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乳腺癌成为第一大癌症,背后与脂肪分子有什么关系?

2025-02-05 13:38:04 条浏览

这个问题太专业了,依我现有的知识,确实是回答不出来。




这个问题太专业化了,虽然我作为一名乳腺癌患者,真的不了解背后与脂肪分子有什么关系。




和民众未从新冠醒悟有关系!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仅2018年全球共确诊超过两百万例。已知的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相关的膳食因素还比较少。在过去几十年中,膳食脂肪的摄入与乳腺癌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一直有很多争议,有限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脂肪酸种类比脂肪摄入总量对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影响更大。反式脂肪酸(TFAs)有两种:人造反式脂肪酸(ITFAs)用于油炸食品、人造奶油和烘焙食品中;天然反式脂肪酸(RTFAs)来自乳制品和肉类。试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表明,膳食反式脂肪酸摄入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系统炎症有关,这些都是乳腺癌的风险因素,而在前瞻性研究中并未得到同样的结论。

来自国际癌症研究所(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的研究人员利用欧洲癌症与营养前瞻性研究(EuropeanProspectiveInvestigationintoCancerandNutritionStudy,EPIC)数据,探究了膳食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与乳腺癌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表在《BMCMedicine》上,结果指出:摄入人造反式脂肪酸,尤其是反式油酸与乳腺癌患病风险增加有关[1]。

研究设计|

§研究人群

❖欧洲癌症与营养前瞻性研究(EPIC)在10个欧洲国家中招募了35岁以上的521330名参与者。

❖本研究排除标准:男性、希腊女性、已患癌症、无膳食信息或生活方式信息等。

§膳食评估

❖在每次随访中自填问卷来收集参与者的各种信息,使用USDA数据库和ENDB数据库确认膳食脂肪酸摄入量,并进行3次不同的质量管理。

§其他变量

❖教育水平、吸烟习惯、酒精摄入、身体活动水平、生育情况、月经情况等。

研究发现|

§本研究参与者有何特点?

答:在中位数为8.1年的随访中,共有13241例恶性乳腺癌病例。

❖与非乳腺癌患者相比,乳腺癌患者更年长、多为绝经后女性、酒精摄入量高、身体活动水平低、多数患者使用过激素替代疗法。

§膳食人造反式脂肪酸(ITFA)摄入与乳腺癌患病风险之间有何关系?

答:

膳食总ITFA:

-与最低组相比,最高组乳腺癌患病风险现显著增加14%(HR=1.14;95%CI,1.06-1.23;P趋势=0.001);

-每天总ITFA摄入量≥0.54g,乳腺癌患病风险即显著增加。

反式油酸:

-与最低组相比,最高组乳腺癌患病风险现显著增加14%(HR=1.14;95%CI,1.06-1.23;P趋势=0.001);

ITFA摄入与ER+/PR-乳腺癌患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总ITFAs:HR=1.14;95%CI,1.02-1.28;P趋势=0.009

-反式油酸:HR=1.14;95%CI,1.01-1.27;P趋势=0.007

❖ITFA摄入与ER-/PR-乳腺癌患病风险无显著关联。

§膳食天然反式脂肪酸(RTFA)摄入与乳腺癌患病风险之间有何关系?

答:

膳食总RTFA:显著正相关(HR=1.09;95%CI,1.01-1.17;P趋势=0.015);

棕榈酸:显著正相关(HR=1.08;95%CI,1.01-1.16;P趋势=0.028);

共轭亚油酸:显著正相关(HR=1.11;95%CI,1.03-1.20;P趋势=0.001)。

研究意义|本研究为首个探究ITFAs与乳腺癌风险之间相关性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经过多年随访发现:ITFAs与RTFAs摄入量高与乳腺癌患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ITFAs中的反式油酸与乳腺癌风险正相关,各类乳腺癌激素受体分子亚型之间无异质性;RTFAs中共轭亚油酸与乳腺癌发生风险呈正相关。人造反式脂肪酸在工业生产中以脂肪和油脂部分加氢获得,在快餐、工业食品和零食、深炸食物、烘焙食物和超加工食物中普遍存在。欧盟在2019年起与WHO使用同样限值,即每100g食物中不得超过2g,到2030年大部分的食物将不再含有人造反式脂肪。但以本研究结果来看(每天≥0.54g),当前的限值仅降低了膳食ITFA对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影响,但风险仍比每天摄入0.54g以内更高。然而,未来还需要高质量的研究来证实膳食ITFA摄入与乳腺癌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




肥胖(包括超重),素来是死亡和很多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例如心血管病、内分泌及代谢紊乱、骨关节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其中,肥胖与癌症的关联受到广泛的关注。就癌症而言,肥胖已被证实与数十种癌症(肺癌、肝癌、胰腺癌、甲状腺癌、宫颈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患病风险增加,以及更差的预后和生存率有关。

而众多癌症中,乳腺癌又已成为当前第一大癌症。2020年全球新发乳腺癌达到226万例,首次超过肺癌(221万例)。而中国,更是乳腺癌大国,2020年新发乳腺癌约42万例,并导致近12万人死亡。

目前,乳腺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经发现诸多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例如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不孕及初次生育年龄、哺乳时间等。此外,来自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近日在《细胞—代谢》发表研究,揭示了脂肪细胞与癌细胞之间可能引起乳腺癌的隐秘联系。

研究团队建立了肥胖加速型乳腺癌小鼠模型,并通过实验证实肥胖小鼠的肿瘤明显大于正常小鼠的肿瘤,而且高脂饮食的小鼠肿瘤进展明显加快。也就是说,热量消耗的增加和肥胖,是在肥胖加速乳腺癌进展模型中观察到的肿瘤进展增加的原因。

为了研究乳腺脂肪细胞和肿瘤细胞在肿瘤微环境(TME)中的交流作用,研究团队对癌细胞和邻近脂肪组织进行了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与肥胖对侧脂肪相比,肥胖肿瘤周围脂肪的甘氨酸脒基转移酶(Gatm)上调了4.7倍。

进一步的实验发现,与正常小鼠相比,肥胖小鼠的肿瘤中肌酸显著增加。与肥胖对照组小鼠的肿瘤相比,敲除Gatm的肥胖小鼠的肿瘤进展明显减少,但仍比正常对照小鼠的肿瘤体积大。

这些数据表明,脂肪细胞中Gatm表达的增加高度依赖于环境,对肥胖和肿瘤周围环境中的定位都具有特异性,并且肥胖小鼠的肿瘤含有较高水平的肌酸水平。

随后,研究团队通过癌细胞的转录组分析,进一步鉴定了脂肪细胞中甘氨酸脒基转移酶(Gatm)和癌细胞中的脂肪酰基辅酶A合成酶(Acsbg1)。实验表明Acsbg1是肥胖依赖性肿瘤生长的驱动因素,肥胖动物中的乳腺癌细胞上调了脂肪酰基辅酶A合成酶Acsbg1,从而促进了肌酸依赖性肿瘤的进展。

这一发现对于解释肥胖与乳腺癌的隐秘关联有了更确切的答案,也将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分子基础,为对抗癌症提供更多可靠的条件。

文章来源:澎拜新闻




乳腺癌的发病因素,肥胖占一条。医生:肥胖的女生,快减肥吧!脂肪中会产生一定量的雌激素。

乳腺癌的发病因素,至今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很多研究显示,一些危险因素和乳腺癌的发生可能相关,这些因素非常多,其中很多都把矛头指向雌激素这个罪魁祸首。

但是每个女性都有卵巢,都有月经,都有雌激素,为什么有的人乳腺是健康的,有的人得了乳腺癌呢?由此可见,雌激素也并非乳腺癌的直接发病原因

举个例子,月经来潮过早、绝经过晚,都是乳腺癌的发病原因。这个很好理解,因为月经来潮早、绝经晚,意味着行经时间长,也就意味着乳腺暴露在雌激素下的时间比较长,因此,乳腺癌发病几率随着受刺激的时间延长而有所增高,是在情理之中的。

肥胖?雌激素相关吗?

答案:是的!

因为过多的脂肪中可以产生一部分雌激素,其主要原理在于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相当于肥胖的女性,体内雌激素量比较大,因此,乳腺在较大量的雌激素刺激下,发生乳腺癌的几率也会有所上升。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体重指数是个比较好的选择。

如果合并其它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同时还有肥胖,那么我建议您,抓紧时间减肥哦。不仅仅是降低乳腺癌的风险,控制体重对全身各大脏器均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高脂肪饮食、肥胖,增加乳腺癌风险

董浩医生呼吁肥胖女性,积极控制体重




首先来看看乳房上的经络有三条

1乳头中线就是胃经

2乳头中线外侧是肝经

3乳头中线内侧是肾经

所以无论这三条经络中那条经络阻塞都会引起乳腺疾病。如果摄入高脂肪食物,会导致胃的消化功能减弱,伤脾胃,致胃经不通,也容易引起乳腺管堵塞,时间长了会癌变。

另一方面,从西医的角度看,摄入过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会引起雌激素水平升高,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所以,要预防乳腺癌除了饮食注意外(多食新鲜疏菜和水果,远离红肉、过高蛋白、高脂饮食等),还要保持心情舒畅,还要多运动,多做乳房保健操,疏通这三条经络,以防为主。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