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小学生学不好软笔书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4-12-29 09:09:53 条浏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学书法,先学如何中锋运笔,执笔无定法,运笔千古不变。先学简单笔画的字,选好帖,挑帖中以横竖为:主的字写。要有老师指导,注意起笔的藏锋和收笔的迴锋。可以先写隶书的帖,不要纠正小孩子执笔的姿势。怎样执笔都可以,但要把笔坚直。先枕肘不要悬肘。每天练一会,三个月可见效。




一、没有专人指引。目前中小学校当中爱好书法,能教授书法知识的老师甚少,个别学校或许有几个可是针对目前庞大的学生群众多的班级简直就是杯水车薪。这种情况下,书法课根本就开不起来。更谈不上像数学课那样由低年级逐渐向高年级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

二、没有专门的教室。学习书法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课,自己独有的学习工具,笔墨纸砚相当占据空间。试想现在大多数的学校班里人数众多,即便是规范化的45人班级。那些笔墨纸砚往哪儿放?有些学校确也开设了书法课,可是一方面要么这所学校是重点学校。国家花大气力扶持,软件硬件一起上,可是大多数不具备这些条件的学校呢,特别是偏远的乡村学校。要么就是在地方课程中开设了书法课,一两星期才上一节书法课,学生怎么能产生兴趣呢?

三、国家不够重视。说1千到1万,还是没有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家都知道任何一道政令法规的实施都不能一刀切,可据我所知书法的重要性,早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可是直到现在也没有说学校必须开设书法课,可有可无的情况下,随便多事呢。

最后我最想说的是教育主管部门抓紧行动吧,因为练习书法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宁静致远,能抵消当前社会中大部分的戾气,浮躁之心,因为小学生就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再做亡羊补牢,治理环境之无奈之举之事。




方式方法不对路。不按规律去学习。小学生要按书法规律去学去写很快入帖,进步也就明显。书法就是在于法,而不是形,欧柳颜赵,苏黄米蔡字形各异,法都是一个,规律也是同一的!




我是大成,我爱国学。

回答问题之先,我必须要说,现在对书法而言也是末法时代,今之孩子跟古之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佛性相同、人性也没变更分毫,如果学不好书法,社会和父母各占一半责任。

先打个岔,没有软笔书法一说,硬笔不是书法。

孩子学书,要想学得效率不低、长进不慢,需要几个条件:

1、父母懂书法,尤其是父亲。子不教,父之过。自古以来父母就是孩子最早的、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最可能持久的、最真心诚意的老师。书法重在传承,父母不懂书法,把孩子扔给外面培训班,就算万一培训班有不错的老师,怎顶得住培训班的商业需求而忽视书法这门学问不能急功近利求呈现,要的是多年如一的硬扎功夫。带着孩子蒙两幅看起来龙飞凤舞或者有模有样的字是很容易的,大不了暗地里帮孩子描一描,哪儿还蒙不住几十个望子成龙偏又不具备书法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父母呢?父母在门外,孩子能学好书法的唯一可能就是遇到天才了。不过这里我也要说一句,天才也顶不住人去毁!

2、够时间积累。现在孩子课业太紧,时间精力体能都有限。孩子们已经很可怜了,学校里基本上没有好的书法师资储备,孩子自学吧也要先做完形形色色的作业吧。别说多点业余时间释放一下孩子的天性——玩,就是睡觉时间比起以前来说也是少了好几个小时了。更糟的是,有些父母(其实不是有些,是大多数)还给孩子安排了形形色色的培训班、补习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以理解,但为了成绩好点违背效率原则和抹杀孩子天性就不对了。话说回来,参加培训班越多的孩子往往最后一无所能,为啥?跳槽成了习惯,没啥事儿是非坚持不可的。参加补习班的孩子往往成绩越来越不咋样,为啥?补习班的师资力量、对孩子的用心程度和孩子自我约束的心态能跟学校比吗?上课不认真,放学去补习,是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书法这个东西在早期习练有很强的技术性,不打个十年八年的底子,笔法都没基础,说别的也是没用。有多少孩子能够真的坚持十年八年冬三九夏三伏的去练呢?

3、有明师。名师不是人人能够享受的,商品社会了,但很大的概率越名的师傅其实越名不副实,书法这个领域受到商业侵扰太久了,程度太深了,钻钱眼的老师教不好学生,师首要立德对吗?不钻钱眼的老师犯不着费劲赚这个辛苦钱还要担责任。书法需要使命感,自己练有无穷快乐,何苦给人带孩子还诸般条件不具备效果不佳可能背后被人说闲话?

说到这里,其实书法的传承已经存在很大问题,或许解决之道首在大人而不是孩子。当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不做手机一族而临池学书的时候,孩子们自然而然也能被熏陶走上这条路。这是我们的孩子学书法的环境,要先改善。

我是大成,我爱国学。

敬请点赞,春节码字,顿感温情!谢谢!

附上儿子9岁临作,长辈们指导。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