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1 11:06:45 条浏览
个人认为,孩子每个阶段就学每个阶段的吧,高了孩子接受不了,我说的不对的地方,多多包涵
感谢邀请。
小学作文带着情商,而男生的情商发育又比女生晚1.5至2年。小学作文不能跨越孩子的情商去起飞。
我家孩子是差半年提前上学的男生,我来谈谈我们当年的作文干预量,他是从六岁半开始为了他的青春期储备大量阅读的,孩子的阅读兴趣非常高,阅读速度也非常快,常常兴致勃勃地把他读到的内容与我们讲,爱做小老师,也对洪恩的作文碟片很感兴趣,看了一遍又一遍。我为孩子报的作文兴趣班是一个名师的连锁品牌作文班,是两个年级同时报的,即孩子所在年级和上一个年级,一个班5-7人,除了教案是名师给出的以外,教的老师也是不错的,孩子在这样的作文班上先感知,然后看其他同学写的作文,2小时一次的作文课他自己经常是一字未写的。我在旁边管着再追加五六个小时都没有用,那份现场体验看似容易,但孩子却感觉到难,这中间我们想过很多办法。
与此同时我是请一对一上门家教的,我请的那个家教大多数老师也是请不动的,上门家教一次是1.5小时,每次一对一之前我会先带孩子把下一次要辅导的内容去玩个痛快,做一些相关准备,在这样的操作下,在开始时,孩子也经常写不出,若是我不陪着,那就是孩子罢工老师逃,我两边安抚。经过长时间这样的操作,才有了孩子的作文。
大脑建立一个新的连接点需要21天,大脑神经元的寿命接近人体,但由于经络的调整周期大约为100天,我们就把这100天作为重塑大脑神经的周期,每一个新的情商的建立要符合这个原则。由于课堂教学是大班化的,所以小学生的作文要分年段进行辅导。
直接让小学生写议论文,能写出来吗
能力有限吧,就像吃饭也要一点点吃
适应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孩子可以循序渐进,慢慢掌握写作的要领与技巧。小学作文分阶段学习,孩子学习起来会掌握得更快!谁都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都需要一个累积渐进的过程!
所谓分段就是分学段练习。我们的语文课本都是按单元编排的内容,这一个单元一般是一个文体的内容合在一起学习。根据小学学段的教学内容,阐述如下:
第一学段:一、二年看图说话写话。每学期八个单元,训练孩子们看图说话与看图写话的能力,提高孩子们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看图、看物写段。每学期八个单元。内容分:活动段、人物段、动物段、景物段、植物段,连段成篇,通过课堂互动与读写互动的写作思维能力训练,达到单项观察与多角度观察结合,写段与连段成篇结合的写作思维训练的目的。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侧重各种文体写作思维能力的训练。根据教学实际与有效链接部编语文教材“习作练习”,每册分八个单元,分别对写人记叙文,记事记叙文,说明文,读后感,观后感,游记,辩论会等写作体式,通过课堂互动和读写互动的写作思维能力训练,达到提升小学基本文体写作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感谢邀请。
小学作文进行分段训练大致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需要,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1.生理发展需要
低龄段的学生对写作的理解并不是“我要写”,而是老师“让我写”。
中龄段的学生对写作的理解,一般表现为“我想写”,但是“我不会写”。
高龄段的学生通过之前几年的训练与学习,在写作上的理解则表现为“我要写”并且“我能写”。
2.掌握写作知识规律的需要
大部分小学生是在进入小学后才开始进行系统化的语文学习的,故此阅读方面能力严重不足。没有阅读方面的积累,无法达到合理的输出,进而造成写作能力基本为零。从开始积累相关的文体知识、语言知识、文字知识以及相关的写作知识等等,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写作知识的增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是经过低、中、高这三个阶段的积累来实现的。
3.培养写作能力的需要
在进行写作时,这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一个过程,随着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也在逐步的提升。对写作能力进行的训练,同样应该依低、中、高这三个阶段来实施,在这一过程中每一阶段都有要注意的侧重点,要让各个阶段都能自然的衔接,决不可出现滞后、拔高或跨越式的训练。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并且明确了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学段为“习作”。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课程与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序列原则”,这里包含两个原则:一、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二是作文教学的知识结构体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是基于这样两点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阶段教学。具体原因有以下两点:
小学作文教学之所以要分阶段训练学习,首先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规律。一二年级的学生具有明显的幼儿期特点,在思维上尤其明显,一二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认知是肤浅的、具体的、形象的,并且与他们的直接经验相关联。所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段学生的作文训练由写一句完整的话开始,到看图写话的训练,再进行作文片段的训练。到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作文训练就逐步过渡到篇章训练,体现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逐步提升。小学作文教学形成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阶段螺旋上升式提升小学生习作能力法人合理发展模式,从而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全过程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
其次,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兴趣是学习的强心剂,小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从字顺的流畅表达。如果过早接触篇章的学习,而不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会使得学生显得力不从心,从而逐渐失去兴趣,对他的创作积极性是个极大的打击。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就没有强烈的性格来说,其对我后来发生的影响,就是我有强烈的多样的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问题和事物”作文教学也不例外,作文水平的培养也要从培养兴趣入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作文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得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成功的体验中得到写作水平的提升。
这个问题好像问得不够准确。是说“小学作文为什么要分年段训练“还是问“小学作文为什么要对开头,中间部分,结尾的各段分开训练“?我猜想大概是前面一种意思吧?
分年段训练其实是遵循学生认知水平和基本的教育规律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小学生初入学,是习得语言,学习清楚表达一个意思,并有表达的欲望。所以第一学段就开排一些如“打电话””请你帮帮我”“看图写话“的练习。这样小朋友能用“语言“这个工具表达意愿讲述见闻,而且受到文明礼貌的熏陶。如若让他长篇大论,能办到么?即便只规定他写200字,大多数学生都会厌学!
到了中段,即三四年级,学生会写的字已近千。学生可基本文从字顺地进行表达。但是大多记流水帐,重点的内容讲不具体。故中段就要从细致观察入手,训练学生写好重点段,也称为“猪肚子“训练(如有兴趣,可关注我即将推出的[小学中段要抓好“猪肚子”训练])如果重点段写好了,文章的内容就充实了。
到了高段,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如何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品质;怎样多种方法表达真情实感;又鉴赏了好文章的“凤头““豹尾”;还接触了多种文章体裁。这时从读学写,对习作的要求就不仅是言从字顺写具体,还要有立意、表达方法,修辞手法运用等要求。
这样看来,是不是符合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发展成阶梯型,对习作水平的提高也呈现出渐进性。
这就是我对小学作文为什么要“分年段训练“的看法。希望我的回答有助于交流。
我是星光教师“人比黄花527”。关注小学语文五十余年。专注原创。希望大家关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