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8 17:20:04 条浏览
过去的孩子也不需要补课,自立自强,过去的老师也不会想着补课收钱,都是免费课后补课,呕心沥血为孩子好,当然我也不是说现在的老师不好,可能是环境原因,人都比较浮躁,现在的孩子也很聪明,只是这个快餐式的大环境让人静不下心来学习吧
古代老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真正为了学生的将来金榜题名。
现在老师是为了多拿钱,办补习班,在学校为了多拿奖金绩效,一切都向钱看。
过去也没有家长挣着抢着给自己孩子上辅导班吧,这个问题不能通过对老师各种诋毁各种限制来解决,有市场才会有买卖!
其实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能再单纯聚焦在老师身上。
过去老师工资低,工薪阶层的工资都不高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学校的老师一个月工资是45元,我父亲是工人,一个月挣46元,差不多。与当时的其他行业比,也相差无几。
甚至20年前的那光景,国家的干部、教授的薪水就是几十块,最多也就是100-200元之间。
这样一比较,一个老师挣得虽然没有那么多,但相比之下,差距也不大。
最要紧的是,那时候师范院校毕业就包分配,考上师范学校,就抱定铁饭碗的意思,现在教龄在25年以上的,大多数都是中专师范出来的。
就像现在的免费师范生,毕业就带着编制,工作相对简单轻松,这样的工作,跟别人通过各种激烈竞争得到一个岗位,每天上班8-12个小时,是不是有一定的优越性呢?
过去的教育环境比较单纯,老师一门心思搞教育
在最早的教育中,虽说有些方式方法比较保守、单一,但是不得不承认,那时候当老师就是一个纯粹的教育工作者。
再看看现在,前段时间山西的一名六年级语文老师,因为学生没有送花开始发飙,一方面透露出现教师不是那么愿意无私付出、一心只为教育,另一方面,应付家长送礼也是教师工作中的一个添加项,尤其当班主任的老师。
过去的老师,我记得我们说一声诚挚的“谢谢”,老师就非常感动;在街道上碰到,问声好,跟老师话长里短几句,他们都觉得很温暖;毕业后,偶尔回去看看他们,老师就感到特别欣慰。
而现在呢,对老师表达谢意甚至是家长们的必修课,补课的价格更是一年一个样,那都是谁的战利品?家长们在一起,“我们家孩子报的400愿一小时,到底是不一样”、“你们家才400元,我们都是600元一小时,还要提前一个月报名呢”。可谓是水涨船高。
我记得我对我的学生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在学校,要把你的代课老师当做学习资源,一定想尽办法学到你的科任老师的学科知识”,如果老师一门心思在教育上,学生一门心思在学习的探索上,学习资源的利用上,那教育这件事就简单纯粹多了。
我记得自己上学那时候,老师就住在学校的单人宿舍里,还带着孩子,经常和我们在一起,有时候,晚上还会来宿舍给我们缝补衣服,有时饭做多了,给我们分着吃。有时候半夜里还在教室里给后进生讲题,津津乐道。
现在呢?老师每天应付各种表格,写各种汇报,开各种会议,接受各方面的检查,形式主义的事情远多于自己每天真正要做的教育,困乏的身躯和疲惫的灵魂,工作不累是心累。
熊芳芳在辞职报告中写,“生命无法重来,不愿一生被人安排”,她再有7年就到了退休年龄了,如今不好教的学生,脱离实际的管理方式,艰难的职称晋升,让人痛心的教师现状,有多少人在真正关注教育和教师,我相信熊芳芳即使辞职了,她不会离开教育。
现在的教师工资也低,比比就知道
最近两年一直提教师工资要高于公务员工资,我们当地的工资状况是,看起来月工资教师工资比公务员工资高十几块钱,但是公务员的年终奖一发就是几万,而教师只有可怜的13月工资不到2千,年终奖只能想想罢了。
那再用教师工资与其他行业比比?曾经我的一个学生嘲笑我,“老师,我直播一场就挣一万呢,你一个月挣多少啊?”我当时竟无言以对。
现在一个工程师挣多少呢?
一个律师一个月的薪资是多少呢?
一个公司的CEO年薪是多少?
这些想都不敢想。教师现在挣得多吗?我一个同事说,她从12年工作到现在,还是挣的4000多块钱一个月,不够孩子奶粉钱。
单位特岗招聘进来的一名研究生,一个月拿着2800元工资,没干三个月,辞职走了。
我们都在指向老师补课赚钱,可是别忘了,他们都是人,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他们需要生活。
物欲横流的今天,老师只想着教育别人家孩子,自家孩子在教室外的路灯下写作业的有多少?老师在公寓楼里照顾别人家孩子睡觉,自家的孩子在家里哭够了才睡着的有多少?
老师,客观看待这个名词,这份职业吧。
说到这里,真应该统计一下,全国有多少老师辞职自己开辅导机构了?
过去教师收入不高,现在也是如此;过去大家的情况基本上都相差不多,特别是老百姓的贫富差距不大,现在则不一样了。
经济基础决定了精神需求。
过去老百姓的收入状况都不高,老百姓对于教育的需求并不是十分重视,知识虽然可以改变个人命运,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其它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老百姓子女接受基础学校教育比例相应比较小,加之由于眼界不宽敞,放眼看社会的信息流通不畅,老百姓的成才意识不强,老百姓普遍文化水平比较低,而且考大学的难度系数比较大。
当时学生在学校里仅仅依靠教师教授即可,而且教师的社会地位比较高,教师也是被誉为吃国家粮的干部,教师职业光荣,尊师重道氛围浓厚,教师的确踏实肯干,虽然教育环境艰苦,但内心的为社会主义教育贡献的心是火热的。老百姓对于子女接受基础学校教育的需求量和期望值并不是十分高,学生仅仅在学校学习即可。
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决定了人们的思想差异。
现阶段社会经济繁荣发展,老百姓对于子女接受基础学校教育发展越来越重视,老百姓对于知识改变个人命运的理解越来越强烈。
社会经济发展促使了各行业繁荣发展,老百姓挣钱的门类宽广,对于就业、行业领域的认识进一步拓宽。
高考选拔越来越被社会重视,高校人才选拔机制越来越完善,人才选拔多元化发展,老百姓对于子女接受优质教育和在高考中抉择的欲望强烈,因此顺应社会教育发展各类社会补习班产生,进而有个别教师参与其中,正所谓有社会需求就业市场营销。
教师参与补习班或者从事有偿家教,是社会教育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应用而生的产物。
社会发展,教师的福利待遇水平没有提高,早期部分教师开办补习班,后来随着国家教育发展环境的治理以及主管部门对于教师参与补习班和有偿家教的管制,才得以遏制。
过去是园丁,精心培养祖国的花朵,辛勤的汗水浇开的是幸福花,花香千万里,受人尊敬和爱戴。现在已变味,变成农民商人,栽韭菜的农民,割了一轮又一轮,辛勤的汗水浇开的是沾满铜臭味的铜钱花,肥沃的土地长满无用的杂草,可用之材被迫流入它乡。赏吧,千偏一律,食吧,又食不得。所以讨人闲。
落后的国家也不补课,没钱啊。发达国家都补课,看来经济决定的。将多余的投入到教育中是明知选择,当然了,贫困人家就投不起,引发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精简缩编公立学校数量,加大投入,提高办学质量;同时允许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提高民办教育的质量。即采取两条腿走路,使教育得到均衡发展。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矛盾。
20年前就有老师假期补课了,且是有偿的!跟现在不同的是那会儿老师补课就在学校里补,我忘了交多少钱了。
语文、数学和英语都开补习班。不报名的同学还会被开班老师讽刺,说你以为你学习好,你什么都会了?不需要学习了?甚至还建议报班的同学给他拉“客户”,广招天下学子;班主任老师也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劝说大家——暑假是拔高班,不学怎么怎么样,学了肯定是好!
我家亲戚在自家里(农家小院)上课,一个孩子50元/月,招了20多个孩子,这么算下来,他一月收入1000+,20年前的月薪1000多,可是很可观的。为此,我一直认为俺家这亲戚太有头脑了。
俺们村里的老师大都不是在编的,学生放假,老师就断了收入。老师能开班成功,也印证了“有需求就有市场!”,很多时候就是家长促成的,问孩子?准保都不想补课。
因此,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补课”都是老师谋生的手段之一。大家认同吗?
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
1984年大学一毕业,我就与十几名同学一道,到位于太行山区的左权县支教,当了三年中学老师。当时,我的月工资是48.5元。
我们的中学设在县城,生源主要来自城区和县城周边的村庄。
那时候,山区很穷。城里的孩子中午回家吃饭,农村的孩子用饭盒自带午餐。一到中午放学,带饭的孩子就会来到锅炉房打开水,泡一下冰凉的饭食,也顺便喝些开水。
你当他们带的午餐是什么?几个煮熟的土豆而已!或者像菜团一样的东西。老师们看的直心酸。
山区的孩子很纯朴,对老师很恭敬。迎面碰上,你叫一声他们的名字,他会以立正的姿势赶快站在一边,低着头不吭声,等你通过。每当这时,老师们都会停下来,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和他们说两句话,让他们不要拘束,逗他们露出笑容。
山区的孩子学习很勤奋,星期天也要来学校。教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们和老师们渐渐熟悉了起来,学生们不再那么拘束,觉得山外来的这些年轻老师们很新鲜。下了课,办公室也会有许多学生围着问这问那。那时候,是单休日,到了星期天,许多学生也要自动到校找老师问问题。
老师们教学很用功,没有上下班一说。当时,我们都是单身,住集体宿舍,没有任何家庭负担,一颗心都用在教学上。创新教学方法,开设二课堂,互相听课,周日家访、组织登山活动等,每天过得很充实,很有意思。用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个词,一点都不为过。
即便在饭桌上,我们讨论的内容也是学生、教学上的难题、班里发生的新鲜事。老校长高兴地说,我们还真有些当年的延安之风。
老师们的想法很纯粹,就是教书育人。对于班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老师们会抽时间给他们吃“偏饭”补起来,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各班都在暗暗地较劲竞争。
记得一件有意思的事。一位数学老师因两名学生在课堂上不好好听课,将两人“赶”出了教室。可她又怕这两名学生误下课,佯装“赶”了出来,又赶快让我接上这两名学生,给他俩“吃小灶”。
面对山区这么的纯朴可爱的学生,怀着满腔的青春热血,有着教书育人的纯洁理想,你的行为怎么可能与个人私利挂上关系?连这样的念头都没动过。反倒是还要经常接济几个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把旧衣服给他们穿,为他们买一点学习用品。
也许,那时候市场经济的思想还远没有深入人心,没有补课收费的想法,更没有这样的事实发生。基本的师德,师生纯洁的情义都没有被拜金主义的思想所污染。
因果要弄清楚啊,过去不是老师不想补课,是家长没认识到教育红利,家庭条件也不好,补课没有市场,所以才没有老师补课。说到底一切都是需求决定,是市场行为,老师只是顺势而为,补课或者不补课从来不是老师决定的。
20年前我们小初中是不补课的,因为我们5父母都是50,60,他们几乎没意识学历红利,他们自己没学历,也很成功,在他们看来,学习可有可无。再加上家庭条件都一般,多余钱都不多。
那种环境下,补课是没有需求的。
学历红利享受最多的是70后,70后那代大学没有扩招,大学生含金量是真高,考上大学是真能改变一切。当这些人成了父母,当然重视孩子教育,于是补课开始兴起。开始是个别补课,后来越演越烈,到现在成了提前学习,都提前学了,老师正常上课只能按都学过一遍的进度讲课。所以补课成了必须!补课市场大兴,教育成了吸金产业!
只能说当代老师太幸运,当初低分考师范的他们无意间走入了高收入行业。是时势造英雄。
过去不光是老师收入不高,各行各业的收入都是差不多的。那时候的医生演员教师警察等等和普通工人的收入基本相同,没有很大的区别。那时候的老师对于学习落后的同学也会补课,但是没有人会收什么补课费,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免费补课的。我记得我自己上小学时就学习不好,每个星期天,老师把我叫到她家里给我补课,从没有收过什么费用。为人民服务是那个时候所有行业的根本要求,跟钱多钱少没有任何关系。
那个时候是计划经济,谁敢下海搞培训赚钱呢?那是要被抓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