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7 12:48:16 条浏览
行书学习也需要和篆书、楷书、隶书正书一样的用笔方法,“飘”的原因还是用笔问题,“欲下先上,欲右先左”“起笔藏锋”“叠锋”都能把笔用实。
看你临的圣教序的线条还是不错的,就是一些转、折的节点不娴熟,收笔有一带而过的地方,例如:最后一行的“扬”的撇、“乎”的最后收笔。这些地方是要快一点,但是也不要心急,要留得住,送到位。
书法学习不是靠讲的,也不是看书就能学会的,还是要多请教身边的老师,慢慢积累,定会取得成功!
按正确的执笔法,勤练善快,使用筷子一般,熟生巧妙。
没有明白的专业书法老师教,一辈子也练不出笔法,只能是自娱自乐的照猫画虎。
这个问题是很多学习书法人遇到问题,当然首先是如何定义自身学习书法的要求,其次如何掌握学习书法的技法和文化的给养。
启功大师说“书法人生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呗”。
乐子,有人一找就是一辈子,乐子背后,却是无比艰辛的书写过程,酷署寒冬,经年累月,却乐此不疲。这就是第一个回答:不停地练。
说起来简单,很多文章也写到,方法不对,练也是白练,于是各种笔法练习方法网上一搜一大把,有画格子的,有画蚊香的,锻炼手腕转动笔杆也好,锻炼持笔稳定性也好,最终目的应该就是对中锋的把控练习。
曾看过钟明善教授的一个关于如何分辨书法好坏的课程,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作品对中锋的运用,一幅字没有中锋就没有筋骨,并对中锋怎么运笔做了详细的讲述,将笔锋压下去,拖着笔锋走,所谓力透纸背就是这个道理,看完受益匪浅(不妨在网上找找这个视频看看)。临帖临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的字虽然临的很像,但总是毛糙,笔划看起来不利索,学了这节课才知道,自己的笔法多是侧锋,使写出的字笔划边缘无法结实,所以,在临帖时便开始刻意地去练习中锋笔法。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从字形的像,转而让每个笔法都落到实处,这样练习应该才是从古人的作品中学习的基础。
九成宫
初学书法基本都是楷书入门,又多从欧体或颜体入手,风格不同,但笔划规律都一样,但选择临什么贴对笔法的训练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我开始练习小楷,很喜欢姜夔的《跋王献之保母帖》,但几个书法界的老师都不建议我临这个贴子,而是让我选择《灵飞经》,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帖子:
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
灵飞经看完你觉得哪个对笔法的练习会更重要呢?
小楷虽然笔法也很重要,但练习笔法,不建议从小楷练起。
一句话,还是要多临帖。老老实实的临帖是必不可少。
临帖要一步一步把字帖深刻体会到脑子里,就要细致入微。起笔收笔,关乎对整的字帖特点的理解,必须谨慎重视。运笔,轻重粗细,提按快慢等等,不可操之过急,在务求顺畅平稳的基础,分开一一体会。注意留白和字体走势,留白要均衡,走势要注意关键笔画,都说颜体方正,即使多宝塔每个字都有细微走势不同,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四平八稳。最后就是书写的状态,轻松而专注的心态,适当放松而灵活的肢体,这很重要。
艺术的东西很多方面都需要天赋,很难用语言表达的很清楚,要靠自己去感悟,一定要多练多体会,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心正笔正,然后去揣摩。把笔法说的很多,实际上很难按照说的那样去做到,这都是很微妙妙的东西,不是说的那么清楚分类的那么清的
怎样练好书法的笔法?
书法必须讲究笔法,毛笔这书写工具很简单确十分难掌握,难在那儿呢?毛笔在纸上运动时书者必须作到凝神静气、一心一意注意毛笔的锋(也就是笔尖)在所书的划中心运动,毋使墨溢出划外,只有这样才能成其谓书。
自古传至今的笔法少的可怜,只見永字八法。吴郡张旭言自智永禅师过江,楷法随渡,旭之传法,盖其多人。颜鲁公得其法之人。由此可知永字八法是书法的基本笔法,习楷书者不可不知啊!谢谢邀答,一管之见方家教正。
谢谢你提出一个学习的实际问题。喜欢书法的朋友们谁就好!我是千千千里马。学习书法的核心问题是笔法,初学是笔法,成为大师也是因为笔法。
有的朋友说书法就是线条,要练习线条,这个观念是不好的。
为什么说不好?因为线条和笔法是非常不同的。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这是北大美学家宗白桦先生提出的,很长时间,我们很多人都这样说,这就把绘画的线条和书法的笔法混为一谈了。
所以,很多画家也没有学到高质量的笔法,因为他们画画用的不是笔法而是线条。
书法是笔法还是线条,这是有争论的说法,我们简单提一下就行了。
现在就说说你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写字总感觉有些“不听话”的问题。
有人说,这是执笔方法。我认为,不管你怎么执笔,写字一定要解决笔画分析。
大家都知道,写字是一笔一笔写出来的,就是草书也是这样,只不过笔画的连带很多罢了。
所以,学会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和“接笔”的正确方法,那么用笔就会感觉很听话了。
书法的每一个笔画,都有“起笔、行笔、收笔”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通过提按来完成的。
如果提按不是在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位置准确用笔变化,那就会出现用笔“飘”的情况,就像驾驶汽车,应该减速了,你还没有反应过来,肯定慌。
只有按照笔画的严格过程来写字,用笔飘的问题,应该会克服的。
如果仅仅凭自己的“良好感觉”写字,可能一辈子都克服不了笔画飘的问题。
我们常说“意在笔先”,怎样才能有那个“意”?其实就是笔画的节奏感。
而这种笔画的节奏感,就在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之中。
这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而且,往往观念比实践更重要。
所以,古人都知道“意在笔先”,这就是强调了笔法观念的重要性。
首先要看练习什么体。如果是篆隶,那就练习中锋用笔,注意运笔的提按。如果是楷书,那就练习楷法的笔画,主要是以侧锋及中锋用笔的综合运用。如果是行草,那就需要全面强化运笔能力八面出锋。总之不管什么样的书体笔法,先期都离不开认真临帖追古,强化练习。另外笔法的练习运用也离不开作者的个性与修养,如霸悍,秀劲,含蓄等等。不管怎样,认真妍习古帖,多动脑,勤动手才是练好书法笔法的根本与捷径。个见,不足之处请谅涵。[玫瑰][玫瑰][玫瑰]
书法中的笔法是书法技法的核心,书法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对笔法的了解、掌握和转化吸收程度。关于笔法的论述在书法历史上说的很多,其中被后人引用最多的就是元代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的一句话: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需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而用笔千古不易。这里说的千古不易的用笔就是指笔法。
要学好笔法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笔法,笔法字面意思是写字用笔的方法。书法学习者都知道书法有五大书体,篆、隶、楷、行、草,每一种书体都有自己的笔法,篆隶在笔法上相对简单,因为这两种书体主要是中锋行笔,字形相较于楷行草简单。楷书有小楷、唐楷、行楷、魏碑等类型,技法要求各不相同,但点画、转折、提按、顿挫等笔法清楚明了,学习起来难度也不大。最难的是行书与草书的笔法,一般的行草书是楷书的快写(章草是隶书的快写),为了达到快写的目的,同时要兼顾书写的艺术性和审美需求,一是用简化符号代替复杂的偏旁部首,二是优化笔顺和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就自然产生了各种用笔方法和技巧,而这些笔法的集大成者无疑是东晋时期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笔法的学习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用一篇小短文具体说清,在这里只能说说基本方法。一是要先精后博,先针对某一个帖深入研究,搞清典型字、典型笔画的书写要点和技巧,以行书来说,入纸起笔,折笔,钩笔,笔顺、映带、提按等要特别注意观察,折笔写法是行书的核心笔法之一,而折笔往往是叠加覆盖在一起的,不仔细看容易忽略,在这方面要下大功夫。
二是要方法得当,临帖不要整篇通临,要有针对性的有选择的临帖,找字帖中最精彩的一两行反复临写,然后对比,再背临,再对比,直到酷似,这才是最有效率的临帖方法。千万不要装样子临通篇,只落得外形有点像,而没有一笔写到点子上。顺便说一句,书法学习是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1万小时定律大家都知道。
笔法,用笔的方法,有时也真的感觉把字写好,实际上就是想办法玩转手中这支笔,一方面让他完全听话,指那打那,想走就走,说停就停,想倒就倒,说立便立......说起来好像有点简单,哈哈。另一方面要随顺毛笔的个性。第一,毛笔有双重性格,一个就是很软,初学者感受最多的就是这个。一个就是弹,需要练习中体会出来,掌握好柔中带刚,特别是刚后,就可以体会到笔法了。第二,研究如何打开笔锋。第三,什么是铺毫,真正把笔毫铺开的标准是什么。第四,如何恰到好处的提按,使线质的变化自然而不突兀。第五,研究什么是裹锋,与铺毫有何区别,二者在万毫齐力时有何不同。第六,如何铺后聚锋,聚锋如何塑形。第七,如何立笔,是八面出锋的关键,换面造型的重点。第九,逆锋,为什么要逆,是获得力量吗,是为了藏起笔锋吗?第十,顶笔,为的恢复原状或者重新获得弹性。十一,弹笔,个人认为,很多出锋都有弹的因素。十二,顺,就是随势就弯,顺势而为。十三,绞转,让笔锋组织有序,弹力铮铮。十四,涩,获取最大摩擦力,笔与纸有相抗,粘连,吻行的感觉,点画浑厚坚实。十五,捻笔,瞬间把笔锋充分打开。十六,驻笔,里面含有顿,立,换面的小动作,发力前的准备工作。十七,留,等一下,歇歇脚,让墨,纸,笔毫灵魂和躯体合一。还有很多,只是要把握核心,万法的目的是为了铺聚顺弹。这样说,只是个意向,但愿能明白,很想学一下发视频和图文,只是学了一段时间,还是弄不成,如果能在视频上说一下也许更清楚一些。
笔法最好靠传承,毕竟是书法的核心要领。我也是受到恩师的指点和影响,才悟得笔法真谛。
我曾把练笔法比作画“横8”,这有个好处,基本笔法的起承转合,使转调锋都含其中。练习时先慢后快,先大后小。这是练中锋运笔不错的办法。这个办法不是我发明,也是恩师的传授。
我曾把练笔法比作骑车,掌握力的平衡,使得车不倒来比喻中锋运笔。
我曾把笔法比作游泳。
我曾把笔法比作挑芭蕾舞……
这些形像比喻,只是希望大家能够更直观地明白笔法究竟是什么?
张旭从公孙大娘的舞剑得到笔法启示;
怀素看天上的浮云悟到了笔法;
黄庭坚看江船荡桨懂得笔法道理。
………
我们在练习中,怎样认识和练习笔法?关键是如上所说,要懂得笔法究竟是什么?
然后,在实际练习中,才会体会到哪一种写法是正确的笔法。
因此而言,最初练字时,光靠一笔一画的练是很难掌握正确的笔法的。而是心里有了对笔法的理解,再练习,可谓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书法的笔法很简单,一学就会。
练好书法的笔法很难,贵在坚持。
有人把书法笔法讲的玄之又玄,神乎其神。从古至今关于书法的论述和讲解浩如烟海。而许多著述不但不能拨云见日,反而使人如坠雾里,更有张三如此说,李四那样说,让人无所适从。所谓“真经一页纸,假传半屋书。”“悟到我行我法处,随意弄笔又何妨。”
“一天不写字,自己知道,一月不写字,朋友们知道,一年不写字,所有人都知道。”写字虽然简单,但很吃功夫。“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戏曲演员、运动员、魔术师等等许多靠功力精进的行业一样,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间断的重复练习,才能写出高质量的书法线条,才能当得起一个“好”字。而不是掌握了要领马上就能写好的。
练书法不是急于求成的事。持之以恒,水到渠成。
谢老师邀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所谓筆法,无非起行收。
总认为好的起筆,应从天外来,或叫凌空取势,根据这一筆的起始,就能够想到未落筆之前书者的空中动作及中精神状态,艺术是相通的,又如歌唱,好的一个音符的发端,是尽可能的削弱或除掉其声母的发音,给人以声从天外来的感觉,让人感到既轻盈,又有从轻到重的空间感和冲击感,甚至能够让人联想到那作做的假吃惊状态。
这些文字同样适用于书写的起笔,我认为,起筆最关键。
其次是行筆和收筆,这其中共同的核心是稳定性,走筆压纸、切勿轻浮,收筆提气,切勿拖泥带水。
不论筆画或字或作品以何种面貌呈献,如果少了作者的气质,它也是没有气韵灵魂的,至于中锋运笔,需悬肘提筆,使力发于毫端,才硬气
以上只是个人浅见,不当之处,多多指教。
学书法一定要走对路子。学之前先读读中国书法史,理理帖学(二王系),碑学(汉隶魏碑),杂学(金,帛,简等等)的路子。把中国书法传承的脉络搞清楚了,再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是从篆隶入手还是从唐楷入手。学书法一定不要盲从,不要跟风,不要被网络炒作左右。一定要学经果历史沉淀,证明了的法帖。拜一个书法明白人当老师。这个老师必须是带你和古人对话的人。一切让学生学他自己字的老师都是夹带私货,都是图财害命。发现老师让你学他自己的字,赶紧远离,越远越好。至于书法的笔法,实际就是用笔锋的方法,需要在长期的书法学习中体会。
我不是书法家,不配为人师。但有点体会。“字无百日功是我的信条,先要有扎实的基础。思路先行,笔随其后;运笔时,欲扬先抑,笔停意伸;整板着眼,局部着笔;存其气,发其势,一气呵成。如流星、如闪电即大功告成。
怎样练好书法的笔法?笔法是书法三要素之一,我们一般将笔法,笔势和笔意,称为书法的三要素,其中笔法和笔势是属于书法中的技巧部分,也是我们初学书法的时候真正学习的重心所在。中国的书法艺术里头,笔法的传承最著名的莫过于“二王”一脉。传说中汉代蔡邕得神人传授笔法,后传承至大王、大令、颜鲁公等。
图片:王羲之《丧乱帖》
笔法和中锋运笔
如今我们每当谈起“二王”一脉的笔法时,都是充满了一种神秘感,盖因古时传授笔法对象的仅限于父子、近亲或者中意门人等数人,从不示众,敝帚自珍。
中锋用笔,是指笔锋常在点画中行走。在楷书的书写中应用比较广泛,中锋用笔可以使笔画圆润,挺拔,充满力道的感觉。
图片:颜真卿《麻姑山仙坛记》
如何练好中锋用笔
练好中锋用笔的方法有很多种,个人比较推崇的一种就是:通过练习小篆字体来达到学习中锋用笔。
中国的字体演变至今,大体上我们认可它为: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共五种字体。从笔法的角度来讲,距离我们现在年代越是久远的字体,它的笔法越是简单。篆书就是一种笔法简单的字体,小篆字体主要以中锋用笔为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小篆达到锻炼中锋用笔的目的。
图片:邓石如篆书《朱熹四斋铭》
总而言之
若从笔法的角度来讲,中锋用的只是笔法当中的其一,笔法还包括了侧锋、露锋、藏锋、回锋、放锋等等。在的付费专栏里头,关于笔法讲解方面的内容众多,在这里我向你推荐王彦斌老师的《书法核心-笔法解析》专栏:i6776316910679097869/?app=news_article×tamp=1597288078&use_new_style=1&req_id=2020081311075801013003713930028C3B&group_id=6776316910679097869
如果你能够按照这个专栏的进度进行一一学习,相信在笔法方面对你来讲将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我是书法有云,一个书法爱好者,从事书法软、硬笔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笔法,用笔的方法,有时也真的感觉把字写好,实际上就是想办法玩转手中这支笔,一方面让他完全听话,指那打那,想走就走,说停就停,想倒就倒,说立便立......说起来好像有点简单,哈哈。另一方面要随顺毛笔的个性。第一,毛笔有双重性格,一个就是很软,初学者感受最多的就是这个。一个就是弹,需要练习中体会出来,掌握好柔中带刚,特别是刚后,就可以体会到笔法了。第二,研究如何打开笔锋。第三,什么是铺毫,真正把笔毫铺开的标准是什么。第四,如何恰到好处的提按,使线质的变化自然而不突兀。第五,研究什么是裹锋,与铺毫有何区别,二者在万毫齐力时有何不同。第六,如何铺后聚锋,聚锋如何塑形。第七,如何立笔,是八面出锋的关键,换面造型的重点。第九,逆锋,为什么要逆,是获得力量吗,是为了藏起笔锋吗?第十,顶笔,为的恢复原状或者重新获得弹性。十一,弹笔,个人认为,很多出锋都有弹的因素。十二,顺,就是随势就弯,顺势而为。十三,绞转,让笔锋组织有序,弹力铮铮。十四,涩,获取最大摩擦力,笔与纸有相抗,粘连,吻行的感觉,点画浑厚坚实。十五,捻笔,瞬间把笔锋充分打开。十六,驻笔,里面含有顿,立,换面的小动作,发力前的准备工作。十七,留,等一下,歇歇脚,让墨,纸,笔毫灵魂和躯体合一。还有很多,只是要把握核心,万法的目的是为了铺聚顺弹。这样说,只是个意向,但愿能明白,很想学一下发视频和图文,只是学了一段时间,还是弄不成,如果能在视频上说一下也许更清楚一些。
笔法是要悟,不是单纯靠练。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琴棋书画可以说和修道佛理一样。要达到悟后起修。具体到书法,无外乎三要,一,笔法,二字形,三,人心。就像佛教里面戒定慧一样。字形对应戒,笔法对于定,人心对应开慧。核心就是笔法,这个是如如不动的东西,能够承上启下而且能反哺的东西。所以学书法道路,由笔法集大成者入手,守戒,决不能贪多。一本字帖足矣,极其深入去研究,悟出基础笔法。然后再用当代工具条件去补充,因时而异嘛,很多笔法古人条件下实现不了。这一步算是有基础了,如果想透彻,一定得了解易经思想。这里不能多说,因为易经是对事物是最宏观最科学的解读。用这个思想去理解归类,然后阐述,发挥,创造笔法。到后来就归于无,合于道,就是没有笔法的概念了。接下来去可以读百帖,临万帖。各种名家字帖随意临摹,学习。此时进步一日千里,就是没时间临帖,看几眼,里面的门门道道一清二楚,精华和糟粕尽收眼底。这时候你就会发现,欧颜赵柳,苏黄米蔡.....你谁都不想做,你谁也做不了,只想做自己。于是乎,一个以你为代号特征的书法就会出现,你乐在其中。虽然可能不出名,虽然可能被人诟病像这个像那个。但是只要你知道是自己就行了。哪个人不是两眼两手脚,都是字,像很正常。有人说,古人已经把字写死了,其实大错特错。书法上升到艺术,而且要源于传统,才刚刚开始呢。路很长很长....这里面个人审美问题以后说,还是需要易经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