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9 13:55:42 条浏览
理想更丰满,现实很骨干。人生祸福难料,变化无常,人们在现实中受了伤,便可到庄子的世界治愈疗养。
有的治好了,可能就不出来了,但大多数满足复活,会再战江湖。
对现实的疗愈就是庄子的最大现实意义。
明白天地阴阳之规律,"无为"才是真正的有为!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不求名利,淡视生死。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
一、无为而治。庄子的无为理由,与老子完全不同。
老子的无为,其理由是反者道之动。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真正的伟大社会成果,你不要妄动而要遵循规律。老子的无为是为了无不为。
而庄子的无为,其理由是万物(也包括所有人)都是自由自在的时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规矩越多就越失去自我,也就越失去幸福。所以任何非自然的规矩,都是压制人的幸福的。
二、逍遥游。论幸福的两种方式。
首先,庄子反对礼和法,以及一切“普遍性”社会道德。因为庄子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所谓的普遍道德,只不过是削足适履,压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所以,逍遥游的第一个层次,叫做万类霜天竞自由。
说万物各有其本性,本无所谓高低。只要他们都各自充分而自由的发挥了自己的自然能力,他们就同等幸福。比如小鸟的幸福就是枝头高歌,大雁的幸福就是千里迁徙。各有各的幸福,但只要都实现了自己的自由,那他们是等同的幸福。
庄子的观点,能做到,对我们现实意义很大
摆脱外物的束缚与羁绊,或者说摆脱对外物的依赖,才能逍遥游。
不追求名利,不需要智巧谋划。哪怕是拥有天下的君王,跟保全德性的圣人神人至人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不争辩是非,不讲求仁义。“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是非只是源自于每个人的成见,没有统一标准,无人能够评判。有是就有非,因是因非,因非因是,争辩是非不如包容调和是非。
不在乎功用成败尊卑荣辱。无用即是大用,成就和亏败通一。不用而寓诸庸。
不纠结于生死。生死一条,都只是躯体的变化而已,都是造物者的安排,善生则善死,安排去化。
不刻意求知。生有涯,知无涯,人固有所不知,知止其所不知。
以上这些不应有的追求和执念,都是追求自己所喜好的,排斥厌恶的,都属于“内伤其身”的益生,损害了德性。不能这样不能那样,那么应该怎么样呢?只剩下:
养生。天养,保全天赋的德性。
不得已而为之。安之若命,安排去化,顺其自然。
才全德不形。与万物和谐共存,达到和悦而又平静的最佳状态。
治国之道,无为自然,无私心成见,使物自喜。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庄子思想是从老子思想发展而来,他把老子的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把朴素的辩证法发展成为相对主义。
在回答题主问题之前,我们得先弄明白庄子的思想。而在阐释庄子思想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庄子这个人。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是战国中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子原系楚国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曾在宋国做过不长时间的漆园吏小官。后因博学多才,受到楚威王的厚礼召唤,请他去做相国。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辛辛苦苦把它喂养大,然后给它披上花纹锦绣,牵到祭祖太庙当祭品......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由此可见,庄子是一个不愿受约束、不喜欢高官厚禄、崇尚自由的人。也许,正是这种性格,注定了他后来的哲学成就。庄子比老子晚一百多年。却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思想体系被思想“老庄哲学”。但庄子文采更胜老子。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代表作《庄子》中的名篇《逍遥游》、《齐物论》,为我们所熟知。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主要体现两个方面表现为三个层面。两个方面,即“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三个层面,即“无为而治”、“逍遥游”和“齐物论”。
庄子的无为而治,与老子的无为而治不同。他强调只有当万事万物都是自由自在的时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规矩越多就越会失去自我,失去幸福。他认为,所以非自然的规矩,都是压制幸福的枷锁。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则认为,万物各有其本性,无所谓高低之分,都拥有幸福的同等权利。但这是低级的幸福。而高级的幸福,只能是与天地融合,即“天人合一”,超越了万物,超越自我,完全融入天地中。庄子的“齐物论”,是论知识的三种层次,代表了庄子的最高境界。在他看来,知识的第一种层次,是人人都想用自己掌握的片面知识,去干预和影响别人。庄子说,假设我与你辩论。我赢了,就代表我一定对么?你赢了就代表你一定对么?未必。知识的第二层次就是“照之于天”。即万物虽不同,都统一于一个整体,就是一。知识的第三层次:就是“混沌与坐忘”。用我们今天的话浅解,即类似于“大智如愚”、“难得糊涂”。他认为,人到达最高境界的时候要放弃自己的智慧,忘记一些因为相对的知识导致的误区,形成自己的独特判断。
那么,庄子思想对于我们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限于篇幅,我们就言简意赅吧。
庄子思想让我们明白,我们每个活在这世上的人,只能在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都逃不掉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约束。所以,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必需的道德素质,才能为社会所认同和接纳,以取得扮演特定社会角色的资格,继而成为真正的人。只有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才能实现理想人格的践行。
大家好,我是复兴小文花文章创作不易,希望大家喜欢。我来说说庄子对人生有什么现实意义。以下我将分为三个方面论述。
庄子思想对于日常生活的意义
庄子思想对于社会进步的意义
庄子思想对于中华文化的意义
庄子思想对于日常生活的意义
社会是由独立的人组成的,而每个人都是最特殊的群体。而要想社会进步,首先就要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入手。学习庄子的思想,要看的是历经千年,有什么永恒的精华我们可以吸收,而不考虑时代与历史背景的全盘接纳或否定都不可取。
首先,庄子的思想内涵究竟是什么呢?他的本质上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呢?
我们没有必要去搞清楚庄子在想什么,他的态度如何。我们应该问自己,自己此时此刻需要什么。公木先生《读庄》诗:“一腔悲愤火,满纸荒唐言。终是人间世,得鱼没忘筌。”
很明显,这道出了庄子的入世精神与批判精神。从人性的角度上说,人并非出生就注定要积极入世或消极出世的,你我皆如此。人是一种社会性、群体性的动物,无论是谁,即使是庄子,都需要在于社会的大互动中满足自身生存的物质或者精神需要。“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大宗师》)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带着豁达的心态,无畏的精神去为人处事。很多事情,不必要过于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庄子思想对于社会进步的意义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
什么意思呢?我来解释一下,要想成为真正通达生命真相的人,在面对生命中没有价值的东西时候,就不必用此生去追求;一个真正通达的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他不会去追求于自己人生无价值的东西。这对我们目前纷纷扰扰、熙熙攘攘的社会是一剂良药。庄子不消极,他这句话实际上鼓励我们去追求有意义的东西,而不要追求无价值之物。人的欲望是无限的,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刺激会使我们的欲望似乎无限的膨胀扩大,而实际上,在物质上,除了日常基本生存所需,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吗?实际上,整个社会都应当提倡把握生命的真相,不要受到消费主义的侵袭,而应当努力地追求在我们生命中正真有价值的。
庄子思想对于中华文化的意义
我们是中国人,即使是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之下,中华文化也会越加光彩。所以庄子的思想,对于我们提高中华文化的涵养,是非常必须的。
(《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这告诉我们万物皆合理。文化之间也是如此,没有高低贵贱的文化,只有时代需求的,越来越符合人的精神建设的文化。凡事都各有其存在的道理,万物万事也各有其合理性,在文化中,除去文化糟粕,是不可绝对否定的,一切都是相对的,学习好庄子的思想,在日趋国际化的中国会有更加先进的生活体验和觉悟。以上就是庄子思想对于现实人生的意义。
庄子在《人间世》里面讲,“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大多数人当然很喜欢讲忠臣的一面,哪个人对,哪个人有道德,而政治上坏人的一面,一定被打击得很厉害。这样“恶用而求有以异”?这样的做法同普通人没有两样。普通人都喜欢好的一面,讨厌坏的一面。你问任何一个人,喜欢交好人做朋友,还是喜欢交坏人做朋友?连小孩子都会告诉你,愿意交一个好人做朋友。历史上皇帝前面那些奸臣,在当时所看到的都不是奸臣;如果奸臣那么容易给你看出来,还叫奸臣吗?所有的奸臣,在当时做的比忠臣都好,比忠臣还可爱,奸臣不是专做坏事的啊!他们也会做好事的。
齐物论和无为
道法自然,万物合于一心。
不为而无不为
修道的人能看开-一切,绝对不会胡思乱想,得精神病。这是指学庄子学说的人。
我觉得庄子思想对现实人生有极大指导借鉴意义,而不是消极避世!现实中特别现代人都活得很累很苦烦恼多,而庄子活的不累很快乐没有烦恼,为什么?就是庄子看淡了一切,先别说看破,所以他得到了快乐!而现实人呢是看重一切,所以多苦累!如果现实中人学学庄子的思想与心态,都会受益!您同意我说的吗!
无为而有为!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要违反规律去拔苗助长!
老子和庄子虽同属于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但他们之间的思想还是有些不同的。比如,老子也谈“无为”,但他的“无”不是真的无,他的无是为了有,“无所为”是为了“有所为”。,庄子也讲“无”,庄子的无与老子不同,庄子的无才是真的无。
庄子的深刻,也让人叹为观止,他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求无涯,殆矣。”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注定是失败的。他认为一个人要有所专注,要看清事物的本质,生命不应该被牵着走,而应该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坚守,人应有所取舍。
我们如果学庄子,就不会有太多烦恼,想不开心也就不可能,因为什么事在庄子看来都不是事儿。由于现代人的节奏比较快,压力比较大,心中积攒了太多的苦与闷,有的人一天的事都放不下,发生了不如意的事、不开心的过往统统都记在了心上,导致心情郁闷,食不香寝不眠,这个时候就应该去读读《庄子》,学会暂时放下。
唯有此,生命才能得以休养生息,一个人才能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对现实的人生意义,就是让人变得越来越看清事物本质,不被礼教枷锁束缚,弱化物质欲望。注重获取人生纯朴的精神快乐。负作用就是,会越来越不合群。
庄子“人生得道”“逍遥游”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为人生自由而学习”的学习目的观;庄子“周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大众人才”观;庄子“因其固然”“游刃有余”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根据学生全部实情施教的教育观。庄子的教育思想,对于建设“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现代教育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为人生自由而学习的学习目的观是庄子追求自由的人生价值观的反映,“材与不材之间”的大众人才观,强调根据人及其相关的一切来施教,一切为了人,为了社会绝大多数人的人生自由的教育,是庄子教育思想的本质。这为我们建设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的教育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道家的庄子,最著名的那只鲲鹏,“不知其几万里也”,还有梦蝶,不知做梦的究竟是庄子还是蝴蝶……感觉仙气十足,“逍遥”得太不真实。
庄子曾拒绝楚威王的聘请,坚持自己的理想,可说是“一种选择”而非无奈。以他的影响力,无疑拒绝过其他更多的机会,又足以说明其坚持理想“有始有终”。
而生活是真实的。养着一家子人,他也不得不去找监河侯老爷借粮食,还碰了个软钉子。作品中,庄子以鱼喻人,说明就快渴死的鱼,只需一点水就够活命,哪等得了对方承诺中遥遥无期的大江之水。
我们乐见其中的道理,因为庄子太洒脱,便也理所当然地忽略了他和家人、马上就要揭不开锅的饥饿。
从思想境界、文学成就,《庄子》的价值毋庸置疑,指引人们看到更高远的世界,回到更自然的状态。不过将之放在“现实”中去运用,便不能不打个问号。
那么,庄子思想,在当前环境下,对于压力山大的普通人来说,价值几何?
庄子主张人与自然合一,反对人为物役的观念,把无拘无束、无知无欲、纯真生活的远古时期作为理想的道德社会,认为正是因为圣人“兴治化之流”、“毁道德以为仁义”致使朴散德衰。
庄子认为,要真正实现人格的完善、独立和自由,就必须挣脱人身对物质的依附关系,过平易恬淡的生活。还须顺其自然,超越生死,傲立于天地之间,从而达至内在与外在、天与人和谐圆融的最高境界。
对此,很多人认定,《庄子》正是急功近利、勾心斗角、丧失天真的人们的必需品。那么问题来了,现实中,什么样的人,可以返璞归真?
对物欲保持简单,以前的农民或有这个可能,但随着村子的消失、网络的发达,再要平心静气地死守一隅,就算愿意,也不太容易了,毕竟,无人村太孤独。一般农民受教育有限,要达到“超越生死,傲立于天地之间”的境界,也实在是为难。
说来,实现了财富自由的精英阶层,是有资本走向精神高峰的。不过,伴随他们的,往往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要求,一般很难停下来。
如今不像古代,人们可以相对自由地造一栋房屋,栖息一片树林。城市化进程中,家人的安定不能不管,子女的教育不能耽误,一屋一瓦,就足以耗费人们大半生的努力了。
庄子的劝诫,对那些不知足的突破底线去赚取暴利的迷失的人,倒是可以劝诫,不过落到实处,毒奶粉、毒校服的制造商们,法律应是教育他们的更好手段。
所以,当看到书中批判现实、感叹人们不再安守清贫的时候,我总不免质疑,批判者自身的实践诚意。
但有两点,是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一个是庄子的格局,能让人看到现实的渺小,从而在面对挫折时拥有更超然的心境。
庄子曾比喻说,两个国家自以为争夺霸业的战争,不过就是蜗牛上的两只角,为了一点芝麻绿豆的角落,争个你死我活。
这不仅视野够大,也很科学,我们看过地球之于太阳系、之于银河系、之于整个宇宙的关系,人类只是微尘,很多时候,不必把一切看得太重,才能长保精神健康。另外一点,是每个人把自身能力发挥到极致。
《庄子》以《逍遥游》开篇,所谓逍遥,是自身修养达到了一定程度,可以不受外境的束缚,面对问题游刃有余时才能达到的境界。
这不仅体现在精神境界,也反映在工作和生活中,比如“庖丁解牛”。在庄子看来,每个人不管做什么,只要把自身能力发挥到极致了,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这也是“齐物”的理论:每个人把自身能力发挥到极致,你的人生就是与其他人平齐的,不用去管其他人有多大的功绩。
实则,庄子的梦蝶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梦里的时光哪怕虚幻,也是我们体验的一部分。能够24小时都安心自足的人,才拥有了真正的幸福。
庄子,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奇人。庄子的文章、思想、生活智慧,独具高格,与众不同。
庄子思想的高妙,主要相对于传统儒家思想。因儒家思想,强调积极入世,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庄子则强调人的自然天性、人的自由和精神独立。
今天看来,庄子的生活智慧,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一,庄子主张人应当按照自己的天性,选择合乎本人兴趣和爱好的生活。
庄子的这种看法和他本人的生活经历相关。
庄子一生不喜欢做官。有一次,楚国国君派人请他到楚国做官,庄子举了一个神龟的例子表明自己的态度。他说,就像一只神龟一样,他宁愿活着在泥水里嬉戏,也不愿死后被人高高地供奉。
再如庄子的好友惠施,在梁国做官。庄子去拜访他。惠施听说非常害怕。他知道庄子很有本事,担心庄子到梁国后,威胁到他的位置。所以,惠施决定先下手为强,想提前抓住庄子。他派人在梁国搜寻了三天三夜。后来,庄子直接找到门上,给惠施讲了一个故事。
庄子说,南方有一种神鸟,从南海飞往北海。这种鸟很高洁,它非梧桐不歇息,非练实不食。神鸟飞翔时,被一只叼着死老鼠的乌鸦看见。乌鸦担心神鸟抢夺他口中的死老鼠,于是对着神鸟哇哇直叫。神鸟对乌鸦却不屑一顾。
庄子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惠施,在他看来,惠施的官位就像一只臭烘烘的死老鼠,自己对它毫无兴趣,惠施这么防范他,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让人嗤之以鼻。
庄子讲的这两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想,选择适合自己本性的生活,不要盲目跟风或随波逐流。如果盲目选择违背自己心性和兴趣的生活,将来可能会感到尴尬或痛苦,甚至后悔不已。
比如有的人喜欢做老师,他就没必要挤破头去考热门的公务员。因为做老师的性格和能力要求,和做公务员存在差别。公务员需要灵活的头脑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还需要热心公共事务的精神。
相比而言,老师的性格,则有另外的要求,如喜欢读书、思考,善于和学生沟通,喜欢和学生相处。如果一个人本来喜欢做老师,最后反而盲目跟风,考上公务员,一旦公务员的岗位和自己的爱好、能力、性格,不相符合,反而比较尴尬,甚至后悔当时的选择。
所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选择未来的职业和工作至关重要,也就是很多人经常说的,你需要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这句话虽然有些古代的封建味道,但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还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第二,庄子反对生命的等级、界限,主张众生平等,这对于消除人的生活、职业、社会偏见,提倡理解、尊重、平等的文化意识,具有现实意义。
庄子提倡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这种生活理想的基础和前提,是万物平等的原则。
庄子举了很多例子,阐述众生平等的道理。如麻雀和大鹏鸟的故事、青蛙和东海大鳖的故事等。
在庄子看来,尽管大鹏鸟比麻雀的生活范围广,视野开阔,但他们都选择了适合自己本性的生活,所以都生活的自在、幸福,麻雀和鹏鸟无需互相攀比,互相嘲笑。
比如大鹏鸟,它在高空高翔,在麻雀看来似乎费力不讨好,但这恰恰是鹏鸟的自然天性和天赋能力,因大鹏鸟体量庞大,它只有水击三千里,扶摇直上九万里,才能翱翔于高空,而不可能像麻雀一样在大树间跳来跳去。
或许在大鹏鸟看来,麻雀的生活显得过于狭隘,生活视野极其有限,但麻雀也是遵循自己的天性和能力生活,所以同样生活的自在、逍遥、满足。
东海大鳖和青蛙的故事包含同样的道理。青蛙嘲笑东海大鳖,大鳖羡慕青蛙的生活,于是他也像青蛙一样,在水井边活动筋骨,结果一下被卡在了井口。
庄子的意思是说,就像鹏鸟、麻雀或大鳖、青蛙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情、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尊重自己的内心,出于自己的独立选择,就可以实现精神自由、人格独立。
所以,尽管人们的生活理想、生活方式、工作职业、社会地位,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只要内心感到满足、快乐、幸福,就已经足够了,人和人之间不应当互相攀比,相互看不起。
比如在生意人、商人看来,忙忙碌碌、逐利赚钱是一种幸福。在公务员看来,协调关系、忙于公务是一种幸福。在科研人员看来,查阅资料、钻研课题是一种幸福。还有人认为,立足于家庭,知足常乐也是一种幸福。
所以庄子认为,一个人的自在和逍遥,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和别人无关,和周围环境无关。
在庄子看来,如果人们都专注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命体验,这种状态就叫做相忘于江湖。这是一种很理想的境界。
换言之,世上的每一个人,在自然天性和精神独立面前,一律平等,没有区分和界限,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只要人们能够遵从天性,彼此独立和自在,就是一种相忘于江湖的幸福生活,这也叫逍遥游。
比如庄子的妻子去世后,庄子反而很高兴,他敲着脸盆,高声唱歌。惠施感到很生气,他指责庄子说,你不哀悼自己的妻子也就罢了,为何却高兴地唱歌呢!
但这就是那个不同寻常的庄子,一个神奇、特立独行的庄子,庄子这么做,自有他的道理。
在庄子看来,一个人的生、死不由自己决定,是“精气”聚合的表现;所以人应当顺从自然规律,物物而不物于物,即顺从自由而不是为自由所累。这种境界叫思想的独立,人格的自由,这才是真正逍遥的生活。
在中国历史上,庄子的思想曾经上升到《经》的地位(道教的《南华真经》)。人们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成语如相濡以沫、白驹过隙、对牛弹琴、井底之蛙等等,都出自庄子。由此可见庄子思想对后世影响之大。
庄子认为万事万物都在发展变化,没有是非,没有对错,放下名利,与万物齐一,把自我从功名利禄是非善恶乃至自身形骸思虑的限制中解脱出来,就能达到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境界,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这是庄子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思想。
读了庄子,可以说庄子是中国历史上超然世外追求精神自由的鼻祖。
中国历史上无数落魄的文人墨客富豪官吏,都在庄子他老人家极具真善美意境的自由精神牵引下,走出了人生囧境,获得了精神解脱。
庄子思想对于现实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只要不愿与浊世追名逐利者为伍,只要想摆脱世事的羁绊与世俗的束缚,只要想追求精神的自由,就都能从庄子的思想中找寻到方法,实现身心逍遥和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