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6 12:04:23 条浏览
赵孟頫,书画大家,四大楷书名家。但其楷书还是有行书倾向的,因为苦学右军之法,而右军是以行书、小草为最擅长的。
赵孟頫虽然名贯古今,但是关于书法的观点、理论却没有专门的著书立说,只是散见于一些题识跋尾之中。
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兰亭十三跋》)。他认为王羲之书法取得的成就主要源于其高超的人品。
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随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从用笔的角度来说,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藏锋、露锋这些笔法都是千古不变的,而字形结构倒是随着时代可能有所变化。笔法要精熟,字形要高妙,否则都是表面功夫。
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昔人的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品味古人发帖的用笔之意,若有所得,虽然只学得碑刻数行也能世间有名,要是不断学习兰亭序,不用担心不超越他人。
从赵孟頫的这些表达之中可以看出,他是个唯古法唯古人的书法经验主义者,这其实也是如今的主要的书法认知,可是,古人的精妙书品又是哪里来的呢?人品决定书品是不是太简单,太唯心了呢?!
学习书法,研习古人书论,更多地要有自己的思考,可不能盲目崇拜。
赵孟頫是书画大家,也是四大楷书名家。
赵孟頫虽然名贯古今,但是关于书法的观点、理论却没有专门的著书立说,只是散见于一些题识跋尾之中。
赵孟頫的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笔法弗精,随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其字及碑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学者。
赵孟頫有什么书法理论传世?
对后世书法有什么影响?
回答问题前首先请允许我向读者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赵孟頫”。
书画大家赵孟頫,博学多才为官清。
不畏权贵惜百姓,人品学文世人评。
——王雅欣
赵孟頫:宋末元初书画大家,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一生勤奋好学,博学多才,善诗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画,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为官清正,体恤百姓。最初由程钜夫举荐,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礼敬一生历任朝中,地方大员要职。得元朝三代重用。晚年人生顿悟,逐渐隐退,后借病乞归。公元1322年逝世,后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一生成就最高的是书法和绘画。在绘画上他开创了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书法善长:“真草隶篆”,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一生为世人留下大量书画作品,碑帖,书论,文集等著作。其书法理论颇多最主要是:以书学遵古,师古,而不泥,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而成体成家!为后人学习研究。
书法理论:遵从以“用笔与结体”为上的论理书论,为书学者指明了学习书法主要是以用笔和汉字结体的重要性。这些书学理论对后世今人书学者影响很大,人们也一直沿用此书法理论为学习书法的主要理论指导。
师古,出古,创新,这一指导方针为后人指明了学习书法的方向。“先师古,再出古,后创新。”这一书学道路一直一来被人们用实践验证了是正确的书学道路。
“赵孟頫”他以大宋宗室成员出仕元朝的经历,有史一来人们对其评价争议不断。今天这些暂切不谈,功过是非,后人评,让历史和时间去验证吧!
赵孟頫有什么书法理论传世?对后世书法有哪些影响?
赵孟頫的书法理论,专著没有,书学心得,书学笔记却非常多,并且多是真知灼见。
在他的《松雪斋集》中,收录有《松雪斋书论》《论宋十一家书》《阁帖跋》等三等书法理论。在《松雪斋书论》中,论述了苏轼书《醉翁亭记》的用笔及其风格。给苏轼的书法作出了“潇洒纵横,虽肥而无墨猪之状,外柔内刚,真所谓绵裹铁”的评价。其中更有解决学习书法时遇到所谓的“瓶颈期”方法。他说,“有志于法书者,心力已竭而不能进,见古名书则长一倍。”就是说,当在学习临帖的时候,用尽了心力也难突破的时候,就要从其它经典名作上去寻找灵感。书艺则能成倍增长。赵孟頫在看到苏轼书作后,自言岂止一倍。
在《松雪斋书论》中,还收录了他著名的《兰亭十三跋》,他的名言:“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书法真理。还收录了他的《王献之保姆跋》。
《评宋十一家书》,对宋代的十一位书法家作的简短评论。其中自然包括苏黄米蔡,欧阳修,苏子美,秦少游等名家。《阁帖跋》,则是他对《淳化阁帖》旧刻的考证跋语。对《淳化阁帖》中的名家名帖及其此拓本的刻工点评。
他们这三篇文章,以《松雪斋书论》对后世的书学理论影响力最深。许多书学金句,都常见于后世的书法理论中。被人广泛的引用。
赵孟頫,什么时候成赵孟x了?
“用笔千古不易”这句话再熟悉不过了,此名句就出自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书法家、画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不用多说,楷书四大家之一,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楷书更是绝中之绝,书风受钟繇、二王、李北海影响极深,明书家董其昌认为其书法直接晋人,他本人也提倡“书法复古“,其书博采众家之长,继承并发展前人书法,变古为今形成独立书风,书作点画遒劲、圆润华滋、外柔内刚、结体严谨。其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汲黯传》、《胆巴碑》、《归去来兮辞》、《红衣罗汉》《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尚书注》、《松雪斋文集》等等。
赵孟頫他在书法理论方面更有着不少精到见解。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师古与结字理论一直贯穿其学书和书作始终,当然其对书法理论的论述绝不仅限于此,纵观其学法理论体系及其书法作品对后世的影响非点滴言语所能述尽,相信只要我们认真研读都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对于书法的发展和传承也有重大意义。
赵孟頫先生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书兼众体,其思想论著多集中于《松雪斋集》《铁网珊瑚》《笔道通会》等书。与书法思想相关的主要书法理论有《松雪斋书论》《评十一家书》《阁帖跋》《兰亭十三跋》等文。
赵孟頫主张书学师承,本人也是无所不学,但对于智永《千字文》和《兰亭序》的基本功是最深的,其基本书法观就是取法魏晋“二王”,而不必学唐代颜真卿。他认为颜真卿的书法虽然很好但是并不适合初学者,而主张直接从“二王”入手,这个建议应该是很有见地的。
赵孟頫提出了“用笔”与“结构”的关系的命题探讨,对整个书法发展的进程都有积极的意义。明确指出“用笔”在书法诸要素中是最重要的,也是千年一脉,可以学习继承的,而同时也不能忽略“结体”,虽然“结体”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变化的基础依然是以魏晋“二王”的“结体”为准则的。所以无论“用笔”还是“结体”都必须从古人中来,“法古”才是赵孟頫一生的书学思想基础,所以他认为:“学书在于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当然除了“用笔”与“结体”,赵孟頫认为“天赋”和“悟性”也是很重要的。右军的“雄秀”之气和齐、梁人所缺乏的“俊气”其实就是每个人的“天赋”或不同时代人的“天赋”。
提出了人品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
赵孟頫是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书法上和鲜于枢与邓文原,并称元初三大家。
赵孟頫幼学思陵,中习王羲之、王献之,晚年学李北海,旁参欧、褚、虞,书法成就非常全面,“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尤其以楷书著称,其风格典雅秀美,人称“赵体”,是习学楷书的法书之一。他的书法成就,当时就有公认,有人说他的书法是:“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后人说他是“超宋迈唐,直接右军。”
在书法理论上,赵孟頫最突出的观点就是“古意论”。在经学上,这是为了纠正宋理学“不以背于经旨为非”、“以立说奇险为工”的弊端,文学上,是针对创作者“以缀缉新巧为得”的弊端来谈,绘画上,则是瞄准了时人“用笔纤细,傅色浓艳”“自为能手”“百病横生”等弱点。
而在书法上,则是为了纠正宋人“尚意造”“师法不古”的倾向。因为“尚意造”,所以宋人的风气往往追求意象、形态而忽视笔法,导致很多士人行、草尚可,楷书却提不起来,“师法不古”则导致了很多不合笔法的怪书、丑书的出现,新则新矣,却立不住。
赵孟頫的所谓古,是指要在思想和审美源流上,承接唐及其上各代的书画创作,主张将“晋书的风情神韵化入精谨森严的唐法”,从他的习书历程来看,这也是他本人的经验之谈。他主张书法应用笔为上,结字亦须用工,要勤摹古人,探究笔法,所以在笔法上,他多有阐发。而在书体上,他主张研究继承古书体,尤其在章草和小楷上,下了很深的功夫。
赵孟頫的主张,是元初复古运动的一部分,也因为他本人的广泛影响,元朝的书法家多重视基本功的训练,且多以晋、唐的作品为范本,笔法精湛、笔意高古,见真旨、守中道,不以怪奇新易为能。因此,在元朝的士林中,不仅出现了行书、草书成就很高的书法家,楷书的成就也高于宋朝,连草这种几乎绝迹的古书体也有书法家下功夫研习,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这其中有赵孟頫的功劳。
而他的“古意论”、笔法论、结字论、“书画同源论”,乃至他本人习书的经验谈,都成为后世宝贵的书论遗产,泽披后世。
赵孟頫是宋元时代一个创新画家,但后期来说,更是元代书法第一人,史载,元代书法名家鲜于枢所评:“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今第一。”赵氏所创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后人称之为“赵体”。
历史上“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四人都是顶尖书法大家,四人的欧楷,颜楷,柳楷和赵楷都是同一层次的优秀书法,各自风格只是略有不同,后人学习欧体和赵体的最多了,为什呢?
概括分析,赵体的书法有这三个特色;
第一,赵氏在继承传统(尤其是王体)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化古为今,其用笔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晰,使学者易懂易临。
第二,赵体的外圆润内筋骨,点画遒劲,结体秀美,但是没有王羲之的奇峻和结体大胆,学者易学其形,继而易学其神。而王体结体的惊艳就棋高一招了,我们比较难学些。
第三,赵体楷书带行书风格。书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就是和谐的外形惹人喜爱,所以赵体和欧体一样,还是很多人在学习的。
曾看过《洛神赋》即为赵氏行书代表作。还有千字文和吴兴赋都是赵的经典宝贵传世杰作。
在此附上赵的《吴兴赋》部分真迹给大家欣赏!
本人爱好研究书法和诗词对联,但确实水平有限,回答的问题不周到不严谨还请大师们一起来交流讨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