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30 14:05:35 条浏览
1、学校的经费是不是校长可以决定,2、校长考核有哪些指标
当今社会相对公平公正的教育领域,放权则意味着监管缺失,更加混乱。原因如下:
自主人事权是否意味着一家之言
我最关心能否健全校长竞聘机制。
我很能理解评论区很多人的担忧,对教师队伍的担忧,对学生和家长处境的担忧。
“放权”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大家都担心,会不会又出现咱们国家最爱出现的那一幕,政策虽好,执行时就变了味儿。
作为一名长期和公立学校打交道的培训机构老师,我是真切感受到了学校人事经费权不能自主的尴尬。所以,能理解国家这项决策的目的。
比如,我们机构旁边的公立小学,好几个班级都发生过,配备老师专业不对口,无法胜任的情况,家长都闹到学校了,学校领导各种推诿,最后也只能实话实说——教育局给安排的老师,学校没有权利让人家走。
还有经费方面,由于以前是村办小学,据说很多福利是村委会发放,这就导致校长诸多权利受到限制,说得难听点,还得看着村委会脸色度日。可想而知,这个学校的教学那些能好到哪儿去。
但是,大家的忧虑也是我所忧虑的,因为今年我也成为了一名家长。
毕竟放权后,校长手中的权力就大了,这个时候,校长的个人道德修养、调配能力是否胜任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如果校长个人作风正派,能力强,那当然是老师、家长、学生的福音,否则,则有可能将这些人带入水深火热、万劫不复的万丈深渊中。
所以,真心的希望在给校长放权同时能加强竞聘机制,让更优秀的人来管理校园。
政策是好的,就怕下面把他搞变味了,另外有时候理想很丰满,现实骨感啊!校长历来都是上面任命,有想法的人也不可能坐到那个位置啊?人不可能是个多面人啊?那样的人毕竟都属于凤毛麟角的,自古肚中有物就好恃才傲物,对溜须拍马更是鄙视,也羞与此人为伍,他怎么会被上面看上,而坐到那位置呢?
再说老师若不考核,怎么知道他的水平?难道是学历越高就说明你的水平越高吗?我女儿上初二,她的物理老师还是个博士呢,但是讲的课很是让孩子们听不懂,他可能想按照他的想法去改变,但那是拿孩子们的未来做赌注了,幸亏我们还在外面报了一个物理的补习班,那些没报班的怎么办?说给孩子减负,我也支持,但是科目多,每一科都留一点作业,加起来也是很多的,而且还需要思考,都做下来都要半夜,一点都不留,家长没底,学生没底,老师更没底,班级的升学率是关系到老师的钱袋子,他也难啊!他也需要养家糊口啊!
再说了现如今已经形成了一种观念,虽然很多大学生没工作,但是你没上大学,就更找不到好工作,宫物圆更是连门都进不去了。我们的教育其实教的是你如何考试,而非是知识,离开那个纹平你再看看。
对于中小学校全面放权的问题,要辩证的看:
首先,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主管部门的放权,也一定意味着主管部门的放责;学校权力的扩大,一定也会承担更大的责任。但上下级隶属关系、监督管理关系应该依然在?如何理顺这是关注点之一。
其次,这一定是指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谈不上放权的,学校对人、财、物的管理如何建立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公立学校是财政拨款,学校规模和教职工人数与财政拨款如何理顺,这是关注点之二。
再次,也就是大家担心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已屡见不鲜,当年的承包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管理层与员工关系的转变与分化所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大家想必都很熟悉。这里不赘述了,这是关注点之三。
至于放权的结果到底如何,不好预测,但从企业改革改制可见一斑。
对于“全面放权”,校长、老师、家长反应不一,关注的问题肯定不一样。
一、校长最关注的是什么?
这次“全面放权”旨在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核心内容为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其中含金量最高的当数“把教学、人事、经费放权学校”。
教学、人事、经费是学校工作的“三驾马车”,现在这“三驾马车”的缰绳都要交到校长手里了,由他亲手驾驭,而不是像从前那样,校长坐在马车上,或跟在马车后,赶车的却是上级有关部门。
所以校长最关注的是教学、人事、经费这“三权”是不是真正放权,什么时候放权。
二、老师最关注的是什么?
老师最关注的事肯定与切身利益相关。我认为老师最关注的有两件大事。
1、自己能否被一所学校聘请是不是真的由校长说了算。
对于优秀老师来说,这个问题不在考虑之列,无论谁说了算,自己都是学校的顶梁柱,不可能被弃之不用。
但对于一些平时个性较强、能力较弱或年龄偏大的老师,还有新招聘老师来说,这个就太重要了。他们能否被学校续聘或新聘,校长可能有直接决定权了。
在各地实施的“县管校聘”中,校长说话的分量对于老师的评聘影响最大。这次放权,校长在老师人事上的权重进一步增大了。
2、绩效工资能否真的向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
由于老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不够完善合理,分配过程不够透明,引发了颇多争议。
网络曾流传一份某地中心校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其中校长分配系数为1.5,而一线老师分配系数仅为0.7,校长是老师的2倍还多。
这次八部委文件中明确提出两点:一是绩效工资分配要明显向一线老师和班主任倾斜,二是向他们中的优秀者再次倾斜。这个原则非常明确,就是要让站在教学一线吃苦耐劳的老师们得到实惠,让他们中的成绩突出者得到更大的实惠。
老师们特别关心今年年底发放绩效工资时能否按这个原则实施,并且实施时向一线老师的倾斜力度究竟有多大。
三、家长最关注的是什么?
八部委文件特别强调不得以中高考成绩或升学率来片面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要克服“唯升学”“唯分数”的倾向。
家长送子女读书,都希望子女能在中考高考中考出优异成绩。如果对学校、对老师的评估不再以升学为核心,那该如何保证教学质量?
所以,家长最关注的是自己孩子的学习是否受这个方案影响。
这次八部委联合发文,“八龙治水”,希望能为中小学教育事业普降甘霖,为基层老师们带来喜雨。
您对此有何看法呢?
全面放权范围主要体现在学校的人事、教学、财权方面。教学毋庸置疑,是学校发展的根基,是学校是生命线。教学放权,可以根据各自学校现有资源和优势发展内涵和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放权政策可以带来教学上的积极性提升,改变学校“一潭死水”的困境,并且通过合理、合适的经费管理、人事调整,促进教学管理水平。但也会存在放权以后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以权谋利、裙带关系、利益链条等问题。
特别是校长的选配,一定要出台一系列的选拔机制,对校长的权力如何监督、如何约束才是关键。另外,老师的权益如何保障也是重中之重。
最关注的人员,老师的配置,只能说是勉为其难,老师资源缺,国家特岗招教一直进行,农村的老师却越来越少。
农村有经验的老师进城了,补回来的老师又被截留了,空出来的数学,英语怎么办?英语需要专业人才,随便讲会误人子弟的。
小学没有体育老师没有音乐老师,由班主任代教,从早七点进校,一直到下午5点半。8节课,都是这个样,老师的精力如何跟得上。
农村孩子不让回家吃饭,是好事,可老师呢?负责打饭照看,要求12点半进教室看看孩子,老师也是认真地讲,昏天昏地地讲好,才2点,小学生这样孩子的学习会提高吗?
教育该均衡配置,谁知却是主课老师一言堂?没老师啊,连校长都上了,几年没进新老师了,几个人,老教师有四五个到年龄退休了,只见去不见增,能不空课都不错了。
想法设法要,没有,自己想法,只有聘社会人员,素质保证不了,学校开不了门,新招的老师都去哪里啦?进城,城里富余老师多,课还轻。
有农村补贴吸引不住年轻老师回城的心,小学老师的负担重,孩子们课开不全能快快乐乐的学习吗?
农村教育薄弱会更弱。县城的学区房如何不让农村的家长趋之若鹜,私立学校的生源也充足,出外打工的父母把孩子送进了私立学校,就一个孩子,谁不想让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
特岗老师又不愿去偏远的农村,去了几年又逃离,留不住好老师呀,农村的孩子的教育又全靠老师管教,更应该加重农村老师配置,而不是本末倒置。
还有经费,到不了学校手里,各级部门太多,财政所把关,中心校监管,各部门层层扣一点,能到学校手里不多。
半年了才报帐一次,应该直管到校,用多少报多少。而不是经太多的手,经费用不到学校上,这才是大的悲哀。
希望我的建议对教育有点帮助。
谢谢。
事件概述:9月24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通报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编办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校办学活力的意见》,就“教育教学、人事分配、经费使用、条件保障等”几个方面,坚持简政放权,给中小学“松绑减压”。
现如今中小学活力不足,学生、老师负担过重,教育质量提升缓慢甚至下滑等问题,确实与统管太死有关。那么“全面放权”后,我也特别关注以下问题:
一、校长的素养如何判定?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能力素养、文化素养、管理素养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文化走向,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内涵发展。现在,尽管在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方针的框架下办学,各学校的管理水平仍然千差万别,校长的素养是很大的因素。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评论校长,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就有什么样的教师和学生”,一语道出校长素养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
二、校长的任命谁来决定?
如何才能产生优秀的中小学校长呢?许多教师有此疑问,是要上级任命,还是民主选举?
由教育局代表地方政府任命校长会出现任唯亲的问题。选举制也是会带来很贪污的问题。如果某个候选人靠贿赂他人来赢得成功的话。日后会出现很多内部斗争的问题。再者某个人为了日后能得到好处,就去贿赂候选人。这也会产生很多问题。
选出一名优秀校长的复杂性怎么解决?
三、校长的权力如何约束?
“校长的权力有多大?”的讨论未曾停止。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形同虚设,工会组织也名存实亡。校长总是站在领导的角度审视每一位教师,很少从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侵害教师权益的事情可以说是司空见惯。
如今又是县管校聘,又是“全面放权”,校长的权力如何制衡又成了新问题。
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健全办学管理机制,校长是关键,“全面放权能否改善上级乱检查、活动乱进校、教师做分外之事,师生能否减负,也是广大教师和社会关注的问题。
关注@谟缘你关注放权后什么问题,一起讨论。
@教育
图片来自网络
我国中小学校将迎来全面放权,你最关注什么?
碧翰烽/文
最近几天,关于给中小学校全面放权的消息,引发社会舆论热议。有的纷纷叫好,有的不以为然。
我以为,这当然是一件大好事。但是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确保能够得到执行;二是确保能够执行得不走样。
文件好发,通知好下,能不能执行得好?还需要观察。毕竟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有些攥得太久的利益,已经固守太久的观念,想要有所割舍,难度可想而知。
基层需要放权,否则捆绑太多、干扰太多。就拿教育来说,教育的本质工作应该是教书育人,但近些年来,一些与教学不太相干的事情,各种各样的工作、事项都要进校园,已经占据了学校、老师、学生太多的精力,形式主义泛滥令人堪忧。
不过,想要真正达到放权的目标,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要下决心在学校去行政化,不能让行政思维、方式与内容过度化。学校的主体应该让渡于老师、学生,应该给他们足够的话语权,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环境。
给学校放权,就是要做到让真正的教育家来办学,让学校拥有一定范围内的自主权、自治权,不能被过度化的行政管理、行政指标所牵绊,否则,教育是无法实现本真目标的。
如果做不到真正的去行政化,那么就得要特别把握好校长的权力约束监督机制。否则,就又可能带来校长权力过大的问题。这个约束监督机制,就要充分调动老师、学生的主体性,建立公开透明体系,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运行机制。
所以就这个做法,我最关心两点:一是去行政化能够做到怎么样?二是校园内部的权力运行和公开机制怎么样?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中小学校将迎来“全面放权”的说法,并不确切,值得质疑。教育部等八部委《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校办学活力的意见》中并没有出现“全面放权”一词,这是媒体人编辑出来的,有华众取宠之嫌,很容易引起误导。试想,如果“全面放权”,没有指导和约束,各自为政,学校岂不成“私塾”了?而具体要下放哪些权力,放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原则和要求,需要认真研读《意见》原文。
其次,《意见》针对中小学校长期存在的负担重、办学活力不足等问题给“减压松绑”,主要提出了四项举措: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健全办学管理机制。而其中含金量最高的是教育教学、人事分配、经费使用放权,要求做到对症下药,该放的放到位,该管的管得住,避免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恶性循环。这是中小学校最为关心、关注的。
最后,作为中小学校的教师们最关心、关注什么呢?
1、校长的产生和监管问题。以往的校长都是上级任命,这个权力能不能放给教师?如果校长是由全体教师民主推荐产生,教师们有权罢免校长,那么自然也就解决了校长(包括经费)的监管问题。上级若选派校长或校长候选人,需要在拟任职学校一线教学或中层管理岗位熟悉、锻炼1~2年,再进入民主程序。
2、教学工作业绩评价问题。抓教学质量要不要分数和升学率?教师或学校公布学生分数成绩,会不会受到上级追究?全面衡量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有什么具体指标和标准?
3、教师的职称评聘和工资问题。职称评定是否能放权给学校?如果有这个自主权,学校就可以根据岗位设置比例,划定教师职称级别人数,按岗聘职,按职取酬,工资与被聘岗位职称挂钩,高聘高薪,低聘低酬,取消职称工资终身制。
还有很多关注点,暂列这几条权当抛砖引玉。
以上回答满意吗?
【事件详情】9月24日,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编办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校办学活力的意见》,针对中小学校长期以来反映的负担重、办学活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四项重大举措: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健全办学管理机制。”以此为中小学校“松绑减压”。
我国中小学校将迎来“全面放权”,你最关注什么?中小学校全面放权是大好事,对教学、人员、经费三大方面的放权,让学校有更大的自主权利。对于减轻教师、学生、家长的过重负担有好处,让教师能真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教学中来。我是柳乡人·,作为一名教师,对于这次“全面放权”,我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校校长谁个决定?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长期以来,许多中小学校长都是上级教育部门任命的。但有的校长自身素质差,缺少管理经验和教学能力,常常出现外行管内行的·情况,在刚刚试行的县管校聘中,许多教职工意见很大。这种单向任命的最大弊端是,一些校长日常管理想当然,方法简单,缺乏民主,不善于听取教职工的意见,许多事情自己说了算,教职工很担忧。
教师负担谁来减轻?
长期以来,教师负担过重,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一是经典诵读、书法、戏曲等各种进校园活动此起彼伏,让教师应接不暇;二是自上而下的各种检查评比考核名目繁多,让教师顾此失彼;三是众多的诸如学习强国、法宣在线、青年大学习等微信公众号让教师焦头烂额;四是无休无止的假资料、假表格、假记载等让教师精疲力尽;五是政府、教育部门等安排的无关紧要的分外之事让教师心力憔悴......
考核评价如何进行?
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事关教师的名誉和利益,必须全面而慎重。这次放权,《意见》要求各地不得以中高考成绩或升学率片面评价学校、校长或者教师,坚决克服“唯升学”“唯分数”的倾向。不按教学成绩排名次,不按升学率搞奖惩,那学校怎样考核教师?教师怎样评价学生?因为考核评价结果直接影响到教师评先评优,职称晋级,关系到教职工的工资升降。
家长负担何以减轻?
长期以来,很多学校老师放学留家庭作业,然后要求家长陪着孩子做各种辅导,有作业类,绘画类,手工制作类,手抄报类,如此等等。由于现在的教材课本和知识与很多家长当年学习的不太一样,甚至有的家长根本就没文化,长期在外打工,或者工作很忙,所以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学生家长对此诟病如潮,如何把家长从辅导孩子和批改作业中解放出来,值得思考。
结语:中小学迎来全面放权改革,这对学校、老师、家长、学生都是好消息,在教学管理、人事安排和经济管理方面进行放权,可以激发各地中小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让中小学教师可以更加轻松自主的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于我国中小学校将迎来“全面放权”,你最关注什么?柳乡人欢迎大家留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