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小学语文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哪些?  ?

2025-04-10 10:29:28 条浏览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读懂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要求,其实质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课题扩充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二、段意合并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

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三、分析比较,突出重点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

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

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谈论花生。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

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内容的主次,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主要内容也就容易归纳了。

四、将设计的问题串起来

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让学生阅读,然后设计以下问题: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鲁滨孙漂流的原因是什么?漂流了多少年?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认真思考然后回答,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五、抓重点语句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

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文章的不同题材,采用不同的概括方法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

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1段落大意:主要反应每一段所表达的意思。

2中心思想:反应整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短小精练,着重小学生开阔思路,拓宽视野。




小学语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方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

方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谋略秘籍小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

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方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方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方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方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段落大意,中心思想。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环节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中年级(三、四年级)一项重要的、最有用的阅读能力之一。然而,在一线教学中,这一环节好多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落实到实处。在下面的文字中,是笔者一点点感受。

一,抓住文章的题目。文章的题目好比是人的眼睛,最能看清楚一个人的状态、想法。有时直接反映了文章的中心,有时反映了文章的内容,有时是文章的关键词句。这样的文章我们就引导孩子们围绕课题做补充来概括主要内容。

例如,部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一课,课题就已经让读者知道文章是讲作者观潮去了,观潮是中心,然后补上观潮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的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二,理清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写人记事文章的六大基本要素,所以,在学习类似的文章时,引导学生运用“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干了个啥事情”这模式就基本能总结到位了。

例如,部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4课《普罗米修斯》一课,文章中出现了普罗米修斯、宙斯、赫淮斯托斯、赫拉克勒斯这些人物,还有一只鹫鹰。因为是外国人名比较多,先让孩子们熟读,争取记下来,然后把这些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清楚了,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的盗取火种,并与天神宙斯不屈不挠的斗争。

三,抓典型事例。有些文章写了不止一件事情,可以先弄清楚每件事情讲了什么,然后把这几件事情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部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作者先讲了第一件事情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件事情是疑惑中华不振,第三件事情是目睹国人在租界备受欺辱的事实。所以,把这三件事情串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周恩来少年时代目睹了中国人在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诚然,概括的方法很多,就不在一一列举了。重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们举一反三,从学会到会学,也为后面的复述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例来源于部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中,概括文章的内容的方法有哪些?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可以从提问中抓住问题的关键点是: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可以把这个问题换种说法理解为如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呢,主要是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那么如何去概括呢,有以下几个方法:

1.归纳提纲法

这个方法就是主要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读完一段文章后,先进行大意总结,然后根据文章再提炼更精准的语言进行概述,对语句进行语法修改后即可。

2.用规范概括性词语提炼文章法

注意文章中先后顺序的词语,如:首先、然后,第一步,第二部等有逻辑性词语,这些明显有先后顺序的词语是文章中关键点,所以找到这些词有利于提炼和概括文章内容。

3.抓重点语句

有的文章会有中心句,过渡句,总起句,这些句子很多时候给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恰恰是读者需要关注的地方,找到这些句子稍微修改即可得到需要的内容。

4.课题扩充法

题目很多时候都是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炼,想要概括文章内容就需要把握好标题所包含的信息,想要概括文章内容首先要明白文章标题字面上透露的主要信息,其次再根据文章内容去扩充深层次情感,做好这两步就可以得到高度概括的精炼内容。

5.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都是有多段落组成,我们也可以通过合并相同段落大意的方法进行文章概括。首先要了解文章的脉络,把每一段的段落大意概括出来,然后分清文章的主次内容,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舍弃一些次要信息。

6.分析比较突出重点

有些文章的重点内容很明显,那么我们在概括时就只需要抓住重点内容的段落大意,进行概括性语言描述即可。这个方法需要找到作者文章中情感表达的地方,再联系文章其余信息进行补充即可得出文章概括。

7.把文章后面的问题串起来

一篇文章后面所提出的问题其实就是文章的精炼中心,我们只需要把文章后面的问题串联起来就能概括出文章内容。

综上这些方法都是理论,这个问题的本质还是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文章实质上是需要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抓住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深刻理解了文章才能做到概括文章内容。这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不会缩短内容;2.该不该删掉的问题;3.抓不住重点。通过上述理论可以有指导作用,但也需要学生在平时多加练习才能灵活运用。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