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2 10:52:14 条浏览
1、首先是欧阳询。欧阳询的楷书,在书法史上是公认的古今楷法第一,总体来说是以笔法取胜的。他传世的欧体楷书笔画精到,结体严谨,甚至达到了所谓“一画不可移”的高深境界。欧体楷书虽然工整严谨,但点画之间的变化却活泼生动,给人一种挺拔俊俏的美感。
2、颜真卿是整个书法史上的一位变古革新的大师级人物。他的书法造诣博大精深,开创了雄强浑厚的独有书风,使书法的审美从俊秀走向雄强,属于唐楷名家之中的一个典型代表。颜真卿的楷书笔画浑厚刚健,结体宽博宏大,极富阳刚之气,对后世的书风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大影响。不光楷书造诣深厚,颜真卿的行草书也是遒劲高古。他的行书经典《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足以看出他的行书造诣。
3、柳公权楷书以骨力洞达著称。其笔画顿挫工整,法度森严,同时笔力凌厉刚劲,骨力洞达。从结体上讲的话,柳公权的楷书内紧外松,结体挺拔,及其讲究线条的质量。启功先生曾数十年如一日的临写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只为了得其骨力,可见柳公权用笔功力的深厚。
4、赵子昂。赵子昂的楷书深得晋唐风韵,同时吸收了宋朝尚意的书风,最后将他们融为一体,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清秀圆润的特有书风。他的楷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秀美流利,有的评论家说他的用笔过于圆润柔弱,其实这是不客观的,赵子昂的线条还是非常有力的。
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它可以说是一种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魏碑经常带有汉朝隶书的写法在其中,因此它的楷书性质还不成熟,但正因为这种不成熟性,也就造成了百花齐放的场面,意态奇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康有为评价有“魏碑十美”。
而狭义的楷书则是指到唐朝以后逐渐成熟起来的唐楷,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我们常说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前三个就在唐朝。
根据每个人字体结构笔法及喜好、性格选择楷书四大家之一入手学习
颜真卿《颜勤礼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名》
赵孟頫《胆巴碑》
初学楷书,应该从颜楷入手。至于原因嘛,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1.初学者,手上功夫欠佳,对于毛笔的掌控能力不是太好,写起字来基本都是把笔压的死死的。这样写出来的线条也就比较粗,这点也正是符合颜体字的一个特点。让初学者越写,越能找到自信心。
2.出帖容易一些。我们临习字帖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更好的创作。要想创作呢,要先学其形(表面的东西)。而颜楷的特点非常明显,这也使得学习它的人能快速的学到一些东西,从而在创作的时候能够用的上。
3.能大能小,实用性强。颜楷对比其他三个帖,显得尤为大气,颜楷写的越大越好看,可以无限的去放大,越大越有气势。其他三种字贴写大,很难写出颜楷那种气势。以后给别人写个字,提个匾额,用颜体写出来就是大气。
注:如果你想更深入的去学习书法,去了解书法,那么以上的方法就不适合你。
看眼缘
四大楷书基本都彻底定型进的去出不来楷书应该更多选择比如魏碑晋唐小楷等都可以四大楷书很容易最后都写成馆阁体
从比较喜欢的入手。但是问题关键不应该是“哪个”,而是楷书本质是什么?或者说共同规律是什么?我们把四大楷书或者更多名家的楷书放一堆比较就会发现,个性的笔画形态和相似的结体原则可以概括之。
楷书是汉字结构的静态造型,所以学习结构的构成规律是学习的重点,笔画形态就像穿在身上的衣服,可以风格变化多端。所以,我的建议是从标准的笔画、偏旁入手,然后是间架结构,再然后开始临学名家字帖。这样的好处是时刻头脑清楚,能够体会到书家的个性与楷书共性的差异。更有利于规律性地学习楷书而不是经验性地学习。
个人观点,抛砖引玉,欢迎批评和探讨。
先学规矩,四大楷书,模范皆备,足矣。再入汉晋,则非智永钟王不可。
欧阳询的巜九成宫》。
颜楷吧,让孩子先从笔画,到字的结构,每个字练好,才有可能为以后学其他字体打好基础
颜体。
各有特色,学成都能自成一家,古來如此。
根据自己的喜好,我喜欢柳楷
哈哈,都会忽悠人,学习四大家是可以选择的吗?你有四大家的真迹了,能见到四大家的真实初拓原拓本真迹了,知道吗,现在见到的印刷品字帖都是变形无度,软弱涣散,有些出版社请所谓的书法老师修改过的,越练越差,学习四大家的前提是你有其中一家的资料,可能有人一生未曾见过一面,知道博物馆为什么重要吗?让你能见一面真东西[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学楷书得找规律性比较强且容易上手的会比较好,楷书四大家我倒是觉得从初唐四家的褚遂良的倪宽赞入手比较容易
学书法从楷入手,至于从何家入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以为从写字开始不必拘泥何家,小学一年级新生老师教学生直到二、生年级,写字课不要单纯作为识字工程,应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田字格,不论铅笔、园珠笔先将字写得平正匀称。现在很多老师不注重这种入门教导,不重视田字格的作用,所以基本笔画分佈间架结构考量的意识都不注意培养是不行的,如加以重视,以后学习书法也就容易些。再根据喜好选帖自然事半功倍。
欧体吧个人觉得,掌握欧体的结构,然后学习一段时间以后运笔也稳了。印度的阿米尔•汗与中国的体操运动员行体作比较。阿米尔•汗形体如颜体宽博厚壮,体操运动员如二王虽形体不如阿米尔•汗,但是动作飘逸连贯而不失去沉稳,穿上体操服的运动员看起来苗条,但是他们所爆发出来的力量是无可想象的,“线条”精致,富含力量。一类沉厚宽博在于“沉”,一类苗条飘逸在于“实”总之,不管是颜体和二王的字都离不开这两点,而卢中南的欧体以铺豪为主但不失颜体的沉厚磅礴。
按时间顺序吧!其实也是传承的顺序:欧颜柳赵。
个人认为从哪个入手都行,最主要的是自己要喜欢、热爱。
有人说颜体入手好,特征明显且简单,基本的特点横细竖粗,整字体态丰盈;也有人说柳体入手好,柳体崇尚瘦劲,比较外露,柳体由于“神韵”相对外露,初学者只要掌握了间架结构,神韵也就相对好掌握了。
如果你喜欢颜体的丰盈、饱满,而别人却说从柳体入手好,难道就不学颜而学柳了吗?反之亦然。
我觉得选帖就和处对象一样,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那个,只有这样才能相看两不厌,才能坚持下来。
说句心里话,楷书最容易入手的是田楷,笔画部首比较标准化,变化不大,容易掌握,但是弊端就是容易写死,进去不易出来,这也是很多人反感田楷的原因,欧楷变化很多,字字不同,写好必须要有一定的书法理论知识才行,否则也容易写死,颜体,柳体也是一样,所以除了练习笔法还要加强理论学习,所以没有三到五年是学不好的。
楷书,以颜柳打基础,以欧赵做提升
个人认为:学习楷书还是以颜柳打基础,以欧赵提升情趣为宜。
颜筋柳骨,通过颜柳了解“正楷”的规范、结构、特点以及书写的基本技巧。正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有了一定基础后,再根据个人特点与喜好,再学习欧赵“变楷”,容易上手。这就是“既能平正,务追险绝”。
在传统书法中,非常讲究“力道”,颜柳对提升书法力道帮助很大,欧赵书法在力道上进行了转变,形成了类似散文那种形散而神不散的“韧劲”,这种韧劲是初学者难以掌握的。先学欧赵,学的不好容易成为“无筋、无骨、无力”的病书。
个人认为,在提升书法力道方面,还可以参考汉隶和魏碑的书写特点。总之,练习书法应该不急不躁,循序渐进,做到“人书俱老”必有所成。
四大楷书,各有特点,相互之间是各不相同的。
欧体以内紧外松为特点,颜体以内松外紧为特点;
柳体以精骨外露为特点,颜体以肉质外露精骨内藏为特点。
真的是这就看个人的喜好。(另一位讲不出,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