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为什么考研最后一个月会有很多人放弃?

2023-12-15 15:11:19 条浏览

我感觉他们是拖[我想静静]




感谢邀请!

我是2012年考研的过来人,从我的经历来看,如果把备战考研从大三暑假开始到开始阶段为周期的话,第一个月和最后一个月确实最容易放弃的阶段。

第一个月比较容易放弃的原因,我自己的感觉是,做题的时候,看啥啥都会,做啥啥都错,这个时候往往会质疑自己是不是就不是考研这块料。

最后一个月很多人放弃的原因,我觉得是大战在即,而自己还有一些内容没有复现完,没准备好,大致心态扛不住了,最后就崩了。想当年,我们一个自习室内,最后看到很多同学拖着行李箱来拖走自己的书的时候,我总会很难受,就和失去了一个战友那种感觉!虽然平时都不怎么交流,但是经历过来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心酸!

最后想说的是:

1、如果出现第一个月那种情况(看啥啥都会,做啥啥都错),可以适当的发扬一点阿Q精神,刚开始遇到点困难是正常的,考研就是一场持久战,能坚持下去就成功了80%。

2、为了避免出现最后一个月的那种情况,应该要做好自己的考研复习规划和目标。

3、如果真的出现了临战前一个月还有内容没有复习完,这个时候就需要做适当的取舍,根据考研的大纲和分值分布,结合自己对知识点的复习时间规划,对那些自己掌握起来,时间投入产出比(复习时间长,但是分值不是很大的那种)比较低的知识点直接放弃,考试的时候真遇到了,不要懊悔,直接快速蒙一个答案,不要过分纠结浪费时间。

希望我的回答对正在备战的同学们有点帮助!




因为找到了稳定工作




坚持不住了吧或者是自己没有信心了




没意思




很多都是提前报名占个位置,不是提前一个月,是这些人根本没有复习。




其一是前期的复习不够系统,导致大量的内容没有复习到,在剩下的一个月内已经无法完成复习计划了;其二是虽然复习计划已经完成,但是复习效果比较差,成绩在短期内提升无望;其三是已经实现了就业,而且就业岗位相对比较理想。

实际上,大部分选择放弃的考生都是处于一种无奈,我曾经跟不少选择放弃的考生沟通过,大部分考生放弃的理由都是感觉没有任何机会了。当然,还有一部分考生由于考虑到自身经济条件的压力也会选择放弃。




放弃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感觉自己复习漏洞较多,对自己信心不足,觉得自己考不上了。二,心态不稳定,越到临近考试的时候,越容易浮躁,不想看书。三,这个时候秋招已经接近尾声,身边没考研的同学都已经拿到offer,所以感觉到自己前途迷茫。以上原因是导致放弃考研的最主要的原因




谢谢邀请

我是“一个考研过来人”,很高兴回答问题。

16年我们考研时有这么一句话∶考研,夏天“热死”一批人,冬天“冻死”一批人,考前“吓死”一批人,坚持到最后的同学就是胜利者。的确如此,那时候踏实认真复习,坚持到最后的同学,不管是211,985,还是普通学校的研究生,至少还是有个研究生可以读的。就连当初刚过二区国家线的同学,那也是有学校可以读的。

夏天“热死”一批人,其实真正的原因不是热,热只是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很多同学都是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到了夏天正是复习进入状态阶段,此时大部分不考研同学已早早放暑假,而考研的同学只能顶着炎热的天气赶往自习室、图书馆等学习。此时此刻,有些同学会出现复习进不了状态而心烦气躁,再加上天气炎热,可能平时好的同学又在享受假期,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自己也放弃,回家过暑假吧。就这样没有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同学会在暑假放弃或者有放弃的念头。

同样,说冬天“冻死”一批人,并不是说真能冻死。就像现在这个情况,11月份,距离2020年考研已不足2个月时间,大家都在全力复习。现在这个时期大家的各个科目基本都复习的差不多了,专业知识基本都过完一遍,已渐渐进入真题阶段。而一些同学,由于各种原因,可能所考科目一遍都还没过万,并且大概知道了报和自己一样学校和专业的同学数量,同时,眼看着周围同学已渐入复习佳境,全力准备冲刺了,自己几乎还没有实质性成果,从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加上冬天有需要早起,天不亮就要起床学习,要克服与生俱来的惰性,等等原因,最终导致有放弃的念头!

那么,至于考前一个月为什么有很多人放弃呢?说实话,相信经历过考研的同学都见过,身边有不少同学就会在考前一个多月选择放弃,其实他们更多的不是输在了复习效果上,而是输在了心态上!

首先,他们更多的会认为自己复习状态不好,而且看见其他同学都在有计划的进行,自己却似乎还没有看到复习的效果,或者没有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因此心里会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甚至怀疑自己考不上,慢慢的复习状态越来越差,最终就放弃啦。

其次,到最后一个月选择放弃的原因可能因为出人意料的求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殊不知,大部分同学考研都是奔着未来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既然现在已经找到了所谓满意嗯工作,那还考研干嘛?直接放弃,去参加工作啦。

其实,考前1个多月放弃的原因很多很多,比如∶求职、恋爱、个人私事、心态变化等等,最多的还是个人的心理压力太大!

就像奥运会类的国际比赛一样,一般能进入决赛的队员实力和技术都是强的,到最后拼的就是体力和心理素质,谁越能守住阵地防线,谁就能笑到最后!

总之,考研,要大家都有充分复习准备的前提下,坚持下去显得非常重要!即使到了考试时候某一门发挥失常,那也要坚持考完最后一门,谁能确定不会有可能发生奇迹呢?

祝2020年考研学子马到成功!考研顺利!加油!坚持到底!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很负责地讲:不仅最后一个月,其实时时刻刻都有人放弃,哪怕已经坐在了考场上。

但是,既然题主提到的是最后一个月,那我就简单说说这一个月吧。

校招

校招是对考研生冲击很大的事情,尤其是如果考研的原因是对自己的未来比较迷茫,想提升学历找工作的话,而你在复习的时候却看到了同学在秋招的时候已经找到了一个相对好的工作,这个时候你就会很容易动摇,甚至怀疑自己选择考研是否正确。而且一般很多好岗位好单位都愿意参加秋招,等到了春招的时候就有很多岗位都被占了。

心理压力剧增

越是到了最后关头,人就越容易怀疑自己,尤其是对于考研来讲,没人知道到什么程度才是复习好了,因为你会感觉总有东西没复习好,尤其是到了最后关头,很多人都会模拟考试环境做真题,但做到最后往往效果不太好,再结合自己的复习情况,就更容易否定自己了,进而觉得自己考不上了,所以很容易放弃。

时事太多了

这个也算原因,也不算原因。具体指就是考研政治很多考题都是与时俱进的,所以你必须复习到最后一刻。就像我们当年考研政治复习的时候,其他的都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了,但是还要等11月份的巴黎气候大会,等会议开完了之后,所有的知识点差不多就结束了,这个时候才可以称得上做最后的准备。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一方面也会造成大家的心里浮躁,觉得太繁杂了,没有耐心坚持下去了。

但是,不管怎么样吧,看哥一直坚持的就是劝告大家一定坚持到底,每天都有放弃的,甚至考场上都有放弃的,而如果你坚持到最后了,你成功的几率不也自动提高了嘛?加油吧,不留遗憾就好!

我是@看哥聊考研,会一直陪着考研的你们!笔芯!




每年考研放弃的人不在少数,据估计,可能最后放弃的人在总人数的三成左右,大约几十万人放弃了考研。我认为主要原因可以从外因和内因两个角度来看。

(一)外部因素的干扰导致放弃

1.受到周围人群的影响。

并不是所有人都考研的,这样就导致你可能与周围人的步伐不同步,包括你晚上要睡觉但是周围舍友熬夜看电视剧,你会心理不平衡;你中午回去去发现室友还是睡懒觉,你会心生羡慕;你同学找到非常好的工作,你也会胡思乱想;你同学复习进度非常快,你会暗自比较自己的复习进度等等。这些一点一滴的小情绪不断积累,最终会在考前临近的时候爆发出来,最终就导致一部分的人放弃考研,不想走进考场。

2.受到九、十月份秋招的影响。

金九银十,这是学校秋招的好时候,考研的学生看到周围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工作,甚至有些工作是非常不错的,心里非常羡慕,这时候考研的目标肯定会再次动摇,这样很多考研的学生也会加入到找工作的大军里面,但是放弃了这两个月的复习时间,很有可能后面会放弃考研。

3.目标院校缩招或者变换考试科目的影响。

这类考生也是非常无语的,因为学校每年的招生人数和考试科目需要到每年的10月份才会发出,这样就导致你报考的目标院校很可能只招1个人考研生或者考研初试科目突然变化的情况出现,这样你就算换了目标院校或者重新开始复习,你也会因为这些情况爆炸放弃考研。比如2020年计算机考研,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改为408,增大了考研难度,你说考这些学校的考生能不爆炸吗?

(二)自身因素的影响导致放弃

1.考研目标不明确,表现为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在考研中表现为初期的时候没有明确清楚自己考研的目的是什么,看到周围同学都在忙碌考研,看到工作不好找,因此选择了考研这条路。但是在前行过程中不断遇到困难,这时候自然而然的会想到选择放弃,虽然这时候给自己喝点“鸡汤”又会重新振作,但是这类鸡汤“药效”比较短而且无法根治想要放弃的念头,到最后很可能就会崩溃到放弃。

2.复习进度不够,感觉自己无法完成复习。

考研也是一个对自身实力不断任何评估的过程。因此部分学生都是因为复习进度没有达到预期,同时心里面预估自己无法完成复习,干脆就放弃了考研。这其中可能也包括了跨专业考研需要重新复习等客观原因,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前期自身行动力不够、复习规划较为混乱、目标不切实际等导致的。

3.心理承受能力不足。

考研的压力会随着考研初试时间的临近不断几何式增大,部分学生无法承受这类压力,濒临崩溃,不愿意再去教室复习,最后放弃没有走进考场。这类考生没有正确的处理自己的压力,导致压力不断的累积最后把自己压垮,比如考研考的得了抑郁症,也不是什么奇怪的新闻。

近日,一项研究发现,准研究生出现抑郁症状的概率是普通人的6倍,其中近40%的受访者还表现出中度至重度抑郁。

(三)考研的一些建议

1.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

考研一定会不断的产生压力和负面情绪,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排除这部分负能量,不然很可能最后压垮我们,因此在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可以找没有利益冲突的同学、朋友诉诉苦,可以跟父母打电话告诉他们你的努力,可以给自己放个假让身心得到休息等等。

2.催眠自己,让自己亢奋起来。

我始终认为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我们需要学会一些“阿Q精神”,这样才能从自我的束缚当中解脱出来,不然太累了。对于考研,你可以想象自己走在梦想学校的路上,我相信这份充实感会让你想要继续考研。当然条件可以的话,你可以去目标大学实地考察一番,坚定自己的目标也是不错的选择。

3.坚定自己最初的信念。

问过一个小伙伴,从三本报考985高校,为什么?压力不大吗?是怎么坚持下来的?难道没有自我怀疑吗?她的回答让我动容,因为我喜欢的人在这里,我也想追随他的脚步来到这所学校,每当我累和想要放弃的时候,我都会想到自己和他一起走在校园路上的场景!坚定自己最初考研的目标,一路向前就完事了!

结束语:考研放弃不管是因为外部环境因素还是自身因素都是你自己的个人选择,你需要为自己的这个选择负责,所以你不要在明年别人晒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羡慕别人,也不要在没考上的人面前讽刺别人,因为你都没有进考场的勇气!

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关注和私信我!




考研热持续升温,考研人数逐年增加,2015年考研人数165万,到2019年短短五年时间,报考人数增加到了290万,而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高达340万,又比2019年增加了50万。

考研人数如此之多,表明大家都想通过提升学历,赢得更多的、更好的就业机会,毕竟今年高校毕业生高达840多万,就业压力实在太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也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

那么,为什么考研最后一个月会有很多人放弃?这个问题似乎不太准确,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数字说明最后一个月有很多人放弃。每年放弃考研总是有的,那些放弃考研的人要么是已经通过秋招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要么就是本来就没打算考研,一时冲动报了名,而实际上自己压根就没有复习。还有的学生在考研和国考之间抉择,最终选择了国考,放弃考研。不过,这毕竟占很少的一部分。

以2019年为例,第一场考试,每个考场都有两三个弃考的,到了下午更多。都参加考试了干嘛弃考?很明显,因为试题难度大,自己没有准备充分,感觉没戏,就不再考了。据统计每年弃考的人数越占报考人数的20%左右,按照这一比例,2020年弃考人数大约在60万人左右,弃考人数也不过五分之一多点。而从近几年的录取人数来看,大约为4:1,也就是七八十万人,这样看来还有一大部分考生与研究生无缘。

因此,如果决定考研,就要在最后一个月里,好好复习,争取一举成功。你说是吗?欢迎留言,欢迎评论!




考研最后一个月没有放弃,却在收到通知书时想放弃来着。

这不是秀。

而是因为无论在考研的哪一个阶段放弃,都是因为内心不够笃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考研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也是一种相对体面的逃跑战术——避开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躲开不确定的未来对人的冲击。因为不够坚定,所以考研的心经不起任何的诱惑和冲击。

诱惑,可能来自于一次面试机会。在决定考研时看不到的职业前景,可能在一次面试时露出了曙光,让备考者觉得自己可以在职场一战。两相权衡之下,觉得考研会耽误自己在职场上进步,于是放弃考研。

诱惑,可能来自于一次网上冲浪。在拿到毕业证时看不清的未来人生,可能在一次网聊中开了一窍,让备考者觉得脱离自己的文凭也能干成很多事。

冲击,可能来自于一次比较。同学进入职场混得风生水起,备考者会觉得即使考研成功未来两到三年也会抬不起头。

冲击,可能来自于一次谈话。爸妈终于忍不住找备考者谈了一次话,虽然依然表示无条件支持,但同时也旁敲侧击地表示了“没条件”支持。

于是,任何阶段都可能放弃。如果有人看到了考研之后继续惨兮兮的状况,那么极有可能会果断的及时止损。

希望每个人都做出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吧。




谢邀。@丑角侃教育为您解答。

在考研的这条路上,不仅是在考研最后一个月,甚至在上了考场都会有人决定放弃,如果参加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你会发现从第一场思想政治考试到最后一场英语考试,考场的考生数是逐渐减少的,为什么会有一部分人在这么紧要的时刻放弃呢?

考研复习到这个时候也是最难熬的时候,记忆的也多是重点、难点内容,这些知识点晦涩难懂又是考研的重中之重,让许多学生复习到绝望,巨大的压力导致有些学生对考研之路没有了自信。

另外,到了这个时间点,自己身边的没有参加考研的同学多数已经拿到了自己心仪的offer,他们已经没有了什么压力,看他们整天能够放松而自己还要苦苦的每天复习考研,加之复习的成效一般,有了退堂鼓的打算。

最后,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是由于家庭原因或者自己心仪的公司给自己发了offer,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状态而放弃考研,但这只是少部分人。

综上,考研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拼搏的斗志。“不抛弃,不放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考研最后的胜利!加油!师弟师妹们!

如果感觉有用,请点赞支持,您的支持我的写作动力!谢谢!




现在是2019年11月17日,距离2020届考研还有34天,期间多数考研学子默默退出了考研大军,我知道的就有很多,因为我本身就是在考研大军,目前没有放弃的想法,还剩一个月了,为什么不咬咬牙坚持一下,这个时候放弃,自己会后悔一辈子的。

在最后阶段,放弃考研的学生通常都是这几个方面。

一:孤独,人生最怕孤独,考研学生也一样,看着其他同学找工作的找工作,实习的实习,留下自己独孤的考研,心里思绪乱飞,对目标不坚定,最后放弃考研。

二:压力,扛不住压力,看着旁边的考研题比自己努力,比自己复习的好,心中压力剧增。

三:缺乏自信,面对时间这个东西,越往后越紧迫,眼看考研即将来临,自己这也没复习好,那也没准备好,心中不免想放弃。

我个人认为,只要你坚持了,就坚持到底,就算最后失败而归,起码在这一段时间学到了大学没学到的知识,借着考研再好好努力一把,这样也对得起自己大学四年,守得云开见月明不是吗?




如今就业竞争的形势日益激烈,考研大军在近几年来迅速壮大,今年考研大军的人数突破360万,但是考研的竞争更加激烈残酷,不少的大学生誓言要考上研究生,但是一些大学生在途中放弃考研,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考生在考研一个月前放弃,令人惋惜不已之外,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为何考研之中,很多考生在最后一个月,冲刺阶段放弃。

根据数据统计,每年有超过10%的考生放弃了考研,这成为了一种现象,往往一些原因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了考生放弃了考研,违背了最初的心愿。以下是考生为何会在最后一个月放弃的原因。

1.受到身边同学以及朋友的影响

这是考生在关键时刻放弃考试的原因之一,并非所有的身边的同学都会去考研,每当自己看到那些不需要考研的同学在干着一些自己羡慕的事情,比如看电影,逛街,玩游戏,自己则是在为考研而努力,意志力往往会受到影响,动摇。比如说身边同学的劝说,以及同学找到了工作等一些外在因素,会影响到不坚决的同学,这样往往会放弃考研。

2.从众心理

随着近几年来,考研的人数倍增,一些没有合理规划,焦虑的同学选择跟随同学朋友一起报名,希望能和其他人一样考研,但是这样没有任何提前准备的考研必定是失败的,所以在关键时刻就放弃考研。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很多人都在考研,自己试一试,碰碰运气

3.秋招

秋招的到来,使得一些没有考研的同学应聘着就业岗位,这对考研的同学确实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自己需要权衡利弊,因为考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未来就业,所以在不需要考研的前提的情况下,还不如直接参加招聘,考研不一定能够考上。

4.复习不到位

考研包括了笔试以及面试,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来复习。考研笔试包含四个科目: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考研需要学习的内容相对繁杂,而且需要综合的提高。前期没有对考研进行提前的安排复习计划,没有合理,有效率的学习,并且随着考研日子的临近,还有很多科目没有复习,与自己的预期复习计划相去甚远,自己无法保证成功,从而决定放弃考研。

5.考研的目标不明确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明确的目标,自己考研的目标究竟是为了什么,就业,学术的需要还是其他目标,考研的目标不明确,就无法坚持到最后时刻。

6.考公务员

除了秋招以外,一部分考试放弃读研的原因便是考国家公务员,这一种相比较考研,未来也具有发展潜力的考试,一旦觉得考研太困难,不适合自己,可以退出,有后路。

7.家庭方面问题

来自于家庭方面的影响也是主要原因,家庭经济问题,无法耗费一两年的时间来准备,急需工作来养活家庭。

8.压力

考研的压力不仅在于学习,而且也体现在了身体还有精神上的压力。考研的竞争压力大,导致了考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惘,害怕失败,迫于来自内在以及外在的因素放弃,这也是自身无法抗压。

9.意志力

考研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消磨意志力。当满怀志向选择考研,但是长时间的过程消耗了耐心,消磨了意志力,最终导致考生放弃。

总结:

以上是考生为何在最后一个月放弃考研,除了让大家感到惋惜不已之外,考生需要认真对待考研,考研不是一场随随便便的考试,而是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再三考虑下的决定,既然选择了,就请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无论成功与否,都要去坚持下来,必定会有所收获。




谢谢邀请!

确实有不少考生在考研前一个月左右放弃了,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其一是前期的复习不够系统,导致大量的内容没有复习到,在剩下的一个月内已经无法完成复习计划了;其二是虽然复习计划已经完成,但是复习效果比较差,成绩在短期内提升无望;其三是已经实现了就业,而且就业岗位相对比较理想。

实际上,大部分选择放弃的考生都是处于一种无奈,我曾经跟不少选择放弃的考生沟通过,大部分考生放弃的理由都是感觉没有任何机会了。当然,还有一部分考生由于考虑到自身经济条件的压力也会选择放弃。

在当前考研越来越激烈的大背景下,考研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选择重点大学的考生,不仅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复习计划,而且在复习的过程中还需要保持较高的复习效率,所以考研的过程对于考生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不仅要求考生有较强的自律能力,同时还要有较好的学习环境。

按照历史经验来看,有很多考生在复习的前期还是相对比较顺利的,但是在复习的中后期往往会遇到一定的障碍,而且这些障碍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通常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考生的后续复习计划。考研复习过程中的障碍有很多,而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专业人士给予一定的指导,那么会有较大的帮助。所以,考生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应该多与专业老师进行沟通,这样对于突破复习障碍会有较大的帮助。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大四那年兵荒马乱。在考研这条路,有人不到黄河不死心,有人半途而废。而我就是那个半途而废的人。

距离考试还有两个月,我们实习回来,不考研的同学加入了找工作的大军,开始疯狂收集应聘资料,面试自己喜欢的单位。而我依然在考研这条路上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每天的日常就是复习——吃饭——休息——复习。因为自我定位过高,基础比较差,越是复习到最后,越是陷入一种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死循环里。很多人说,考研就像在黑暗中洗衣服,每天拼命地搓洗,但是不知道自己洗成什么样子。每天晚上,回到宿舍,总能听到同学签约了名校的消息。我很害怕自己到头来既找不到工作又考不上研,自己给了自己很多的压力。

距离考试还有一个月,学校有一个比较大型的双选会,看到这个消息,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招聘会面试,没想到一下子就找了一份看似不错的工作。考研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有一份好的工作吗?我当时傻傻地认为,于是放弃了考研……

我很多同学,跟我差不多,两手都想抓,很多人在找到工作后就放弃了考研,其实这归根到底,还是对自己的不自信。

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奇葩的原因,我有个同学,考研是为了能和他的男朋友在同一个城市。可是,考研前不久,他们分了。结果她连笔试都没有参加。

回过头来看,凡是能在考研路上摘取甜美果实的,都是心无旁骛、目标坚定的人。他们并非有三头六臂,他们只是坚持了下来而已。




考研本就是一场修行,一路走来枯燥、烦闷、孤独如影随形,甚至时不时的还有经历质疑和反复的考验。

说到考研最后一个月选择放弃,我想到了这张图片,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人就像图片下方的这个人,在距离目标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放弃了。我想说:在前进的路上请坚持的久一点,久一点,再久一点!或许下一个成功的人就是你!

说说我的经历

我本科是省内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那一年高考由于各种原因发挥失常但并没有选择去复读。

开学的第一天我就暗下决心,一定和这个学校脱离关系,现在想想这句话是有问题的,既然选择了这所学校一辈子也脱离不了关系了,当时那句话更多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一定要考研考出去!

我考研复习是从大三过完年的那一学期开始的,最初的几个月里基本就是复习课本,做课后习题,英语基本上是背单词,做阅读。一切就这么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每天食堂、宿舍、自习室三点一线,说实话我高中都没这么认真过。

我在考研最后一个月时,心态起伏比较大。当遇到一个难题无法解决的时候,心里会对自己失去信心,给自己打一个很大的问号,觉得现在的付出很可能是一场空。但如果问题解决了或者做模拟题得到比较满意的分数时,又立刻信心满满,觉得自己一定能够成功!就这样反反复复的坚持到了最后,并顺利通过了初试和复试。

现在回过头来,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再去看考研这件事情,觉得有时候“没有退路”是一种很好的状况,因为自己没有放弃的理由,只能咬着牙前进,反而成了前进的动力!

最后一个月选择放弃的主要原因

(1)临近考试心里恐慌

考试一天天临近,对考试有一种恐惧。怕自己考试不理想,达不到心里的预期,心里就会想要逃避这种恐慌,索性放弃!

(2)感觉自己没有复习好,对考试失去信心

在临近考试,感觉很多科目都没有复习好,这种感觉在考前的一个月表现的尤为强烈。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似乎还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做完一套英语模拟题分数很不理想,政治背题记忆效果不佳等等。这时候就会对考试失去信心,感觉自己看不到希望,因此选择放弃!

(3)枯燥的复习生活,已经忍耐到了极限

考研的路上是枯燥的、孤独的,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的耐心被一点点磨灭。刚开始复习的时候还能自我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量产累积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质变。

有什么好的办法坚持下来吗?

其实没有太多好的办法,只有自己内心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给自己找到坚持下去得理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数学漫谈——专注数学教育,传播数学文化,期待您的关注!




一定要坚持住,七八月份那么热的天气,你都坚持下来了,现在放弃你之前吃的苦就白吃了,哪怕为了你爸以后在喝酒时能在亲戚面前吹吹牛,你也应该坚持下去。

研究生第一学期,我用奖学金的钱给我爸买了一部手机,他笑得可开心了。我爸是一个不善表达的人,小时候我常常不理解他。他总是很忙,并且还要经常出差,类似开家长会、辅导作业的事情都是由我妈来完成的。不过他很喜欢下象棋,在三年级的时候就教会了我,后来随着工作变忙也就很少下了。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常常想考上大学之后的生活,我经常想到的一个情形就是他送我去上大学,我们在火车上下象棋。不过这个愿望最后也没有实现,上大学我一个人去的学校,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

后来我选择考研,而且是三跨。刚开始压力真的很大,七八月份的天气很热,单纯的坐在那里汗就止不住的流,何况还要在这种情况下做数学题,不过我都坚持下来了,到了11月份做宇哥的8套卷,哪怕是选择题错了一半,我仍旧给自己鼓劲,千万不能放弃。因为在考上大学之后,我爸曾对我说过我是我们家的希望,所以我必须努力,不能让他们失望。

在我们家的亲戚中上大学的人并不是很多,我考研的事情也很少有人知道,但是不知道怎么的,突然间就有好多人知道了我考上了研究生。后来我妈告诉我,你爸在跟人家吃饭的时候,见到人家有小孩的就问人家小孩在哪上学,聊着聊着就故意扯到了我,然后喝酒的时候就跟人家吹,说我考上了研究生,专业在全国排前几,完了之后还不忘加上一句他从小到大都没管过我。我能想象到他跟别人吹牛之后一脸满足的样子,想到这个画面,之前吃过的苦也都值了。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