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1 16:31:18 条浏览
因为拍成电视剧了
金庸老先生他关注并描绘的,耿耿于怀心心念念的,无一不是平民百姓和底层疾苦的普通人。胡斐之父母为奸诈小人害死,出生时便遭遇人生最痛之痛-失去双亲;狄云爱戚芳而不得,敬师傅却不料师傅才最毒;萧峰之父一生奔波,乃为复仇,其更是携降龙十八掌威震天下却威震不了命运;段誉贵为皇子不料却是母亲与恶人苟合所生;虚竹见到生母之时却是阴阳相隔之日;郭靖自小远赴大漠避愁,老了和黄蓉战死襄阳;杨过断臂,为情所困;张无忌自小得了绝症,青春期基本在化疗......
一个将目光放在平民百姓再平凡不过的日常的作者,他不受欢迎,谁受欢迎呢。
譬如余华,他将焦点聚在了血淋淋的人民当中啊。
可是金庸比余华稍胜的一点是,他在作品里给了人物,希望和光芒。
可能余华仅仅着重于描写黎明前的黑暗。
但都足够伟大了。
不仅有江湖儿女,快意恩仇,更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金庸的小说在大陆推出时间基本是在78年以后,从时间上来说,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文化进一步放开和繁荣,当时精神消费的匮乏,新奇的内容和精彩的情节,让人耳目一新,吸引了不少的读者。
从题材的历史背景上来说大部分是历史上比较有特点的几个年代,比如《射雕英雄传》是在康靖之耻后的南宋初期,《天龙八部》则是北宋,夏,辽,吐蕃,大理等几个政权并立时期。《倚天屠龙记》则是元末时期。《雪山飞狐》则是清朝初年,《碧血剑》则是明末时期等等。
空间跨度大,时而北国冰雪,时而江南烟花,时而大漠雄鹰,时而东海桃花,苗疆,大海,甚至有异域风情,空间转换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风土人情,人文习惯等等的描述令人眼界大开,金老爷子对饮食文化的描述也细腻丰富,让人垂涎三尺。
人物心理刻画方面,既有义薄云天的英雄大丈夫,也有阴险毒辣的小人,既有柔情似水温柔善良的侠女闺秀,也有薄情郎,人类的所有性格好与不好的都在他的笔尖下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认为最核心的还是书中所体现的价值观,民族大义,去恶扬善,是非分明也是他的作品的主旋律。当然中间出了不少悲情人物,也赢得了不少同情。
还要说一下,金老所有作品的文化基础是以我们的华夏文明的灿烂文化为中心铺开的,易经五行八卦,中医药学经络,道教,佛教,儒家,古典建筑,武学,哪一个不是我们的文化精髓。正是因为这些的元素加入造就他做品划时代的辉煌。
这是我自己的一些观点,认知有限,让大家见笑了。
故事情节精彩、表现手法高超、爱国主义情怀独特!
金庸小说体现着深奥的哲学,带有明显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很符合我们大众的认同感,比如在金老眼里,那些所谓的明门正派好多是伪君子,而那些看起来所谓的邪门歪派往往却是哥们义气,小说里的女主都是男人们可遇而不可求的理想对象。
金庸小说的迷人之处:
1:文字浅显而又优美,能被广大华人读者接受而喜爱;既有浅显平直的叙述,又有优美的古诗词穿插其中;
2.情节丰富精彩曲折,故事附庸于历史,又独立于历史;人物方面,将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穿插于一个场景,金先生在这方面游刃有余。
2.三观正当而又多样,同时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不像还珠楼主等作家的三观及描述略显陈旧老套,而像《水浒传》这样的作品现在看来三观有严重问题。
3.金庸活跃时期处于武侠小说最好的时代,经济开始起飞,华人地区的教育水平识字率飞速提高,网络时代尚未到来…等等原因,70-90年代是武侠小说最好的时代,而金庸是这个时代最突出的两三个作家之一。
读金庸先生的小说,最大的收获在于对人性的思考。
金庸先生曾经提过,他的小说在武功方面是不尽可能的,然而他尽力做到人性的可能。若读者抛去精彩眩目的武打场景,细细体味便可发现,武打小说也可做到触动人心的人性渲染。金庸先生对人性的渲染,体现在对人物的品性处理上,在金庸的小说里没极端的好与坏,好坏相渗才是人性本然。
当然这话说来像抽象的说教,然而品味一下金庸笔下的一个个可爱的恶人就会知道此话真意。
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金毛狮王”谢逊。
从全书的线索来看,不管明写还是暗写,一直都没有离开金毛狮王。
狮王谢逊从第五回和屠龙刀同时出现,十年后自己孤守冰火岛。虽然他想远离江湖,可是因为屠龙刀,使得江湖中人始终忘不了谢逊这个存在。然后辗转灵蛇岛,终归少室山。少林寺屠狮会,谢逊和成昆恩怨了结,谢逊自废武功,虔诚忏悔以前所造恶业,得到了仇家的原谅,最后跟着三渡去向清净佛门,全剧也结束了。
可以说谢逊拉起了《倚天屠龙记》全书的情节,从屠龙刀失踪到寻找屠龙刀到屠龙刀复出,都紧紧的和谢逊联系在一起,更不用说张翠山之死和张无忌的坎坷经历。
就读这角度,似乎没有谢逊就没有全书情节的发展与高潮。谢逊的经历也衬托出全书的感情基调,被师傅灭门而由此引来的疯狂和武林的混乱与血腥,从一个人的悲剧变成整个武林的悲剧。沉重的不单是生命,更是一种情感,一份被撕裂的师生之情和男人之义。“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悲悯”是《倚天屠龙记》全书的核心!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谢逊杀人无数其中不乏空见这样的得道高僧。谢狮王最后活了下来让很多人不解,要知道在金庸另一部巨著《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一生坦荡而且侠义心肠,最后却是死了。
对于谢逊不死,个人一开始也是有疑惑,后来渐渐地也觉得合情合理。
倘若是在世俗的法律之下,谢逊必死。但书中,背景显然不是世俗法律,而是江湖。江湖意味着什么?这些人守得是江湖规矩,哪会理朝廷律法。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这就是江湖人心中的道德信条。谢逊疯狂地想要找成昆报仇,是符合那个环境的观念和规则的。同样,萧峰最后跳崖自尽,守得也不是世俗法律。
当然了,世俗也并非不是谢逊的挡箭牌。绝对的实力才是王道,江湖更是如此。当时的武林中武当、少林、明教明摆着是给谢逊做保,周芷没有支声,峨嵋派便算是中立,剩下的门派,人众虽多,但并无什么佼佼者能与张无忌等人抗衡。一比较,这般的实力悬殊,他们哪还敢作怪,心里有一万个不服气也得忍着。
所以,谢逊不死其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敢说没有受金庸老先生偏爱的缘故,但更多的是在小说里,谢逊不死本来就可以是自然可然的事。
过去笔者曾评论说谢逊是英雄,但此说被很多读者所不认同。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当初满心满怀只写着“复仇”二字的谢逊只让江湖人只见到了他的恶,这种恶在谢逊让空见大师命丧自己拳下之时开始消散:与张翠山对掌,心中的积怨已少了几分;与仇敌成昆相见,他却放弃了杀之而后快的想法。对于是否是英雄,谢逊本人或许并不关心。
人的一切都是为着不确定的东西而努力着。等有了结果时,结果往往与初衷已大相径庭。就像谢逊为复仇,从滥杀、夺刀到放逐、参悟直至最后的宽容、皈依。人的一生也许就是这样一个不断了解、不断参透的过程。时间是味良药,它能帮助你看清一切。
谢逊穷其一生的感悟,让义子张无忌和如今的我辈受用无穷!
因为他把脉准了人性!
凡有华人处,就有金庸小说。有多少要远赴海外的中国人,一定要在行李箱里装几本金庸小说已无从知晓,但过一段时间,金庸小说就被翻拍一次却是一个铁律。金庸为什么这么牛?!
你可以说他文笔好,金庸的文笔太屌了!半文半白,寥寥几笔而意境全出。那这一点我承认。论文笔,梁羽生更华丽,但意境总是低了一等,而意境显然比华词丽句更为难得。
你也可以说他想象力强,金庸的想象力太匪夷所思了,元末清初的古代人,居然顺着洋流漂到了北极洲!见到了极光!这还是小道,更让人膜拜的是,他居然只靠一己之力,凭空构建了一个架构宏大、活灵活现的江湖世界,创设了依附于中国传统文化,而又能在逻辑上自洽,环环相扣的武学体系!
你还可以说他行文幽默,不管是桃谷六仙,还是华山二老,不管是潇洒自如的令狐冲,还是滑稽放肆的韦小宝,甚至木头木脑的郭靖,说过的某一句话,做过的某件事都能令人捧腹。
上面说的都是金庸厉害的地方,但都不算最厉害的,金庸最让人跪舔的是,他把脉准了千百年来永恒不变的人性,从而塑造出了一大群有血有肉,如在眼前的艺术形象!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故事情节你可能会忘,但郭靖、杨过、胡斐、萧峰、段誉、虚竹、黄蓉、东邪西毒、韦小宝、令狐冲、石破天、张无忌你一辈子都忘不了,就像你忘不了孙猪八戒一样,但八戒可是几百年上千年才在人们心中扎下根的呀,也像你忘不了你周围的亲朋好友一样,忘不了活生生的他们!
文:小狠解读
主要还是因为金庸小说读起来有趣,情节起伏,让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同时,真假难辨的历史,让人大呼过瘾。
而且时间得当,金庸先生小说盛行的时候,正是中国内地人精神贫乏,信息传递还要靠报纸,原始书籍的时候。
-壹-
因为有趣,所以大家看的进去。
中国人喜欢读武侠小说,是由来已久的事情。包括以前的《三侠五义》《施公案》等等,不过因为历史局限性,已经不适合现代中国人阅读,人们更追求扁平快的阅读方式,毕竟武侠小说是拿来消遣,娱乐的。
金庸先生的小说恰好满足了人们的需要。
而且其中情节非常有趣,其中最有名的《鹿鼎记》,主角韦小宝武功稀松,出身居然是妓院,自己亲爹是谁,叫什么,甚至哪个民族都不知道。
这大大颠覆了人民对于侠客的幻想,要知道在这之前的侠客,都是一襟晚照,潇洒仗剑的模样。
《笑傲江湖》中林平之前期大量的描写,让人不自觉以为他就是主角,身负家仇,心地商量正直,无论如何都是主角的料呀,不过却牵引出更大的江湖,真是让人意料之外。
《天龙八部》的三个主角,段誉居然是个书呆子,最讨厌武功,却练成了六脉神剑。虚竹只想做个安安静静的小和尚,却什么戒都破掉了。乔峰无敌天下,一身正气,却亲手杀了自己的爱人,被命运无情嘲弄。
-贰-
光是有趣,大家可能读一遍就不会再重读了。想要迷倒大家,还是需要回味,回忆,才能觉得经典的。
读者会感觉,金庸先生的小说包含的知识面真的是太广泛了,围棋,中医,哲学,武术,人情世故,可以说,你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切入,都能找到认同感。
单拿历史来说,在《射雕英雄传》中,登场的历史人物就有成吉思汗,完颜洪烈等等,在足以以假乱真的历史变迁中陆续登场,虽然是想象,却符合历史形象,这也说明金庸先生的知识渊博。
里面让我最惊讶的,居然还有丘处机见成吉思汗讲道,并被成吉思汗称呼为“丘神仙”,真正喜欢历史的朋友会眼前一亮,这事在历史中是真实存在的。不过,不真正对历史感兴趣,基本没人会注意到。
喜欢历史的朋友读到这里,恐怕真的会兴奋不已,回味良久。
丰富的知识性,广阔的视角,让人欲罢不能。-叁-
光是品质高,知识性高,趣味性高,没有更多的人看到,也不会这么火的。
金庸小说盛行的时候,正是报纸,和原始书籍盛行的年代,不像今天网络的普及。所以,更能专心的接收和阅读。
综合看,作品趣味性高,描写细致,知识面广,传媒专一才是金庸作品火的必要因素。
记得点赞,评论,关注哦。
席慕蓉曾经说过,最完美的表演应当在高潮中谢幕。
我觉得金庸做到了。
如果说,在连载期间,金庸的小说只是奠定了金庸个人的名气的话,那么封笔之后的金庸才真正让自己的武侠作品变得更有“灵性”。
这点其实和古龙对比一下,我们就很清楚了。.
古龙从《苍穹神剑》开始从事创作之旅,一生中写出小说无数,至少在《武林外史》前,古龙的小说都没有脱离金庸和梁羽生,乃至此前小说家的痕迹。从《多情剑客无情剑》开始,古龙写作进入巅峰。
但今天我们评论古龙,为什么认为古龙的整体评价不如金庸呢?很简单,古龙没有封笔,而且活的太短了,短到以至于他没有时间耐心重新打磨自己的小说,让自己的灵感在不断的打磨中破茧而出。
所以如果只是从文本的角度说,金庸小说最初就是胜在故事情节写到前人未有的地步,但就小说的价值来说,并不够精彩。但到了三联版以后,金庸将故事重新打磨,去粗存精,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小说格局。
再加上人生阅历对故事的影响,从而让小说逐渐变得成熟。
这样一来,小说自然就吸引人多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金庸小说能够持续风靡世界的原因。
金庸朴实与华丽
作为起初的一个历史学者,金庸身上承载的更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在取名上更中正持平一些,人名大多朴实敦厚,如郭靖、杨过、令狐冲、乔峰、狄云、陈家洛、袁承志、陈近南……一个个四平八稳的,带有很强的仿真性,也就是说,在现实的生活中,这些名字一样可能会出现,而且几率还很高。简言之,金庸:传统仿真而朴实
金庸很多小说都带有一点历史的线索,在情节上引人入胜,在人物的塑造上血肉丰满,文字表达功力深厚,诗文词句信笔拈来。可以说读金庸,知武之魄,侠之魂。
1.因为它是一个神话,而且无法超越。
2.人物形象的描写生动有趣,色彩斑斓。
3.虚虚实实中更能引起读者感同身受。
4.谁都有一个江湖梦,仗剑天涯,惩恶扬善。
5.因为它大俗大雅,写尽人生百态。
6.文字通俗流畅,形式妙笔生花。
7.因为它是一个经典,而且无法超越。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我看了多遍,可以说是百看不厌,那我就来说说我的感受吧。
最早接触金庸先生的作品是我在上初三时,也就是一九八七年。那时基本都买不起书,所以就有了租书的门店,一本书三天一毛钱。这可是两瓢菜的钱,不是个小数目,一般都舍不得租书。
记得有一天,有个同学租了书,看完了,离还书还有半天时间。我就拿过来看了看,书名叫《神雕侠侣》,语言既不是纯粹的白话,也不是古典小说那样的艰涩。书中细腻的描写,让我一下就记住了一叶小舟上,在孩子们的歌声里,一双纤纤玉手,正在采摘一朵盛开的莲花……
然而,同学还书时间很快就到了,我不得不合上书,但那书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等再见到时,已经是三年之后了,高考前夕,为了放松紧张的心情,终于下狠心租了那套书,一口气便看完了。
从此,我四处找寻金庸先生的书看,“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全套书都读完,已是参加工作之后的事了。
金庸先生的作品确实太吸引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曲折的故事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是极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和细致的描写;
三是故事与历史相结合以及丰富的知识性。
读金庸先生的书,第一遍会被人物奇特的经历所吸引,读第二遍被丰富的知识所吸引,再读一遍则被侠义精神和民族大义所吸引……每读一次都会有些收获。
过一段时间后再读,虽然人物已熟悉,故事也已了然于胸,但感觉还是很有味道。比如,人物的名字、武功招式名称等一些细节的东西,就值得细细地品味。
当知道金庸先生封笔的时候,觉得无比地遗憾,再也读不到金庸先生新的作品了。当时非常不明白,金庸先生为什么要封笔。现在应该是明白了,因为他已经将武侠写完了,不想重复,避免落入熟套,唯有封笔一条路。
这也说明金庸先生的每篇武侠小说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鲜明的特性,这也是吸引人的原因之一。
有人说金庸先生的小说是低俗的,是下里巴人才读的作品,虽然受欢迎,但并没什么价值。“有水井处皆有柳词”,柳永的词也是低俗的么?《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如此受欢迎,也是低俗的么?
受欢迎的作品并不是就没有价值,晦涩难读的作品也未必就高深。就像武功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凡风动叶落皆为招式。想来文学作品也大抵如此,行云流水、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应该也是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
一切结论,让时间来加以评判吧。
金庸(本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县袁花镇赫山房一个书香世家。
金庸先生是新派武侠小说杰出的代表作家,他知识渊博,继承了古典武侠小说的精华,开创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被誉为武侠小说史的“一代宗师”。
金庸创作了很多武侠小说,有《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飞狐外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等,可以说每一部都是经典。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世界里,英雄遇到困苦常常不会屈服,最后都能练成绝顶高手。看过金庸小说的读者,也不难理解金庸先生的书写,每一部武侠小说主人公都不是一个普通的英雄。当你合上书、闭上眼,你会发现你金庸笔下的英雄儿女会一直在你的脑子里存活。往往能读出荡气回肠的心情。可以说,金庸笔下的人物个个都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人物形象。比如,《天龙八部》中的萧峰这个形象,因为人物形象的魅力,让他有了经久不衰的魅力。
再比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因为人物情节的连贯性,非常独特。如“襄阳保卫战”,郭靖、黄蓉抵御蒙军四次进攻,时间跨度有39年,因此让“郭靖、黄蓉”名震天下。从时间上来看,两部作品写的都是是南宋末期的事。真正的历史中,“襄阳保卫战”也确实是宋元间之间的生死之存亡大战,但并没有那么长的时间。
另外,《倚天屠龙记》是金庸创作的一高峰,这部书他在写明教的同时,也写了张无忌,应该说,是一部群戏中有个体、个体和群戏结合的最好的文本案例。当然,《倚天屠龙记》的结局是无可奈何的。这个结局,金庸也无法改变,造化弄人。
总的来说,金庸先生描写的武侠世界,有虚拟的世界,但也有真实的历史事件,可以说虚实结合。正因为如此,金庸的小说才显得那么迷人。
曾有人评价金庸:凡有华人之处,就有金庸小说。金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的墓志铭应该这样写:这里躺着一个人,在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他写过几十部武侠小说,这些小说为几亿人喜欢。这就是金庸对自己的自信。
那么,金庸的小说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其一,金庸小说根植于中国千年的传统文化,作品以底蕴丰厚取胜,并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金庸的小说涉及诗、词、曲、赋、音乐、绘画、书法、棋艺等各类文学艺术以及医卜星相、花道茶道等,他把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共同构成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网络,从而提高了武侠小说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层次。
比如棋道,倪匡曾言:“金庸喜欢围棋,曾师从棋圣聂卫平,并担任香港围棋协会会长。”在《天龙八部》里,金庸设置了有史以来最具有佛道哲学精神的珍珑棋局。虚竹之所以能取胜,体现的正是舍而后得、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思想精髓。
比如花道,金庸在《天龙八部》里对花道津津乐道,雅趣盎然:“十三太保”是十三朵不同颜色的花生于一株,“八仙过海”是八朵异色同株,“七仙女”是七朵,“风尘三侠”是三朵,“二乔”是一红一白的两朵。白瓣而有一抹绿晕、一丝红条的,叫作“抓破美人脸”,但如红丝多了,却又不是“抓破美人脸”了,那叫作“倚栏娇”。
比如美食之道:金庸在《射雕英雄传》所创造的好逑汤堪称一绝,其情趣之雅致,构思之精美,令天下厨师汗颜:好逑汤是由荷叶、笋尖、樱桃、斑鸠一同熬制而成,樱桃去核,用斑鸠取代,其名令人玩味。“好逑”一词语出诗经,“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樱桃代表美人,荷叶和笋尖代表君子。
其二,金庸小说把佛、道思想融进传统的侠义观,丰富了传统武侠小说的思想内涵,塑造了个性各异、血肉丰满的侠客群像。可以说,不管你偏好哪一口,总有一个是你喜欢的形象。比如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郭靖,其人格魅力是朴实真诚之美,是正大堂皇之美,是儒家经世济民的理想人格之美。也有活得自在洒脱、道法自然的杨过,他特立独行、纵情任性,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至情至性。还有大气磅礴,心怀大慈悲之心的侠客之首萧峰。
金庸的武侠思想既有儒家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理想;又有道家的随心任性、清净无为的思想;还有佛门的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博爱之心,共同在金庸小说中营构出了一种睿智而和谐的侠义人生哲学。
其三,金庸写爱情之广,写爱情之深,写爱情之奇,可以跟世间任何言情大师一决高下。金庸每一部作品通常会表现出多种类、多层次的爱情,每个不同的爱情故事都惊心动魄、催人泪下。
三毛曾说:“金庸小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其写出了一个人类至今仍捉摸不透的、既可让人上天堂又可让人下地狱的‘情’字”。金庸自己也是一个情种,深谙感情的诸般滋味,当年他与夏梦那一段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情缘更是全港皆知。
在金庸的笔下,既有黄蓉与郭靖这样的金童玉女式的爱情;也有杨过与小龙女这样的惊世骇俗之爱;还有萧峰与阿朱这样英雄美人的旷世悲情之爱。最了不起的是,金庸对反派人物的爱情也没有简单处理,而是从人性出发,写出他们的种种冤孽、无奈与真情,比如两个单相思相互纠缠的阿紫与游坦之,他们都是佛家求不得之苦的孽缘典型。再比如,叶二娘与玄慈的爱情虽然有悖戒律和伦理,却在扭曲之中隐隐有着人性的闪光,让人对他们生出同情之心。
总的说来,金庸小说的魅力在于他用文化、侠义和情爱构建了他的武侠世界。在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里,他向我们展示了人性深处无限风光,引起我们的深刻共鸣。正是因为如此,金庸成为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开创了一代武侠小说潮流,使武侠小说走进了寻常百姓的世界。2001年,国际天文学会将一颗由北京天文台发现的编号10930的小行星命名为“金庸”。
最早看过的武侠小说是一本《水浒》的改写本。最早看过的新派武侠小说,是一本描述某人为躲避追杀,爬到一个活死人墓里,吃了一个饭团,其它情节忘了,书名和作者也忘了。最早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射雕英雄传》老版四册的第一册。最早看完整套的是梁羽生的《散花女侠》。之后又看过陈青云,古龙的。初期对陈青云的比较喜爱比如《残肢令》,看多了有些烦感觉差不多。之后看的较多的是金庸的(看过十四部中的大部分),还包括部分伪作比如《碧岛玉娃》、《历劫奇童》等。说实话一开始更喜欢伪作,之后逐渐感觉原作写的更好一些。再到后来更喜欢古龙的,但看过的不多,买过的只有《侠隐岛》,租过《大旗英雄传》。之后对武侠小说兴趣大减。去年由于金庸去世,又看网上说《连城决》不错,在网上找了下,看完了,在人性阴暗面的描写上,超过了《笑傲江湖》,但很早看过的《笑傲江湖》能记起令孤冲、岳不群、任盈盈、任我行、向问天、东方不败等人物,还能记得很多情节。才看不久的《连城决》一个人名都没记住,就记得梦中砌墙,和被困山谷,有一恶人为了活命,吃尸体的情节了。总之感觉武侠小说的时代,已经过去,以后看的会很少。如果说金庸小说吸引我的,可能还是对人性的描写,特别是人性中恶的描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