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1 10:04:35 条浏览
现代医学没进入中国时,拜古老中医照顾,中国人平均寿命才30多岁。
中医粉不要告诉我是古代生活水平制约了中医疗效,那皇上平均寿命也就39岁怎么解释?大家可以百度查查康熙乾隆各几十个子女在中医照料下夭折率有多高?告诉大家,几乎一半皇子皇女未成年就夭折了。
现在一个农村赤脚医生在接受了现代医学短期培训后,技术都比御医水平高多了。现在农村生孩子夭折率也仅仅才千分之几,比皇宫御医不知可靠几百倍了。
清后期:北方男子平均身高162厘米,平均寿命31岁,女子平均身高151厘米,平均寿命33岁。南方男子平均身高159厘米,平均寿命32岁,女子平均身高149厘米,平均寿命34岁。可以从1996年第5期《生命与灾祸》中林万孝的《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等资料里进行验证。经统计历代皇帝209人,平均只有39岁。据清史稿,清历代皇帝一共生有103皇子(不包括皇帝),82个皇女,平均寿命皇子32岁、皇女26岁,大量死于5岁之前。其中康熙爷共有35个皇子、20个皇女,五岁前死亡的皇子12人、皇女10人;活到18岁以上的皇子只有20人、皇女8人。其余的皇子、皇女中,又大部分死于40岁左右的中年。享受最好的营养和生活水平,在代表中医最高水平的太医的服侍下,皇族的寿命也不过如此。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比2010年的74.83岁提高1.51岁。分性别看,男性为73.64岁,比2010年提高1.26岁;女性为79.43岁,比2010年提高2.06岁。
中医和现代医学两种医学体系有着根本区别:一种不断推陈出新另一种坚守古代理论,一种不断突破另一种拒绝改变,一种不断自我否定更新而另一种古人绝对正确,一种认为人类不断进化另一种认为人类在退化,一种认为现代人更聪明另一种认为古人最聪明,一种向前看另一种向后看,一种开发新技术另一种崇尚古方古籍,一种唯物客观另一种唯心冥想,一种崇尚科学另一种玄幻神化,一种开放包容另一种封闭自守,一种真科学真治病另一种真忽悠真骗钱。究竟哪种是中医哪种是现代医学我本人不好判断,阴阳五行有道理还是病毒基因有道理大家来评判。
如果一台电脑出现故障了,一个修理师去了在屏幕上扎了一排银针来维修,你质疑他,他振振有词说计算机就是阴阳01,屏幕通过经络连接到主机,在屏幕上扎针可以治疗CPU故障,你会不会相信?同理,人体是更是复杂的系统,现在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神经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基因免疫病毒已经全部研究出来了,却有人还在说在脚底下扎针可以治疗肠胃大脑,你问他道理他就说阴阳五行风邪湿毒热寒一套,你有理由相信他吗?
中医古代理论和古代典籍错误百出,但却从不承认和修正,这种研究态度极不科学,极不认真,极不客观。
中医粉先等等喷,中医粉先说说中医什么时间承认过自己存在错误,存在不足,存在缺陷吗?从没有!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能力一定是有局限性的,但这一理论却不适用于中医,中医粉认为几千年前的原始人拍脑袋想出来的原始理论是永远正确的,绝对不可能有错误,千秋万代永远适用!
真不明白,生产力极为低下、吃饭都吃不饱、方方面面和现代人比起来都是战五渣的古人,其异想天开杜撰的学说却忽悠了一大批反智的现代人。真不明白这一批反智现代人凭啥认为吃饭都吃不饱的古人会创造出凌驾历史巅峰和世界巅峰的医术来?或许这只能说明,古人认识能力虽然很差,但的的确确有一批现代人的认识能力是远低于古人的,到了21世纪了还在被原始古人杜撰的理论所愚弄,悲哀啊!
几乎是笑话了,如下:【本草纲目】对兔肉的记载是:【气味】辛,平,无毒。诜曰∶酸,冷。时珍曰∶甘,寒。按∶《内则》云∶食兔去尻,不利人也。《通》云1∶食兔髌多,令人面生髌骨。弘景曰:兔肉为羹,益人。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不可合白鸡肉及肝、心食,令人面黄。合獭食,令人病遁尸。与姜、橘同食,令人心痛霍乱。又不可同芥食。藏器曰∶兔尻有孔,子从口出,故妊妇忌之,非独为缺唇也。大抵久食绝人血脉,损元气,令人痿黄。八月至十月可食,余月伤人神气。兔死而眼合者杀人。【主治】补中益气(《别录》)。热气湿痹,止渴健脾。生食,压丹石毒(《日华》)。腊月作酱食,去小儿豌豆疮(《药性》)。凉血,解热毒,利大肠(时珍)。【发明】宗曰∶兔者,明月之精。有白毛者,得金之气,入药尤效。凡兔至秋深时可食,金气全也,至春、夏则味变矣。然作酱必用五味,既患豌豆疮,又食此物,发毒太甚,恐斑烂损人。时珍曰∶兔至冬月木皮,已得金气而气内实,故味美;至春食草麦,而金气衰,故不美也。今俗以饲小儿,云令出痘稀,盖亦因其性寒而解热耳。故又能治消渴,压丹石毒。若痘已出,及虚寒者,宜戒之。
本草纲目其他原文共赏------令妇不妒:取妇人月水布裹蛤齤蟆,于厕前一尺,入地五寸埋之。金疮内漏:取疮内所出囘血,以水和,服之。横生逆产:用夫阴毛二七茎烧研,猪膏和,丸大豆大,吞之。死而复生:用天灵盖如梳大,炙黄,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起死神方也。解一切毒:母猪屎,水和服之。口唇生核:猪屎绞汁温服。女人阴痒:炙猪肝纳入,当有虫出。风虫牙痛:白马屎汁,随左右含之,不过三口愈。
《伤寒论》是如何论述吃旧裤裆灰治病的呢?原文如下:“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裩散主之。烧裩散方:右取妇人中裩近隐处,剪烧灰,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则愈。妇人病取男子裩当烧灰。”
以下引用自网友:松鼠老孙,科学松鼠会会员
中医,也就是中国古代医学。还有西医,也就是西方古代医学。他们都不是科学,不过他们也都是古人伟大的尝试,试图为人类解决痛苦,只不过是他们的路径都走错了。这一点都没有关系,毕竟这些错误,使所有民族都曾经犯过的。也就是在缺少科学的时代,必然会经过的错误。
我们需要的是,避开以前的人已经犯过的这些错误。尤其是通过学习科学,认识到这些错误是为什么产生的。
科学是什么?科学是,既要继承以前的文化,又要勇敢的提出质疑,进而创新。在创新过程中,可能会完全推翻以前人的那套方法,这就是科学的革命。
从西方古代医学,就是所谓的西医。向现代医学准备的过程当中,就发生了这样的科学革命。这是因为科学的发展,让当时欧洲的医生们,能够把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应用到医学当中来。
有意思的是,在1573年,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维萨里也发表了他的《人体的结构》,创立了近代的人体解剖学,否定了中世纪对人体结构的一些看法。这两部著作实际上标志着欧洲的科学开始重新生长。(哲学和科学,是可以自我生长的知识系统。)
当西方近代医学传到中国来的时候,也是从解剖学开始的。但是,中国古代医学的从业者们,拒绝承认中国古代的医学体系里有错误,他们发明了一些新的说法,来掩盖这些错误,比如说,中国古代医学里说的肾,不是解剖学上的肾,从而继续维护中国古代的养肾说法。比如中国古代医学里说的心,不是解剖学上的心。(看到没?我们的老祖宗们说话都是不算话的)
所以到了现代,中医已经沦为一种彻底的伪科学。因为这一医学体系缺少揭示自身错误的勇气,中医吹甚至认为那些错误不是错误,而是更高明、更深奥、现代人都理解不了的高明理论。所以我们看到,中医到了现在仍然大部分都是庸医,少数人则是永远见不到的神医,只有那些“我的朋友的朋友”才遇到过。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在中医里缺少理性和逻辑,缺少问题意识的反思和追根问底的死扛,只能在伪科学的深渊里,继续沉沦下去。这简直是令中国文化的老祖宗们蒙羞啊,他们努力了那么多年,结果却成后辈无能子孙的遮羞布。引用自网友:松鼠老孙
以下转高端黑:
古代中医先贤的智慧,岂是狭隘的现代科学能够解释得了的?
细菌病毒、基因遗传、血液循环、神经激素、大脑脊髓我们通通不听不看不采纳,不能让你们颠覆我们纯洁的阴阳五行理论!
核磁共振、螺旋ct、心电监测、显微透视我们通通排斥,我们只相信人工望闻问切!
即使是中医巅峰时期康熙和乾隆各几十个子女在御医加持下夭折了50%也无法改变我们对中医的狂热信念!因为我们重金属肝毒肾毒药物致癌马兜铃酸入药本来就是靠的是药三分毒!中医本来就是固本培元治本不治标!
其实,西方的古人也发明创造过很多神奇的治病方法。比如以干尸粉治金创、放血疗法治百病......烫烙,烟灰,蚂蟥,鸦片都在不同的时期用使用过。但是后来他们建立了现代医科学之后,就开始狭隘地、盲目地崇拜科学,把以前的文化都丢了。
古希腊有四体液理论,古印度有三体液理论,但他们现在都不发扬这些文化了。他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实在是太不自信了!
只有我们的五行、阴阳理论,至今仍然是民族的国人的骄傲!
中医:我们的理论很科学,只是世人不懂。
科学:那你做个实验验证一下,或给个治愈率统计数据行不?
中医:实验是西方的东西,不适用于中医,我们治愈率保证100%有效。
科学:……
脉学中浮脉段落。
祖国的瑰宝,中医不是用现代的科学可以解释的,这没什么奇怪,出土的越王勾践剑现代人也不知道咋做的,很正常。中医的脉诊就像西医的各种检测仪器,是检查病人的病因。之所以有的中医诊不准,是因为现在的环境对中医发展不利,中医人才缺乏,西医普遍比中医挣钱,所以学中医的人才少,而且中医是经验医学,诊脉没有好的师傅交不容易学,不像西医看书本就可以。现在的西医离开了B超,CT等仪器根本就不会看病。
可以摸出脉搏整不整齐,可以摸快慢强弱有无!
只是一种判断查病的技术手段
西医西药根本不扳边,有什么的资格来评格中医中草药,他再过一千年的方可近边的。
切脉是古人科学的总结;腕脉仅次于耳脉。
耳脉断生死,不岀俩时晨。
五点脉法,不分左右手,寸为太阳关为少阳尺为少阴,寸关之间为阳明,关尺之间为太阴。
中医脉诊考查的是气血的盛衰。诸型了内,必显于外!气血的大小,快慢,软硬,沉浮。这些都是气血的特定指标,但因人而异!它反应的是人体在某一时段内的生理状态!气血考查有一套理论技术,如人迎,寸口,太溪三部又叫三才,天,地,人,但是中医独取寸口来判断脉搏气血的盛衰。这科目很大!
脉诊科学但不神奇。脉诊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有一点意义,但在现在这时代意义已经不大。脉诊说白了就是在诊桡动脉。也是人体比较容易触及的动脉。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心脏射血情况。在古代还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诊法。但是那些寸关尺,三部九侯,古人的主观意志太重。很多人说某些老中医诊脉很厉害,都只是巷口的传说而已。经不起台面的推敲。
中医脉学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学不通的人认为装模作样,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辨别人体体质和疾病的发展,根据脉诊用药达到根治目的,没有口传和二十年实践,而且要悟心才能入门。
诊脉诊的是什么?现代医学告诉你,诊的是桡动脉搏动。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位置,因为人体的动脉虽然全身都有,但是一般隐藏很深,能在体表摸到的,也就桡动脉,颈动脉,股动脉寥寥几个地方。注意了,其实中医是没有动脉这个概念的。动脉是西医和现代医学的说法。
至于桡动脉搏动能够诊断什么疾病,除了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病以外,其他的都是瞎猜。那些相信悬丝诊脉,相信神医一搭脉,万病皆搞清的人,都是小说电视剧看多了,太天真了。
脉之浮沉迟数,脉之大小,长短,脉之滑涩,浮大中空,有力无力,结代促止有无定数,文化有点,理会能力稍强点,年龄二三十岁的人,教他十天半月都能掌握。看舌质舌苔只要不是色盲也是容易的事。(致于主什么病症就困难些)因此你所列数据来源是有问题的。你们找的什么资历的医生?受过正规训练或培养教育吗?是民间医生或是正规医院的医生?你们作这调查有谁作证?被抽查的生知道你抽查的目的意义吗?请你正面回答!请公布这几个医生的身份证?医师证,执业医事证。公佈何时什么场所作的测事?并公佈被测病人的性名,病历或身份证!你若不能出示所上述这些东西,我建义在网上联名各地中医师起许诉你污告罪!有种的你就把你真实性名,地址身份证告在网上发佈,等我们真正的中医师控告你!
中医号脉是三指感觉经验,和科学根本扯不上边。也正是中医陈旧落后的四诊法,漏诊误诊无计其数的患者。经验是无法取代科学的。往往笼统的判断就是错误的决定,所以才产生了肓目性毫无意义的治疗。现代中医已经认识到了四诊法的不足,引入了先进的影像设备检验器材,来弥补中医自身的不足,早已经把症改用西医的病,非常明显的依靠现代医学来完成中医的目标。
诊脉可测出心率、心跳强度等,在古代没有科学测试设备之前,确实能起到一定诊断作用,但说它能断百病,则纯属扯蛋。正象李时珍通过品尝味道来判断药的作用,里边主成分是同种化学物质,味道肯定相同。但味道相同却并不一定成分相同。苦味的物质种类很多,甜味的物质种类也很多,成分不同,功能当然也不同。这就是中医的局限性,产生于科学未形成的年代,自然有很多不科学甚至违背科学的地方。那些顽固的中医遗老、遗少们死抱反科学的阴阳五行僵尸,不接受对中医的任何质疑,实际上是阻碍中医发展、妨碍中医最终融入现代医学的绊脚石。该滚一边还是滚一边去吧!
看了很多专业医生的回答,大都不在点上,理论依据很简单,就是力与反作用力的体现,关于此事,早年在下认识一个杀猪匠,下乡收猪从不带秤,只要对着猪屁股踢一脚,就可以知道此猪重量多少。手太阴肺为身体后天之气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要为各脏腑供气,脏腑受到气,伙同心跳反回来反应在脉上,这就是寸口脉的理论。假如有脏腑生病,跟平人脉一对比,就可以知道了。至于各种病对应的脉相,余借助卖油翁的一句话:无他,唯手熟尔。
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切诊,切诊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切脉来确定之前望闻问的辩证的准确性,所以脉诊在中医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中医治病最重要的环节在于辩证,寒热虚实阴阳表里各种病邪的都可以通过脉象呈现出来。中医脉诊的科学性来自于中医的治病的原则,寒则热之,热者寒之,实则泄之,虚则补之,而前面的望闻问诊可以通过各种颜色气味和问答来判断这些寒热虚实不错,但是大概知道后能否确诊或者如何定量则可以通过手指头来感应脉搏上快慢,大小,粗细,刚柔,滑涩,濡燥等等指感传导过来的物理波,来感觉患者身体内的能量分布均匀度,从而实现诊断的准确性和药物的处方量。本人一直爱好中医,喜欢脉诊的精确性,脉博指感传导过来的信息是目前现有的传感器无法采集到信息,因为每个人手指头的传感神经细胞多达几十万,而且可以传递各种温度、速度、湿度的信息,而我们的现代科学一个简单的传感器也要一个指甲盖那么大,所以在传感器没有进入毫米级之前,一切脉诊仪的科研都是伪命题,在没有仪器可以量化这些脉象的物理波之前,脉诊这个工作也只能由人工来完成。科学有很多种,不仅仅是分子科学才是科学,实践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途径,只是专业领域认识不同而已,中医已经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践证明了它的疗效,而脉诊正是因为有物理脉搏波,所以脉诊是可量化的,他是中医处方药量精准的重要凭证。
中医的切脉,是根据人体的血液循环而定位的,某一个脏府产生病变就导致血液循环下同。人体踝部有脉动,这个部位低诊脉不便,耳部有脉动,这个部位高脉跳下均。只有从两个手脘部按寸关尺三部九候断病,张仲景有大脉小脉等等,又结合诊脉五十动。因人,因地,天地人三才而论。这样的诊脉是很科学的,只有不认真学习,不认真体会是不可能断好病情的。我知道,不免会有人问我,中医为啥只在手部就能诊断病,毫无道理,是麻醉人,是骗人的。这就是别有用心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无不想往下解译问题就在这里,不想让别有用心的人知道,有些人是鬼精灵,想得到而不掏好,就他鬼能……
在晋朝,已经有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其中的理论已相当完备。
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的其中一种诊断疾病的方法。局限于但是古代科技的发展,对比现在的西医的CT,核磁,X线,各种生化检查,脉诊既古老又神秘。
通过人体表浅血管窥视人体内部环境本来就是极其技术的一件事情。既需要完备的理论,又需要大量的实践。在前人基础上不但验证与完善,然后应用到实践中。当然还要参考其他望,闻,问相关临床资料,最后给患者一个辨证结果。
这需要一个医生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以及排除外界干扰的定力。
大家都知道,汽车的发动机对汽车的重要性。人体的心脏相当于汽车发动机,而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通过脉诊,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从而了解人体的机能情况。
就举几个个脉象:脉浮,代表疾病在表,机体体功能还有力量与之抗争,也代表疾病不那么严重,相对治疗比较容易。脉沉,代表疾病在里,机体体功能没有力量与之抗争,也代表疾病比较严重,相对治疗比较难。脉有力代表血容量足,脉弱意味着人体虚弱。
所以:脉象是有其客观存在因素的,我们通过这个客观来推断人体气血及疾病以后,指导治疗。所以,脉诊是科学的。
脉诊过程极大调动中医大夫的感受力,这和现在去西医拍片,用机器扫描,是不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