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女子二十五岁在古代叫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叫法?

2025-02-21 13:35:45 条浏览

谢邀!25岁没有发现有指称,24岁倒是有,称为花信之年。表示女子正处于年轻貌美之时。不好意思没帮到你。




过了花信之年又一年,也叫花信之年一周年。哈哈!




女子25岁称“摽(biao)梅之年”。摽梅之年,比喻女子适婚年龄,多误写为“标梅之年”。摽梅,本意是梅子成熟后落下来,后用“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结婚的年龄。

拓展: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古人对很多年龄段都有特定的称谓,让每个年龄都很有意义。但25岁似乎没有专门的称谓,24岁时的称谓是“花信之年”。25岁应该还是属于“花信年华”吧。

不管男孩还是女孩,在很小的时候称谓是一样的。比如:“襁褓”指的是不满周岁;“孩提”指的是两至三岁。从七岁开始,男孩女孩的称谓开始不同。女子各年龄段的称谓如下:

女孩七岁:始龀、髫年

女孩十二岁:金钗之年

女子十三岁:豆蔻年华

女子十五岁:及笄

女子十六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

女子二十岁:桃李年华

女子二十四岁:花信年华

出嫁:标梅之年

每个年龄的称谓都有特定的意义,那么就题目所说的“花信之年”是何意呢?其中有着什么美好的寓意呢?

“花信”并不是指的花朵的哪个部位,而是指春天的花信风。南宋时《演繁露》载:“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初而泛观,则似谓此风来报花之消息耳。《吕氏春秋》也有记载‘春之得风,风不信则此花不成。’乃知花信风者,风应花期,其来有信也。”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花信风是在春天鲜花盛开之时,一阵温暖的风从花海中吹过,携带着阵阵花香迎面扑来,这不就是一位24、5岁的美女迎面向我们走来的感觉吗?真是佩服古人的想象力。

24岁的女子发育成熟,不同于十几岁的稚嫩,也没有为人妇、为人母后的成熟,正是年轻貌美之时,因此用花信之年来形容这个年龄段的女子。不过这个称谓的历史并不长,从清代开始,人们才逐渐使用“花信之年”来形容这个年龄段的青年男女,更多的用在了女性身上。




女子二十五岁,古籍中暂无记载俗称。

但是女子二十四是花信之年。

一般古代女子都嫁得比较早,到了出嫁的年龄称为“摽梅之年”。估计在二十五至二十八岁。一般到了摽梅之年还没嫁出去,就奔着半老徐娘(三十岁)去了。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