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0 16:12:46 条浏览
据统计,全球40%以上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基本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生命的第一大杀手,我国每年大约有54万人死于心搏骤停,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个人死于心搏骤停,其中80%的心搏骤停发生在医院以外。目前,我国院外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不足4.5%,而发达国家可达47.5%,这一现状亟待改变。我国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仅有不到1%,而在德国能达到80%,法国40%;澳大利亚,约有40%的人口具有基础的急救知识,25%的家庭有常备急救箱;日本在公共场所安装AED急救设备的覆盖率达到80%。
我国的普及率远远不够,AED设备投放率也远远不足,从小普及急救知识有利于提高全民应急救护技能的普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全民重视起来才能保护好身边的人。
现在没能力救人,长大有能力救人。
什么都纳入考试,能减负吗?大人有几个会急救的?
我们认为挺好的但中小学生就不这样认为
学习知识与能否有能力是两码事,还是先养成习惯再去要求结果吧,哪怕有一两个能有能力实施急救,也是好事。
近日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明确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考试,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体现了我国对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视,至于小学生是否有能力急救,我想这个问题用到许多成年人身上大家都不一定能肯定的回答。
但学习急救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至于能不能运用,具体还要看中小学生的学习掌握的情况,以及在紧急状态下的应变能力,这不仅是学校的任务,其实每个家长都应该先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以便更好的引导小孩。
一、心肺复苏的应急救护。
心肺复苏三步骤:
第一步:开放气道
第二步: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深度5到6公分,频率100到120次每分钟
第三步:人工呼吸
人的心脏停跳4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50%,6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10%,10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1%,由此可见心肺复苏的应急救护非常有必要。
大部分老师都没能力急救……
小学生通过培训最起码知道一些危险情况,有一部分应急处理意识,知道一些危险源,遇到紧急情况会大声呼救,打电话报警等等。
许多紧急情况时间都是很短暂的,最短时间处理就能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又多,老人懂的又少,所以培训中小学生急救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社会健康发展!
首先我反对为了突出《急救知识》而将其纳入中小学考试!
但是我赞成中小学生应该学习必要的《急救知识》。
《急救知识》应该是每个公民必须学习的知识,不用担心小学生能力不够,毕竟我们也没有要求小学生能够掌握多么专业的急救知识,只是一些常用的急救知识而已。
专业的急救知识依然是医务工作者所应该掌握的,每一个普通人应该掌握的应该是常见的突发疾病的急救知识,“学一技之长以傍身”嘛,因为谁都无法预料到身边的人或自己会有什么样的突发状况。
为什么反对《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考试呢?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国教育现状是:想成就它就将它纳入考试吧,想毁了它也请就将它纳入考试吧。我们虽然号称最擅长中庸之道,可是历史实践证明,我们真的很难把握这个“中”字,最后只剩下“庸”了。之前,有奥数的前车之鉴,我们真的不想将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事将它毁在考试中。
反对《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考试,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视普及急救知识,我们需要大刀阔斧的对教育做“减法”,不能一味只做“加法”,确实许多知道都很重要,但没有必须全部都纳入课程才显示基重要性,更不是说只有纳入考试科目才是最重要的,那我们想想,又有哪一门学科不那么重要呢?
真的不希望不要一边喊“减负”,一边又“重视教育”,我们需要真真正正静心“做教育”!
国家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
笔者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觉得这真的是一项好的政策。应该逐步实施这项政策。现在中小学生的健康特别重要,也是家长和老师最关心的。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把这些健康常识纳入到考试中去,才能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就如同体育一样,只有把体育列为必考项目才能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一样。
在我国,除了医生相关的医护人员外,普通公民有良好的急救知识储备的人太少。遇到突发事件,很多人显得手足无措,除了拨打120电话求助外,没有更好的办法。因此导致很多心脏骤停的患者在送医院的途中错过了“黄金”抢救时机。
如果急救知识进校园,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就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那么在将来的某一天,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管是自救还是救人,都能在救护车来之前进行救治,为患者赢取宝贵的时间,这是一项多么好的政策啊。
当然急救知识应该是一套系统的课程,并且有专人老师来任教。因为孩子有他的年龄特点,有的孩子年龄小,不足以实行救助,所以急救知识应该循序渐进。比如低幼儿可以让他们懂得如何呼救,向周围大人大声的呼救,请求大人的帮助,懂得如何拨打120急救电话等等。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已经有了较好的体力和较好的耐力,可以通过做心肺复苏来进行急救。
应该有一套系统的学习课本教材。不仅配备专业的教师外,让其他教师也进行相关的急救知识学习。只有让老师学会了,才能更好地教学生。此外还要有一套系统有效的急救知识考试体系。
想象一下,若干年后,中小学生都会急救知识,那么就会呈现出有困难,找个学生来。学生不仅懂课本知识,更懂得急救知识,那么大街小巷,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如同多了一道安全屏障。让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中小学生急救知识纳入必考项目,学生不管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将会终身受益,大家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