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倾听时要避免哪些错误?

2024-05-08 10:44:28 条浏览

上帝给我们一个嘴巴,两个耳朵,就是为了让我们少说多听。

现实中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倾诉欲望,又非常忙碌,真正的倾听便成了一种奢侈品。

倾听时要避免哪些错误呢?

一、没有时间:

1、安排的时间过短:

非常匆忙,容易产生失误;

2、工作过程中的倾听:

根本无法认真倾听对方所要表达的内容。

二、环境干扰:

1、干扰信息的传递过程:

会议上,大家顾虑比较多,会认真发言,只愿意说正确的;

餐桌上,下属多半会随心所欲地谈想法,不成熟的想法也会表达。

2、影响沟通者的心境;

聚会时老板随口问你西装的样式,你会开心轻松的聊几句。

如果老板特意走到面前发问,你多半会惊恐地想这衣服是否有违公司的着装规定。

三、先入之见:

如果你在谈话前已知道一些信息,有了自己初步的想法,那么:

1、感觉到厌烦,只有很少耐心继续听下去;

2、若英雄所见略同,则心满意足;若出入很大,则可能会抵触,对谈话人反感。

四、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1、对方向你申诉理由;

2、对方表达一个你觉得无意义的想法;

3、对方在表达过程中离题;

4、你有重要的工作要去做;

5、对方提出无理的要求;

6、你希望反驳他人强迫你接受的观点;

五、自认为已了解;

你会不再注意对方的话了,开始东张西望,双手抱在胸前,跷起二郎腿,甚至用手敲打桌面。

六、不专心:

没有把心思全部用在听对方谈话,而是在思考要去处理别的工作。

七、排斥异议:

有些人喜欢听和自己意见一致的人讲话,偏心于和自己观点相同的人。

拒绝倾听不同意见的人,注意力自然不可能集中在讲逆耳之言的人身上。

——段晓岚写于2018.08.06




我理解的是,无效倾听的各种类型都是倾听过程中要避免的错误。倾听并不只是静静地坐着听别人说话就可以的。事实上,倾听的过程包含五个元素,分别是:听到,专注,理解,回应和记忆。

很多人都同意倾听很重要,那么要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并不容易,可以说困难重重。那么,倾听者要面对和克服哪些困难才能成为更有效的沟通者呢?

《沟通的艺术》里作者把这种类型的沟通称为是无效倾听。并且列举了7个无效倾听的类型,9个无效倾听的原因,以及提出来应对无效倾听的4个策略。

首先,我们来看无效倾听的类型。

在爆炸式信息时代,一定数量的无效倾听也是正常的。但是了解无效倾听的类型依然很重要,因为这样我们可以避免犯这样的问题。

具体的七个类型分别是:

1.虚伪倾听

2.自恋地倾听

3.选择性倾听

4.隔绝性倾听

5.防卫性倾听

6.埋伏性倾听

7.鲁钝地倾听

因为这些方式我们都能从字面上理解,所以就不在做详细的解释,只是帮大家梳理总结一下。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留言互动。

其次,我们来看为什么无法有效倾听

到这里很多人会发现,自己真正倾听他人说话的时间其实是很少的。不能做到仔细倾听,有时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

导致无法有效倾听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以下几种:

1.超负荷信息

2.心不在焉

3.飞快的思想

4.努力,也就是非费力。尤其是倾听负面信息的时候。

5.外在的噪音

6.错误的假定

7.缺乏明显的益处

8.缺乏训练

9.听力的问题

最后,我们来看应对有效倾听的挑战。

到了这里,可能很多人觉得要做到有效倾听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沟通的艺术》这本书里说,如果拥有正确的态度和技巧,是可以把倾听做的很好的。

具体的做法是:

1.少说话。

古希腊的哲学家芝诺说:我们生来有两个耳朵,却只有一个嘴巴,就是为了让我们多听少说。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要了解对方说话的意思,就要避免抢话,或者转换话题说起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少说话并不是不说话,适当的反馈,也是理解和获取新信息的重要方式。

2.摆脱注意力分散。

注意力的分散可能是来自外在环境,比如手机响了,他人的打扰等等。也有来自内在的心理因素,比如心里有事等。不妨关掉手机,电视,找一个安静的环境。

3.不要过早评断

我们都知道在理解对方话之前,最好不要下评断。然而很多人还是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当然了,如果对方是批评我们或者不赞同我们观点的时候,反击回去确实是一个有力的方式。假如对方是提一些忠告的时候,试着去了解才是最好的方式。另外,我们很容易就根据第一印象就先入为主,武断的下评断。所以,在真正了解事情真相之前,耐心的先倾听是最好的方式。

4.寻找关键意思。

假如一个人总是夸夸其谈,我们很容易就会失去倾听的耐心。因为这样的人往往没有终点,东一句西一句的。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下,说话的对方是有一个中心思想的。所以,找到核心的意思才是关键。如果我们实在听不出,找不出对方的中心内容的时候,不妨用提问方式互动一下。

总之,只要不踩《沟通的艺术》这本书里列举的这些“坑”,相信就能避免错误的倾听方式。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但却常常在不知不觉中犯了倾听错误,下面我们以同一个例子和不同的回答说明几种倾听错误。

例子:

你的一位朋友和你说:昨天同学会上,我大学室友居然说我怎么丑得像只猪一样...

1、将自己和对方比较

回答1:我比你更丑更难看,如果你像一只猪,我就连猪都比不上了。

这是典型的比惨式对话,很多人以为通过贬低自己,能够让对方觉得ta并没有那么糟,但这种比惨式的对话很容易延续,互相证明你没有我糟,我才是最惨的人,到最后只会让双方的思想和言论都越来越负面,不仅没有起到开导和鼓励的效果,反而让彼此情绪更加低落。因此千万不要通过比惨的方式去让对方觉得更好,这本身就是畸形的。

2、预先判断别人是不称职或者不合格的人

回答2:你大学的时候就一直不打扮,化妆和衣着品味应该都没有提高过。

如果在回答之前就保有刻板印象,心里对对方有预先的判断,就会导致我们在倾听时存在强烈的偏见,使得我们不自觉的带着指责的心态去接收信息,无论听到什么内容,都只会让我们在一开始就判定对方做的不够好,给出的回复自然也是责怪。因此我们在倾听时一定要抛开主观印象,不要有预设,尽量不偏不倚的去判断。

3、过滤信息或只听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情

回答3:你昨天去参加大学同学会啦?都有什么活动啊,我们班也准备搞同学会了,参考一下你们的行程...

虽然这个例子中比较忽略信息的程度比较夸张,但在日常对话中这种情形还真是不少,越熟悉的关系越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细想一下我们在面对父母和好朋友的时候,是不是经常“选择性失聪”,只挑自己喜欢听的,只听对自己重要的信息。虽然大部分情况不会影响彼此关系,但是长期忽略对方的感受,以自己为主的倾听心态,会渐渐使得亲近的人转移倾诉对象,不再愿意与你吐露新意,同时他们对你的回应也会如你一般自我中心。

4、在还没听完所有信息之前,就尝试解决问题或提供意见

回答4:你不如去学学化妆吧,去看看美妆视频行不行。

很多人以为倾听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其实不然,真正的共情倾听不一定是要给予解决问题的意见,而是要听到对方话语背后的诉求,关注他们的感受需求。

比如这个问题,不一定是ta觉得自己真的丑,或者化妆技术不到位,我们不必要急着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应该进一步了解事情细节,比如可以问ta:那你对自己那天的打扮和妆容满意吗?你和这个大学室友的关系好吗?其他人对你怎么评价?

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慢慢识别出这件事的发生是由于ta的确当天不好看,还是室友故意批评,还是大家玩笑话当真等等。

5、只是为了讨他人的喜欢而附和安抚他们

回答5:没有啦,你是世界上最美的人。

这也是典型男女朋友之间的问答形式,无论女生说什么,男生都一味的说你最好你最棒。这样的方式在开始可能奏效,但时间久了对方会感受到你缺乏真心实意,认为你没有认真的倾听。因此不要为了取悦而夸赞,真正好的倾听者是能让对方感到你与之感同身受,真切理解ta。

6、争论或辩论

回答6:别人说你丑你就相信,你这么玻璃心的吗?

切记不要一开始就用居高临下的态度进行批评,这在中国传统式亲子对话中经常发生,很多父母和长辈都喜欢用指责来对话,这只会激发我们的叛逆心。

最后给大家分享共情倾听的三步:

1、关注感受需求,倾听的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使他人变得轻松,这是倾听完成的标准,也是倾听的价值;

2、把握反馈时机,比如对自己的理解没有把握时,可以通过复述去确认,在对方有明显的情绪的时候,要注意及时给予安抚;

3、注意反馈语气,人在听别人谈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会比较敏感,所以我们要注意语气中是否暗含批评和讽刺,尽量客观、温和的表达。




很多人都对倾听有所误解,认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听到了对方的言语,就算是倾听了。其实倾听远远不是“听见”这么简单的事情。就像心理咨询师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听见对方说了什么,只是倾听的第一步,而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还有专注、理解和共情,而只有完成了上述所有的要求,对方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我们是在认真地倾听。

倾听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实现的事情,因为它需要我们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把自己的内心放空,这样才能够去容纳对方传递过来的信息。在这里,所谓的放空,就是指我们放弃自己平时的观点、立场和态度,尽可能地站在对方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把更多表达的空间留给对方。很多人在尝试倾听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出现种种错误,而导致倾听失败,一些常见的错误包括:

1.打断对方说话。很多人总是不能给予对方足够的表达空间,对方还没有说几句,就觉得自己已经了解了对方的看法,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实在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大忌,没有人会想要继续和那些频繁打断自己表达的人交流下去。

2.只听自己想要听到的内容。我们每个人都存在这种倾向,更喜欢去关注那些自己所偏好的信息,比如说一些对我们更有利的评论,或是与我们自己的观点更匹配的内容。但当我们真的这么做的时候,就会丧失了中立客观的立场,让对方感觉我们并没有真的听到他们完整的感受和想法。

3.过早下结论。当人们向我们进行倾诉的时候,他们并不一定想要获得某些建议,而只是想要有一个机会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梳理自己的思绪。所以,还没有了解清楚对方的意图和愿望之前,就早早下一个结论,并不会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观点,反而会让对方觉得我们的建议不负责任,并失去继续沟通的意愿。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