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7 10:53:56 条浏览
我是绳其祖武,很高兴回答你提的问题。首先,学习书法要想达到孙过庭《书谱》中所说的心手双畅,那必然是要把自己平时学习书法的积累了熟于心,了然于手。楷书有楷法,行书有行书的法度,草书有草法,只有把这些法则记牢,加上任性恣情以及良好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创作一些好的书法作品。
其次,学习书法的爱好者要明白一道理,那就是学好书法的捷径就是没有捷径。中国书法的学习是漫长的过程,不可能短时间就会有很高的水平。正如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所说的,要成为一个画家,天赋好,功力好,大概要二十年时间,要成为一个书法家,天赋好,功力好,大概要三十年时间。所以学习好书法必然是持之以恒。
再次,练习书法不要贪多,要一步一个脚印,临写一本经典碑帖,要把这本帖的大概内容,以及作者背景等弄懂,通过不断的临摹,记住字的间架结构、分间布白。
最后,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心的投入,心甘情愿地耐得住寂寞,通过不断的深入学习书法,才会懂得中国书法的博大与精深,才会敬畏与尊重书法。
要学书,不要练书。必要的书法结构符号当然要记得!
没有必要记,熟能生巧。
临帖,背临,记住
学书法其实是一个记忆的过程,也是一个忘记的过程。记住你该记住的,忘掉你最初的字迹。是无意于工而后工。也叫不断提升书法水平的功夫。
因此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欧阳询笔法八诀》,实际是帮助我们分析笔法结构的规律,让人尽快上道,而非单纯的记住这些笔法技巧的干条条。
比如王铎终生临习二王法帖,即使到了功成名就的晚年,他仍然坚持一日临大王法帖,一日创作完成应酬。按理他早就记住了诸如《圣教序》《兰亭序》的笔法,为何还要晚年不缀的临习,因为书法艺术是不断挖掘和提炼的艺术,具有无限的广度和深度。这不是靠死记硬背能开化的。
怎样理解?就是说,书法临帖,实际是一个肌肉记忆的过程,需要你记住的,如点,横,撇,捺,钩,挑,横等多种笔法。最开始要琢磨总结笔法结构的走势,特征,就会自然而然在无形中,在练习中记住了字体。
也就是说你眼高手低,记住的再多,还是不管用。必须要通过不断练习,让手与心合一,让手部肌肉记忆在习惯性的笔法重复中,无意识的记住笔法。
所谓忘掉你最初的笔迹,其实就是规范化训练,通过古代经典法帖,把自己一些江湖体,一些自创体,一些习气,逐步完善和削掉。
把具有艺术特色的笔法,规范的结构学到手。这样下来,几年后,你都会对自己书法刮目相看,字体风格匀称,笔法韵律,都会有大幅的改善和提升。可为脱胎换骨的变化。
所以说,书法是一个眼力提高,笔力逐步完美的过程,不需要刻意的记忆,而是通过坚持不断的临帖实践来习惯性记忆;而且也是一个忘记错误的过程。
白蕉认为,“从来书法学习,开始求‘无我’,末了求‘有我’”,具体到临帖,开始则务必追求精准。“学一家一帖,规矩方圆,开始亦步亦趋,要求惟妙惟肖,求合求同,不宜有一点自己的主张,好像是蚯蚓,吃的是泥土,吐出来的还是泥土”(白蕉《书法学习讲话》)。
但这种准确并不仅仅是针对字形的记忆而言的。白蕉有一个比方,他说:“临帖很类乎一个演员,光是扮相像是不够的。一定要进入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然后能够演活角色,成为好戏。”这就要求在读帖的时候既要关注和熟练其点画形态、结构特征、通篇章法排布”(白蕉《书法十讲》)。
从古到今,书法让许多名流大腕,平凡的芸芸众生趋之若鹜,如醉如痴的追求,魅力正在于是一个修炼笔法,也是修养身心的享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断的坚持临习是最好的记忆方法。
练习书法一定要记住码?这个疑问我也曾经有过,做为过来人,我来告诉你,练习书法是一定要记住的。
书法讲究的是传承,所谓传,就是师父传给徒弟,老师传给学生,是临摹。也就是书法要有出处,不能自已胡乱写。所谓承,就是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可以加入自已的特点,但必须要有传的前题。也就是说必须先临贴,再发扬。如果不昨临贴,自已胡乱写,只能称之谓毛笔字,不能称之谓书法了。近年来出现的丑书、江湖体,就是没有传的代表。
所以说,练习书法是一定要记住原贴的。
选一本最喜欢的帖,给自己定好位
当今学书法的人很多。评价一个人书法水平高低,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能否入国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书法展览的统称)。因此,毛国典说:“我们学书法要与国展的要求、标准对接。要想入国展,就一定要学传统,精临历代经典的书法碑帖。什么是传统?民国以前的优秀法帖都是传统。”他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学书方法,4句话16个字,即“一家一帖,经典精临,像复印机,取法多元”。
“一家一帖”,即一人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法帖,切不可三心二意,看到什么帖都去临,结果什么帖都临不好。有的人写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字,号称什么字体碑帖都写过,但水平却是业余,没有出处,人称“江湖体”,只能在外面蒙外行人——这就是教训。
“经典精临”和“像复印机”,就是要下苦功夫,要对照碑帖实临,临得像复印出来的效果就最好。临得像是硬功夫。有的人临不像,就说是“意临”。如此自欺欺人,最终学无所成。
“取法多元”,即大家不要都学相同的碑帖,如果大家都写“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米芾、文征明等,就会造成书体“撞车”现象。要知道,写这些常见碑帖的高手全国有多少?你要入展,就要达到甚至超过他们的水平,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取法选帖一定要打开思路,选择人们相对不太熟悉的经典碑帖,只要写好了,就会使审美疲劳的评委眼睛一亮,感觉很新鲜,入展的可能性就大。当然,选帖不能绝对化,没有不能选的帖,也没有哪个帖就没人写,写任何帖都有可能入展,关键还是看水平。
具体如何选帖?毛国典带来了数十本自己珍藏的碑帖,分书体一一展示,供大家选择。他强调入门时,每人只能选一帖,临像,不能讲个人风格。待达到一定境界后,再融入多种书体,形成个人风格是最高境界。他建议取法的碑帖有:
篆书:毛公鼎、散氏盘、金文等大篆,字型率意,自然质朴,相对装饰性强、工匠气浓、极其严谨规范的小篆而言,更好学。清代的篆书,目前学的人相对少,也好学,譬如杨沂孙、赵之谦、邓石如等名家的碑帖,各自的符号和特征明显,容易上手。
隶书:《好大王碑》《马王堆帛书》《武威汉简》《武威仪礼简》等,均为很好的取法范本。
楷书:敦煌写经,属于当时的民间书风,有的不可学,要选其中经典篇章;《于右任墓志表》很好,写的人少;宋徽宗瘦金体,只能写小字,适合题画,不能写大字;《魏石婉墓志》、金农题画的小楷字都很好;《好大王碑》字体在楷隶书之间,很拙。
行书:黄庭坚、八大山人、赵孟頫、赵之谦的行书,金农小行书手札都很好;吴昌硕、康有为行书是冷门,也很经典;欧阳询的行书可学。
草书:张瑞图草书好,索靖的《月仪帖》等章草可学。
临帖要讲究方法
首先要读帖,把帖的风格特点读懂,把所有的偏旁部首找出来,找出共性和规律,记住字型,绝对不能盲目抄帖。市场上的双钩字帖不可用,一定要选原碑帖拓片的复制品。不要描红,要对临;初学要实临,不要意临,最好原大临。
其次,在具体临帖时要注意,合体字要里紧外松,撇捺向外舒展,是“松”;中宫紧凑,是“紧”。每个字都有一定的形状,如正方形、三角形、倒三角形、长方形、扁方形等。要注意字的中轴线。特别是篆书,许多字左右对称,有的是相对对称,有的是绝对对称。
如何牢记碑帖中的字?方法有对比、改错、背临,即将自己临的字与碑帖字反复对比,找出不像的地方进行改错,临熟练以后开始背临字帖。如此循序渐进,再进行临创转换就很容易。初学者如何临创过渡?方法是,碑帖上有的字,可直接用;没有的字,可偏旁组装,灵活“嫁接”。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们当然需要将书法中的一些技巧和规律记住,如此可以使我们在练习中不断的得到强化,最终使之成为我们的书写习惯。
但是在书法的学习中,不仅仅是简单的你学习了一个字,就记住这个字如何来进行书写,而是需要将这个字书写的共性记住。
所谓的共性,从字面上来讲就是拥有共同的特性,它的本质就是汉字在书写时大家共同遵守的一种书写规律。
比如:竖笔画的应用规律。
我们基本上把它归纳为两点:
其一就是悬针竖和垂露竖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其二,就是当一个汉字中拥有两个竖笔画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
前者是:一个汉字的最后一笔为竖笔画的时候,那么就可以采用悬针竖,在其他时候都采用垂露竖;
后者是:当一个汉字出现两个竖笔画的时候,在书写过程中它们需要做到左边的竖笔画短,右边的竖笔画长。
而以上所讲的只是书法练习当中笔画规则应用里头的一种,像这一种笔画的应用规则,还有很多,像横笔画的应用规则,捺笔画的应用规则,折笔画的应用规则等等,除了笔画的书写应用规则之外,我们在学习偏旁部首以及间架结构和章法的时候,它们都有各自的规则存在,而学习这些规则并且记住它,使我们学习书法的效果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
书法练习要善于掌握共性,这样不单单一方面使我们的学习记忆深刻,另外也可以使我们学习的时间大大缩短。
我是书法有云,一个书法爱好者,从事书法软、硬笔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要取法古人,记得越多,进步越快
要背诵,默记才准确无误,才好有变化,以免看腻!
很高兴谈谈自已的浅薄观点,我是书法爱好者,就我近四十年的学习精验分享给大家,谨供参考,我认为练书法分这几个步骤:首先选适合自己的字帖,经过读帖、临摹帖,背帖(记),练习书法记住是必须的。
练书法没有必要特意去记住,书法的学习过程要保持良好放松的自然心态,随其自然,不浮不躁,一切紧张的情绪,一切造成紧张的因素都要排除,每次经过书法的学习应感到精神愉悦,心情快乐才是书法应该给你带来的效果。
北魏【龙门曹连造像记】临摹作品
书法的学习不只是通过人体的心脑组织系统来完成记忆程序的,通过心脑来完成记忆只是书法过程中的很小一部分。
书法的学习是一个立体的综合的学习过程,它的整个运作模式是心脑眼指腕肘臂身的配合过程,这些过程同时动作互相配合才能有效的完成书写任务,这个记忆程序是复合的是整体的,它的记忆程序相当复杂,用一个简单的记忆英语单词的方式根本行不通。
北魏【龙门道晕造像记】临摹作品
一个钢琴家对乐谱的记忆也是一个综合的记忆过程,经过千万次心脑眼手指身脚各个功能部位的协调训练,最后的记忆会自然的烙印在血液中,最后的表演完全是一种条件反射,这时旋律如果单单靠记在脑中已经完全不能胜任快速如飞的演奏,这时的记忆已经完全凝聚在指尖上,书法家也是如此,当书法家泼墨挥毫之际,所有的反应已经是一种反射,日常大量的练习把记忆高度浓缩,书写不过是这种浓缩的爆发而已。
北魏【龙门尹伯成妻造像记】临摹作品
学习书法的过程,是充分调动各种学习能力的过程,记忆能力当然需要,但思考分析判断等各种能力也都同时需要,其中持之以恒的精神更重要,长期保持对书法的追求,每天坚持脚踏实地的练习才是学好书法最重要的因素,功到自然成,当你的书法技艺达到顶峰时,书法中最重要的种种要素都溶于你的笔墨中,记忆之神也会自然而然的陪伴着你在书法的海洋里尽情的享受畅游。
图中作品选自杨半撰书【中国书法临摹创作全集】
(北魏卷,龙门专辑)
如果学习书法要全部记得是不可能的,学书法关见我认为要学习它的笔画,形,神间架结构以及等。一定要有悟,自悟才是道理。
能记住最好,但书法种类和规律那么多,你是记不住的。所以,我们要记住的是“共性”。
比如说《九成宫》里面的“点”,有好多种写法,你能完全记住那个字怎么用么?肯定不需要那么记,要去抓共性。
再比如《九成宫》中的“九字,开始的时候是斜势,而后面的“九”字就显得平正,你在用的时候v不知用哪个?再说“之”之,里面最多,你能记住每一个么?
在临帖过程中,去归纳总结规律性的东西,才是学书法的唯一途径。
“练书法都要记住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首先要弄清楚几个概念,以便于我们厘清逻辑:
第一,书法是什么?这里的“书法”是指硬笔书法还是毛笔书法?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书法?这是纲领性的东西,请务必了解。
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无形的舞”提起书法,我们也常说是“中国书法”,因为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提起书法就等于提起中国。(书法在日本被叫做“书道”,不叫书法,况且其平假名源于汉字。)
书法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具有艺术的一般性质,是人在现实中所产生的情感的艺术反应。而真正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而且显示着作者的思想意趣和精神气质。
“(书法)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宗白华
那些局限于表现外在形式的,只是低段位选手,写不好的是青铜,写的好的充其量也就是黄金;那些能通过书法表达内在情感的,才是大神,最次也是个星耀,一般都是王者。
(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你品,你细品)
所以,学书法如果只是停留在技法层面,未免把书法看的太简单,也太无趣了。
再者,按照空间划分,书法也可以被划分为平面艺术,说白了就是2D!但是,书法却是在用2D的硬件,运行3D的软件!这和很多人在纸上画画追求立体感,是一样的。我们不妨举个例子:
(是不是有那内味儿了?)
还有很多我就不在啰嗦了,暂且点到即止。
至于硬笔书法,远没有毛笔书法表现力强,艺术性自然也差很多,以及难度相应小了不少,所以我们一般说到“书法”都是指“毛笔书法”。这个问题,应该也是问的毛笔书法,所以我们接下来就围绕毛笔书法展开讨论。
第二,书法应该怎么练?方法是什么?
刚才我们讲到了,什么是书法,那么对应书法的艺术特点,其实就包含在我们要练习的重点中。
在造型艺术中,书法是最具有抽象意味的,没有之一。
如果我生在中国,也许不是位画家,但肯定是一位书法家。——毕加索
它主要通过用笔、结构和章法三个方面技巧的运用创造特有的形式美,这一点相信大家都知道。但是,既然作为视觉艺术,那么如何形成视觉冲击呢?我们还应当注意的一点就是——墨色。“墨分五色”虽然是中国画的技法,但是书法一样要注意墨色的变化,近代的大书法家林散之先生,就是个中翘楚。
(林散之的书法)
“运墨而五色具。”——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用笔,有出锋、藏锋、中锋侧锋、方笔圆笔以及轻重缓急;
结构,要疏密得当,虚实相生;
“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邓石如
章法,要布局得当,形意结合。
同时要知道书法因为以文字语言为依托,本身具备一定思想内容,因而书法家还要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再者,还要加强生活体验与情感的艺术表现。
“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有动于心,必于草书发之。”——张旭
这些都是学书法要注意的事项,或者说,这就是学习的方向。
从技法层面到情感抒发,就是一个从浅入深的过程,也是学习书法应该遵循的大的方向。
第三,“都要记住”这句话中的“都要”是指哪些?我们又该如何筛选出知识点去“记住”?
(以上两点,我们已经交代的差不多了,所以答案渐渐明了)
很显然,书法艺术是复杂的,篇幅有限,我们不能详尽。但是从学习一种书体,再到某家某帖,再到具体某个字、乃至某个笔画,知识点是很多的,从古至今,我们都在从古帖中汲取营养,也没见得谁就把二王给“吸干”了?所以,书法的学习,要不断的专研、挖掘,您所以为的“都要”只不过是你以为,其实背后还有很多你没看到的知识要点,你以为的“都”,不过是“部分”罢了。既然只是“部分”知识点,当然要记住,而且不光要都记住,还要使劲儿去专研新的不断挖掘新知识!这都记不住,之后随着你学习的深入,你还会发现很多要点,还会有新的体会,如果你之前的没记住,抱歉,你后面的也记不住。
“古人于笔法,无不自秘者,然亦以自秘之甚,故求者心挚而思锐,得其法则必有成。”——包世臣《艺舟双辑》
脑袋里都记不住东西,手上也就没得表达,自然进步缓慢,更别说“抒情达意”的最高境界了。
难么,怎么样去记住呢?一个字,一个笔画,我总不能像面对语文课本一样,去读出来吧?(“读帖”可不是这意思)那么就要求我们有方法来记忆这些知识点。我们不妨按照门类,系统的去归纳总结,把一类型的笔法,时不时的整理在一起;把一类型的结构,时不时的归纳在一起。比如说《圣教序》中的一个“理”字,要是我们能够闭上眼睛,也能回想起来,并且还能写出来,最好还能够举一反三,那就是真的消化这个字和这些知识点了,就才算“记住”了。
综上,题目的答案是“肯定的”,但仅仅是这三个字的回答是远远不够的,是苍白无力的,真正的满分答案应该内容很丰富,让你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因此,我这一整篇内容,都是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谢谢,我们下期再见✍
我觉得知道字体主要特征就行,但用笔方法一定要正确的,多练习,让手腕产生记忆,以达到自然书写的感觉!
学习书法都要记住的问题,我考虑必须掌握的问题还是记住为好。比如临帖的正确方法是先要在老师的启发下记住帖的特征。如张迁碑的特征是方整朴拙,厚重大气。字帖里有关具体笔画,要深刻记住笔法和结构特征。还有不同书体,如楷书,行书,草书的笔法都有不同,这些要领必须记住。最重要的是执笔和用笔方法,怎么样是正确的用笔,这是必须记住的。当然有些创作方法,章法的变化,对不同格调和审美取向,都是看你的悟性和创作经验,很多方面是灵活掌握的。就不是死记硬背的了。
笔法心法章法
这个问题,不必含糊,无需讨论,必须死死记住。
业界曾有人说,练习书法,从一点一画的起笔,行笔,收笔,转折等细节,必须达到胸有古人成字,手感要达到“肌肉记忆”,下笔能准确到位。
不难理解,记都记不住,怎么写出来?
我来回答:练书法都要记住吗?
我理解你的意思:一是问:练书法都要记住吗?并含:要记住什么?
当然了!练习过程就是要记住“古人”是如何用笔、用墨、适应纸张、合理布局以及书法章法等等!否则全是你自己原来的“喜欢”就无从谈什么“书法”了!
这里我说点题外话,这个“问答”还真是不错!我来参加各种回答,本以为是他们对我专业的一种考试!回答十来天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譬如有人告诉我“回答问题”必须得到上千条“浏览”才能得到“优质回答”!而面对“专业问题”(由于受众群体多少的不一样,有些问题)怎么可能充上千数呢!所以我觉得我选择“艺术专业类”选错了!我该选择“大众热门话题类”才对!因此就有了“放弃”的想法!
看了你提出来的“练书法都要记住吗?-这一问题”,我觉得就更奇怪了,“问答”似乎也不遴选一下!
所以这里完全成了一个“开放式自由讨论”!
譬如你这个问题就有十五位“热心人”回答。不用说“问答”了(估计他们是用机器累计统计比较办法来判断是否“优质”!)我估计提出问题的人未必能全看!因为很多回答竟有几千或上万的回答!
我还好就你提问,我把十五位(实际显现是14条)都认真读了一遍!果真“收益不浅”!其问题的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不过确实很有“深度”和“广度”!参见:附录资料《十五位的问题回答》
如能全部照做下来则一定能成为“大家”!这里我有两层意思:一是可能成为“书法”大家;更重要的是一定能成“书法教育”大家!这远比“百度百科”(靠一些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给出内容要丰富的多了!
至少我们在学校教书。作为“专业老师”都未必能总结如此全面!
附录
附录资料《十五位的回答纲要》(排名不分先后!)
01-“神韵轩书法”说:一种,练书法注重体验,重过程不刻意去记字帖的字形。
另一种,就是精临字帖。
训练快速记忆的方法:
一,外书空。用指头在空中书写字形。
二,内书空。闭上眼睛,在心里书写。
三,读帖与背帖。
四,并以示例说明(王羲之《圣教序》、米芾《方圆庵记》、苏东坡行书《洞庭春色赋》、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历代书家书法特点。
02-“吉峰的文艺视界”回答要点:
临摹字帖先要“背帖,心中有字一气呵成。反之,临写时看一笔写一笔,笔断意也断,就学不到用笔的笔势。
03-“圣阳文化艺术组织者”回答要点:
人的精力有限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要清楚以下六点:
一、依据自己的兴趣选帖,选帖求精不贪多,要舍得割爱。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择适合的(笔、墨、纸、砚)工具。
三、把握准(好)字的结构。写字要从字结构入手,整个字的位置、角度、距离“准”了就好看。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
四、日课不宜贪多。每日练习的字数不要多。但要求重点熟记、要“准”。
五、既要有侧重书体,又要不同书体穿插学习。全面涉猎今后书写出的作品会更美观、更丰富。
六、字怕上墙。把写好的作品挂在墙上,退后几步看,它的优缺点便一目了然;整体把握(内容、落款、印章)感觉好了,也就学到位了。
04-“墨林自牧”也说:能记住最好!而他强调的是“共性”与“特点”!不断归纳总结规律性的东西,是学书法的唯一途径。
05-“竹溪草堂于长琉”说:学习书法一定要记住。记住:笔法和结构特征。记住:创作方法和章法的变化。当你的悟性和创作经验不断积累后就不用死记硬背了。
06-“熊文文熊建平348”
07-“书法有云”则认为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记住技巧和规律。并示例说明“竖”的规律为两点:
其一就是悬针竖和垂露竖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其二就是当一个汉字中拥有两个竖笔画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除了笔画的规律之外,则强调“字”的间架结构和“书法”之章法。其实也是说的书法“共性”和“规律”。
08-“翰墨今香”
09-“赣州市南康区段民生律”也强调的背诵,默记才准确无误!他更强调了书法的“取法多元”强调很及时,目的是避免……审美疲劳要给大家新鲜感!
至于选帖,给了很好的建议。
篆书:毛公鼎、散氏盘、金文等大篆以及清代的杨沂孙、赵之谦、邓石如等名家的碑帖,巨献汉字的率意,自然质朴……。
隶书:推荐了《好大王碑》《马王堆帛书》《武威汉简》《武威仪礼简》等。
楷书:从敦煌写经说起、更广泛介绍了《于右任墓志表》、宋徽宗瘦金体、《魏石婉墓志》、金农题画的小楷、《好大王碑》。
行书:“二王”、黄庭坚、八大山人、赵孟頫、赵之谦、金农小行书手札、吴昌硕、康有为、欧阳询等等。
草书:张瑞图草书好,索靖的《月仪帖》等章草可学。
最后介绍临帖要讲究方法:
首先要读帖、描红、对临、实临、意临。
其次提示临帖时要注意“松”、“紧”、“形状”关系。
可谓“书法学习”的小百科了!
10-“H知寒”觉得知道字体主要特征就行,运用笔方法正确,多练习,让手腕产生记忆,以达到自然书写的感觉!
11-“我的天上人间”以“自身经历”告诫大家:书法是传承!
所谓传,是师承,是临摹。
所谓承,是在前人基础上,发扬光大!
同时批判了“当下”的丑书、江湖体,就是没有很好的传承。
12-“墨虎书法欣赏”认为练书法需分步骤:选帖、读帖、临摹帖,背帖(记住)是必须的。
13-“书画老白”言简意赅:要取法古人,记得越多,进步越快
14-“知行馆”最精炼:临帖,背临,记住。
如果你能把这些都理解消化了。问题就一定能解决!
不过我还是要说:“有一万个老师,就一定有一万个”教学体系!因为“艺术教育”不像是文理科那样凡事都有“定论”!艺术更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以我还是要给你我的建议!
一是问:练书法都要记住吗?
并问:要记住什么?
学书法记住“老先生教诲”启功先生和我(大家)说过:我们学习书法时需要学习的三句话!
1、写书法一定要认识。
2、写书法一定要有美感。
3、写书法应该遵守法度和规则。
学习书法要记住什么?
1、选帖
2、姿势和执笔
3、笔法
4、字体结构
5、临帖
6、布局格式
我就不展开了!有机会再切磋!切磋!
练书法不去记,那就是抄写,也叫写字匠。练书法分几个阶段,初级阶段,这阶段钩摹,也叫描红,用笔蘸墨在字型上填墨,这时不要求记,只要求把字描得和虚体字结构笔法相似就行,这阶段是培养你的书法兴趣,自已找到一点自信心。到中期要求对临,也就是看帖后,自已单独在方格上写和碑帖大小差不多,形态接近的字,有些人这时候也不怎么记,书写时会看一笔画写一笔画,当然了,如果你不怎么熟练这么写也没什么,因为因人而异,对书法悟性有差异。到了书写比较熟练,基本笔画基本掌握了,结构也认识了,这时就要求背临了,也就是把帖子放背后,看一眼一个字写一个字,到后来看多个字写多个字,写完后与原帖对比相似度,这都要求记这些字的结构,基本笔画等。到最后就是意临了,凭你自已时碑帖,以及记忆中的这些字进行书写,写出来的东西既有原帖笔法,又有自已的书法风格,最后出帖收关[祈祷][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