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李世民为何当年没有杀掉自己的父亲李渊?

2024-05-30 15:34:33 条浏览

小编要搞清楚政敌和仇敌的区别。对付政敌,让对方下台失权即可;对付仇敌,最大限度地让对方肉体和精神收到伤害。




李世民为何没有杀掉自己父亲李渊,他为何要杀李渊,没有理由啊!

第一对他夺位有威胁的是他大哥和弟弟,他已经除掉了,李渊的嫡子就剩他一个了,没有皇权旁落的后顾之忧。

第二,李渊名义上是皇帝,军政大权早已经旁落在李世民手中,就算李渊虎威犹在,但是李渊毕竟要老的,李世民也没有啥等不及的,毕竟忠孝节义是一个正统政权的固有思想,他杀人就是为了皇权,皇权无忧,他犯不着要去杀更多人,不要说李渊自己父亲,就是太子府,齐王府曾经对他生命带来威胁的人他都没有杀,而是照常录用。

第三不要以为他是很轻易就去杀人的,去杀他哥哥弟弟应该也是犹豫许久才做的,他就算做了皇帝,这些内疚一点没有减弱,哥哥李建成是和他并肩携手打得天下,当他围攻王世充的时候,两年没有进展,在李渊动摇的情况下,就是哥哥支持他,粮草辎重源源不断运来,才有他胜利的一天。人总是有感情的,他杀了兄弟,一直是噩梦不断,所有就有了尉迟将军为他守门,后来成为门神之说,人非草木,他也不是杀人儿戏之人。真实的历史,我们也许永远不会知道,但后来李世民克己治国,也许他是带着原罪意识去做的。皇权永远只有一个人可以拥有,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在古代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贩夫走卒大家都是尊奉孝道的,因此对于弑父这样的行为大家是极其厌恶的,很容易遭受到众人的反对,李渊不仅是李世民的父亲而且还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如果李世民击杀李渊那不仅是弑父而且也是弑君,在当时这样的行为是不忠不孝的,而这样的人大家共同的认识便是禽兽不如,作为一个有志于名垂青史的皇帝,这样的形象是绝对不能够出现的,因此李世民无论如何都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当李渊失去所有自保能力之后,李世民对他的安危是最看重的,因为只要李渊出现任何的意外,大家首先怀疑的便是作为皇帝的李世民,这必然会导致李世民投鼠忌器。

皇帝拥有最好的权利,同时也受到了最大的限制,因为他的一言一行都要为众人做出表率的,如果个人树立的榜样不太好对后世影响会很大的。




生在皇室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悲哀。幸运的是一出生就是万人之上的身份,而悲哀的是如果遇上宫廷的权利之争就有可能被打入不复万劫之地。

玄武门之变就是个最好的例子。李渊自从扯旗造反开始到最后推翻隋朝,他的几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可以说都有功劳,说白了就是都出过力,但要说功劳最大的还是秦王李世民,一多半的天下是他打下来的,所以说他当时的内心也已经膨胀到了极致。

但因为古代皇室的规定是皇位立长不立幼,再加上老大李建成嫉妒李世民的功劳,时时刻刻在想着打压他,甚至是危及到了生命,这也迫使李世民为了皇位也为了自保而率先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杀了李建成及李元吉后,就只剩下皇帝李渊了,如果李世民这时候想直接登基的话,那就捎带手一起杀了李渊,不过天下百姓会说他是谋权篡位,尤其杀的还是亲兄弟,亲老子,为了名声也不能杀了李渊,所以说口碑很重要。再加上李渊也比较识趣,知道这二儿子是个狠角色,况且当时已经是大权在握,也就让位给了李世民。




争帝位,骨肉相残历史上很常见,但李世民作为李渊儿子,没杀老子也正常,我觉得就这么简单,野史不可信。




那是李世民本来没那么狠毒,玄武门之变本来就是李世民的手下鼓动的,就象赵匡胤的黄袍加身一样。李世民当了皇上,对杀兄之事也挺后悔,明知李渊留在身边危险,却不忍对李渊下手。李世民能从谏如流,就证明他不是个狠人,发动玄武门之变是手下逼迫,政治需要。




李世民已经有了玄武门之变,已经背上杀兄的罪名,再加上杀父,天下人谁服他呢?

再加上前朝就有杨广杀父的流言(这个史实没有明确记载),前车之鉴,李世民难道不会总结。




唐太宗李世民与唐玄宗二位帝王统治下的唐王朝取得空前发展,史称“贞观之治”。当时,李世民大力发展教育,以及文化,经济等。

说明李世民是一位明君,励精图治希望做个好皇帝。而做一个好皇帝的前提是做一个好儿子,李世民意识到了这一点。

所以,他极力推崇三纲五常中等级关系,以及赞同儒家提出的“孝”思想。

出于这个原因,唐太宗没有除掉唐高宗。

其次,唐高宗李渊与李世民有着血浓于水的父子关系。李世民意识到“宣武门之变”后,只留下父亲李渊这个世界上唯一的重要亲人。所以,李世民动了亲情,没有除掉李渊。

其三,李世民本目光长远,想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唐王朝。他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完成这一任务因此,他需要借助宣武门之变,而留下父亲李渊的这一事件,向世人宣告他的大度、包容,以此吸引大量的人才,来强大唐王朝。正是因为此,吸引了魏征这样的人才。




我是亘古怀念说史,我来回答。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实际上已经架空了自己的父亲李渊。自己的嫡亲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已经身首异处,其他庶出的兄弟都还年幼,李世民当时几乎成为了李渊唯一能够指定的继承人。

在没有登顶权力巅峰之前,秦王李世民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王爷了。大唐开国一大半的江山是李世民率领军队打下来的,这也是当时作为太子的李建成忌惮李世民的原因。

唐高祖李渊曾经也想要去平衡这两个儿子之间的斗争,但是结果无疑是失败的。当时天下尚未完全安定,而自己的儿子中李世民是最能打的。

唐高祖李渊对李世民的态度只能是一面打压,一面拉拢。在唐高祖李渊的优柔寡断之下,李世民对最高权力的野心开始一天天膨胀。

在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已经掌握了大唐的中书省,实际上已经成为大唐的宰相。另一方面,大唐的军权一大半也掌握在李世民手中,李世民完全成为了大唐出将入相的人物。

面对李世民不断积累的不世功勋,唐高祖李渊封无可封,但又不能无端废黜自己的嫡长子李建成,所以破天荒的册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

自此李世民可以开天策府理事,身边开始逐渐积累一批如房玄龄,杜如晦这样善断善谋的文臣和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一批能征善战的武将。

就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实力对比来讲,李世民的实力已经完全碾压了李建成,连唐高祖李渊都对其心存忌惮。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如愿以偿的杀掉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更是一不做二不休斩草除根杀掉了李建成的5个儿子和李元吉的5个儿子。

当玄武门之变的消息传到唐高祖李渊耳中时,这位老人一面表示震惊悲伤,另一面又快速的对李世民做出了反应,确立了李世民皇太子的地位。

面对如此识时务的老父亲,李世民又何必再亮屠刀呢?在李世民成为皇太子后的三个月,李渊主动将皇位禅让给自己的儿子李世民,自己则做了没有实权的太上皇。

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古代皇位传承中向来重视皇位传承的正当性,李渊的禅让之前使李世民在名义上获得了继承皇位的正当性。

何况弑父篡位与杀兄杀弟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李世民又怎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呢?即便李世民敢于狠心这么做,他又怎么能保证自己的子孙不会对自己亮出屠刀呢?




李世民除掉建成和元吉已经是扫清后患了,他不杀那哥俩很可能被那哥俩所害,说迫不得已也可,说先下手为强也行。况且手下众将早都跃跃欲试,李世民坚持不动手或许寒了大家的心。

但是,杀父弑君这可是大逆不道!但凡心智健全的人都不敢妄想或轻言这件事,相信李世民手下的人也不会有谁斗胆献上这招“毒计“,李世民自己也不会轻试这种违背伦常的绝招,一个连亲生父亲都敢杀的人会让天下人心有余悸!

李世民是一位绝顶聪明,判断力极强的智者,否则也不会有后来的“贞观之治”。玄武门之变以后,秦王披甲带兵到李渊的殿前“请罪”。单凭这一点,正常情况下他就罪无可赦,但是,等李渊得知自己的长子和四子已经死于非命,连几个孙子都无一幸免时,他那皇帝的尊严早被一个父亲的亲情所取代了!哪还顾什么政体国法、哪还想什么兴师问罪?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如果不当这个皇帝,正是儿孙绕膝尽享天伦的美妙岁月,如今被这个“狠老二”弄得血雨腥风满庭凋零,只剩下他“孤独一枝”了。李渊老汉心都在流血了,他如果治二儿子的罪岂不是自绝己后吗?罢了!你既然这么想当这个皇帝那就让给你吧!有道是“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李渊是皇帝但他也是父亲,最终亲情战胜了国法,老头让位了!

这最终的一切也许早在李世民的意料之中,毕竟知父莫若子。造成这一切无可挽回的事实就是逼着李渊投降!否则,李世民根本没有必要把自己的侄子们杀得一个不剩。

事以至此,李世民没理由也没必要再杀李渊了!也是李渊洞悉了李世民的种种想法,选择了全身而退。




大家好,我是南岭说史,以下是我的回答: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建立初期一次较大规模的皇族内部斗争。

李世民通过此次事件,杀掉两个兄弟,最终唐高祖李渊把大权基本交给李世民,自己养老休闲去了。

李世民发动政变的表面目的是为了自保,威胁是来自他的两个兄弟,而不是父亲。

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建成、元吉,实为二凶。中外交构,人神不容。

在后来的宣传中,李建成是个大反派,他多次迫害李世民,李世民是个很无辜的人,兄弟们老是欺负他,他是没有办法只好杀掉兄弟的。

虽然实际上,李建成的能力不在李世民之下。

太子及王俱禀圣略,倾财赈施,卑身下士。逮乎鬻缯博徒,监门厮养,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

父亲是没有错的,因为皇位还得从他那里去继承。

这就和几百年后,明太宗朱棣继位后,诋毁大哥朱标和建文帝朱允炆的操作如出一辙,但没有诋毁父亲朱元璋。

在古代弑父是很大的罪名的,况且还是君父。

李渊是皇帝,是大唐王朝的法理上的掌舵人,如果李世民把李渊杀掉,忠孝俱损,不利于他之后继承法理上的帝王之位。

这是其一。

其二,是没有必要。

因为这时候李渊的太子已经被干掉,李世民是有能力的,李渊再老,也不会老糊涂到再找另外一个儿子来接替李建成的位子,那很有可能得再死一个儿子。

因此位置只能是李世民的,他没有必要杀掉自己的老父亲李渊,也能安稳地坐上皇帝的位置,毕竟在李建成被杀后,基本上朝廷内外已经在李世民的掌控之中。

其三,不能杀。

虽然李世民手下有一众的能将文臣,但实际上此时李渊手中还有权,直到唐太宗贞观三年,仍然活跃在政治中心。

夏四月辛巳,太上皇徙居大安宫。甲午,太宗始于太极殿听政。

综上,李世民不能杀掉李渊。




情义无价,分享看法。

玄武门之变,是初唐建立之后的一起重大政治事件,不仅改变了唐朝的继承体系,也改变了历史的发展轨迹。这场政变,以秦王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而宣告胜利结束。

一、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初心。

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太子之争,由来已久,他们两个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既有他们自己内心对皇权的渴望,也有各自手下人对权力和未来发展利益的渴望。

一朝君子一朝臣,这是常识性问题。李世民和李建成,是两个势力集团,从李渊晋阳起兵之日起,李建成就被当做了太子培养,而李世民始终领兵在外。随着,唐朝统一步伐的推进,李世民的功劳越来越大,被封为秦王,拥有自己的天策府,可以有一班文臣武将,相当于一个小朝廷。

李世民的势力和地位,仅次于李建成,甚至是在军权方面还远远大于李建成,因此,成了威胁李建成太子之位的最大隐患。齐王李元吉,从小就与老大李建成的关系好,看到李世民一天天的做大,担心他会夺取李建成的位置,影响自己的前途,就不停地撺掇李建成,防范和攻击李世民。

李世民的势力,也是一样。他的一班子手下,跟着李世民为大唐朝的建立,立下无数战功,也想有朝一日能够封王拜相。但是,有个阻碍无法逾越,那就是李建成是太子,而李世民不是。更存在一个隐患,即万一以后李建成当了皇帝,有可能封杀李世民团队所有的人员。从而,导致自己失去了一切。

出于个人未来的发展着想,李世民的所有手下,都会为李世民出主意,希望代替李建成当太子,以后继承大唐的千秋基业。当然,李世民的内心,也同样有顾虑,不希望以后李建成当了皇帝,会干掉他。综合所有因素,李世民必须发起政变,消灭李建成势力。

二、李世民事变之后,为何不杀李渊。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成了李渊的唯一一个合法继承人,因为李渊的皇后就生了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兄弟。李渊还有别的儿子,但不是皇后所生,他们也都很小,也没有实力与李世民对抗。

从皇位继承权来说,李渊也不可能把皇位传给庶出的儿子,这是关乎唐朝的继承正统问题。从李世民的身份来说,不杀李渊,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没有必要杀李渊。李世民是皇权的唯一合法继承人,根本没有必要去杀李渊,纯属多次一举。

2、杀李渊是犯上作乱,不可取。杀李建成,李世民可以对外宣称为正当防卫,维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可是,想去杀李渊,是没有任何的正当理由。何况,李渊是他的父亲,弑父是人间首恶,会造全社会的唾弃,造天谴,不得人心的事情。

3、登基指日可待,没必要。事变之后,李世民已经掌控了国家的局面,成了最大的势力,登基当皇帝,只是时间问题。这个时候的李渊,基本是名誉上的皇帝,朝廷的文臣武将在经历玄武门之后,谁不去巴结李世民这个未来的皇上。

结语。

李世民不杀李渊的最大原因,是为了李家的皇权永固,一旦他开了杀君弑父的头,等于给后代做了表率,以后的大唐江山,随时都可能出现类似的事情。

打天下,一个目的,是为了李氏家族永远拥有皇权,而且不出任何问题;另外一个目的,也是为了芸芸众生的幸福平安。




玄武门之变,兄弟相残,二弟李世民亲手射死了亲大哥李建成,血雨腥风大幕拉开,闻者叹息,听者不忍。

就在大家以为按照惯例,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就要开始的时候,李世民却下令停止了屠杀,派尉迟恭直闯皇宫把李渊“保护”了起来。

政治斗争一定伴随着你死我活的暴力和杀戮,但政治斗争也绝对不可以是单纯的暴力和杀戮。

常常,非暴力比暴力还要有力量,仁慈比杀戮更能致胜。

李世民留下李渊性命,李世民就是“清君侧”的大忠臣,大孝子。

李世民杀掉李渊性命,李世民就是“弑君夺位”的不孝子,大奸臣。

你说李世民怎么选?

当天,李渊的重要作用就显示了出来,李渊下诏说:

“凶逆之罪,止于建成、元吉,自馀党与,一无所问。国家庶事,皆取秦王处分。”

秦王就是李世民了,尉迟恭正“保护”着李渊呢,他尽管有22个儿子,死了两个,还有20个,也只好把国家大事交给李世民处理。

李渊没有选择的。

这就是不杀李渊的好处之一。

接下来还有好处啊!

李建成和李元吉经营日久,二人虽死,东宫势力还是在的,李渊既然宣布了李世民诛杀“凶逆”是合法的,残余的东宫势力也就缺了合法报仇的理由,只好遵旨投降。

玄武门第二天,李建成最亲信的大将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和李元吉最亲信的大将直府左军骑谢叔方以及齐王府副护军薛万彻三人先后赶赴李世民面前谢罪。

这三个人昨天还是在在玄武门与李世民军马死斗的人,其中冯立还杀死了李世民的大将敬君弘。

要么说李世民伟大呢!他虽然狠毒,却不滥杀,他表扬三人说:

此皆忠于所事,义士也。

连李建成的部下李世民都不杀,而是收为己用,怎么可能去杀父亲呢!

李世民如果杀了李渊,他的段位也就是安庆绪之流了,悍夫猛将而已,就不是政治家了。




李世民为什么没有杀掉父亲李渊呢?这涉及到几个方面,最根本的原因是利害关系。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李世民放过自己的父亲?

第一、李渊及时的识时务。

当李世民在玄武门成功的发起政变后,李渊及时的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这才让杀红眼的李世民收起了杀心。如果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还是不识时务的话,以李世民狠辣的手段,岂能上李渊安度晚年?就算李世民不敢明目张胆的杀掉李渊,他肯定会用各种手段来折磨自己得父亲。面对自己的政敌,李世民从来没有心软过,哪怕只是自己喜欢兄弟,哪怕是自己的父亲,他从来没有心软。

但是,李渊及时的把他推上皇位,总比他自己逼迫父亲退位要强上几百倍。既然父亲这么识时务,作为儿子的李世民也只好顺水推舟了,也让父亲安度晚年。这起码也减少了李世民的罪孽,假如李渊执意不主动让位的话,那么以李世民的性格,我相信他敢杀掉自己父亲李渊。因此,李世民不杀李渊,与李渊主动让位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第二、从政治角度分析,不应该杀掉李渊。

如果从政治角度分析,杀掉兄弟最多是因为兄弟俩为争夺皇位导致的结果。但是,如果杀掉自己的父亲李渊,那么事情就不一样了,这与杀掉兄弟的性质完全变了。因为这会涉及到李世民继承大统的合法性,如果李世民杀掉自己的父亲李渊,那么就等于告诉天下人自己靠谋逆获得皇位。说白了就是通过非法手段篡位,这对于李世民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假如因为自己继承的权力方式不合法,从而引起国内的动荡,那么对李世民来说是得不偿失。虽然李世民是个少有的军事天才,但是他也不愿意因为自己杀掉父亲引起的帝国动荡不安。

再加上李世民还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面对如此利弊明显的做法,他怎么会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来。说白了,杀掉自己的父亲,弊远大于利。因此,我认为李世民不杀掉自己的父亲才是上上之策,我相信李世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李世民才选择让父亲安度晚年。

第三、李世民已经控制大局

当玄武门政变成功后,李世民几乎控制了帝国心脏,李渊完全落在一起李世民的势力范围,几乎翻不是风浪。这说明李世民已经控制了大局,皇位已经唾手可得。假如李世民没有控制大局,李渊岂能束手就擒呢?李渊可是大唐的开国皇帝,他并不是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平庸。试想一下,一个平庸的人怎能开创一个帝国呢?由此证明李渊绝对不是平庸之辈,但是李渊却甘愿让出皇位,说明李世民已经控制大局。

既然没有选择,李渊只好接受这个事实,顺便把皇位传给了李世民。李渊的这步棋既是高招,也是无奈之举。说是高招是因为李渊主动让位,李世民就不会拿他怎么样,还要对自己比以前更好(即使是表面),那也可以安度晚年。说是无奈,那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只剩下李世民了,也只好传位给他了。对李世民来说,既然自己已经控制大局,父亲又翻不起风浪,那就没有必要杀掉父亲。

第四、从亲情角度看,李世民不应该杀父亲。

如果说李世民发起玄武门政变,杀死兄弟是无奈之举,那么对自己的父亲就不应该举起屠刀而杀之。毕竟,自己的父亲养育自己那么多年,就算养一条狗,它也懂得感恩,何况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虽然说最是无情帝王家,但是人毕竟还是有些感情的动物,岂能做到冷血无情呢?

何况李世民已经把自己的兄弟给杀,已经伤透了父亲的心,那又为何要将父亲置于死地呢?没有必要。而且从各个方面来看,父亲都不应该死,该死的是李世民自己。但是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那就只好将错就错了。至于杀掉自己的父亲,那就完全没有必要。毕竟是父子一场,更何况父亲对自己已经没有威胁了。因此,李世民没有杀掉自己的父亲,他肯定也会考虑到这方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把题目中的人名去掉,改成“他为何当年没有杀掉自己的父亲”,是不是一篇太狗血的网络小说的题目?

为什么说是“太狗血”?因为一般人谁会杀自己的父亲!

“无情最是帝王家”。帝王之家,手足相残、父子相残之事屡见不鲜,是因为有权力之争。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权力之争,帝王之事也不会有那么多骨肉相残的。

好吧,李世民与李渊,有权力之争吗?

有过。但是到李世民能够杀掉李渊的时候,当他具备这个能力的时候,他们的“权力之争”已经结束了。

玄武门之变,只是一天时间,准确地说,不过几个小时。李建成、李元吉被杀之后,继续追杀其残部,已经不可能改变大局了。

而李渊听说两个儿子被另一个儿子杀死,马上答应把天下大事托付给李世民:“这正是我素来的心愿啊。”召来李世民,父子相拥痛哭,显得父慈子孝,似乎是他们联手战胜了威胁已久的敌人,取得了巨大胜利似的。

三天以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

一个多月以后,李渊禅位,李世民正式登基。

这样配合,这样理智,这样懂事,还有什么“权力之争”?又有什么必要杀掉老头?有什么必要让李世民自己背上“弑父”的罪名?




李世民又不是残忍好杀之人,有必要的杀那叫杀伐果断,但没有必要的杀那就叫刻薄寡恩、残暴无情,这二者之间的区别,李世民自然清楚。

李世民不杀李渊,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李世民主要目标是建成、元吉,并非高祖李渊。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原因,是因为李建成等人先发制人,买通了李渊身边的妃子进谗言,眼看着就要被陷害致死了,李世民只得发起反击,到李渊面前将李建成等人的罪行,一骨脑倒了个干净。

而李渊本身,对李世民即使没有偏爱,也并不厌恶,顶多就是受到妃子吹枕头风,改变了曾经想立李世民为太子的想法。

李世民与李渊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

由始至终,李世民都没有说李渊的不是,没有骂老头是昏君,也没打算跟老头硬扛,而是将矛头直接对准李建成、李元吉。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最有竞争力的两个对手,剩下的弟弟们都是庶出,而且年轻偏小,根本不可能越过他这个哥哥继承皇位。

李渊已经被他软禁宫中,也不可能再有大作为,李世民兵权、政权皆握在手,李渊又没有其他的继承人选择,自然比较放心留着李渊。

二是因为弑父道德风险太大,李世民不想承担。

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他的表叔隋炀帝杨广也曾发动政变上位,而那一次政变,杨广干掉的是自己的父亲和哥哥,而且主要目标是父亲。

当时杨广有一些把炳落进老爸杨坚手里,比如他调戏宣华夫人的事情,又比如他与权臣杨素勾结,窥知宫内情况。

而杨广的哥哥杨勇,当时已经失势,威胁不大,但如果老头召回杨勇,对杨广则会真正构成威胁。

这种情况下,杨广第一反应就是干掉老头,顺便干掉哥哥。

但此事成为他人生黑点之一,也是李唐等贵族反对他的理由之一。

李世民经历过那个时代,自然不想让自己面临杨广一样的局面,能不杀爹,就绝不要杀,免得日后被后人和群臣清算。

三是因为李渊性格软弱,李世民能够掌控。

从太原起兵开始,李渊的性格弱点就逐渐暴露出来,他性情软弱,耳根子软,遇事决断力不足,容易被人影响观点看法

李世民在外征战时,李建成、李元吉在李渊身边,他就表现得更亲近建成、元吉,而且还容易听宠妃摆布,经不得枕头风。

而李世民回来之后,到老爸面前一顿哭诉,李渊又顿时心软,愿意给他一次申辩的机会。

李渊的这一性格,李世民非常清楚。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一力倡导,李渊差点就想放弃,是被二儿子极力劝说才就范的。

后来,李渊自己找人整了本《大唐创业起居注》,里面说这事儿是自己的主意,李建成、李世民表示同意,但后来根据其他史料,分明就是李世民的功劳,这老头美化自己,还不忘拉上大儿子,勉强表扬了一下二儿子。

这也说明李渊心里很清楚李世民的好处,也清楚自己的性格弱点,但他是老子,老子任性一下,儿子也只能受着。

不过,当这儿子不想忍受时,一下断了老子的退路,老子也就只能当龟孙子,老实待着了。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李世民不杀李渊的选择非常对,成为太上皇的李渊,既没有搞事情,也没有抗拒这种生活,居然还又生了两个儿子。

由此可见,太上皇李渊心态还是不错的,一点也不激烈,难怪李世民懒得杀他。




第一,没必要杀,李渊不是目标。

唐朝建立后,李渊长子李建成被立为太子,次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不过李世民对这样的封赏并不满意,他认为自己有大功,理应作太子将来继承皇位。而李建成也对李世民颇为忌惮,他想保住自己的太子地位,因此兄弟二人开始了明争暗斗。

等到武德九年,斗争到了白热化,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兵变,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对于李渊,李世民从一开始就没想过杀死,他的目标只是李建成,李渊只要控制起来就行了。

第二,李渊的“识时务”

玄武门兵变后,李渊被控制起来了。面对骨肉相残,李渊非常识时务的下令授予李世民节制天下兵马的权力,这就等于给李世民的兵变赋予了合法性,同时李渊将李世民立为太子,两个月后主动禅位,让李世民合法的坐上皇位。如果这个时候如果杀掉李渊,李世民就坐实了叛乱,谋朝篡位诛兄灭弟弑君杀父的恶名,李世民才不那么傻了。

第三,李世民还是对父亲有感情的。

李世民杀死亲哥哥亲弟弟,屠杀侄子。十分的冷酷无情,但是这都是为了权力。对于父亲,李世民还是下不去手。因此他在兵变后派尉迟敬德到李渊身边,虽然主要是控制李渊,索要圣旨,相必也有防止李渊出意外。毕竟当时一片混乱,谁也不敢保证有乱兵杀了李渊,有尉迟敬德在其他人自然不敢对李渊下手。

同时李世民在兵变后趴在李渊怀里嚎啕大哭,不一定完全是假的,怎么也有一丝感情。而且李世民最后登基是在东宫登记,并没有强迫父亲搬出太极宫,最后还是李渊后来主动搬走的。

最后李渊在贞观九年病逝,享年六十九岁,善终于长安。




他只想当皇帝,他的父亲死与不死都无法阻止他当皇帝,只要把自己身边的手足杀光,就没有人和他竞争了,杀了父亲反而容易引起众怒,背上弑父的罪名。

杀了兄弟手足,他可以说他们无德无才,还企图谋反,他是为了效忠不得不杀了他们。所以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杀了自己的父亲的,毕竟当时只有他才是最好的继承人选。




李渊已经对李世民构不成太大的威胁了,为什么还要落一个弑父的恶名呢?

李世民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李建成,只要李建成被除掉,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在李建成被杀后,李渊也被李世民控制了,李渊很识时务,顺水推舟就让李世民做了东宫太子,继而让出皇位,做了太上皇,躲进深宫享乐去了。

李世民看到自己的父亲对自己已经没有威胁了,他就不忍心再痛下杀手了。




李世民杀兄娶嫂是为了其背后的政治利益,才登上帝位的他需要嫂子背后的世家大族为其撑腰,减少政治上的压力。不杀父亲李渊,一是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样做有违传统道德,是不仁的一种体现,二是杀掉李渊会让他的帝位更加名不正言不顺,本来在玄武门之变就会引来很多非议,这样做无异于是雪上加霜。

李世民为何当年没有杀掉自己的父亲李渊?

一、不能被杀父的名誉。

封建时代讲究名正言顺,这样自己登上皇位才能做得安稳,并且李渊是他的亲生父亲。李世民反正已经控制了李渊,所以杀不杀就无所谓了。李渊配合李世民,这样大家都体面一些。不配合李世民的话,就把李渊软禁起来,强迫他写一个退位诏书就是了,所以李世民并没有必要杀李渊。

如果李世民再多了一个杀父的罪名,后人对他的评价只会更加恶劣。

二、留个忠孝的美名。

李渊当时已经想退位了,李渊主动把位置让给李世民,这样李世民就能名正言顺的当上了皇帝,所以为了巩固自己得到的江山,李世民还把李渊封为了太上皇,这样留给自己一个忠孝的美名。

三、李渊这个人还有利用价值。

在玄武门事件之后,李渊其实是一个大政治家,具有审时度势的实力。李世民虽然推翻了李渊的统治,但是觉得留着李渊必定对自己的政治有帮助,不然李世民也不会蠢到留一个祸害给自己。

四、当时的社会环境,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唐朝刚刚成立,如果出现皇上被杀,肯定会引起局势动荡。因为李世民杀了李渊,当上皇上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底下肯定会有人造反。想要当上皇上,就要想办法巩固自己的地位,必须要让李渊名正言顺的退位。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何没有调兵杀了他?

李世民跟随李渊南征北战,打了不少胜仗,在民间的呼声很高。然而李世民不是皇长子,这就注定他会跟太子之位失之交臂。李渊不可能把皇位传给李世民,隋朝的教训还摆在眼前,杨坚正是因为把皇位传给了杨广,才导致隋朝变成一个短命的王朝。祖先留下来的规矩不能违背,李渊立了李建成为太子,更有能力的李世民只能当个王爷。

李世民的志向明显不是当个王爷,他是有野心的人。他知道想要得到皇位,只能通过自己去争取。李建成对李世民心存忌惮,不断地跟李渊打小报告,把李世民周围的能人调离京城。李世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于是他也决定采取行动,先发制人。李世民跟李渊说太子跟宫中的妃子有不纯洁的关系,李渊知道之后很是震惊,便将兄弟几人召进皇宫,想要当面对质。这无疑掉进了李世民设计的圈套里,李建成等人一进玄武门,门口就被堵死了,李世民亲手杀死了李建成。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让位给李世民,从此不再参与朝政。李渊没有调兵杀了李世民,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李世民很有能力,只有他能带领唐朝走向繁荣。

结语

李世民对自己的名声,可是很在意的,玄武门事变是不得已而为之,在这件事以后他已经不允许,自己的名声有一丝污点,再说当时李渊已经把所有的权利都交给他,全力在后宫忙着造小人,李渊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的政治威胁。既然没有了威胁,那就没有必要去杀点自己的父亲,惹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出来了。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