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8 17:11:18 条浏览
肯定是考后出分填报志愿对于考生更加有利,这样成绩优秀的考生,在成绩和排名出来后,综合往年分数线和录取成绩,肯定优先填报排名靠前的学校啊。这也是为什么厦门一中、双十在取消省内择优后,还能持续的拉开同其他学校的差距。
对于水平普通或者中上的学校而言,在学生成绩、排名已知的情况下,往往录取志愿排名靠后,是很难录取到更多的尖子生。长期的教育发展而言,对于高中学校均衡发展,培养更多优质学校是不利的。最终是强者恒强,尖子生在好学校更加内卷,弱者愈弱,普通学校没有进一步优质资源注入,发展更差。
第一种就是猜盲盒,各县区市质检排位还不知道。瞎搞!
第一种方式最不合理、还是第三种合适。
其实最不合理的是第二种。
第一种只能够说相对公平,因为未知分数,但知道水平,可以根据自己水平盲报。因为盲报存在风险,如果高估水平或者低估都可能造成选择学校误差,但是同时也给一些教育带来公平性,毕竟好的学生全部都集中在好的学校,差的学校都是差的学生,带来一定的资源不公平性。
第三种是分数公开,那么这种看似公平,其实最不公平,因为优等学生全部集中在一起,优胜劣汰机制导致分数按照序列排,最后所有的差的学生全部淘汰。因为我们知道,很多学生发育完,懵懂时期,过早的分流会导致很多有其他有天赋的学生在很早就辍学进入社会,从而失去教育的机遇。
第二种估分填志愿犹如盲人摸大象。其实考试都已经出来了,成绩早已定案,你让学生回忆估分摸大象腿,如果因为估分错误而填报错误,会造成学生比考的差更具影响力,学生会更后悔。既然分数出来了,可以按照第三种去选择。
其实教育资源在任何朝代任何时候都无法均衡,如果所有的学校按照生源地不按分数招生,会造成爱学生的跟不学习的学生在一起,这样培养人才会更难,而那些靠分数进入重点在一起的学生,资源又过度集中,会给社会带来教育的不公平性,在权衡利弊之下,只能够一刀切,造成很多贫困的家庭为了孩子读书不惜一切代价花钱培养孩子用于竞争,家长很累,孩子也辛苦。
社会层次与竞争角色在历朝历代都不会停息,所以,所以我个人觉得教育差异化,读书不是唯一渠道,但是读书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成本支出,可以让孩子多才多艺,多一些技能才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