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9 10:11:50 条浏览
最近一段时间,咪蒙是彻底火了。当然她本来就很火,只是最近成为热点而已。
如此一来,就按照她最新的那篇什么实习生要不要买外卖的文章来评论吧。
三观不正是个什么概念呢?什么才叫正确的三观呢?在如今这个年代,我们很难找到答案。有的认为人人平等,尊重同性恋才叫三观正,但有的人觉得同性恋根本是违背自然规律和人伦的,简直是胡扯,根本是三观不正。
所以,要评论咪蒙三观是否正确,我认为还是要从不同的立场来看的。
大家要知道,这篇文章虽然引发了很多的争议,但是咧,不少企业管理者都纷纷转发点赞。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在管理者的眼中,他们认为咪蒙说出真理。既然我出钱雇你,那么在没有侮辱你的人格前提之下,我让你做什么事情很奇怪吗?想想看,放在30年前,好多人跟着师傅在工厂里学习,师傅抽烟喝酒有时候还得学徒去跑腿呢,也没见到有几个人闹小情绪说不干了。甚至于现在的很多驾校都是如此,学生给教练买东西很正常。
而管理层的人,一般都经历过这样的时代,甚至于很多人都给师傅当过学徒。所以他们就觉得,这不合理啊,我为啥要面对这种大事情干不了,小事情不愿意干的员工啊?要知道,这年头可是人才过剩的阶段,说句粗话,大学生比猪都多。你不愿意干,那你就滚蛋,有的是人愿意。何况咪蒙还有自媒体达人的光环,愿意来实习的多了去了。
那么站在员工立场,情况又不一样了。毕竟我是实习生嘛,我来一不图工资二不指望年假,就是为了能够过来学点东西,以后无论留下来还是出去,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可是呢,我不就在厕所里跟家长抱怨一下嘛,我有当着你的面说不干了吗?有情绪还不让说啊,那跟坐牢有什么区别。而且让实习生买东西,什么时候就变成理所当然的了?
咪蒙这篇文章引发的争议,本质上就是现在的企业管理者跟员工之间的矛盾。前者整天看各种狼性精神、员工不骂不成材的鸡汤,后者沉迷于“你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当公司的奴隶”这样的段子。彼此都认为自己看到的东西才是对的,然后并不了解对方的心情到底是什么。
可以想象,当员工在朋友圈里看到领导转发这篇文章,并且表达赞同时,心里是多么的反感。而员工就算抱怨,通常也不会愿意给领导看到,所以领导就下意识地认为大家都支持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企业必然是做不大的。但也是现在最常见的。
那么是否有办法来弥补这种差异呢?有!当然是有的!
你要让员工卖命,OK,给够钱就行。华为、阿里就是这么干的。我们这儿不养闲人,但与此同时,只要你努力了,就绝对不会让你的辛苦白费。现在很多管理者的可怕之处在于,整天让员工付出,但是又不给出相应的回报。我就见过有些公司的领导,要求新媒体编辑写文章能写出10万+的点击,而且是每天都要写。至于待遇呢?一个月两三千就打发了。要知道,你找咪蒙写软文,人家可是要收费好多好多的两三千呢。我要是有10万+的水平,我在你这儿拿这么少的钱图个啥?
如果再进一步的话,学腾讯(虽然这个不容易学)。哪怕外面把腾讯骂成狗,也不能妨碍人家成为最值得去的公司。双十一,别人是想办法让人花钱,腾讯大手一挥,所有人(包括离职的)都送红包!而且在职人员无论岗位如何,全部300股的腾讯股票!这不光只是6万元的价值问题(未来估计还要涨),关键是管理者充分体会到了员工的重要性。员工不是长工,不是来给你当奴隶的。你要让他在这儿有着满意的工作环境,不用为生活操心的待遇条件。如此一来,谁不愿意卖命呢?
相对的,员工在工作时,也不要想着一来先吃个早饭,刷个淘宝,聊个天,墨迹墨迹一天就过去了。向往那种什么动不动下午喝星巴克的白领生活。你这样的心态,凭啥得到公司的重视呢?公司要你又有什么用呢?
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多事儿就不叫事儿。然而,又有多少人明白呢?
咪蒙把公司的管理员工的情绪问题拿出来做文章,从个体户角度来看是个有口才的小老板,但是从企业角度来看,只能是管理和格局问题。企业家真的是千年媳妇熬成婆的吗?不是,所以本质还是咪蒙从一个员工成了老板,心态却没变。
咪蒙76年生人,媒体出身,深谙读者心理。自媒体时代来临,但暴富敛财总要有些手段,“态度”辣眼睛才能脱颖而出。
咪蒙就是价值观洗脑专业户,自古到今文人不富裕,如今发发牢骚、放放厥词便一夜暴富,“吸引眼球+爱搞事情”就可以。
此次咪蒙被讨伐,并不令人惊讶,她惯用“话语权”给小白们洗脑,她眼里的世界:不牛逼就是傻逼,不功利就没潜力,一贯主张利用价值、时间价值、三六九等。所以这次她口诛笔伐的对象,是被她恰好听到哭诉工作的实习生。
可是这次她肆意批判实习生之时,却被大众反感她榨取廉价劳力的事实,而她一塌糊涂的价值观,更是让人乍舌。
她口中的职场简直就是势利如宫心计,血腥的食物链理念,不残酷就无生路的价值观,怎么看都是一碗臭烘烘的邪教鸡汤。
职场并不只有人吃人,踩着别人向上爬的龌龊,我只看到一个狭隘的小老板。社会上总有很多所谓的“过来人”,他们用自己“爬上来”的经验否定全世界。他们的眼睛也不可能容下全世界。
咪蒙的文章,更多走观点极端化,情绪极端化。任何看起来很有道理的,都忽略了事实根本的内在联系。比如刚发不就的《回家哭》,就是混淆了应然与实然。职场委屈无奈是事实,这种事实也许的确无法避免,但也不能说明它是一种合理的正义的事实,而咪蒙的意思是“因为这是事实,你就应该毫无怨言地成为这个事实的一部分”,这是不对的,就好像贫富差距的确存在且无法消除,但你不应该说贫富差距不应该努力消除。
个人最反感咪蒙三观的一点是以自我为中心,给他人任意贴标签,一切取舍皆看自己的喜好或者情绪状态。在她的文章里,很容易看到她对各种X和婊的划分,一味地发泄自己心中的情绪,完全不考虑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有的理智或者智慧。遇到冲突,错误在别人身上,自己全是对的。关于美丑,好看的就是好的,丑的连呼吸都是错误的。
咪蒙一味迎合少男少女追星和爱美的心理,哪个小鲜肉或者哪个偶像火,咪蒙就舔屏似地一味宣扬自己对他们的喜爱。作为一个媒体人,可以有自己喜欢的偶像,但不应该一味煽动那些不是很成熟的年轻人盲目追星的行为。除了文字的煽动性和极端性,还以公司男员工的颜值为吸引点,不断在文章中宣传这种美,为了吸引粉丝可谓用尽了手段。
作为媒体人,除了盈利,还要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对年轻人能够形成重要影响的媒体组织或者个人。咪蒙本来是有文字功底的人,但是在商业化的道路上离自己的初衷越走越远。
咪蒙的文章无关三观,只是为了传播。
咪蒙爆火,是从她做自媒体开始,一系列致xx系列,为她带来几百万的粉丝与阅读量,到现在让实习生取外卖等等。
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她为什么要写?
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三观,寻找志趣相投的读者吗。
还是为了迎合读者的喜爱,抓住读者的痛点,制造大范围的传播以提高自己的各种指标呢。
咪蒙满足的需求,多着眼于大众的嗔心。所以读咪蒙的文章解恨。所以很多人也觉得咪蒙的文章有时用力过猛。容易招恨。
互联网对每个人进行了表达赋权,这总归是一件大好事。自媒体严格来说已经不是媒体,只是用了一个让人迷惑的名字。自媒体,其实正是回到了“大家比一比谁更能吸引目光”的平等竞赛。
这是一个极端盛行的年代。没有人愿意站在中间。传播心理学早就讲明白了这一点,极端言论易引起共鸣和传播。而极端往往是牺牲了周全性的。
因此,今天咪蒙为了迎合一部分粉丝写了职场不相信眼泪,明天就会为了迎合另一部分粉丝写“我来到大城市打拼是为了实现梦想,凭什么实习生就要给你取外卖。”
她的文章,是新媒体传播者要学习的素材,但最好不要成为咪蒙粉信奉的教条。
咪蒙可调网媒当红的人物,应该说就是网络时代造就了她。
网络时代拼的是吸引眼球,大家浸淫于浅阅读的浮躁潮水里,随着潮流的方向涌动,很多时候并没有方向,说白了是一种情感或意识的认同,谁踏准时代节拍,写的东西能吸引大家,获得较多的跟风,你就在网络大热,成为当前流行的网红。
咪蒙无疑是踏准了节拍的那个人,这个时代人人希望成功,这个时代人际关系淡漠大家的心灵需要慰藕,而咪蒙的鸡汤就是一剂良药,适时奉上,为许多人厂丁敷伤疗疾。
至于讲到咪蒙的三观正不正,其实不是这样,咪蒙只负责端上菜来,作料其实都是品尝者随性添加,即谁都可以用自己的观点来评判是非,这就是她走的原因。
任何人的火不是偶尔,咪蒙也不是,我从11年接触互联网,还有移动互联网,错过了微博,但是没错过微信,曾经1个星期吸粉1万以上,结果被同行打电话威胁影响他了,叫我不要做了,不然小心人身安全。所以我再次错过微信。如今咪蒙在微信火,一篇软文报价50万,当然她能做到每篇文章阅读超过10万,与她的分享肯定有关,当然粉丝数也巨大挂关系。我在,如果有1万粉,我都相信我一样可以做到10万阅读每篇,所以大家加油。我们不是咪蒙,但是确实能学习的太多
不能说她三观不正,毕竟现在这个时代,什么事正的三观,都很难下定论。
但是,咪蒙作为一个这算是公众人物吧?至少影响力很大,她应该以主流的价值观去传播一些东西。也许有人说,她就是传播自己想要传播的观点,如果按照主流价值观去传播,岂不是就不是咪蒙了。
之前咪蒙有一篇文章是支持实习生休学的。她的文章是针对那些有明确目的,而读书会影响自己达成这个目的的这些人而说的。确实没有呼吁全体大学生都去休学。但是会形成一种不好的误导。试问初高中生看了,大学生看了,会有什么想法?
也许有人说,不关注不就行了。但是其实网络信息繁杂,不是你不订阅她的公众号就看不见的。我个人很喜欢咪蒙和她的文章。但是我觉得,咪蒙的文不适合年龄太小的人看,很多学生,现在还没有树立自己准确的价值观,没有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也不会从网络上筛选有用的信息。咪蒙的文,和她描述的生活,真的是大部分人一生都很难拥有的,会给很多还在成长的人造成不好的影响。
我觉得成年人比较适合看吧。
咪蒙的文章无关三观,只是为了传播。
咪蒙爆火,是从她做自媒体开始,一系列致xx系列,为她带来几百万的粉丝与阅读量,到现在让实习生取外卖等等。
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她为什么要写?
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三观,寻找志趣相投的读者吗。
还是为了迎合读者的喜爱,抓住读者的痛点,制造大范围的传播以提高自己的各种指标呢。
咪蒙满足的需求,多着眼于大众的嗔心。所以读咪蒙的文章解恨。所以很多人也觉得咪蒙的文章有时用力过猛。容易招恨。
互联网对每个人进行了表达赋权,这总归是一件大好事。自媒体严格来说已经不是媒体,只是用了一个让人迷惑的名字。自媒体,其实正是回到了“大家比一比谁更能吸引目光”的平等竞赛。
这是一个极端盛行的年代。没有人愿意站在中间。传播心理学早就讲明白了这一点,极端言论易引起共鸣和传播。而极端往往是牺牲了周全性的。
因此,今天咪蒙为了迎合一部分粉丝写了职场不相信眼泪,明天就会为了迎合另一部分粉丝写“我来到大城市打拼是为了实现梦想,凭什么实习生就要给你取外卖。”
她的文章,是新媒体传播者要学习的素材,但最好不要成为咪蒙粉信奉的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