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2 09:34:24 条浏览
这是必然的过程,找一本喜欢的字帖临摹,圣教序不错!
楷书有基础以后如果想在书法上进一步提高,那就尽快进入行书。我现在也在练习行楷
学习写行书跟楷书基础没有太多的关系
至少你的楷书能让人看起来不别扭,基本上符合楷书原则,这样就可练习行书,行书以王羲之或者米芾的为入门,坚持几年练习方有效果。
当然没问题!你看那些书邪大师有几个能写好楷书的…有基础更好没有照样成为大师!
行书楷书就应该同步练习。只练楷而不练行书,字会呆板,变成印刷体。只练行书不习楷字,基础无疑不牢靠。两者兼习,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楷书有点基础后想练习行书可以吗?
有点基础当然可以选择学习行书,孙过庭《书谱》里面说: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意思是说:写草书不兼有真书的笔意,容易失去规范法度;写真书不旁通草意,那就难以称为佳品。
这里的草书其实同样适用于行书,楷书在书写时要有行书的笔意和呼应才活,行书没有楷书的基础就浮,在解决了基本技法后一定要练习行书。
行书初学建议从易先入,择古入贴,建议从《圣教序》入手,圣教序建议以王铎或赵孟頫的版本入贴,赵孟頫笔法更接近魏晋笔法,笔力凝练优雅,王铎的也不错,线条厚重、笔力雄健沉实,原版集字圣教序难度在于变化多,初学者不容易理会,原版集字圣教序属于集字,虽然是刻的字字珠玑,但毕竟不是墨迹,有些东西表现不出来。
行书初学运笔要贴着纸面行笔,行笔要匀速优雅,在停转提按和速度快慢要有目地的训练和揣摩,临帖之前要先看了解原贴的特点,应该听听看看名家讲解更好,然后先摹后对临,然后背临达到出贴的目的,要一组组的临,四五个一组容易记牢和精确,观察要细致,初学对一些复杂的变化不敏感,先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为好
几个最主要因素要记住:第一,分析是什么结构。第二,主要和显著的笔画要看明白怎么表现。第三,疏密关系要弄清。第四,线条曲直和粗细变化。第五,角度和用笔。这五条能快速入门
一般不建议楷书基础不好就开始学行书!
1.楷书基础不好的时候,就直接去学行书,很容易遇到瓶颈。
遇到瓶颈的时候,你会觉得有必要回过头来学习楷书,这样实际上浪费了时间。
2.字体之间本来就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楷书与行书之间。
它们的笔法、结构基本类似,如果把楷书比做是人体骨架,那么整个肉身与穿作打扮就是行书,你的行书再怎么变也脱离不了你的楷书!
3.学书法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控制笔的能力,也就是心手相应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学楷书对行书具有直接帮助的作用,所以不要急于去学行书,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学习行书最重要的是把笔法要搞清楚。
很多楷书基础很好的朋友学习行书时就懵了,不知道行书笔画怎么样一笔成型的写出来,要么写得慢,要么在那里涂啊描啊!要么放低对笔画细节的追求!到后来自己都觉得受打击!
所有才华都用在书法教育的才主哥哥感谢你的关注,每日分享书法干货,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关系。行书中线条的质感,如果没有楷书笔画的基础,写出来的无论在形质和神采上都差很多的。
行书比楷书难,注意用笔节奏!
楷书练习到一定程度后、所谓程度因人而异,按个人基本功看情况,行书练习当然可以,行书练习和楷书一样,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都要认真练习!
有的人大学毕业还当不斗一个小学生。其实他也想把字写好。但是是怎么也写不好,实属很无奈。要想写好字根据我的心得总结以下几点大家共同分享。第一是情趣爱好,这个是最重要的。第二发现好一点的字马上用手指照斗画达到如痴似醉境界,勿求神象形象。然后自已再用笔写出来。反复练习,熟练掌握。第三多观察字写得好的人运笔方法。掌握笔画要领。提高学写技艺。第四,最好找名帖照着练,一般的字你就是练来达到或超过那个水平那在想提高就很难了。因为你的字体已基本定型。所以练字要从小抓起,起点要高。当然写字肯定要先从楷书开始。至于楷书和行书关系有好大。我认为你只要写得来字管它行书,楷书,草书喜欢啥子练啥子肯定得行
直接地回答你,是可以的。我的体会是练习书法主要分两个方面,一个是练习用笔的能力,另一个是练习眼睛看的能力。这两方面都很重要,用笔的能力决定你写字最低能达到的高度,而眼睛看的能力就决定了你写字能达到的最高或者说最好水平。这就是为什么你写了一段时间会觉得自己还没有以前写的好了,是因为你的眼界、眼力提高了,能观察到更细微的动作和变化了。
大部分人从楷书入门,其实是因为楷书是一笔一划地写,相比于行书要简单一点,不会牵扯到太多的笔势和连带。其实我也见过直接由行书入门的人,学了一段时间行书,再学楷书,一样写的好。
刚开始学行书,建议找一本墨迹本,而且最好是清楚的墨迹本,这样有助于你看到那个起承转合古人是怎么做的,哪里停顿了,哪里速度快,写字的时候要思考古人是怎么做到的,通过观察帖中的线条,思考古人写的时候是快还是慢,也可以做做实验,看看你用快或慢的那种方式能接近古人的效果!临哪本帖的话建议赵孟頫的前后赤壁赋,洛神赋都比较适合刚开始写行书。
以上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如果你想快速的写好字,练习行书是个很好的捷径,毕竟行书实用性更强,但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书法家,必须要把楷书练好。行书写得好与否与楷书之间的联系不大,重在结构,练好楷书再练行书,是为了以后能万变不离其宗。
我觉得还是把楷书写好了,再练行书比较好。楷书是打基础,如果没有楷书的基础,你不会控笔,不会顿笔,不知道什么是笔锋,不知道间架结构,那么你练行书见效果是很慢。正如我们在学会跑之前要先学会走路一样。只有练好楷书,写出的字,才能笔不浮滑,体不支离。写小字还可以,但如果写榜书基础没打好,很难写好作品。
楷书是行书的基础,有的书法家即是行书已经写的很好了,还要抽空临写楷书名帖,不断从中吸取营养。如果没有楷书笔画的基础,写出来的行书无论在形质和神采上,都要差很多。
谢邀!
首先是第一个问题:楷书有点基础后是否可以练行书?第一,虽说楷书和行书的关系很紧密,但从历史上来看,行书是先于楷书产生的,所以单纯地认为行书是楷书的快写体是不恰当的。
第二,在学习楷书的过程中,我们必然要接触到用笔,而且楷书的书写速度较慢,所以要把楷书写好,在用笔上势必要下不少功夫,知道毛笔的笔性,学会如何用笔,是书写各种书体的基础,无论是学习篆书、隶书,还是领会行书、草书,知道如何用笔是至关重要的。而楷书的学习能够为用笔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在学习楷书的过程中,结构也是关键的一环,笔画是血肉,结构是骨架,把握好二者的关系才能写好楷书。
第三,楷书和行书是不同的书体,在楷书有一定基础后,意味着你对用笔和结构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这个时候你不仅可以练习行书,你甚至可以练习篆书、隶书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练习时,一种书体最好只选择一家来练习,比如行书,你选了王羲之的,那么就专注于这一家,等把这一家练精熟了,再考虑学习米芾、子昂等。不能朝三暮四,看这家好看,就学这家,那家好看,就又改旗易帜。这样练习,常常会导致效率低下,也会打击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其次是第二个问题,如何练好行书?个人认为,从楷书到行书,可以选择行楷作为过渡。因为行楷的结构和楷书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笔画又有浓厚的行书特征,所以行楷这一阶段不宜省略。至于选择谁的帖比较好,主要看个人喜好。王的字,潇洒俊逸;米的字,结构险绝,八面出锋;苏的字,雄厚朴拙;赵的字,清新秀丽。选定帖之前,可以先把各家的代表碑帖看一遍,看看自己最喜欢哪种风格,选定之后,边潜心研习,不要随意换帖。
最后,学习书法,天赋和方法确实是一方面,但是坚持练习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常常会在日常的书法运用中捉衿见肘。
楷书都有点基础了,还在犹豫什么?喜欢练行书就马上行动啊!不过要注意,楷书并不一定就是行书的基础,楷书重在间架结构、笔画规矩等,行书重在笔意为先、笔法灵动等,楷书和行书动静结合、点画巧布结合运用,才能达到更好效果。相对而言,行书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要高于楷书,需要有更丰富的线条运动和空间布局艺术感,是要狠下一番功夫才能悟出真谛的。
董先生个人观点:
一,书有点基础后想练习行书可以吗?这是很多人都干活的事情。当然可以。前提是你确实想这么干。如果说你是少年儿童,那么一定要把楷书进行到底,楷书是一个人书法之根本。所以如果是青少年,董先生建议你继续楷书练习为上策。
二,楷书练习有一个标准,就是你选择的临摹的原帖每个字不看帖能写到七八分相似就可以了。这个帖至少要300字。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去临摹行书了,这个过程一定要有。否则一辈子写字到头来楷书跟不上到头一辈子遗憾。
三,现在靠行书行走江湖的人还是有点基础的,有些靠草书糊弄人的所谓书法家比比皆是。这些人很多楷书都不到位。甚至都是草上飞,没有楷书的基础。
四,如果年龄大了,楷书确实学不进去,写写行书钢笔体也是可以的,修心养性不为别的目的也算是一件好事。毕竟自娱自乐也是幸福。如果要卖艺,还是不合适的。
五,说了半天,意思只有一个,楷书基础一定要牢固,行书才能走远。不然钢笔体的行书写的再流畅,也不算正道。
六,如果要选择行书字帖,还是要多看,看看那个你喜欢,你能有信心驾驭,这样的字帖才是适合你的字帖。
董先生,书法文字旅行美食,欢迎交流。
楷书有点基础后想练习行书可以吗?
如果你想把书法水平进一步的提高,行书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不要有顾虑。所谓的楷书基础,指的并不是书体与书体的基础关系。是对毛笔的控制能力。初学书法,手脚生疏,只能以书写速度较慢,结构规律性强的书体开始学习。楷书就是这样的书体。当你的运笔能够平稳的运行时,就要加强速度上的练习。为什么要进行速度练习?因为笔法中有些笔法是要由快速来才能达到书写要求的。如果只能慢慢的书写,需要快速才能完成的笔法就领会不到,写出来的笔画就会凝滞雍肿。缺少爽利超逸的神机。
行书的练习,就是为了提高运笔速度的方式。那么选择什么人的行书做为行书入门呢?这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行书的学习上,有人一开始会选择《圣教序》,《圣教序》是石刻,写出来的字干瘦乏韵。你可以从赵孟頫的行楷书一步一步来。赵孟頫的楷书多带有行书的笔法。赵孟頫有日书万字之能。他的书写速度是非常快的。以他的字体进行速度练习,对提高运笔速度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行书的练习切岂描摹,不能为了外形的相似而如楷书一样的慢慢描摹。开始时写不到位这很正常。要在连贯的笔画上做重点突破。在快速的折转中,你就会发现许多楷书慢条斯理中无法完成的笔画,原因缺少的就是速度。把速度的问题解决了,又回到慢速的书写中去时,你对书写的节奏就不再是平稳的匀速运行。这时的运笔,就有了疾涩变化。形成了自己的书写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