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8 14:02:06 条浏览
到朋友家永远不要空手,我认同。因为这样做是对朋友的尊重,也是一种必要的礼节。礼物不在于轻重,不在于多少。最好是自己动手做的小小艺术品。若是选择购买商品,一定要选择价格低,携带方便,又有一定特色的礼物。哪怕是一束自己采的花,自己画的一幅画,自己写的一幅字,自己织的一个小艺术品等,礼物最好出自自己的小小的劳动成果,这样,既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又能给朋友一个惊喜,让朋友分享自己的劳动喜悦。如果是自己购买的礼物,礼物一定不要贵重,不要因此给朋友增加一定压力。
空手,不空手,去任何人的家里,会觉察到,主人的感官会有不同闪现,主人的情感也会在内心,瞬间增浓,变淡。
物之常理,人之常情。不空手去任何人家,有益无害。
不空手,礼品多少,厚薄,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变。斟情,斟理,增情,增义。否则,会失理失情。
已所欲,又不可施于人。对别人来自已家,空手,不空手,即不可喜形于色,又不可失色于脸。波澜不惊,人际交往高境界也!
人际交往,淡妆浓抹总相宜。
“人,永远不要空手去任何人家里。”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非常认同。因为我们的国家是个传承了几千年的礼仪之邦。生活在这样一个讲究人情关系的国度里,我们每个人都不例外的遵循着美好的礼尚往来,礼貌待客的传统美德。因此去走亲访友怎么能少了代表人情味的礼物呢?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每年的春节过后,父亲就用自行车载着我去走亲戚。所带的礼品是装滿一竹篮子馒头包子,上面盖上一条毛巾。为了礼品好看,上面放两包点心,“叫盖帽。(由于那时候穷,没有其它可拿出手的礼品,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是这种情况)。到了亲戚家,吃完午饭,要回程了。大人们开始为留礼物而客气的推让,象打仗似的。就是在郎生活困难的年代,都没有忘记走亲访友带上礼品。
后来,我长大一点了。父母亲就按排我自己去完成这个多少年不变的“礼尚往来的仪式。”礼物的内容大同小异。记得后来随着生活的变好,走亲戚的物品逐渐的由馒头包子,换成了饼干,点心,烧鸡。再后来生活又提高了些时,就有了烟,酒,牛奶等等。总之充满了人情味的人情往来没有变。
就是现在的话,亲戚朋友之间,甭管是大聚,小聚还是生日小酌,只要是有请,都会带着礼物才去凑热闹。现在的条件好了,生活也随之提高了,礼物也更新换代了。有好酒,好烟,好茶叶等等吧!反正不会失礼的空手而去。再说了,空着手去坐客,总有些寝食难安的忐忑之感觉,。我觉得,空手去走亲访友是件非常没有礼貌的行为。
对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段时间,无论干什,串门走亲访友求人办事,最低兜里装盒烟,求人办事更不能空手,那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不过通过改革开放,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的提高,这种不空手现象大有改观,人们已不在忽那些点点滴滴,不空手倒是显的俗气了些,使人感到有些不自然。不知大家怎么看。
礼多人不怪!去人家拜访一般来说真不好空手去。带点礼物其实是种礼仪,代表对主人家的尊重!
我认同这句话。
去亲友家串门的时候,无论如何也要带些东西,这些东西不一定多贵重,但它却体现了你对亲友的重视,也体现你是一个细心有礼貌的人。
尤其是登门拜访,准备在主人家就餐的时候,更需要准备一些礼物。这些礼物可以是一些水果,也可以是一些副食品,甚至是为他们家里的孩子带一个小玩具。人家也不会计较你拿的东西多少,或者是否贵重,主要是你自己应该有这份自觉或者涵养。如果亲友家里有小朋友,一定要为小朋友准备一份礼物,水果或者孩子爱吃的零食等等。这样,你到了人家家里,首先就和孩子有了互动的话题,拉近了你和孩子的距离,避免了一些尴尬,也让亲友感觉受到了重视,花钱不多,皆大欢喜,多好的事啊。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自己稍稍注意一下,总是能给别人带来一些好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回答之前,我先来对此相关问题发表观点。人与人之间在社会交往中要有适度,有时间概念,三天两头往人家跑,会引起主人的反感。朋友、同事、亲戚也是这样;做到有事才登三宝殿,无事不踏宝殿门。
人与人之间肯定有来往,这是老祖宗传递下来的风俗。中国是礼义之邦,老百姓热情好客。每逢节假日,特别是过大年前后,人们会以走亲访友方式来联络感情。亲朋好友之间若多时不走动,感情就会疏淡。人不走不亲,水不踩不浑说的就是这个理。
人们既然要联络感情,走动时必须带上礼品。礼品不在奢侈,而在于精致;不能有随意性。上门走访者带礼物时必须有心,能迎合主人的心理那才是最好的礼品。随意性的带礼品上门造访,主人接收也不是,不接收也不是。在这关口会把双方弄尴尬,破坏了走访气氛。
因此,在生活中,人们之间相互往来。一方去到另一方家里的时候,必须带上精心准备好的礼品。无论你正常走动也好,有事相求于对方也罢,带上礼品登门造次,自己心里有个底数,与对方交流时都要坦然些;主人也会热情些。之所以,“人,永远不要空手去任何人的家里”这句话的说法绝对化。因为有些亲戚或朋友、同事,相互之间不是早上见,就是晚上见;若每天造访几次都不能空手去,那人们如何去应酬得了?之所以,我不赞同题主的这种说法!
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历史,总结弘扬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帮,无论是在亲人,亲戚,同学,战友,同事,朋友的人际交往中,特别注重礼尚往来,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作为我们现在现实中人,虽没有过去那么多的规矩,也不必太过分拘泥于礼节,但老祖宗遗留给我们的美德和礼仪,我们更不能丢弃,必须继承和发扬光大。
在绝大部分平辈分,且经常你来我往的人际交往中,可以不拘一格,互不带礼外,象看望,探视长辈,尤其是不经常见面的长辈,就必须带上自己能接受而又不失体面的礼物,让长辈觉得你这个晚辈对自己惦念和尊重,这是必不可少的,否则,长此以往,你就有可能被认为家教不严,少教缺养等异类。
常言道:“月不行二礼”。即是一月内,接二连三去拜访同一个人,第一次可带礼物,以后就可以不再带礼物去了,美好的祝福和祈愿也就最贵重的礼物。
常言道:“礼多人不怪”。就是法无定法,规无定规,规矩法则都是人为制订的,到底带不带礼物,还得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当时环境等进行权衡决定。不该送时,你却不合时宜地送了贵重礼物,让别人也难为情,还容易产生误会,让人误以会你有求于他。如果应当带礼物,你却没带,让人感觉你轻视慢待于他。
总之,因时度势,随情而定,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答:赞同
1、把最好的礼物带给亲朋好友,这是礼貌。2、当今时代,谁都不缺物质,带上最有诚意的礼物,略表心意,是礼仪、礼节、礼貌折射。3、格局决定气度,大气者不会穷;大方者不会苦;大度者全身福!我不认同这句话,朋友和朋友之间,亲戚和亲戚之间,交流才是最重要的,常见面、常沟通才是主要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主要的是兴趣、爱好和信任,平时的交往不局虚礼,实实在在,关键时候只要见真情就是最好的交往。比如过年期间,亲戚朋友来往走动比较多,礼物你拿过来,我送过去,都给商家做了好事,过完年了,礼物都成负担了。平时到谁家去,你不空手,买些礼物,也许人家家里就不缺或着不需要,你买的礼物就是负担,就是浪费。但是你要送些特别的东西和不空手是有区别的。
我用一箱子耙耙柑,最后换来了3万多的提成,真实经验告诉我,一定不要空着手去任何人家里!
永远别空手吃任何人的饭,永远都不要空手去任何人家里玩,你永远要送点礼物,这样别人就还会感觉到你这个人尊重他,以后你想做点什么事,别人愿意帮忙。平时就要学会烧香,临时才会有佛教抱。
老婆的闺蜜是个青年书法家,她的师傅更是书法界的领军人物,认识了很多达官显贵,自己出书的时候就有几个上将给题字,在北京古玩城有一家店铺,光是转让费就得500万起步。
其实,我们跟这位老师没有啥交集,也没想过以后能发生什么事,就是拿他当长辈看待,因为是老婆闺蜜的老师,我们自然也当老师看待。
所以,每次去北京古玩城玩的时候,都会带点东西过去,一箱橘子,一袋子葡萄,一个果篮,两饼普洱茶,总之是没多有少,总会带点礼物过去。
因为保不齐去的时候,老师就会在店里,带点东西过去,以示对老师的尊重。
去年春节,老婆的闺蜜要帮老师给亲戚朋友准备礼物,都是老师亲手写的春联,然后找印制精密地图厂子印制的,效果棒极了!
但是,因为时间太紧了,忙不过来,就让我过去帮忙,把春联分类装好,然后发快递给老师的朋友们!
经过老婆的同意,我在晚上7点钟赶了过去,同时还带了一箱子粑粑柑,觉得临近过年空着手不合适,干活归干活,看望老师归看望老师。
没想到,老师居然也在,看到我拿着一箱子水果来帮忙干活,就笑了!也没多说话,就开始干活了。
一直干到了晚上十点多,古玩城要关门了,我才回去!本以为,这就是一次普通的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忙,没想到却给我帮了大忙。
今年第一季度,我因为业绩垫底,要面临着被辞退的风险,疫情期间老婆的公司经营不善倒闭了,也处于待业状态,我要是再没了工作,那房贷、车贷都还不上。
于是,我就在朋友圈发了个牢骚:砸个大单过来吧!快喝西北风了!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老婆闺蜜的老师居然给我发了条信息,直接问我公司是做啥产品的!
我就把公司的情况跟老师简单说了一下,然后老师就说了一句话:等消息吧!
三天之后,老婆的闺蜜联系到我,让我带着公司的样品跟她一起去一个地方,我就死马当活马医,就去了。
去了之后才发现,这是一家有名的互联网公司,因为要做一个客户答谢会,需要做2000套伴手礼,单价在300元以内。
负责采购的经理非常客气地接待了我们,然后看了样品以后,就问了一下工期,觉得来得及就直接定了下来。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样的客户我想都不敢想的,就这么简单地成交了,而且超额完成任务。工作保住了,还拿了一笔丰厚的提成。
最后想想,还是平常送随手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真是应了那句话,平时多烧香,临时才有佛脚抱!
狮子有态度:
第一,带点礼物是对别人招待你的回报
其实,我们到朋友家去也好,到陌生人家去也好,都会或多或少给人添麻烦。
有时候一顿饭可能从一大早就开始准备了,有时候可能头天晚上就开始计划了。
最不济,也得给你泡杯茶,你走的时候还要打扫一下卫生。
所以,带点礼物,也是对对方劳动的肯定。
第二.带点礼物也是对招待你人的尊重
礼物可重可轻,有就好!所有人都不会拒绝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不管礼物大小。
当看到礼物的那一刻,大家的反应都是喜悦的,因为有人惦记着自己,想着自己,说明自己受重视。
第三,给对方加深印象,你就是最亮的仔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没有想成这样的意识,很多时候都是空着手去的。
然后就张着嘴等着投食了,这样给人的感觉非常不好,大多数情况下都习以为常。
但是,如果你去的时候带着小礼物去,那就很不一样,非常容易被记住。
正如我那次去帮人干活,还带着一箱子水果去一样,最后这一箱子水果换来了3万多的提成。
最后总结;
送礼并不是说你要投机取巧,只是一种人情往来的规矩而已。这是一种良好的社交习惯,体现了你的修养。
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被尊重,被重视,被关爱!这是人性,是规律,只有按照规律办事的人,才能够顺风顺水。
这个社会办事并不难,如果学会了说好话,就能够搞定60%的人,如果学会送礼就可以搞定90%的人,如果又会说好话,又会送礼,那几乎没有办不成的事儿!可见送礼的重要性!
“礼多人不怪,油多不坏菜”,题主说得有道理,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就讲究礼数,去别人家带礼物是很平常的事情。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一次周末跟几个同事骑摩托车去海边玩,半路上想起来我有个舅舅就住附近,于是就带着同事一起去了,就是顺便看看,也不是专门拜访,去了也就坐了一会儿,舅妈很客气要留我们吃饭,但我们要赶路就走了。过了几天我妈找我,说我去舅舅家没带礼物,让舅妈很不高兴,说对舅妈不尊重,这算给我上了一课。
但是说“永远不要空手去别人家里”是不是也有点过呢?
以前在单位的时候有一次同事请客,就我们一个科室的人周末小聚,知道他们家有孩子,我去的时候顺路在超市买了一些食品,可是到了那儿发现别人都没带礼物,感觉有点小尴尬了。
我总结一下,去长辈家里需要带礼物,去一般朋友家逢年过节意思一下。有时候太多礼反而显得生分了。反正我是不会计较别人给不给我带礼物的,现在又不是物质匮乏的时代,需要什么自己买就行了。
我国是一个重视礼仪之邦的国家,到别人家里去作客,确实不应该空着手,这个提法我认为是很对的。
别人虽然並不在乎你拿什么礼物,这也是对人家,和自己的一种尊重的表现。
千万别让人在背后,被指着脊梁骨骂你没教养,不懂规矩有失礼貌。
因为这不同于,经常患门的邻居,你毕竟去别人里作客,我们地区很重视此种做法,说实话,这也是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礼尚往来的事。
“不要空手去任何人的家里,这句话我赞成。无论是到谁家,无论关系如何,到别人家做客,最好买点礼物,礼尚往来,彼此尊重。
我们有几个很要好的朋友,隔上一段时间就会聚一聚,大多数是在外边,有时候也会在家里。有一次,一个朋友约我们几人到她家里吃饭,其中一个朋友因为加班下班晚,我们又跟他说其他人早到了,她就急急忙忙往这里赶,没有来得及买礼物。可是一进家门,看到其他人买的礼物,她就觉得不好意思,转头就要出去买,请客的朋友拦住她坚决不让去,宽慰她说:“哪有这些事,不买就对了,买的人就是多此一举。”虽然是这样,但是没买礼物的朋友一晚上都在纠结,感觉不好意思,跟我也嘀咕了好几次。她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个朋友明白礼尚往来的道理,礼物不在大小轻重,在于它的意义,所以她才会纠结,才会不自在。
俗话说:礼轻情意重。如果没有特殊的事,仅仅是聚一聚玩一玩,那么买点水果饮料等就可,不用花大价钱去买昂贵的东西,礼物代表了你对对方的尊重,买贵了反倒给对方压力。如果有求于人,那么礼物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不可乱买。
小时候我有一位姑奶奶,年纪70多岁了,每次来我们家都会带一袋冰糖和白糖。作为晚辈的我们都十分喜欢她,对她也是非常尊敬。
每次我和母亲去姑奶奶家,母亲也会给姑奶奶带些东西去,不值钱,但是是为了表达心意。
别看姑奶奶年纪大了,亲戚朋友都喜欢这位姑奶奶的为人处事,每次见面都是非常亲热。亲戚之间有事,都会互帮互助。
2017年,95岁的姑奶奶去世了,在寿礼上,有很多我们不认识的人,这些人有钱有名头。通过聊天才知道,这些都是曾经姑奶奶帮过的人。
姑奶奶不会写字,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常年住在山里,没有多少经济收入,但是却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这就是应了这句话“人,永远不要空手去任何人的家里”。
因为受姑奶奶的影响,我不管是去谁家,都会带一些礼品,不在乎价格,就是一种心意。
所以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之间,关系都处得比较融洽。
你去朋友家,准备一件礼物,可能是不经意间听朋友说过想要什么?或者通过日常观察,觉得朋友缺少什么?你就送这样礼物。收到礼物时,会非常惊讶和惊喜,朋友收获了一份感动。这样的关系会更加融洽,朋友亲戚之间的友谊也会更加长久。
现在的社会,大家都很忙,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你会发现,有的亲戚或者朋友,可能一年都见不上一面。就是因为这样,感情就变得生疏,好不容易见面一次面,因为一个小小的礼物,增加了你们彼此之间的感情。
写在最后:
人,永远不要空着手去任何的家里,非常有道理。
早晨,谢谢邀请。这问题我回答的话,应该是多半要带上点礼物去别人家的吧。因为这代表一种礼貌,一份关爱,它不用说需要很高端大气的礼物,相反,一件得体的小手信可能就会令你去拜访的那家人满心欢喜吧。
总之,我去弟妹家,去好友那,手上总会提点东西,虽说现在谁家生活都不错,不差你那点礼物,但是,如果你是空手去,你好意思吗?爸妈一直教的我们,要重情重义,一直记着也一直希望将它做的更好,更完美。你认同我的看法吗?好友们?祝大家开心愉快!
礼尚往来,中国五千年文明中一直代代相传。
走访亲戚,探视病人,拜见长辈,随手拎上一提水果、特产、健补品什么的,这种人人可尽的礼仪任何年代皆不为过之。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如今这个社会,尽管谁也不缺个吃的,人在相交往来中随上一份礼物,缺了此等礼数,却似乎也就少了一分亲和。
只是这叫礼尚,或称风尚,有别于职场送礼、官场送礼。这些礼表象上合了时宜,但却逆了民心,送得有些怨枉,败了风气,为虎作伥,祸国殃民。此风气万不能助长!
风正水则清。求职应聘,你所要的是工作,对方要的是德能配位,等量代换。官场办事,你的正当诉求,乃是你应有的公民权利;他的照章督办,乃是他的权责权力,本份本当。
尊老爱幼,慰病探亲,带上你的一份礼物,正常走动,礼尚往来,认同!
上个月,我和我妈去探望外婆。到了外婆家门口,当时没其它人在家,外婆行走不便,没法来迎接。院子大门敞开着,几条大狗看到我们,就狂叫了起来,还有一条冲了过来。
那是一条母狗,我们害怕极了。我开玩笑说:“不是说外嫁女回娘家,娘家的狗都会摇尾巴欢迎的吗?怎么狗对你也那么凶。”
听到狗叫声,外婆扶着椅子就准备出来了,我妈怕她摔着,心一横就走了进去:“我双手都拿着礼,还真能来咬我不成。”
我妈两手都提着买好的礼物,满满两大袋,狗看清楚之后,真的不吼了,摇起了尾巴。我妈妈大摇大摆地就进去了。
我两手空空,也想进去,狗一见我,又吼了起来,还瞪我。
如果不空着手,估计我也大摇大摆进去了。
“人,永远不要空手去任何人的家里。”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现在的人家都很少会养狗了,空手去别人家里只要有人在家,基本都会给开门欢迎,一杯热茶还是有的。
如果常常来往的人家,空手串门是习惯,偶尔礼仪一下,当然没问题。
一年见不了几次的,到人家家里去,还是不要空手去吧,礼尚往来,有来才有往。
不赞同这句话。多年来,我们兄弟姐妹之间早已形成大家认同的习惯。即除了过年讨吉利外,平时无论到谁家作客,都是两手空空去,若一旦谁家有困难都会自告奋勇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帮忙的。
一天里因为礼物我见识了二姑由火到冰的3幅面孔,实在惊叹她的演技了得。二姑家拆迁分了5套房330万,她装修好了一套125平的房子,在群里邀请大家有空去她家做客。
二姑是她家里的当家人,从年轻时就能干,没什么文化却八面玲珑,打工攒钱从一辆二手货车开始,到现在拥有了一家运输公司,挣下了一份响当当的家业。
她一辈子精打细算,不做亏本生意,把这项技能也用在了家里。
她像一只貔貅,只进不出,或者说,哪怕出也要对等,唯独对娘家除外。
二姑不请客我也很奇怪,因为我家亲戚搬家都会办暖房酒,大家热热闹闹一阵,早早商量好给家里添置什么东西,很是欢乐。
我在南京,就这样二姑还是给订了品牌咖啡机寄过来,我回家正好赶上她乔迁之喜,去商场花了1500买了四件套,带着孩子去她家看新房。
二姑知道我要来,早早在小区门口迎接,带着我们参观小区,介绍景观,一路欢欢喜喜地到了新房。
我一进门,新拖鞋都准备好了,茶几上水果零食满当当,厨房里摆满了马上要做的食物,二姑果然知道我的口味,我开心地抱着她亲。
二姑家果然有实力,装修的低调奢华,我看出材质都不普通,不禁啧啧称赞。
二姑也顾不上给我细说,又去拿出专门给我儿子准备的玩具和零食,恨不得我儿子一下子吃光。
我们去的是早上,快到中午时,我四婶和她小儿子也来了,四婶是亲戚里有名的小气,但是好歹也懂礼,手里拎着几袋水果和一箱牛奶,起码手里也是满当当的。
二姑这次没下去,电话指挥他们坐了电梯,在家门口迎接,嘴上说着客气客气,还带什么东西来。
让着四婶坐下后,就拿瓜子水果给她们吃,客客气气,礼礼貌貌,倒也周到,只是透着一份生疏。
我是自在惯了的,和四婶打了招呼就和二姑在厨房帮忙,偷吃一点半成品,解解嘴馋。
我理解二姑的行为,四婶因为家在农村,平时我们亲戚个个都帮衬她,这小堂弟买新房家家都出了2000元,二姑还借给他6万,这都几年了,也不说还,二姑也不好意要。
中午我们正吃着饭,二姑又接到了电话,二姑父的妹妹一家要来,我听见二姑说:“真不巧,我们现在在外面,回家要2个小时以后了。”
我诧异地看看二姑,二姑给我递了个眼色,我悄然不做声,看二姑继续表演。
“下午来啊?坐一会就走?那行,那你下午3点来吧。”二姑很不情愿地答应了对方,我看看二姑父,二姑父面无表情,继续埋头吃他的饭。
这二姑撒起慌来面不改色心不跳,看来是老江湖了。
中午吃过饭,四婶先走了,二姑不让我走,她没有女儿,总是愿意和我多说几句。
我还是问了:“你小姑子来就来,你干嘛不乐意?”
二姑撇撇嘴:“我这小姑子,和我的婆婆一个样,比我还抠,我吃了多少年的亏,才炼就今天的本领。”
原来,二姑年轻时嫁给姑父在婆家吃了不少苦,这小姑子也捣了不少乱,二姑父当时的工资都交给婆婆,二姑还得跟着种地,收的粮食卖了也不给二姑。
二姑没办法才出来打工,又做生意,靠着吃苦才有了这份家业,这次5套房,她连自己的2个儿子都没给分,就是因为钱来之不易,才格外珍惜。
这个小姑子过得很不好,老公不争气,儿子不好好学习,天天就想着从娘家扒钱,我二姑是给娘家贴,这个小姑子就是把二姑他们带回去的东西拿回家给自己用。
我下午想走了,二姑不让我走,让我留下来看她小姑子“表演”,我又无奈又好笑:“表演啥?”
“空手上门,满载而归。”二姑说。
我还是有点不信,我家这边的家教是不允许空手上门的,我就是回自己妈家都会顺手买点菜回去,我家抠门大王四婶都知道买水果上门,这小姑子祝贺人家乔迁之喜,怎么可能?
二姑还说,肯定不会3点来,要到饭点才来,我将信将疑,没想到果然如二姑所料。
这一家3口,赶着饭点来了。门铃叮铃叮铃响了半天,二姑和姑父愣是没动静,我看不过去去开的门,我留意看他们,果然空手而来。
我喊了几声,二姑在厨房才慢腾腾地出来,这小姑子一家已经开始了自行参观。
“哇,这个空调好,凉爽,多少钱买的?”
“这地板不错,一定很贵吧?”
“这床一看都是实木的,没10000拿不下吧?”
这一家子,每一句话后面都带着钱,二姑不出来,二姑父偶尔跟着答几句,明显不敢多说话。
参观完,3人挤到厨房“嫂子,做啥好吃的呢?”
二姑这才搭话:“你看,前面家里做的太多了,都是剩的,我们也不能浪费,热热吃了,你们先去客厅坐,我忙完就来。”
三个人到了客厅,一坐下来就开始扒拉水果和零食吃,只一会功夫,水果下去一半,干果壳满地都是,嘴上还说:“这个好吃,一会带回去一些。”
这小姑子一眼瞅见了插座上的扫地机,问姑父:“这是啥?”
我正好进去洗杯子,听见二姑小声说:“坏了!”
我凑上去问:“啥坏了?”
二姑气呼呼地说:“扫地机要被弄走了。”
我一出厨房,小姑子喜滋滋地和我说:“我哥说扫地机可以给我了。”
我真是愣了3秒,开始同情我二姑起来。
晚饭,二姑一个新菜也没做,全都是剩菜,小姑子脸色不高兴,话里话外讥讽,二姑父和二姑全当没听见。
他们一家走的时候,二姑脸色铁青,新买的扫地机,茶几上剩的水果,干果全都装起来带走,连四婶带来的水果和牛奶都想顺走,我赶紧多嘴说了一句:“这是四婶送的礼。”
我今天看着二姑的三副面孔,心中也是感慨,这多年的历练,才能成为现在都模样,人都是被社会毒打出来的啊。
写在后面的话:
1.礼尚往来是中国古老的习俗,我是非常赞同的,一来二往中,亲人,朋友的感情加深,礼物本身就是心意,选礼物就是传递心意。
当初二姑给我送咖啡机,是因为知道我喜欢喝咖啡。我给二姑送四件套是因为和她逛街时,她嫌太贵没舍得买。
2.占便宜的人被人嫌弃。一次两次也就算了,但是如果成了习惯,以为是理所当然,那就会被人讨厌,甚至会躲着,就是再亲的人,也受不了长期被索取。
3.空手上门,千万不要。我妈妈从小给我的教育就是不能空手,我家人全部都有这个意识,哪怕是父母,姐弟,这不是不亲密,而是一种用心的表达,感激父母做饭幸苦了,到人家打扰了,心意再小,别人也能感受到。
我们身处礼仪之邦,基本的礼和仪要在行动中体现,因为这才是好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