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0 15:51:34 条浏览
张仲景——<伤寒论&;只背会条文,不要看注解
熟读或背会<金匮要略&;不要看注解,只条文
伤寒入门先难后易。
马家驹的《胡希恕经方医学六经入门讲记》,我就是这本书入门的,两三天的时间就可以读完,现代的中医博士写的,没有任何古奥的文字,文笔流畅,特别容易读懂,以这本书为线索,再扩展阅读,一年左右,你可以把你的亲人朋友的疑难杂病全部治好。
秦伯未先生的《中医入门》和刘力红先生的《思考中医》,我认为可以建立对中医的信心。
中医入门学习首先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这四门功课夯实基础可以为以后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将这些功课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另外积极研读四大经典《伤寒论》、《黄帝内经》、《温病条例》、《金匮要略》并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更好的服务于每一位患者。
《自学中医经验说》
1:先看一些能激发自己喜爱中医的书籍(如:中医是无形的科学,中医人生等)
2:再学习中药材的药性功效(如: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神农本草经,临证本草等)
3:学习经方名方使用方法,先学会使用然后再学活用。(如:刘渡舟伤寒论讲稿,金匮要略讲义张琦主编,方剂学邓中甲主编)
4:学习名医用经方名方的临床经验(如: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金匮名医验案精选,刘渡舟验案精选等)
5:学习名医的经验(如:郑钦安医学三书,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专辑,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陈明、刘燕华、张保伟整理等)
6:亲身尝试经方、名方和中药,积累用方用药经验。
7:建立自己的四诊模式和辨证体系(如:六经+方证,八纲+症候等)
8:自学者强烈建议从方证对应入门简单有效。
9:可在网上找郝万山伤寒论教学视频,王雪华金匮要略教学视频,邓中甲方剂学教学视频学习。
10:等自己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后再学习黄帝内经、难经等书籍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做学术延伸。
(以上是个人经验不当之处请大家斧正)
中医入门书籍,首推《医学传心录》,这本书是我刚学中医的时候老师推荐给我的,我现在也经常把这本书推荐给初学者。
我当年学中医,这本书还很难买,只有五十年代的一版,而且买不到了。
我老师手里有一本这个版本的,就让我每天背诵,而且是到他那里背诵,背了之后再回来自己默写出来。我是这样得到了最初的一个手抄本,由于当时我没背诵完整,所以我的手抄本也是不完整的。但是我还是受益良多。
这本书本身就是以前师父带徒弟用的教材,所以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适合初学者用。
初学中医,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背诵。不要以为学中医靠悟性,靠理解,学中医第一重要的是背诵。中医发展了两千多年,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财富,我们需要先继承下来。怎么继承?要靠背诵。而且,悟性再高,也是要再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之后才能悟,否则都是空想。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用韵文和歌诀的形式写成,特别适合背诵。作者强调的前面十四章,“数日可熟”。
熟记前面十四章,则药性、诊法、病因等大概有了了解了。当然这只是入门,要深入理解这本书,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其他书籍,作者再本书中也给出了书单和学习次序。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想真正入门,还需要实践之后见到效果才行。这本书的实践性也非常强,基本上可以现学现用了。
比如有人咳嗽,我们马上就可以想到《病因赋》中“咳嗽者,肺气之不清”一句,然后翻看具体内容,找到鉴别各种咳嗽的方法和对应方剂,同时也可以想到《治病主药决》中“嗽用五味喘阿胶”一句,知道治咳嗽的主要是五味子。
这样初学者也可以试着自己治一下了。
但本书的价值并不仅此。本书再以后的学习当中可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一是本书中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剂,我们在临床当中遇到一些难题的时候,可以翻看一下这本书,往往就会找到解决办法。二是可以作为我们串联起其他中医知识的一条线索,比如《病因赋》中的“火有七说,痰有十因,气有九论,郁有六名”,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医知识,通过这样几句话,我们就能记住了,而且终身不忘。
所以说,我认为这是最适合入门的一本中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