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中医的辨证论治的“证”有哪些说法?又有哪些新的说法?

2023-07-21 16:04:57 条浏览

所谓证就是证据而症是病同一种病并非一种原因所产生西医就只认症而不究其原因证据,比如胃痛有寒症有热症也有肝胃不合治疗就要有证据。




中医的辨证既是辨症也是辨证。




这个没有看过,不能否定和肯定。中医诸证源候都是中国阴阳五行和六淫及正邪的综合考量,毕竟是中国古文化,应该有所创新。这个也许就是一个创新之举。但是,不能将中医药用西医药来解释,因为西医药功能比较单一,以局部为主,中医药都是综合的以整体为主。可以将西医的病症按主要表现来细分一下,归入到中医的症候群中,发挥中医药的整体综合诊治疗效。找到中西医的更理想的结合诊疗方法。发挥中医的“治未病”的优势。但是,由于中医的传承已经西医化了,造成中医的大衰退,加上药材的非天然疗效不佳,使中医药处于被质疑的“二难境地”。真希望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和创新能够得到国家实实在在的重视!




同一致病源引起的众多病理表现,就是病证




我觉得这样的研究都没有意义,中医的辩证论治并不是辩症论治,如果是辩症论治那与西医又有什么区别,症是症状,比如:头痛,这是症,但不是证,证是利用中医理论抽象出来的,比如:头痛,可以是肝阳上亢,可以是阳明胃热,可以是气血虚痛,可以是瘀血阻络等等,只有辩出来证才能找出对应的治法,比如:平肝潜阳,清热止痛,活血化瘀;这些东西中医用了几千年临床总结出来,再用几十年去研究他,那岂不是画蛇添足吗?




中医应该创新发明不能老停留右汤头上。大胆尝试,但不冒大险,心中有份量,向五百种中药以外的药材摸索而又综合布局,单局是会失败的。




老说法是八纲辨证,新说法是十纲辨证。加上气与血。




辨就是分别分辨,看清楚搞明白认准了。

证就是证明证实了。

但,传来传去的变成“反与正”的事物两矛盾形态上了。

因,全面周详仔细别遗漏了啥,是指正反两方面都须弄清楚搞明白了。

欧洲人引去后,验证.证明.证实的可模似可重复被强调重视起来,且成为学科学术规则。

有些人用于辩上,从而成抬杠机制形式了。即自圆其说方法了。从而旁征博引偷换转折等出现。




有!就怕同胞们听不懂!……百病皆生于心!心分先天和后天,先天心就是中宫,大脑,后天心就是肺腑之中的心脏,所以中医中医就要治中!治疗先天中宫就要先纠正元神!治疗后天心脏就要先纠正元气!如此而已……至于想求个(证)!可以现试!




中医学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和人类健康所作的重大贡献!中医的诊法:望,闻,问,切及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纲,运就是中医的辩证。而非辩症?

另外还有六经,病因,营卫,三焦,脏腑,经络,气血津液辩证。亦非辩症?




证由系列相对稳定症状构成,是确定治疗方案的前提。六经异常时各有相对特别之证。




中医辩证,实际上就是中医同行之间探讨辩论从而确定证实一些医药方面的一些东西。在当时科技水平下面其实也是很科学的。




有新说法如下:正确的科学说正的,歪脑说邪的,二百五与三八的放病牛犬屁,人渣的放毒危害人!




中医的证,是实践检驗病理病因的一种手段,以达到求证病症的一门科学!




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说中医是错误的!科学辩识是有准确的条件限制的。其特征是:一是一。二是二。中医思维不是这样的。它的思维过程是以模块方式进行思维的。如五运六气。这是一种模块式的思维。这种思维有更大的效率。例如一个病有很多治疗方法达到治愈的目标。方法选择依实际情况而定。这是对付复杂的大系统对象的最佳思维方式!而不是一是一。二是二的问题。中医的症仅是症状。症状也是一个复杂系统!由方方面面所构成。所关连的。西医则认为一定有其准确的特异性因素。我认为二者都有正确性。中医承认疾病某方面的特异性。但还要参考其它关连因素再行决策。这才是辩症施治。




中医辩证施治就和修机器一样,首先要工作原理,然后才知道问题所在以便修理。而西医是那里出问题就直接去除,器官越割越小,不影响吃饭的都割。




当代中医辩证施治的新学说。

社会在进步,医学在发展。自从西方医学引进中国,特别是当代检验学,影像学等设备的进步,对诊断疾病有了更细致的认识。从而对治疗后的效果能给出准确的判断。那么中医药的辩证施治学说需不需要重新写说呢?

中医学诊病断症靠望、闻、问、切。每一个方面都非常重要。但为啥把切这一项放在最后呢?大家对切脉的认识如何呢?脉诊靠的是身体脉搏强弱来诊断,其只能大概地预测出人们身体整体或局部器官的盛与虚的问题,但是精准细致就很难确定。为啥把望放在最前面,因为中医理论对望有更祥细的解说,在诊断病症以及判断愈后的体征上,更有直观性,准确性。再结合现代检验,影像的准确判断,就更精准的得到确定效果。

对中药方剂的选择

人的身体器官组织其实是非常之少的,发生的器官病症也是非常少的,但是它们所产生的并发综合征是多样性的。几十年的研究发现,对慢性疾病的治疗,单靠一种多功能的中药是完全不能够达到治愈目的的。现代中医学,出现很多奇怪的现象,一个病症有千种方剂,许多急症,比如发烧,头疼,肚子涨痛,便秘,闭尿,内出血,痰堵,中风,脑梗,心梗等等,在三甲医院的急救中得不到善用,只局限于社区医院的普通治疗,埋汰了中药的真实作用。现在的社区中医基本和西医一样,只给患者治疗表面的病症。中医的标本兼治是有所讲究方式方法的,不是单一药物就能达到标本兼治的。任何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都有个先来后到的顺序。比如先有寒热湿毒的伤害,引起炎症,再伤及血气。所以治疗时也应该循序渐进地给予治疗调理,这才是中医真正所谓的“标本兼治”。




综上各论,各有其理,但是中医,祖国医学的纲领和宗旨是永远不变的,不能把中西医混而偏执,哪怕我身为中医一生,中西医各有所长。你们就一个“证”争论不休,症与证当然有先后之分,比如风寒或风热感冒,头痛,鼻塞,咳嗽,是症,辨别风寒风热的结果是证,根据证而采用辛温或辛凉解表,这就叫立法,处方用药。方可得其效而治其病。这就叫辨证施治。如我的论述有错,请高师同行指正。




没听你说的电台,不清楚里面所言是什么。

不过,中医一直有“急则先治标,缓则治本”之言。

中医的证不同于症。症为疾病的表现症状,证为疾病的真实原因。

不同的症状后面,可能有共同的证,相同的症状后面,可能有不同的证。即中医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急则先治标,是为快速缓解让人不适的症状。

缓则治本,是为消除疾病产生的病因。

缓则治本,一定程度,也与中医“治未病”有关联。治未病,必然是和缓期,没有发病的时候。高明的中医甚至可以在没有疾病表现时,或者疾病还没有到来时,根据气运判断出疾病走势。这显然与“症”无关,而是“证”在起作用。




我讲过,中医脉诊,在四诊中占据最主要的地位。但是,专家光讲望诊,不讲脉诊,讲也是做样走过场。这样,如何正确辨症论治,如何诊断未病,如何让中医发扬传承。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