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做了详细计划,为何读不完一本书?

2025-01-18 10:26:31 条浏览

你把时间都浪费在做计划上了,准备太充分也不好。其实读书很简单,在闲暇时间,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然后尽情阅读即可。




有计划,更重要的是要有执行力




首先,永远不要想着用计划要求自己,因为人不是机器,不能定时运转,所以计划永远赶不上变话,要是强行要求,那只能是给自己添堵而已。

再者,佛家言诸念无常,人只要活着,无尽念头就会一个接一个的产生,只有处理好上一个和念头,下一个念头就会出现,就好像人活着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吃着吃着就要喝水,然后喝水这个念头出现,人只有执行完毕才能继续吃下去。

还例如人睡着睡着就要上厕所,当这个念头出现的时候,只有执行完毕才能继续睡下去,但机器是不需要的,因为它没有自己的思维。

俗话说执念为魔,正常的念头是如来如去的,如果非要做个计划,把某些念头固定主,这等于封杀了自己的活路,这是魔道。




梁实秋先生曾说

读书和不读书

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如今

我们对一本书籍的获得

变得再简单不过

可是

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

却成了我们很多人很多家庭的通病

书摆在书架上

难逃无人问津落满灰尘的命运

那么今天就跟着小理工

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背后的玄机吧

买书容易看书难

很多人都喜欢买书,就好像买到了书,肯定能看完一样。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基本上很多人都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情况,看着在角落里落灰的书,难免会让人有一种愧疚感或者罪恶感。

即使看着一柜子都没看过的书,我们还是忍不住要继续买新书。除了满足了我们消费购物的快感,书却很难翻上几页。

跳出多巴胺陷阱

主持人窦文涛说,“我们老说多巴胺。对多巴胺,很多人是存在误解的,都说快乐是因为大脑里出现了多巴胺这么一种物质,多巴胺就是传递快乐的。

但是呢,不够精准,多巴胺更多的产生的是奖赏,也就是说呢,多巴胺是什么呢,是want,是渴,是欲望,是想要。”

这就好比我们刷微博刷朋友圈,刷完一条又接一条,期待着下一条更有价值更有意思的讯息。

买书也是这样,此时的我们所追求的,可能并不是阅读书籍带来的快乐,而是花钱的快感或是一种囤积粮食般的欲望,亦或是在朋友圈里假装学习的表演欲。这种行为就是多巴胺的快感带来的陷阱。

因此我们如果想真正的读书,就需要把自己从追求多巴胺快感的上瘾中解脱出来。

认识到买书只不过是在财务上获取一本书的所有权,而读书才是对这本书智力的所有权的追寻,是一场追求内心平静的修行。

放下执念找到动力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坚持读完一本书,多半是由于看不到及时的反馈,看不到自己做的事情有什么效果,仅凭意志力难以坚持我们把书读完。

读书并不像刷抖音有着及时的奖励机制,划一下手指就会得到一条新的有趣视频作为反馈,于是我们兴致勃勃地刷了一条又一条。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快让自己品尝到读一本书的甜头。毕竟,读书虽是一场修行,却不应该是一场漫长而煎熬的拉锯战。

现实中,我们很多人读书,可能是这样的:拿起书,翻开正文,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下去,直到读完。

其实,我们不必执着于读完书。一本书里的内容也分为关键的和不那么关键的。我们在每拿起一本书时,试着想想我们要从这本书里获得什么,这样有了动力,读书就不再那么困难了。

书籍如果买来不看

就成了没有意义的摆设

不如行动起来

就从手边的书看起来吧




第一方面:你的计划没有落实到每天的行动上。

这跟纸上谈兵是同个道理。就好像你把一张世界地图每个想去的国家做个标记,能代表你去过吗?当计划未付诸于行动都是空谈。

第二方面:虽然你每天都有在付诸于行动,但实际行动量与规定计划的相去甚远。

可能头个星期会对自己狠一点,按时在完成。后面就开始放松,结果越来越不当回事。这叫三分钟热度吧。

第三方面:任何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0-30天的坚持。可以结合自己的某些习惯,从开始到现在,花了多少时间。凡事不能一蹴而就。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