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4 17:08:54 条浏览
对《平凡的世界》慕名已久,直到最近才塌下心来好好地读了它,感触颇深。为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的人生动容,为70、80那个年代感慨。
打小就一直听父母讲他们年轻时多么艰苦,吃饱饭都是件奢侈的事。在这本书中就有大量描写那个年代如何艰苦的篇章,很多场景对我们这代人来讲都不可想象。清水煮白萝卜,焦黑的高粱面馍放在如今怎么看都是一顿粗粮减肥餐,但在那个集体营养不良的年代确是很多穷苦百姓仅有的吃食。
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里,一切都那么艰苦,但对于有上进心的人来说,反而磨砺了他们的心志。此书的励志之处就在于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各自为事业打拼的经历。少安作为大哥,身上担着全家人的生计,时刻不得懈怠,聪明能干的他种地是一把好手,做到生产队长,直有冲击村长的威望。到后来搞分地,大胆尝试联产承包,开砖厂做买卖,做到当年的万元户等等。每一步都走得相当不易啊。作为儿子,父亲,丈夫,大哥,队长,企业家,诸多身份,诸多担当,虽苦累不堪,但确是扛了过来,并有了成功。最佩服他的奉献精神,自始至终都在为家人着想着,死心塌地毫不动摇地着想着......
少平作为弟弟,为家庭的付出不如哥哥那么多,但他的奋斗经历依然精彩。家境的贫困让他从小变得懂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类的。此时的贫困,成了他的后顾之忧。骨子里的桀骜不驯注定他不是个碌碌无为之人。不甘于平庸,出去闯荡,从打零工到下煤矿,依然是苦累不堪,但他干的有声有色,干出了成就。时刻不忘学习不忘读书的他,最后走上了创作之路。从他身上隐隐看到了保尔柯察金的影子。同是穷苦,同是艰苦奋斗,同是理清人生方向,走上创作之路。
在那样的岁月里,爱情成了人生中的调味剂。孙少安和田润叶的爱情何等可惜,家庭的拖累,世俗的反对让他们的爱情根本无法生存。而少平则要好一些,他和田晓霞的爱情还是很美好的,穷小子与富家女,都是有理想的有为青年,各种机缘让两颗心走到一起,他们相互深深的爱着对方。又莫名地想到了保尔和冬妮娅,多么相像的爱情。艰苦的生活中,美好的爱情给那些进取的人们心里增添了多少慰藉......
到此,还有许多想说的,但又不知从何说起了,所有人都逃脱不了这平凡的世界,唯有积极进取奋斗不止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其实整部《平凡的世界》所要表达的或者想要讲的就是“平凡”这二个字。从一个平凡的村落,到一个平凡的家庭,到一个平凡的人,从这个人的平凡走向自我的伟大。
平凡不是平庸,《平凡的世界》伟大的所在,是建立在一个奋进变迁时代的背景下的一个平凡个体人物的自我追求不平凡的历程。个人的历程映射着时代的变迁,时代的变迁造就个体的不平凡。
从这部著作中的人物,很多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能找到自我或者熟悉的影像。
这部著作感动人的所在,就如同一棵倔强而顽强的小草,在层层积压下,冲破无数阻碍,终于迎向蓝天,突破黑暗张望光明。与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相比,更具有宏伟性,与广阔性。
还记得最初看这部著作时是在高三,从同学那借来看的,记得非常清楚,那时周六晚饭后开始看的,直到第二天下午4点多,同学来叫我,才知道已经看了那么久。第一次体验到什么叫废寝忘食。在期间,有激动到从床上跳起来的时候,有难受到心情落寞的时间。
在其中的人物都是一个个小人物,哪怕那些官员,也都是那个时代下的小人物,这些人都是平凡的,笔者以相对客观的或者是以时代背景下的宏观维度在描写或者在描述他们的行径与选择。
整部著作中没有讴歌什么真,善,美,也没有批判什么假,丑,恶。没有愤青式的嘲讽与发泄,也没有朝奉者的激情赞扬。
只是以平淡的叙事式的方式,叙述时代下人物的生活状态,只是以孙少平这个主角,来描述大多数人的不甘平庸,不甘于平凡,不甘于现状,顽强向上的奋斗努力的变化过程。这里没有明确的好人,也没有明确的坏人,这不恰是真实的生活吗?
《平凡的世界》就是在描述一个蚕蛹蜕变成蝶的过程。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正是建立在这一个个平凡的却又不甘于平凡人的努力奋斗的结果。时代影响着每一个人,而每一个又促进时代的变迁。
我的看法有点另类,觉得是在讲一众人等逆袭的过程,随着社会解冻大家风起云涌的生活,在讲一个上流的社会吧,与平凡差的有点远。但是从某个角度讲,即使身份不平凡,那谁的生活又不平凡呢,都是一样的生老病死。
为什么我说与其称之为“平凡的世界”,我更想称之为是“上流的社会”,列几个事实,
少平与少安几乎是这本小说里仅有的稍微平凡的主人公,其他人不是家境相对富裕,就是官宦人家。比如田福军,一路升到省里副书记,润叶嫁了个对她死心塌地的官二代,她的朋友也嫁给了一个官二代,后来还出轨了一个大诗人,少平的妹妹最后也嫁给了官二代,少安的同学也都是混的有声有色。再说说这平凡的两兄弟吧,少安被润叶喜欢,润叶的爸爸是村长,叔叔是福军这个副书记,而且少安还创业成功,少平就更不得了了,对象直接是福军的女儿,还在那个年代混成了工人,城里户口。这种情节简直做梦都不敢这么豪放。
除了非常生硬的安排了一些情节,比如少安媳妇早逝,少平对象殉职,没有最终飞上枝头变凤凰,真的比一般人好太多了。
最真实的中国生活,虽然我是90后,但是还是看了三遍
觉醒是灵魂的开化,人生需要不断觉醒和不断前进,不断受苦,不断期待
你出身卑微低下,就必须与命运抗争,才有希望有末来。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励志的佳作,是一部时代生活的记录,一部苦难中的成长史,艰难中的励志史,书中描写的孙少安、孙少平、田润叶、贺秀莲等一代年轻人,在苦难中磨练,在苦难中成长,在苦难中前行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当代青年,让他们心灵得到了升华,让他们同样在面对现实生活的逆境时,勇敢地抗争与奋斗。
书中最动人的爱情描写,是孙少安与田润叶,刻画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也是孙少安。虽然孙少平是路遥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但是孙少安留给人的印象却是最深刻的。在陕北这个穷困的黄土高原上,孙少安像一株普通却又坚韧不拔的杨树,在苦难中迎风挺立,不屈地奋斗着。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孙家,为了全家人。因为家里贫穷,他早早就退学回家务农,同样因为这个家,他放弃了深爱的润叶,不露声色地将自己对田润叶的爱定位于“兄妹之情”,因而不接受润叶的爱慕之情。他知道他的家庭如此的贫穷,不能给予所爱的人幸福,他宁愿放手让爱的人另寻幸福的归宿。他只想要一个能与他一起吃苦的女人,一起担负家庭兴旺的责任。他放弃了爱情,选择了婚姻。在改革开放到来以后,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不怕吃苦的精神,不停地奋斗,不断地折腾,虽然经历了多次失败,却最终获得了成功。
主要是讲人生,和怎么样对待人生。
时代与人品和信仰
我们生活的世界,无论充满了多少传奇,无论辈出了多少英雄,但是对于芸芸众生而言,它就是一个平凡的世界。
翻阅着《平凡的世界》,一个个我们熟悉的面孔,仿佛就活生生的走在我们身边。
生活的苦涩,让人们很难通达理想的峰巅。可是不甘的灵魂,一有机会仍旧要超越平凡。
爱情,不仅只是需要两情相悦,困顿的生活生成的锁链,让你止步在深爱之人面前。
谁都有不甘于命运的心性,可是命运的无情,常常把你瞬间打回原形。
大千世界就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中有写不尽的苦涩辛酸。
书中写道:“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合理而美好的事物都可以存在或实现。”
我们常常为此遗憾!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这部小说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艰难生存境遇的同时,极力书写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美好心灵与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作品中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青年人,但他们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
这部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这样的小说对底层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能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的原因。
《平凡的世界》
1、温暖的情怀。人物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都很温暖。一家人的相互扶持,对奶奶的爱。少平和金波的情谊也很深厚。秀莲对少安的爱情令人感动。
2、赞美普通劳动者。孙少安、孙少平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青年人,但他们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3、不论什么时候,什么身份,劳动者才是幸福的,奋斗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它告诉我们,不管你是平凡的人,还是高贵的人,不管你是贫寒的人,还是富有的人,只要有一颗坚持努力奋斗的心,把所有不幸和苦难都当作前进道路的垫脚石,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做生活的主人。
4、学习是改变命运的最重要的途径。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读书,少安是例子,于连也是例子,读书是穷人家的孩子改变命运的最中哟途径。
5、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这样的小说对底层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
主旨就是告诉我们,奋斗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讲了一个人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看完《平凡的世界》后,已将近子夜,脑中已经差不多混沌一片,想不起来是什么样的感受,只是闭上眼睛便看见孙少平在悟得了人生的意义以后,幸福的向着属于自己的地方跑去,在他的脑海中,是那个美丽而善良的惠英围着红色的头巾带着系着鲜红色红领巾的明明站在山坡上迎接着少平的归来,他们是那样的幸福,那样的安宁,那样的坦然,那样的纯净。虽然相比于大都市中的一切,以及妹夫吴仲平为他安排的前程那样让很多人憧憬的荣耀,但是,他们的幸福,他们的人生,作为普天下最为简单、最为原始、最为朴实的一种状态也是最为安全最为幸福的一种状态,那里的城堡中的主人就是他们自己,平凡的人生就是如此,没有闪亮的星,但是却因为有了素雅的云,一切仍旧具有朴实无华的美。《平凡的世界》无疑是一部家族式的史诗,与当下流行的电视剧《闯东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一个家族的纠葛变迁为窗口,了望的是整个国家的变迁与沉浮。只不过,看完平凡的世界后,心境却与闯关东完全不同,前者给人的是一种宁静,而后者给人的以一种激荡。一个是君子淡如水似的豁然开朗,一个却是英雄当如是的大气凛然。在当下的浮躁社会中,很显然,大气凛然已经有点由于锦上添花的美而变得让人有些疲惫,但是平凡的世界不一样,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本来就是如此,这就像是一杯清水给茫茫浊世带来了几分清凉与慰藉,让在繁忙与俗物中苦苦纠缠的人们可以暂且抛下一切烦恼,可以忘记自己现今的荣辱,而回忆起曾经最为纯真最为朴实无华的那个年代,让人们懂得,即使作为一个平凡人,亦会有平凡人的人生之幸福所在。《平凡的世界》对人物描写的造诣之高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并且贯穿人生的哲理于其中,发人深省。所有的人物都处于一个社会的变局之中,谁也无法预料下一步情节的发展。老实善良的少安,终于不再局限于背向蓝天面对黄土的以农为本的生活,开砖窑、包砖厂,谋求新的致富之道;热情洋溢的少平终于背乡离井,以矿山为归宿。都是人生旅途上,开始迈出了新的一步,他们不是生活中的强者,他们身上不可能没有旧的传统,但他们能够冲破旧有的樊篱,选择应走的道路,求得自身来自价值的确立。这既是对历史性变化的追踪,也是当代青年选择人生道路的情绪体验。要说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人物的塑造,无庸质疑绝对是大众认可,不过在细品这部书后我发现路遥先生原来还在书中加入了不少的浪漫主义元素,这在孙少平在失去了田晓霞后精神迷离而遇见外星人,以致于出现第三类接触这一场景的充分体现了出来。孙少平含混不清,心智丧乱。凭借自己的一点阅读与外星人交谈,当然内容的确是太“内性化”了。竟能使外星人使用黄原方言进行沟通,尚且不说路遥先生用笔之高,光这一点便可看出孙少平用情之深,人物性格一览无余。希望得到满足,还有比这种手法更无奈又更好的吗?这部书还有一大看点便是它的时代性。从建国初期直至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到后来,无一不体现了社会鲜明的时代感。农村生产体制的改革,把孙少安拥上了可以施展本领的舞台。然而面对纷至沓来的矛盾,他的内心里又布满着起伏不已的冲撞,这种冲撞打破了他艰苦创业的稳定心态和持重而行的品格,使他在时代转变中走上了重新选择的新路。孙少平在变革的时代中经受着诸种社会冲突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反复冲突,而且通过每一次冲击迫使他进行着不断的思考。这思考中溶入他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和体验,也渗透着他对自身价值的估价,能从中感受到一种人格的力量。一种在复杂时世中不随波逐流、不寄人篱下、不甘平庸的生活追求和人生追求。从中流露出深沉、深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书都是读书人写的,所以读书人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影子或者写成怀才不遇,或者写成大器晚成,或者写成心远世事的高人隐士。这其实只是读书人的理想,或者说是一厢情愿,而其实这些都是不真实的,都只是阿Q式的自欺。人在平凡的世界中的生活是扎实、踏实、现实、真实,真正读书人在平凡的世界中的生活是有既定目标、正确方法、坚定信仰与持之以恒的努力,这些才是我所认为平凡世界里平凡人真正实践经历的社会生活,否则只会被这生活吞没自失其身。读完路遥先生的这一著作后,我的心如同书名一样,平静又平凡地接受了平淡的结局。但是,在这平凡的世界里,却隐藏着一些不平凡的东西。当生命的搏斗,命运的抗争,精神的洗礼,社会的变迁,爱情的萌动等第诸多人性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一种不平凡。
讲述了两个兄弟,在陕北大地上平凡的人创造不平凡的人生
它是平凡的人对生活憧憬和野望。少安是一个真实切平凡的农家子弟,凭着不懈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命运。但是他受文化和现实掣肘又不得不向爱情和阶级跃升困难低头。少平我感觉实际是作家对少安思想的升华,少安这个人物它更多属于精神层面,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这种苦行僧般磨练非常人能够达到,你即便达到了在这个磨练过程中你大概率可能会失去很多比如爱情、平常人的幸福、甚至健康乃至生命。所以,我认为少平更多的是对少安未达成的人生目标的一种不妥协的精神产物。作者路遥把自己对理想中的男子汉的形象倾注在这两个少年身上。真诚、善良、不屈、奋斗、甚至是孝顺。
一个来自农村的穷屌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说白了,一句话:平凡人在改革大潮涌动下的奋斗史。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先生的一部力作,主要以孙家少安少平两兄弟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反映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国农村发展以及这一时期年轻人的奋斗历程。书中涉及到领域极广,出场人物众多,全书分为三部,堪称史诗级著作。
《平凡的世界》叙述方式是少安少平两线并进,但以少平开头,也以少平结尾,中间穿插了政治领域的人物活动。在我看来,两者中少平的故事线更为精彩,更能反映本书的主旨,“在平凡的环境中追求不平凡的人生”。少平一心向往外面的世界,他并不单纯是追求物质的享受,而是渴望去奋斗,能打拼出自己的世界,内心的肿胀感驱使他不断前进。在少平身上,我们能看到年轻人的冲劲与热情,他在双水村教过书,在县城打过工,最后在煤矿上安定下来。少平自尊自强,为人不失道义,读书看报,有文化,是标准的“好后生”形象。少平就像是中国和平发展年代的“保尔柯察金”,青年人能在少平的成长历程中找到共鸣,受到他的鼓舞,以一种非常积极的姿态面对未来的学习与工作。在少平的故事线里,我们能看到金波一家对孙家亲人般的帮扶,在我们现在看来,这是无法想象的。也许,这一部分会让人感到不真实,甚至虚幻,或许是因为我们当下对这种真诚的人际关系极度缺失,导致我们看来虚假,无法理解带来的虚无感正是我们人际关系脆弱的标志。
而少安线的故事则是讲述了一个优秀农民小企业家的发家史。少安是一个优秀的农民,孝顺、勤劳、识大体、有眼界、有魄力,在实行承包责任制后,他能把自己的土地经营地有声有色;在政策放宽后果断决策,办起了烧砖厂,发家致富——在少安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农民身上的优秀品质。由于时代原因,以及读者的自身实际,可能少安的故事线相对难以引起广泛的共鸣。不像少平线,有着“青年人出门闯荡的积极奋进的精神”这一主题,人类探索自己未知的领域是一种本能,少平的故事线契合了人们的这一心态,而少安虽然也有冒险精神,但相对于少平依然是保守的。
虽然,在少安少平两条线中我更倾向于少平的故事,但是少安线贡献了全书最精彩的两个人物(个人观点):田福堂、田润叶父女。
先说田福堂,他是双水村的大队书记,是一队队长孙少安的直接领导,有着农村干部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着农民的部分局限性。他一心一意投身农村建设,不甘人后,心比天高,却常常力不从心。为农村鞠躬尽瘁,思虑成疾,但是他也曾利用职权打压了孙少安以及有过节的金氏一族。双水村遭遇旱灾,田福堂不得不带领村民到上游开坝“偷水”,不料却酿成惨剧,二队长金俊武弟弟俊斌淹死。田福堂不禁心里盘算:“唉,死了的偏偏是金俊武的弟弟!为什么不把老不死的田儿让水冲走呢?”遇错不思反省,却存此带有势力色彩的歹念,田福堂的境界也就只能是一村之长。心理描写虽着墨不多,但寥寥数语一个内心复杂,性格矛盾的农村干部跃然纸上。一个人物的精彩程度并不在于他(她)的人格有多高尚,而是他有多真实、生动,田福堂的形象就一改农村干部们伟光正的俗套。同时,在田福堂身上也反映了基层领导者与群众的关系这一问题。当群众集体陷入困境,领导者是有责任的,当领导者带领大家冒险试图走出困境时,若侥幸成功那还则罢了,一旦出事,那一定是领导者的过错,群众甚至会落井下石,让领头羊沦为替罪羊——田福堂双水村“盗水”事件就是基层领导的尴尬处境的缩影。
再来说田润叶,她与孙少安是青梅竹马,从小一起上学,而少安因为家境不得不辍学,从此润叶与少安走上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润叶成了县城教师,而少安留在双水村成了农民。但润叶依然爱着少安,由于少安缺乏接受这份爱情的勇气,再加上润叶不够坚定,两人最终没能走到一起。润叶在爱情上是主动的,她处在新旧观念交汇的时代,主动却不坚定,常常犹豫矛盾,陷入思想上的困境中,最后更是被道德绑架,嫁给了根本不喜欢的李向前。田润叶的形象代表了新旧观念冲突下矛盾的青年人,反映了年轻人面对爱情时的迷茫。润叶同李向前的婚姻是悲剧的,虽然李向前截肢后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但我认为他们并不是爱情,润叶是出于怜悯,又被进行了一次道德绑架。不同的是,第一次是被家长,而第二次是被她自己。田润叶、孙少安、李向前,三人的关系展示了爱情、婚姻与现实的联系。润叶与少安的爱情是脆弱的,难以战胜现实,门不当户不对,很难走到一起,谈不上婚姻,这就印证了少平的一句话:“相好归相好,可结婚是另一回事了呀!”;从现实角度来说,李向前更适合润叶,同为干部子弟,经济实力也相当,然而他们之间并没有爱情,“此事古难全”。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只要彼此心中有了对方,如此就好,但爱情在现实面前往往是脆弱的;而婚姻却是一个复杂的生活话题,它涉及到经济文化政治,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是两个家庭甚至是两个家族的事。
翻遍整本《平凡的世界》,我发现书中的爱情往往是不完美的,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不仅仅是爱情,人们有太多太多的无奈,而我们又是如此的平凡,保持少平那种积极才是我们对生活这张考卷最好的答复。
《平凡的世界》涉及领域甚广,不是三言两语便能聊完的,她是中国一个时代的奋斗史,不仅有文学价值,还有历史价值。语言平实,没有浮华的辞藻,就像黄土高原一样厚实,路遥先生在书中插入的议论让人更快的接收到小说的主旨,她的真实生动获得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认可。
读罢全书,给人以昂扬的情绪。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平凡的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讴歌了广大劳动人民真、善、美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