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4 11:55:10 条浏览
谢邀。这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发展有关。虽然国内教育也比较应试,导致现在很多国内大学生手动能力极差,就连打扫卫生都做不好,但也存在一些成绩极好动手能力极强的学生。
国内教育虽然有些死板,但也造就了不少人才,什么时候国内教育才能美国斯坦福那样,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我觉得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是简简单单的交给学校,家庭教育也尤其重要。这个时代在快速的改变,总有一天国内教育也会越来越好。
突然想起龙应台的一句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所以说我们的教育搞偏了!一个人在学校呆久了,就没了自己所爱的东西了,最后会有不少孩子不懂得要去爱,不懂得要去尊重要去感恩要去敬畏!
教育的悲哀,望子成龙的父母,重如秤砣的书包,苦逼的补习班课外课。
现在的小孩太累了,一天到晚学习,除了学习就没别的了,时间都被父母以及学校安排的死死的。一点其他活动都没有,连童年都基本快没有了。
说起这些就火大。我以后的孩子我绝对不会这样折腾他的。
啥年代了?野游、扫墓这样都是80、90年代的产物了,现在那些也没人看得上,美其名曰:与时俱进。
现在
野游改为了夏令营;
扫墓改为了红色圣地游;
拾麦穗改为了农家乐;
穷乐呵改为了高大上!
不是没有了,只是这种活动现在成为一种高风险活动,组织者怕出事呀!现在都是一个孩子,近年这种多人旅游不是交通工具行驶出事,就是人员出事,学校不会因小失大。
山鸟啼,红花开,阳光照大路,少先队员扫墓来…上小学时每年清明扫墓都唱这首歌,那时每年清明节扫墓是学校必不可少、雷打不动的规定,我上了几年小学年年参加学校组织的清明扫墓活动,很小就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值得每一个中国青少年珍借!
我们小学读书时正处在一个特殊年代,小学生经常参加学工、学农活动,到农村重农活干不了,拾麦穗很合适。当时流行看一首歌,我是公社小社员,手拿小镰刀呀!手提小竹篮呀!放学以后去劳动,割草肥拾麦穗越干越喜欢…唱着这首歌,小社员们在劳动中忘记了疲劳,增添了干劲,人人把金灿灿的麦穗装满了筐。拾麦穗虽然很累,但让小学生从中体验了劳动的快乐和光荣!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各方面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对上小学时扫墓、拾麦穗活动至今记忆犹新,一生难以忘记。我的小外孙今年上四年级,当我对谈起上小学时扫墓的往事,他突然说,我们学校不兴扫墓,那会影响学习。这话让我沉思许久……
现在的小学阶段教育,虽然重视课堂知识的学习,但课堂外的活动还是丰富多彩的。
有的学校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为学生精心打造了创客机器人、国学诵读、合唱、书法、绘画、折纸、橡皮泥、足球、乒乓球等社团活动;有的学校组织各类文体比赛、校园艺术节等;有的开展校本课程,让传统文化进校园,或者邀请优秀的“非遗”传承人来校为小朋友讲课。随着国家对研学活动的重视,很多学校组织了各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让孩子们不但“读万卷书”,还“走万里路”,开拓眼界,增长见识。
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每一位孩子找到了自信,发展了特长。
很多家长认为学校只重视学习,不组织活动,一是确实有些学校(尤其是私立学校)受各种条件限制,对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要求比较高,因此学习压力较大,二是从家长角度,过于重视孩子的课堂学习,对学校其他的活动关心较少,而学校在这个方面又没有进行良好的家校互动,没有向家长展示各种活动成绩,以致家长不了解。
现在,社会、家庭……环境变了,安全压力山大,谁组织谁负责。不出事不说,出事问责不说,还要赔钱,赔不是,谁承受得住?
应试教育必然会这样
必要的户外活动应该不定期多次开展。现在中小学课业负担重,课表上显示的德智体美劳的课程编排执行起来却偷工减料的学校很多,尤其是重点学校。优质重点学校是以学年考试和中高结果来定论的,所以很多音体美就被所谓的正课语数外给取代和占用了。更枉论户外课程。
有的学校每学年会定期开展一次户外活动,那就是清明节扫墓。除此以外就鲜少户外课堂了。
当然这样的结果也与环境有关系,不仅仅是校方的问题。家长过于保护孩子,教师法对体罚的界定很严格。高考中考已经成为人才评定的唯一尺度。这些外在因素都不可避免地导致户外课堂的开展约束
我个人认为以前的教学模式比较好,因为人生不能只靠死读书,死学课本知识,更加注重实践的教育,多学课本以外的知识,增长见闻;多方面尝试,增加动手创作的能力。多鼓励孩子们多方面兴趣爱好,别局限学习,考试的能力。快乐成长,快乐生活,培养有责任心的人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