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8 13:10:58 条浏览
初一晴天,半月晴!十五阴天,半月阴!一场春风,一场雨!
古人根据常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总结出了关于天气和气候的谚语,这是古人智慧的结晶.直到现在,一些老人还经常用这些谚语来判别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燕子低飞蛇过道。必有大雨就来到。
在我的记忆里,云南农村曾有不少关于天气的谚语,如“早雾晴,晚雾雨”,“有雨山戴帽,无雨山系腰”,上一句的意思是如果早上起雾,稍后或中午会是晴天,而晚上起雾,则可能当晚或第二天会下雨;而下一句说的是,如果看到山顶上跟戴帽一样有雾气,可能会下雨,而一旦看到山上部和下部都清晰,只有山腰上有雾如系腰带一般肯定无雨;还有“云跑东,有雨变成风”、“云跑南,有雨下不完”、“云跑西,出门披蓑衣”、“云跑北,大雨下到黑”,“有雨四方亮,无雨顶上光”;还有“早雨下不长,晚雨下得淌”等等,都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随着天气预报的越来越准确,这些曾流行于农村的气象谚语也很少有人应用了,但是,在南方很多山区,由于地形地貌和海拔高度的变化,天气常常瞬息变化,即使是一个乡镇,都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而天气预报会有一个叫“局部”的术语,这个局部具体在哪里并不确定,因此,还得由农民自己观察天象。如果你生活在农村,记住一些气象谚语只有好处没坏处。
我只知道“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这个还是挺准的。
颜语:A:云彩向南、水连连。
一一B:云彩向北、一阵黑。
一一c、云彩向东、一阵风。
一一D、云彩向西、披雨衣。
一一E:八月十五、云遮月、赶得来年雪打灯。
肯定有用呢。
我们的祖先观测天象或自然变化来预测天气,是经过长期总结的,到了现代只不过是换了更加准确的观测方法,但不代表老祖宗的智慧就没用了。
像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吹暖北风寒等,站在现在看那没有先进仪器的年代,只能惊叹于老祖宗们的智慧。
首先是肯定有用的,为什么?因为在以前老辈人从事农业生产的时候,不会像现在这么方便有手机可以看天气,也有电视上的天气预报来看天气更加没有互联网来了解未来几天天气所发生的变化。老一辈人完全是靠天吃饭,希望风调雨顺,在以前农民们敬畏上天,全靠自己经过长时间和先辈们传下来的天气经验来种植播种。
在农村里面有的老人相传的天气俗语似乎还要比电视上的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我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本里就有这么几句关于天气的农村俗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风是雨的头”、“雷声大雨点小”等等。
小时候记得夏天下午要下雷阵雨的时候老人们就会说“云彩往东一阵风,云彩往南雨不停”,一看云彩的走向玩,不一会儿还真就应验了。
其实这些天气的俗语都不是什么所谓的迷信,都是通过老农民在日常天气变化的过程当中总结下来的,把好多年的经验积累下来,形成了俗语,当然这个准确性也就更加多高了,和天气预报是有的一比的。
我下来给大家例举些农村关于天气的俗语:
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
早阴阴,晚阴晴,半夜阴天不到明
云往东,雨无终,云住西,雨咚咚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
久晴大雾必有阴,久雨大雾必会晴
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晴天
鸡早进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
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
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
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云盖天
这就是我的回答!我是万宁宁,喜欢和你一起说说三农的那些事儿!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其实天气谚语并非迷信,乃是农民前辈通过观察日常变化,把成百上千年的经验积累总结而成的俗语,其准确程度并不亚于现在的天气预报
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
早阴阴,晚阴晴,半夜阴天不到明
云往东,雨无终,云住西,雨咚咚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
久晴大雾必有阴,久雨大雾必会晴
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晴天
鸡早进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
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
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
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云盖天
同时也希望这些老辈们的经验能流传下来!
早霞天色晚霞睛。就是说清晨阳光普照这一天可能要下雨,晚霞落山第二天注定睛天。
东风熄,戴斗笠。东风大作不出一个小时注定大雨倾盆。
雨落早饭后,行人莫问路。早饭后下雨今天可能无睛天。
这些农谚是从古到今观察结果,非常准确。
有一个穷秀才在一个友人家因下雨久住不走,又不好意思说赶他走,于是写了两句贴在门上,人不留客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秀才知道了这下雨天上那去?于是加了两点,人不留客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而己,毕竟秀才也要面子。
古人有非常多的农谚,从天气到季节变化,显示了我们祖先无穷穷的智慧,某些方面比六十年代天气预报还要灵得多。
我是浠水人,有一个段子,浠水人民广播站,现在播送天气预报,今天天气跟昨儿差不多,不过明天有黑裸乎大雨。(免了若干方言)。
现在不分季节下雨咯,没用了,天气预告都不准
农村老辈人总结的天气经验,现在还有用吗?
可以肯定地说,过去农村人总结的天气经验,现在大部分还是适用的。我们知道,一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在当前人类习以为常的状态。虽然工业革命后,大气中各种温室气体的浓度都在增加,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3℃到0.6℃,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到25厘米,但地球上的总体气候,还是变化非常轻微的,甚至不易察觉的。所以,几千年来农村流传的天气经验,还是适合目前的气候环境的。
在我们农村,老辈人总结的天气经验,会以谚语的形式流传下来,我们称之为气候谚语,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比如我们小学时候学的一些谚语:“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云彩往西,淹死老母鸡”云彩往南,雨涟涟等,到现在大家体验一下,是不是很有道理呢?
农村这些气候谚语,用于指导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者出行,都是经验的总结,并且朗朗上口,易于理解。比如“阴来阴去下大雨,病来病去病倒人”“天黄有雨,人黄有病”,这根本就不用解释吧?
总之,在农村流行着很多气候谚语,有的是看天色,有的是看云状,有的是看霞光,有的是看彩虹,也有的是看风向,也有的是看雾,也有的是看动物的变化。比如看天色的,“朝红不出门,夜红行千里。”就是观天色测阴晴的,早晨天红了,说明马上要下雨了,如果晚上天红了,那说明很长时间没有雨。还有“有雨四方黄,无雨天顶黄。”
比如看云状的,“天上瓦块云,明天雨淋淋。”“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天上勾勾云,地下雨淋淋”。比如看雾的,“朝起有雾露,晌午晒葫芦”,凡是大雾天,太阳出来后中午必定阳光强烈。“三朝雾露是雨信““九里雾露,伏里旱“。比如看彩虹的,“东虹雾露西虹雨,出来南虹晒干麯,出来北虹下老雨。”比如看闪电的,“朝打唿雷不过晌,晌打唿雷光撒谎。”看风的“南风唤北雨,亲妈母搬姑嬣”“夜刮南,必定旱”。比如看动物的,“蚂蚁垒坝,大雨将下”“青蛙叫得欢,必有大雨天”。
总而言之,农村老一辈留下的天气经验,至今仍有着广泛的指导作用。并且将会在很长一个时期有指导作用,特别是一些从节气判断以后气候的谚语,是目前天气预报都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