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为什么长大了就觉得过年没小时候那么好玩了?

2024-10-07 11:11:01 条浏览

长大了,想法就变了。欲望跟需求也会增长,满足感不强烈了,过年的味道也就没有了。




小时候单纯呀,没有那么多欲望,烦心事,过节大家都哄着围着你转,给你压岁钱给你买新衣服好吃的…其实不只是过年了才觉得没有小时候有意思了,长大以后很多事都无法和小时候比了…但是长大了也有长大了的好,小时候也有小时候的没办法,所以活在当下是对生命最好的体验~祝你新年快乐~❣️❣️




越长大,想的事情就会越多,单纯的情绪就会越来越少。

以前过年,盼着压岁钱盼着走亲戚,盼着跟各种兄弟姐妹跑跑跳跳,但现在大家生活的圈子好像越来越小,以前为了开心不遗余力,现在觉得大多数活动都淡然无趣并且疲于应付,自然就觉得过年没意思了




成长的磨炼,世态炎凉,人心叵测;越发清晰。




小的时候一到过年父母都回来了那个时候的心情很高兴




小时候,过年大人开心小孩也开心,穿新衣,拿压岁钱,一起热闹,放鞭炮,气氛不一样了,现在都崇洋媚外了!圣诞比春节过的还热闹!中国人的新年都不热闹了,以前还挨家挨户的拜年,现在都是小区,都不热闹了!




长大了,对过年没有期盼了。毕竟放假也就那么几天。但花钱绝对不止一点点!




现在生活富裕,没有小时候那种过年穿新衣吃好的,现在想过年就过年啦




呵呵,简单的说就是现在你成长了,想法和要做的事比以前多了,要懂得照顾各方面的情绪了,不再像以前那么简单的自己吃好穿好玩好那么简单了




小时候过完年钱包满了,长大了过完年红包瘪了




因为我们经历的可以让我们快乐的事越来越多,原本那些简单的反而没有波澜了




小时候过年最盼望的就是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拿。有鞭炮可以放。长大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衣服随时都可以穿。没人再给压岁钱了。倒是自己还要给别人压岁钱了。鞭炮也不让放了。过年没有一点年味了




人长大了,钱包没有长大




小时候没有烦恼,只知道过年能吃上很多好吃的,可以和姐姐哥哥们玩,还有放鞭炮!长大了,要想给两家买什么,给姊妹家的孩子多少红包,等等。小时候喜欢热闹,长大了喜欢安静,总该有所不同。




一切都没变,只是因为自己的心性发生了变化




因为长大了各自都走自己的事业了,而且烦恼也多了,生活中的,工作中的等等...虽然过年都是开开心心的过年,但相比小时候就没那么无忧无虑的,没有什么烦心事。而且现在对于成年人的娱乐活动也只有那几种,不像小时候,什么都可以玩一下,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长大了没小时候那么好玩了。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就是朋友之间的问题,小时候的朋友,在经过时间的考验之后,也就没那么多了,而且因为工作原因或其他原因,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所以关系会慢慢变淡,这也是过年不好玩的原因。其实真正的朋友,想要开心也很简单,叫上几个朋友,一起喝喝酒,聊聊天,就可以了,不过在此也提醒各位了,朋友之间喝好就够了,喝尽兴就好了,注意自己酒量,也注意安全,祝愿大家能在春节里和自己的朋友们能在一起玩的开心!




长大了你对年的认识也就更深了,对过年的看法也就更淡了,也不需要买新衣服,吃好吃的,毕竟思想成熟了,还有现在人生活条件好,不存在过年买新衣吃肉肉,生活好的天天吃肉肉过年呢,过年和平时生活也没有啥区别所以失去了对过年的期盼感和新鲜感,所以就感觉没有小时候好玩了




因为没有了属于过年才有的期盼。长大了,过年更多是压力。工作未必很顺心却要笑对父母的压力;孩子学习不理想都要面对亲朋好友关心成绩的压力;还有更多的关系要去融洽,领导,客户,同事,远亲的关系把握都要耗尽心力。喜欢细水流长的平淡日子,越来越不喜欢过年了!




小时候春节是过年,现在春节是过关当然不好玩了




关于过年,我说说我这边吧。

来自南方的农村,又刚好是空心村,父母一直带我在身边,幼年没有成为留守儿童。而每年过年必须是要回家的,正常要等元宵过后才北上,偶尔来不及开学,索性都请假了。不为啥,就是农村规矩多,其实也确实是热闹。

今年,是腊月初九扫的尘,天气晴。往年都是腊月十三左右,扫尘之后是尾牙,我这边每逢初一十五都要拜拜的,尾牙尤其重视,要到村子的宫里上香。

而今天,就是我正在回答问题的现在,是腊月二十五,奶奶大概看了一下日子,大概要后天贴春联了。贴春联前后要张灯结彩,做红团(家乡的一种绿豆或者糯米馒头,红色的),磨豆腐,炸菜饼。以前家里都是烧柴火灶,拉风箱,基本要很多人动员的,然后忙到年三十,大家年夜饭围炉。然后正月回娘家的,串门的,初四我们这边过大年,晚饭会和年三十一样丰盛。(大家应该猜到了,说的就是莆田)。正常初四过后就是参加婚宴寿宴了,因为大家都是过年才回来,婚宴寿宴基本都集中在年底正月的,尤其初六初八初十,大多是大日子。

最后就是闹元宵了,这个我等下可以重点介绍,正常为期三天,村子大的会更久。元宵之后大概是农历正月十六前后。大家收拾行囊,远离故乡,各奔前程,期待下一个过年相聚。

过了这么多年,大多事物繁忙,但是慢慢没以前那么热闹,我是知道的,因为小时候小孩是最喜欢元宵,最期待元宵的。但是我现在没那么期待了。

我有想过原因,大概可以分几个方面吧。

先从大因素讲,一个是大环境有很大差别了。以前生活水平普遍没那么高,大家过年吃穿大多比平时要好些,大家心里大多有期盼。经济的改变有占一部分因素。其次是人口结构,身为90后的我,明显感到我这一辈的人比起父亲辈的少了很多。人多自然热闹,现在人少了,气氛人气自然会差一些。最后是国家政策,大家现如今上班的越来越多,国家的节假日也是越来越规范,很多人没那么多时间用来过年了。而今年村子彻底禁礼花了,可以预见肯定还有人燃放,但是肯定不似往年了。其实这个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一直是一年少于一年的。看戏是一件要集众的事情,莆仙戏是以前老一辈最大的消遣,正月免不了好几场,以前广场都是慢慢的人,老人至小孩。而这样的文化也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竞争不过新生的消遣品,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要谈小的因素,我可以说说我自身的经历吧。打小我就知道大家都是在外面做生意,过年才回去一次,有时候今年没回去,有的亲戚可能要两年三年才见一次了。所以,小时候感觉父辈见面都格外亲热,哪怕是见到当年小学的同学。而如今回去过年往往会少一种难得的久别重逢感。

而对于我而言从小外地上学,同村哪有什么同学。回去就窝着玩起手机,听很多家长说小孩不喜欢回去过年了,情愿躲在外面的套房里面玩手机。以前过年七大姑八大姨一定会给小辈带礼物的,一件衣服一双鞋子,小辈都格外开心,这种愉悦感现在都是极为难得的。而取代的是不断对长辈的问候和长辈略显多余的关心,大概是长大了烦恼也多了吧。

人的记忆本就是喜欢多记一些美好的,小时候一片空白,美好格外深刻,想想如今不那么如意大概也是有些关系的吧。

说说我们这边的元宵吧,可以称为我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了。这几年变化颇多,心有感慨。

我们村子的元宵都是要为期三天的。提前占卜问日期,正月十三十四十五这三天选一天开始。仪式大概分为“出马——放bing(兵,大概是这个字的意思,我也不知道家乡话是对应哪个字)——祭公——封路——落宫”。这些都是“闹妈祖”的程序涉及的人力财力甚广,我大概简单的说一下。

首先是仪式必须参加的人员,村子里面要每户都要抽签的决定每一户负责哪一方面,是去前面抗大旗,还是在旁边敲锣打鼓,是抬小菩萨,还是抬大菩萨。一支队伍下来也是很多人的,在加上其他村民的跟随,小村庄,百人空巷那是必须的。

“出马”是仪式的开始,这么多年来大同小异,变的只是跟随的人越来越少了。

“放兵”一直以来都是最热闹的。大家要“闹妈祖”,抢菩萨,有“跑菩萨”的会生儿子,来年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父辈人多,以前大多争的很是激烈。去年自己都看到了大不如前。我也抬了小菩萨,跑了几圈,小菩萨没人抢,跑了都下不来,四个人抬着百来斤的雕像,快跑三趟两三百米,当时感觉再跑要废了。我二叔跑了二十几年,去年摔了一跤,今年发誓减肥,很有成效。最后两圈大家是走着结束的,想想过几年大概也要没落了吧。

要说没落,最先没落的是“祭公”。以前小时候这是大家最喜欢的流程,虽然又累又繁琐。队伍要在晚饭过后开始,走遍村子的每家每户,遇到有招待的,就让菩萨在他们家多呆一会儿。除了队伍的人必须参加,其他所有村民也都可以参加,那时候我还小。就跟在队伍后面,到了一些古宅,大多都是家族式的,香烟糖果招待,半个小时下来烟花不知道要放掉多少。那一晚大多是通宵的,第二天糖果一大袋,香烟两盒。小孩子,感觉这都很满足了。但是现如今这个仪式简单了很多,也不似以前那样热闹了,没有人还稀罕那点香烟糖果而赔上一晚上,队伍也只是像完成任务那样走一下意思一下,以前一个晚上才能完成的事情,现在两个小时都多了大家早早休息,第二天还要忙,好在村子变大了,让三天的安排也不似那么空了。

最后是封路,队伍要绕着村子走一圈,所到之处都是我们村的。村子是一年比一年大了,却不见得人一年比一年多。大家大概也是这一天离去的最多了。

经常有人在讨论,这个仪式还要不要再简化,大概过几年讨论的就是这个仪式要不要再举行了。看着05后的同族弟弟妹妹对这个基本无感,我想这个消失大概是早晚的事了。或许以后他们过年也未必会会自己的家乡了。大概在外面吃个年夜饭这一年也就过去了。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