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小升初面试中怎样介绍“我喜欢的一本书”?

2025-01-15 14:57:52 条浏览

这个问题,要结合自身实际回答,需要保证真实,不要凭空捏造,面试老师都能听出来孩子是否真正读过这本书。

面试老师的角度,主要想了解学生的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需要根据小学阶段的实际情况回答。

小学阶段如果就已经把《西游记》文言文文原版读个好几遍,并有自己的收获,那是棒棒的,挑选有拼音和注释的无障碍阅读版本是最好的。真正语文水平高的孩子,小学阶段就有初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当然,最喜欢的一本书,也可以是科技类书籍、历史传记类书籍,不一定非要是文学名著,主要是学生自己要踏实有这个阅读积累。

从家长角度,现在就开始引导孩子真正去阅读几本有价值的书,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讨论读书心得,你就能对这个问题有个完美的回答。具体阅读书目,可以搜索小学生建议阅读书目里面的书单,初高中学生的建议阅读书目,根据时间情况,真正多读基本。

具体回答可以是:我读过………等很多本书,在这些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哪一本,然后进行点评,说明理由。切记,如实作答,不要没读过这本书也乱答一通,老师都能看出来是否真正阅读过,诚信第一。




提前准备,套路较多




“父亲就是一本书,我们永远都读不透他,想想父亲我们就心疼。”泉籍国际著名艺术家蔡国强在其父亲蔡瑞钦告别仪式上几度落泪,他作为蔡老先生长子代表家属致答谢辞,追思了其父亲平凡而不平淡的一生。这是我16年时候我看到的一篇报道。

我们喜欢一个人,一副画,一本书,一首诗,真正喜欢的往往不是那人,画,书,诗本身,而是从中看到的我们自己那时候我就在想,书是死物,人才是活的。

纳兰容若的词流传数百年的魅力原因被苏樱一语道破。

作为一个孩子,他们的想法或许太幼稚、太单纯。可也正是这种幼稚单纯的想法才更具有塑造性,我们不要妄想着孩子不留痕迹的说出那些优美的假大空的读后感。那都不切实际,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不可否认,升级考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成长方向。仔细想来,这两者也并不冲突。我们可以从一开始就有意的对孩子进行引导。

真要具体的说一下,我自己总结了几步:

一:找到孩子与你一同认定的那个价值观。比如男孩子对冒险的看法,对武术的看法,比如孩子对古典音乐的看法等等。总有一种你们共同喜欢的。(十岁左右的孩子应该有着初步对世界的感知能力和对知识的判断能力,家长不要强加自己的观点,试着寻找和孩子一致的看法)

二:找到价值观相关的书籍。我举个例子,比如极富冒险精神的《鲁滨逊漂流记》。因为你和孩子都喜欢着冒险,所以对这类题材的书也会感兴趣,平时也可以多多交流。多交流也就多印象深刻,孩子在写的时候也都有话说。

三:模板还是要有的。不如在平时偶尔教孩子一些写作的套路。比如:第一段写一句点名文章的优美话语,比如总分总结构,比如升华主题等等。不要觉得这些东子会让孩子无法接受,如果你总是有意无意的(不要用强迫的手段)告诉孩子,和他一起分析分析这种模板的好处,那么在考试时候,小小作文根本不是问题。

最后,我还想说一下,父母就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你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的孩子。不要妄图教他们成为你想象中的样子。人,都是活的,孩子更具有生命力。




面试,是考试的一种,皆凡考试,必有套路,学生不妨换位思考,学校旨在接收学习成绩优、学习方法佳、热爱读书、品质过硬的广大学子,出题人和面试官也渴望通过该题识别并最终选拔出符合他们标准的优异学子,因此,建议如下:

1.谈名著。这可以释放出一个信号:你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把课余生活用于读名著了,这是区别于看漫画、打游戏、玩手机的有效信息。可以谈名著中的一个人物,也可以是一个片段,但无论是什么,必须要以积极健康向上的正能量为指针,以五分钟为例,可以两分钟简述人物或片段抑或其他,三分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阐明上述内容对你的生活的积极影响,即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2.谈传记。举凡传记,必是涉及大人物的,他们之所以成名成家,必然凭借顽强的意志、持续的奋进,不懈的追求,而这些内容,也正是出题人和面试官想要听到的,不妨讲给他们听,也砥砺自己向他们学习。

3.谈小众。如果以上两条是阳关大道,选之者甚众的话,不妨剑走偏锋,选择一本小众书籍来谈,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如果你恰好有读书方面的独特兴趣,如心理学、历史学等等,不妨表达出来,也是不错的选择。

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与其烦恼面试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不如静下心来多多读书,哪怕只是一篇美文佳作,只要用心体会,都能有所收获。

同时,在面试过程中,举止得体、落落大方、吐字清晰、理据结合、用语诚恳等等,都是面试制胜的法宝。祝逢考必过。




就跟写作文一样,先说这本书的来历,然后就说这本书主要内容是什么,再说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但是,前提是你得看过这本书。

选择点高层次的,又能表达清楚的,太大众化的书,或者太深奥的讲不好的书都回避。

其实书是其次的,主要看你的精神面貌,逻辑思维及表达能力。

自然就好,主要还是看成绩,讲好一本书最多是锦上添花,起不到雪中送炭的效果。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