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4 11:21:48 条浏览
教师想教,学生想学,家校融洽,社会尊重。
注重人的发展,突出教育的保护功能,淡化其塑造功能。
未来的基础教育应该多宣传一些爱国主义教育
着眼于创造力,横向跨度大,可自主选择深入探索的领域,从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开始,逐渐转向合作能力。
未来的教育还是从告白零开始。基础知识产权法。
我觉得未来基础教育至少是这样的:基础,教育
基础:
1.基础知识减少重复学习,会一次和会十次结果是一样的。
2.通识课应该贯穿九年,它可以不用单独45分钟的一堂课,每周放假前20分钟班主任带领学习并鼓励孩子周六日去实践。(科学,物理,化学,音乐等等)
3.爱国教育应该贯穿九年,可以课堂学习,有条件可以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体育课应该重视,它能让孩子更有活力,更自信。
教育:
1.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推卸责任是不可取的。
2.教师应该有更自主的教学权利和责任。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应当成为全世界共同追求的目标和愿景。基础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也是提升国民素养、传承文化与文明、驱动创新发展的基础。办好基础教育要以全人教育为导向,在确保教育公平的前提下把提高教育质量、深化内涵发展作为不懈追求。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长关键引擎和核心枢纽作用。对基础教育而言,校长的作用尤为重要,一位好校长意味着一所好学校,意味着可以带出一批好学生和好老师。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教育面临的问题复杂多变,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一起,坚持互学互鉴,搭建友谊桥梁,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实现互补协作,互利共赢。
一是“不设围墙”。学校领导者要推倒心墙,开门办学,主动拥抱时代,倾听世界,了解别人在想什么,干什么。未来的学校教育需要顺应时代,以更先进的理念,更灵活的姿态,更个性的文化,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到位的支持、更贴心的服务,而不要划线、列框、预设禁区。善于借力第三方智库进行开放式创新,做强战略主线,补足致命短板,为学校发展架设“智慧立交桥”。
二是“智慧为先”。要有三种智慧:1.“理论智慧”,即站在时代前沿,及时了解最新的理论动态,重构中国人自己的教育学、管理学理论;2.“实践智慧”,做技术的主导、理念的主导、实践的主导,不要做技术的奴隶、理论的奴隶、实践的奴隶。3.“技术智慧”,指聪明、理性地利用信息时代的一切技术手段,有效发挥科学技术的正向价值,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智慧校园”,提高管理效能。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
三是“个性为要”。未来学校需要确立教育战略,铸就办学个性,领导者需要综合考察时代潮流、地域文化、行业趋势、发展节点与领导个性等,明确三个“什么”,即分析环境,明确学校“可做”什么;分析资源,明确学校“能做”什么;分析愿景,明确学校“想做”什么——弄清楚了“可做”、“能做”和“想做”什么。
四是“讲求品味”。“品味”与设施无关,与规模无关,与修饰无关,与夸耀无关。它看不见,摸不着,不显现于学校的硬件设施之上,也不炫耀于学校领导的报告之中,而是闪烁在广大师生的言行举止间,活跃在“人”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流淌在每一个“细节”的要素之中。它是“人”的生命能量的自然绽放
取消线下课外文化课补习班为前提。然后才能提到未来基础教育的发展,小学、中学、高中免费12年义务教育后,大学门槛考核降低,人人都能上大学,国民素质教育会提高一个新的基础。
不觉得,要问教育科学依据
后学浅见,姑妄听之。
科学技术非常重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基础的自然科学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应该继续保持。
但同时,首先要引导学子“正心诚意”,培养学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这些年,我们看到有些现象颇为惊叹。
比如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教授提到的“精致利己主义者”。钱教授的原话是:
“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精致利己主义者,是指经过静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其实核心就是:精致+利己主意者。精致的意思与粗糙相对,指的是对生活有着自己的追求,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而是有着自己的生活品味。利己主义者,即持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别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思想的人。高智商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最大特征。
其次要推广通识教育,涵盖人文社科方面方方面面的通识教育(包括:中外文史哲、传统文化、中西医的哲学基础理论、健康养生、亲子教育、宗教信仰、美学、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民俗学、伦理学、法学等等)。
这些年通过,学习了不少知识,感受到了不少地域的人文风貌,增长了不少见识。同时也看到一些讨论话题,比如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历史问题的讨论,医学健康问题的讨论,教育问题的讨论、人情世故的讨论,中外文学名著的讨论,日常生活中心理现象的讨论,家长里短事涉国家法律法规的讨论等等,大部分的朋友讲的内容还是非常靠谱的。
但还有一部分回答内容,让人啼笑皆非,一派胡言。这些奇葩言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纯粹是不懂装懂,自己就没有弄明白搞清楚,就在那里瞎说。
比如最近疫情期间,又在胡扯中医、西医之优劣。真要争鸣,完全可以先去认真了解一下什么是中医,什么是西医。不要人云亦云,信口胡说,甚至人身攻击。有这功夫,真不如去看看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先生、终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等等这些值得我们尊敬的,大慈大悲、大医精诚的专家教授他们的访谈录,听听他们怎么说。
对待传统文化,有些人,根本就不懂什么是传统文化,根本就没读过典籍,就在那里信口雌黄。真不如去听听看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在网上免费播放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对传统文化的概念整理清楚后,再去找找相关靠谱出版社出版的传统文化书籍看看,再回头看看,自己以前的争论,到底有没有意思。
关于中外名著,各花入各眼。不必强求。喜欢就好,不读拉倒。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有和别人胡扯的时候,不如自己多读几页自己喜欢的文字。
争论国学的问题,真不如先看看中华书局出版的根据章太炎先生的演讲稿,曹聚仁先生整理的《国学概要》和曹伯韩先生著的《国学常识》等。
对待亲子教育、熊孩子现象问题,更是讨论激烈,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甚是热闹。有在那瞎扯的功夫,真不如认真学习一下教授等老师的亲子教育课,这些靠谱的讲座网上都有,上就有,而且还是免费的。
关于社会学的话题,可以先看看费孝通老先生的《乡土中国》、复旦大学教授吴思先生的《潜规则》、《血酬定律》、吴钩的《隐权力》、于阳的《江湖中国》等等,比在网上打嘴仗有意义。
对待家长里短日常生活中事涉法律法规的事情,不能义气用事,以暴制暴。毕竟我们生活在法制国家、法治社会。要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来解决日常的,用沟通解决不了的问题。
以上浅见,博君一笑!
让学生学会做人,承继中华美德,获得基本知识。基础教育就是以基础为本。
1,一个好的学校的环境2,不管穷富孩子都要上学3,提升老师的素质和学历4,培养孩子从小爱国情怀的教育,全面抓好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这些都是必需的
感觉未来的基础教育,已经是高科技,人机和芯片AI智库结合的天下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未来的教育会是个什么样子的?这是所有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度思考的,特别是基础教育关乎我们的下一代,关乎我们的未来。我想从四个方面去分享:
1、未来的学校教育的职能转变。现今的教育和学校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只要职能,以考试成绩为目标;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加速,未来的学校会以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模式,老师不一定是主角,很可能变成一个协助者,学校的主题应该是学生,学生发起研究的问题,老师组织、协助、引发其他同学一起探究,一起分享,一起做成成果。
2、未来的学习场景会发生变化。传统的课堂是以线下为主,未来一定会是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教学场景。线上课堂自由开放,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探究知识。学校课堂就会变成学生的分享、总结、交友、聚会、活动场所。
3、未来教学模式会发生变化。传统教学是先教、再学、后考,学生接收知识是被动式的;而未来一定会颠覆传统模式,应该是“翻转课堂”模式,学生先通过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难题,再去找资料学习,然后再由老师启发式点拨式教学。
4、未来对学生的考核模式发生变化。现行基础教育以分数为导向,未来的教育以素质为导向,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技能等将成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也许学生学科成绩不好,但某一两项特别突出,将成为大学录取的依据,让学生在兴趣的领域发挥无限潜能。
总之,未来已来。未来的基础教育一定会是以网络贯穿的教育时代,一定是以学生个性为基础的教育时代,一定是以知识获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时代。
传统社会中,一个学生如果能够精深地掌握一门知识或者技术,就可以成为行业的精英人才,也足以应对社会需求,但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未来社会,很可能一个小小的技术发明,就足以使一个行业的传统从业人员失业。这就要求教育从知识传授根本性地改变为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学生不是仅仅掌握知识,而是具备迅速掌握一种知识的能力,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迅速适应并调整出自己的应对能力。这种适应能力就是学习能力,面对新东西,能够知道如何去学习并且学会。
和国外一样,公立和私立分开办,私立的会更好。
问题会很严重,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越来越多。
基础教育在我理解范围下是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这在国内是很欠缺的一大块。比如师资力量,比如教学资源。
现在的教育资源配给是漏斗型,越到基础教育阶段资源越少,其实我看来是非常不合理的。我没有别的意思,但是基础阶段的老师本身学历就是一个问题,中专毕业大学本科毕业就可以教小学幼儿园了?当然这其中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毕业生安排就业比如每个学生的原生家庭给予学生的资源就不多导致只能读到专科。
在国外的学习经历让我了解到博士是教幼儿园的,研究生是教小学初中的。
不是说学历代表一切,但是最起码可以代表学习时间和生活经历的长度。高学历的老师综合素质可能会好一些。
未来的基础教育,首先离不开咱们国家继续经济上繁荣昌盛,持续发展经济才有可能说任何别的话。
再次,提高老师的待遇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老师的社会地位和薪资保障。
最后,要记得政策倾斜,把更多的目光投在基础教育阶段。国外的基础教育或者说整个教育系统也是在面临改革和困境,公立私立学校的学生毕业率辍学率一直都很惊人。在国内我们比较少听到在基础教育就辍学的例子,因为相对来说中国人还是看重孩子的受教育程度。但是每个地区之间差异太大,大城市的孩子周六日可以去各个地方实践学习可以去图书馆博物馆继续学习,可以解除最新的科研成果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小城市的学生,学习就是考试就是得分就是去好学校甚至都能扯到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上,孩子的压力太大了,没必要而且劲儿使得不对。
教育技术远程教学等内容,如果真的能应用在偏远地区或者十八线小城市孩子的身上,那真的是利国利民了。未来的基础教育,要平等要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