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8 16:18:33 条浏览
河南考生,一向徘徊在600的我高考奇迹般的考了551,看到分数想死的心都有了,无奈生活还是要继续,受够了高三的折磨,就没有选择复读。当时选了几个比较适合的学校,正准备要报的时候,翻招生之友时无意看到了兰州交通大学,看到有一个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的专业,听起来好高大上的样子,顺手报上了,然后…………
……
……
……
我就来到了大西北
当时的两分钟
已经后悔两年
我是03届的,高考前一个月女朋友和我分手,发誓一定要远离她,高考发挥还算可以,省内的几个普通本科和新合并的河南工业大学应该是差不多,但是没有填报,报了河南科技大学,分数不够,专科报考了哈尔滨金融,当时看到学校官网有一个亭子,秋天,黄叶遍地,几个女生在亭中看书,别的再没想,就它了!到了学校后想死的心都有,包括现在也是,真心后悔,后悔不应该意气用事,不冷静,没有和父母同学多沟通交流。说多了都是眼泪,转眼毕业都十年了!
我的母校有两所,第一所是东方mit,上海交通大学,第二所就是mit,麻省理工学院。我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父母都是初中学历,我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学习能力,幼儿园前就学完了四则运算,会背唐诗三百首,父母把希望都放在我学习上,我小时候很聪明,读书属于过目不忘,读两遍就会背,从小学开始到初中,一直是年级第一。初中三年,我是唯一一个历次数学都是满分的学生,而且三年拿了三次奥数省一,于是我被我们区唯一一所重点中学提前录取了,没有参加中考。
高中时候厉害的学生多了,不过我一直维持在年级前五,第一次全市考试我是整个地级市第三,相当于全省前五十。后来我高一就拿了奥数省一,于是我专攻奥数。不过后来我对计算机很感兴趣,我同时参加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五门奥赛。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有限,物理化学都是省二,生物计算机数学是省一,数学参加了国赛,拿到国一,进了冬令营,成绩算排在后面的,并没有国际参赛资格,所以拿到了清华加三十分和保送交通大学,没有能保送清华。我们学校属于市里最弱的,一般两年出一个清华北大,领导和老师都想让我选清华加三十分,其实那时我由于竞赛,文化课成绩并不好,加上叛逆,求稳,我又是南方人,所以去了交大,18岁的我开始了高等教育之旅。
我选择了我最喜欢计算机专业,当时由于学socket套接字,很向往伯克利分校,同时我找被称为东方mit,又很想去mit。后来我有了一次出国去mit交流的暑期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坚定了要去mit深造。后面就是准备英语,考托,gre,又跟着实验室做了不少项目,找老师写了推荐信,可是,由于有很多竞争,特别是清北的学生,我没拿到全额奖学金,但是有点失落,打算就在本校读研了,但是由于之前要出国放弃了保研资格,11月份开始复习考研。后来我考上之后,我的导师做了我和家长很多工作,虽然没有奖学金,但是去那边打打工可以解决生活费的问题,终于我还是选择了自费留学,于是我去了mit读了博士。
现在,我毕业三年多了,我虽然热爱mit,但是我更爱祖国,爱培养我的国家,老师,亲人,所以我选择了回国就业。感谢我的两所母校,改变了我的人生。
ps麻省理工学院是独立的大学,交通大学不是学交通的,得名于天地交而万物通。我来上大学的时候交大闵行校区还没有东区,上次去东区看到了刻着这句话的石头。
我是恢复高考第二届考上大学的。1977年前高中毕业不能考大学,要到农村劳动锻炼3年后,由组织推荐上大学。那时没有本科专科区别,北大、清华也是读三年。所以不知本专科区别,但知道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干部,一毕业就是相当排级军官。我们接触的老师比较有知识,文质彬彬,待人和谒,是我较崇拜的人。我选择读师专,当老师!那时知识断层,人才紧缺,多少学子想多点书,多想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我有责任为家乡教育出力,当老师后,人们都非常尊重我,感到很自豪!
为什么选择了我所上的大学?我不满地跟女友说:“我为了躲你都从安徽亳州跑到了千里之外的广东肇庆,你还从淮北撵过来了!”这货撇撇嘴,慢慢地道:“要不是你为了和我相遇,选择多过了两年最痛苦煎熬的日子,老娘根本不报这学校!”是的,我复读了两年,这货咋知道,我瞒了她三年。她说帮我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的,还顺便逼出了我大她三岁的真相,从这开始她就像猫一样幽怨地叫我“大叔”,我说“你又不是小萝莉”,这货随即上来暴揍我一顿,说“我是超级玛丽!”,没错,我俩就是“大叔和超级玛丽”CP。
我是一个大三的学生,家在安徽。当初报志愿的时候没有别的想法,就是越远越好,这样我的父母就管不到我了。所以几个志愿只有第一个是本地的(考不上,为了迷惑父母),其他几个全是外地的一个西安,一个哈尔滨,还有一个南方的,在哪我忘了,毕竟几年前的事了。
后来被哈尔滨师范大写录取了。当时还很兴奋,毕竟没来过东北,听说冬天很好玩。可是后来我就后悔了,这也太远了,一年只有寒暑假能回去,就算是国庆10天假,回家也是不合适的,不仅是因为路费,而且9月份刚回学校也不怎么想回去。我父母也不赞成我回来,我爸说有着钱,你还不如出去玩玩。
再次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劝高三学生,填志愿的时候一定要选离家近一点的。就算远,也不要太远,不要太远,不要太远。
上的职业高中,因为有报考限制,只能报考本省大学,又因为我现在的专业是我们大学我们省的特色专业,所以就来到了今天这个学校,虽然有很多人不看好我们学校,说什么的都有但是,我觉得大学不一样要多么多么好,只要是对的就好。我爱我的大学,我爱我的大学生活。
山东16年文科考生,高考失常,比平时成绩少了60多分。离16年山东一本线差了5分,最终来了石家庄的河北科技大学。一个不喜欢的学校,一个不喜欢的专业。
什么让我选择了现在的大学,首先考场极度糟糕的环境与纪律或许在冥冥中就注定了我要选择这所大学。每每说起高考考场就有一种不可言说的痛,全程嘈杂,试题很难做到心里,英语听力更是几乎没听见。强烈要求县城高考严抓纪律!!!
高考后的当天下午开始哭一直到第二天上午,当时是铁了心要复读。觉得复读一年努力一下考个上外、广外之类的学校,学习自己一直以来喜欢的外语。可是,人总是有惰性和恐惧感的,我在家整整纠结了两个月一事无成,既没有做兼职有没有按计划去旅行。在家闲了两个月,我似乎就已经沉迷于这种暂时的安逸而无法自拔,不再愿意去踏高考的刀山火海。最终到了报志愿的时候,我随便填了几个学校,当时又说第一个学校如果录不上就绝对不上,然后我又一次违背自己的意愿,去了第五志愿第四专业的学校。这些都是因为恐惧,我被种种复读失败的例子吓怕,被老师家长口中文科不好提分的话语吓怕,今天的现实,一定程度上可能就是自己懦弱,恐惧的结果。
现在我在石家庄,一个让我几个月未曾见过蓝天的城市,一个分分钟空气质量爆表的城市。随手一截图,空气质量是下图
不知道是否有学弟学妹能够看到我的这篇回答,还是能够有家长能够看到我的回答。我希望你们能告诫以后的考生,如果有能力复读那就去吧,不要因自己一时的懦弱与恐惧而使自己接下来的人生都处于悔恨与不甘之中。你需要自己尝试,不曾尝试,你怎么就确定复读失败的一定是你?
曾经五年的梦是那南方的海滨城市。高考前也从未想过会到北方读大学,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我与它失之交臂。
到现在我仍然记得出分数那天,爸妈很早就守在电脑前,小声交谈着依旧害怕吵到我,然而我早就醒了,从手机短信上得知了成绩,泪水从眼角滑过,浸透了枕头。一个尴尬的分数,之前所有的一切都成了泡影,班导说好好选一个专业也行。全家人捧着厚厚几本填报志愿参考书一遍遍翻来覆去,一摞摞分数对比数据,可是,爸妈首先想到的是问我,你想去哪些城市,然后从那些城市中挑大学。真正的说,报志愿前从来不知道我所在的大学,大概是地区问题。
为什么选了它,好像就只是当时查资料的时候看到了一句“中国最美的大学之一”,而后一发不可收拾,从未想过往北方去的人孤身一人就这样来了北方。
到这快两年了,从最初的不适应也慢慢接受了,毕竟路是自己选的,人也要学着慢慢长大。
我是江苏16级文科生,高考成绩358,比本一线高三分,最近两年江苏高考文科分数线都比理科高。我在纠结是上好一点的二本大学,还是次一点的一本大学,最后我选择了一本,可是我进了一本大学,它也招二本,本一本二其实差别不太大,我很后悔,我进的是江苏普通的大学,无论是文化底蕴还是硬件设施都不如名校。
我是一名浙江文科考生,从小数学烂到爆炸,想着上大学我一定要拜托数学的伤害,毕竟我清楚的认识到,如果学高数我必挂无疑。
所以高三时候就开始打听哪些专业是可以不用学高数的,很快我找到了,也就是我现在的专业——广告学,所以在我填志愿的时候我是优先考虑专业。为了保险起见,给高考降低风险,我还参加了“三位一体”的考试,我选择的专业就是广告学。
高考结束,成绩也就是正常发挥的水平,浙江省内的二本大多数够不到,够到的专业我有不喜欢。省内的三本又浪费了十几分,又有点可惜。恋家的我又不愿意去到省外读书,所以很纠结。
这时候一个好消息传来,浙师大广告学(中外合作办学)第一年招生,很幸运,我被录取了。省内学校,广告学专业,我所有的期望都达到了,谢谢师大、表白师大。
本人湖南考生,16年理科生,606分,超一本89分。。从没有想过要学财经,鬼使神差填了西南财经大学,因为在贫困地区专项计划里,所以提前批录取了!不排斥这个大学,但心里向往的是学法律!
我是今年16年的吉林考生,全国2卷文科475,这个分算是比较低不太理想,和吉林省的一本线差了五十多分。来的大连大学,其实我这个分数本来是来不了我们这个大学的,但是我进的是国际学院,出国留学国内三年国外一年那种,学费较高。当初来的初衷就是因为第一出国方便,第二学的会计铁饭碗,第三大连算是东三省发展前景最好的城市了,经济不错有港口不冷不热气候好。而来到这里以后也不是像大家想象那种分数低进来的都不学无术,确实有不学习的,但是也有很多认真学习为将来打算的,家庭条件好的人也很多,相处起来很大方很随和不计较。建议高考分数和自己想去的地方有点距离得都可以报国际班,因为国际班也可以选择不出国,毕业证拿到了,人脉也得到了,学费虽然贵了一点,但是就相当于拿钱买分一样,甚至有可能师资配的更好
当初高考刚过一本线,女朋友考的还没有我的好,女朋友说她不想在本省读,本想和她去一个省,问她大慨在那个省读,她说山东,结果我现在在山东财经大学,她却在武汉,刚上大学她说分手我就明白了,自己选的大学,不喜欢也得读完
6月7号,高考第一天,我们学校还要求上晚自习,在自习的时候还想着去上哪一所大学,那个时候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会上现在的大学——南林林业大学。
6月8号,高考结束。我觉得发挥一般,估计只能高一本线20多分,高中的时候我特别想去学美术,但是家里人不同意,毕竟美术特别烧钱,没办法,以理科生的身份念完三年,所以在考虑学校的时候还是希望往这方面去靠的。
那时候我了解到了浙江传媒大学,在我们省是二本招生,但分数线比一本略高一点。心想能去学习数字媒体技术也不错,然后再考虑转专业去学动画。
我还特地加了浙传的新生群去了解学校的一些情况。
6月23日,高考成绩出来,比一本线高了50分,也许都很喜悦,但我知道,浙传去不了了。没有人会同意我以这个分数去填一个二本院校的。
我试图说服父母,但并没有什么用,也怪我并不是一个特别果断的人,也就放弃了这个想法。比较尴尬的是,如果分数再高一点,我或许能去上中国传媒大学,父母也不会说什么,但与我分数匹配的大学还真的没有什么艺术类院校可以去了。
我想去学动画。但非艺术类考生没有选择的权力。转专业?艺术类与非艺术类不能互转。
有什么办法呢?怪我爱上了动画。
去学数字媒体技术吧,我是这样妥协的,但是父母觉得这个就业前景不太好,谁能说的上来呢?我立场也不是特别坚定,只是觉得它可能跟动画有点关系。
我想画画。这个时候,大姑说风景园林专业不错。我把聚焦点放在了这个上面。虽然并不是心之所向,起码是我和父母之间都能接受的一个专业。
很自然的我关注到了南京林业大学。
以及风景园林专业。可惜的是,分数不够专业线,虽然来到了这个大学,却被调剂到了生态学。
我哭笑不得。
有什么办法呢?
转?即使在风园也并不是我想要的,转与不转有什么区别呢?
开学快四个月了。学校不算大,但风景不错。也算是委曲求全强作欢颜罢。
可我的感觉只是又成为了芸芸众生,迷惘,有理想有什么用?又没有机会。
现在虽然还坚持画画吧,但一点儿也不快乐。只是觉得好累,如果当初能坚定一点,也许就去上浙传似乎也不错,但谁又敢确定呢?
考研,或者自学。
现在我只能这样慢慢的靠近自己的理想了。
不过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就是了。
那几天想了很多,因为关乎到自己的未来,几乎彻夜难眠,才发现,最难的不是高考,而是志愿。
家里人希望我学医,那时的我很迷茫,其实是想学经济的,思来想去,我下了决定。我报了张家口医学院的中医专业,还有西藏大学的经济学,其他志愿就不说了。不久结果出来了,两所大学的分数线我都过了。医学是第一志愿,我来到了张家口,父母如愿以偿。仔细想想,其实也挺好,虽然学医累,学医长,但是崇高。从来没有后悔自己走的路,希望自己能够一如既往地走下去。这个问题感觉有点扯淡。还不如问你当初是如何和你的对象谈上的。高考分数在绝大层面决定上的大学,我考了200分,我想选北大,我能选吗?是不是有点扯?基本上选大学这是就是在同样档次里找到了四个大学,然后依次滑档,滑到哪个算哪个。问选啥专业都比选哪个大学靠谱,而且这个问题容易拉仇恨。当然分高的就……分低的就……
我是14年考生,记得当初的分数线是445,我当时打了438,不想复习,所以就报了白城师范的预科了,就是不想复,所以最后就来到了这里
最初来到这里我是非常不开心的,非常失望,但是慢慢的在这里我觉得这里很好,主要我觉得是我专业选的好,这里的老师们非常负责,对我们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对我们都非常负责,方方面面,让我感觉来这里一点都不后悔。
记得没来这里的时候,每天都在抱怨,总觉的这个地方比较偏僻,而且比较落后,而且离家实在太近了,但是抱怨归抱怨,来到这里之后遇见了真的好的朋友,这么多我喜欢的老师,总觉得欢乐很多,也习惯这里了……
大一的时候老师同学们大家总是在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尝试了很多自己以前没走做过的事情,感觉自己会了好多东西,成长了许多,我珍惜在这里的时光,并为之努力。。。。。
当我很小、还没有开始上学的时候,父母问我以后想上什么大学。
我说,我想上北大。
为什么?因为校徽特别好看。
父母笑笑,不置可否。
后来,我上了小学、上了初中,成绩还可以,数学成绩特别突出,还参加各种竞赛,获得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奖项。我还渐渐知道,北大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数学系,里面有很多奥赛金牌的牛人;北大还有个元培班,每个学生都配备一个导师,可以和导师商量制定培养计划,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这两个系,听起来都很刺激。
于是,我开始向往着北大的生活,希望自己未来能有机会通过竞赛保送到北大去读书。虽然北京离我家有一千多公里远,但是如果能去国内最好的学府,两千里路又算得了什么呢?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高三的时候,虽然我参加了数学和物理两个竞赛,但本以为“双保险”的我,在两项竞赛中同时折戟。失去了保送进入北大的机会。
那段时间,我的人生一片灰暗。因为过去我一直对自己的竞赛水平很有信心,从来没料想自己竟然沦落到需要参加高考的地步。
在刚刚得知自己竞赛失利,需要参加高考的那几周,我的状态非常糟糕,尤其是在本就不太擅长的语文、英语等科目,我的成绩一落千丈。在竞赛失利后的第一次考试中,我语文只考了44分(满分100),英语只考了79分(满分125),都是班里的最后一名。
虽然我很清楚这不是我的真实水平,但是如果长期这样,不要说清华北大了,能不能考进复旦都是很大的问题。
这个时候,清华北大的自主招生开始了。清华领先了一步,先开始做宣讲,我去听了后,知道清华在搞一个“数理基科班”,同时学习数学和物理,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调整选修的课程,听起来特别适合我。而清华相对北大更踏实的校风,或许也更适合当时看来还比较木讷的我呢。
由于北大还没有来宣讲,我们又要在一天之内决定自己是否报名清华的自主招生(这意味着将放弃报名北大的自主招生),我感到很纠结。
但这时,另一件事情让我下定了决心——我当时最喜欢的姑娘,选择了参加清华的自主招生。
好,那我也试试看吧。
但我显然对自己太乐观了,毫不意外地,因为我成绩不算太好,简历都没过。
然而,那时的我倔得很,既然你拒了我的简历,那我就自荐呗!
好在我的竞赛经历给我加了些分,我得到了参加笔试的机会,那是在2009年1月。
在笔试中,虽然我感觉自己发挥一般,但毕竟题目非常难,而我又有竞赛的底子在,成绩出来后,我发现虽然成绩一般,但还是比清华的自招通过线高了40多分。惊讶之余,我千里迢迢地赶到北京去面试,虽然感觉不太好,但还是得到了30分的降分优惠——天知道发生了什么。
后来还发生了很多事情:
比如,复旦要预录取我,但被我拒了;
再比如,高考那几天,我发着高烧,最后连题目都没做完……
但跌跌撞撞地,我还是考上了清华。尽管因为分数不高,我没有进入最想去的院系,但这毕竟是清华啊。
很多年后,当我回想起这段往事时,总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那么多年来,我明明一直都是北大的粉丝,可就是在那一两天里,我突然就觉得清华是更适合我的学校,尽管现在看来,当时的种种想法都是特别幼稚的,但我的人生轨迹就这样毫无征兆地、不可更改地被改变了。
人生是多么无常啊!
可转念一想,也是这才是人生的魅力所在。其实,无论是上清华、还是北大,都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为这个远大目标而奋斗的心,以及时刻关注自己人生这艘“巨轮”,并不断修正航向的意识——这些,才是让人不断进步的源泉。
曾经的目标是中国人民大学,第一年发挥不好,超了一本线36。。。都不好意思说了,第二年理综又是拉了分,考了620可以上挺多985的,后来选择了上海大学,但是也不后悔,毕竟来上海见了不少世面,以后啊,还是要有目标的,准备考北大的研,加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