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4 14:35:07 条浏览
书法在我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有图为证!工作之余胡乱涂鸦为人生一大乐事也!
艺术点亮人生。
字是一个人的门面。
让我写字,可以一整天都可以不出门写个不停,你说呢?
书法是筋骨、血脉、皮肉、神韵、脂泽、气息六者构成的生命形式,缺一不可。这也是评判一幅作品优劣的标准。
一支笔一盏墨一张纸一案台一只手,瞬间就汇集出筋骨血脉这六者,非一朝一夕可以成。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江湖书法哗众取宠大摆气势的深层次原由。
一幅好的办法作品,应该给人美的视觉和爽心的享受。
初学书法时,毛笔是毛笔,点画力求似,枯燥且无趣。
探索过程中,颜体是颜体,米芾出二王,相关有源连。
岁到如今间,笔墨即手感,曲折皆心情,枯润任游走!
人生无悔,黑白世界:墨在意中,笔在心中,趣在纸上,仅此而已!
歪诗言志
一句话真的难以表达我对书法艺术无以言表的喜爱之情,所以我就先上四句话吧:
秦砖汉瓦钟王字,司马文章李杜诗。继晷焚膏勤勉励,吾身以外尽吾师。——旧作七绝《志于学》学习并真心热爱书法的同学一定都有体验,一天不摸纸笔就像少了点什么,这是主观上的感受。不仅如此,我还会觉察,一天不动笔,就会较之前生疏。因此古之有大成就的书家一向是终生学习、临池不辍的。
所以,这东西入坑就是一辈子的事儿!下面说说我自己的学习过程,给初学者以启示。也欢迎同道真正交流。
学习总结
我的书法老师,最早可追溯到钟繇,其次王羲之,后来还拜过褚遂良、虞世南、颜真卿、王宠、倪瓒、文衡山等,可谓转益多师。不过,他们若是泉下有知收了我这个不争气的徒弟,估计非得气活过来不可!
因为我对于书法的热爱程度可谓多年如一日,所取得的进步和成效也可谓多年如“一”日。
初,由唐楷入,终不得法,后上溯魏晋,进而秦汉,曾涉猎李斯的《峄山》《泰山》两刻石;汉隶游弋于《张迁》《礼器》《石门》《曹全》等各碑刻之间,用功不深;于魏碑方面初唯钟情《张黑女》,逐步移情《董美人》。眼界开阔后品味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喜爱风格由婉约一路奔向豪放,遂探索《龙门》诸妙品,尤爱其中《始平公》《孙秋生》《杨大眼》等造像记,之后方觉中道之妙,定格于各类墓志。行草方面也是妍朴二路摇摆不定,时而《圣教序》,时而《祭侄稿》,时而“二王”,时而“米张”,至今仍于门外徘徊。近年又执迷小楷,初由王献之《玉版十三行》入门,再到王羲之《乐毅论》《曹娥碑》《东方朔画像赞》等,继而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后摒弃碑刻精研墨迹,于王宠、黄道周、倪瓒、文征明等多有用功。篆书方面,笔法由李斯入,字法承王福庵《说文部首》,识篆亦不可少《说文解字》之《篆法百韵》(小篆造字中特殊情况),后于晚清诸家中寻求碑刻以外的笔法,次第从王福庵到萧退庵;从赵铁山到赵之谦;从吴熙载到吴昌硕等无不涉足。近来尝试大篆学习以弥补小篆用笔之不足,早期学过《石鼓文》似已无感,到是对《虢季子白盘》《散氏盘》等金文的学习颇有感触,其用笔方面的灵活性对小篆启发良多。
简而言之,吾之所长,在于广博;吾之所短,在于庞杂,终落了个无所不知、知而不通,通而难精、精而未研、研而无功以至眼高手低的尴尬地步。
虽说我见一个爱一个,至今一无所长,但我乐之于此,乐此不彼,想让我改,门都没有!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殆就殆吧,反正能活到死,能学到死,以学为乐,足矣。
清初傅山说:“不知篆籀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不作篆隶,虽学书三万六千日,终不到是处,昧所从来也。”,余结合自身实践而深有体会且深以为然,书法学习由篆籀入,最是方便法门,既可掌握千古不易的中锋用笔,又可自上而下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规律,可谓一举两得。
涉猎广泛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提高审美能力。那些最初以为优秀的东西,在眼界开阔了以后逐渐变得平淡无奇,以至索然无味……
结语
书法学习,是一个不断否定从前、加深理解的过程。若没有对从前的否定就没有未来的成就。必须在曲折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进步的过程是真正的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总之,书法艺术大器晚成,绝对没有一蹴而就的迅速成才!
生命在笔尖上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