的书法。
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马上理解它,而理解了的东西我们可以更好地感觉它。
应从结抅、功力、行笔、墨法、灵气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