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初学书法一定要从楷体学起,为什么不能从草书学起?

2024-09-12 09:48:27 条浏览

楷书是书法入门字体,也是童子功。但凡习练书法者必以楷书入门,因其字形工整,结构明显,所以楷书也称工书。无论草书还是行书,其运笔之法,笔画之规则皆出楷书之要。所以,练不好楷书就无法入笔行、草。当然,楷书初练极费功力,所以楷书一体很少出现大家。但练不好楷书而直接练草书的,就像现在的丑书出世一般,美其名曰书法,其实只是小学生练笔而已。




楷书是形,犹如站,站不稳怎能跑,自古以来先楷后行草,楷法写不好,行书笔画不清,所以初学者以先楷后行草,进步比较大。




说个最浅显易懂的道理吧,楷书是任何字体的最基本的笔划和结构,习练楷书才能对字体的正确结构和字形具备充分的认识,楷书。是各种字体的根本基础其他的字体都是由此发展和演变而来,就好比人初来世上要先学会正确的站立姿势一样,然后才能学会行走,奔跑。不然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之前看过一篇关于书法入门从楷书还是行草起步的论文。作者大概的意思表达如下:目前主流的的观念还是以楷书是基础。但是,1.稚童、完全没书法基础的成人抓笔写出的线条肯定是歪歪扭扭的,从法度甚严,端正的楷书开始练习是有违天性的,;从行书草书开始则与之契合。2.从历史上看,甲骨文-金文-篆书(先秦)-汉隶之章草,楷书,行书-...楷行草差不多同时萌芽成熟。有人道,楷书是基本功的。那为什么不从篆书入手,扎实基本功?

个人感觉可以从行书起步,但到一定阶段要回归到楷书,这个基本功确实得有。之后,行书,楷书,篆书,草书,就混着大量临帖,自己感悟了。




我个人认为:楷体字现在大家接触比较多,考试、工作都很实用,大家学起来比较容易上手,老少皆宜。字以用为上,赏则次之。其实古人的各种字体,隶书、行书、小楷包括后来的馆阁体,都广泛用在公文、信札、经书典籍以及科举中,也是实用为上,没有纯粹的为书法而书法。




此话题很好。楷书也中国字标准版,方框字每一笔每一划的结构能得到充分了解也是写好中国字最基础写法,无论是钢笔字,毛笔均离不开基本范畴,而这最基础的写法现如今大多数人已完全忽略再加之用笔书写的人越来越少,键盘让人把汉字如何去书写却成了件难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




楷书最能培养对字形的把握,也能锻炼控笔的能力。把握好基础的间架结构再练习草书就能万变不离字的根本,写出平衡感强,动静结合的好字。




完全可以从草书学起,只不过常规的思维导致了一些人有了固定思维而己!我知道,这样说,一定有很多喷子要狂喷的!但我认为,没有正确的观念学书法真的会误人不浅!而且,大凡格式化的思想一定或多或少有问题……所以我并不怕喷!

首先,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线条是可以单独训练的,笔法也是可以单独训练的!

其次,草书的结构与楷书结构不同,见过不少习字者先从楷书入手,一写就是十几年,养成了机械、刻板的习惯,身手如此,思想也如此,那才是真的可怕……如果这个人天性适合楷书也就罢了,如果天性浪漫、放纵自由的话,岂不耽误了!

再说一个问题,凡是在楷书上取得大成就的,我说是当代,不是指唐或唐以前,取得大成就的,都是把楷书写得很活的!怎么活?有行书的活,有草书的活!

举例:

当代写魏碑的孙伯翔,用行草意写楷书!他的一位弟子,用草意写魏,也成为中书协评委!他们的作品可以在我的号文章里查找!

九届国展一等奖李国胜老师,写颜楷写得非常活。时人震撼,因为颜、欧的人,一般入展都难上加难……有多少人在这一关写死了……李老师的作品也可以在我的号文章里查找!

当然,草书练起,要注意线条、笔力等基本功训练!




练习书法可以从正书(楷、隶、篆)入手,也完全可以从草书、行书入手。只要路子正,功夫下到,都一样!




不先练习楷书也行,字的发展规律来看,结绳记事,象行文字的出现,甲骨文,大篆,小篆,汉篆,隶书,以后分章草,今草和楷书,由魏碑到楷,各自时期文字载体不一样。所以说先学楷书有一定道理,但不绝对的。




楷书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形态,有其丰富性的内涵,其范围宽泛,以钟繇、二王为代表的晋代小楷,北魏造像刻石为代表的民间楷书,以颜、柳、欧、虞、褚、薛为代表的官方唐楷,以唐人写经为代表的佛经小楷,以苏轼、黄庭坚、赵孟頫、董其昌为代表的文人楷书,以明清台阁体为代表的科举楷书,以赵之谦为代表的金石楷书,以沙孟海为代表的巨榜楷书等等,可谓面目众多,风格各异。相对于其他字体而言,作为实用性的楷书,其受众之广、风格之多是其它字体所无法比拟的。

图/王羲之楷书《乐毅论》

从书法史的视角,许多行草书大家,其楷书造诣相当地深厚,晋有二王,唐有薛褚欧虞、颜鲁公、李北海、张旭,宋有苏黄米蔡,元有赵松雪、鲜于枢,明有董香光、文衡山,清有翁刘梁王等等。以唐代狂草书家张旭为典型例证,其楷书史载“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

图/唐代狂草书法家张旭楷书作品

据朱关田先生考证,张旭的正楷比草书鸣世更早,颜真卿、徐浩、李阳冰诸人大都受业于是时。对于张旭的楷书,以及楷书对其草书的作用问题,因为史料缺少,学界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以为,楷书对于促成书法家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是楷书的基础性作用

所谓“学书之法,先工楷法”,楷书因其笔法的规范性是书法家的基础。宋蔡襄《论书》云:“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苏轼《跋陈隐居书》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宋黄希先《论学书》也认为:“学书先务真楷,端正匀停而后破体,破体而后草书。”在尚意的宋代,行草书盛及书坛,对于楷书的重视可见一斑。

图/“楷书四大家”柳公权楷书

二是楷书的补充性作用

孙过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点画”与“使转”作为书法艺术较为核心的用笔概念,在楷书与草书中恰好呈现出相反的状态。草书的结体以使转为主,字之体势一笔而成,所以草书点画线条的运动多呈圆弧形,这是行笔速度快而流畅所必然产生的用笔法。行草书因速度快,容易形成惯性动作,久而久之则容易演化了一种习气。楷书因行笔速度较缓,以点画为主,动作复杂,需要严谨的节奏控制,恰好弥补了行草过度使转的不足。清蒋衡《拙存堂题跋》云:“昔人善草者必先工楷法,楷工则规矩备,善草则使转灵。楷工而不能草,由于天资鲁钝也;若不能楷而徒习草,则点画狼藉,必流于怪僻矣。”一语切中当代书坛要害。

图/于右任楷书作品

三是楷书的提升性作用

楷书有四大特性:楷书之法、楷书之格、楷书之缓、楷书之静,对于提升行草书的品格与基调有着重要作用。清梁巘《学书论》说:“学书须临唐碑,到极劲健时,然后归到晋人,则神韵中自具骨气,否则一派圆熟,使写成软字矣。”楷书费时费工,寓动于静,孙过庭《书谱》云:“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可见楷书对于草书的滋养功效,缺少楷书滋养的草书,极易造成沉着过甚而失之呆滞,痛快有余而流于荒率。其根本的观点实质是楷书与草书的互通作用。




从书法的发展历史来看,书法五体:篆、隶、草、行、楷。楷体应该是离我们年代最近的一种书体,这样来看,大家就会明白五体书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法,隶有隶法,草有草法,其实学书法从那一种体学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好控制笔的能力,就是各种书体的笔法,这才是学好书法的基础。这只是个人观点,仅共参考。




学习书法,必须从楷书学起。这是因为,楷书是草书的基础,楷书是草书的初级阶段,而草书是楷书的高级阶段,是皇冠上的明珠。只有把基础打结实了,才有可能步入高级阶段写草书,去摘取草书那颗明珠。这二个阶段的关系不能弄反了,千万不能急功近利,本末倒置。否则,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从中国书法史看,草书大师们的经典作品,无一不是留有鲜明的楷书痕迹,无一不是脱胎于良好的楷书基础。古有颜真卿、宋徽宗、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今有毛泽东、舒同、启功、任政等,都是这方面极有说服力的例子。




不一定,个人是先行书,后行草再草书。当然,……楷书先入是对的




由哪种体写,我觉得根据自己的格局来看!

如果你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我觉得无论无如你最终回归练习楷书,甚至篆书,隶书的!

但话又说回来,凡是草书开始练习的人,写不好行书,楷书,又何来炫耀的资本????一知半解,知其源而不知其所有源!




不一定非得从楷书学起,篆书是从哪里学起的呢?隶书是从哪里学起的呢?东汉草圣张芝的草书又是从哪里学起的呢?都不是从楷书(典型的魏碑、唐楷等书体)学起的。张芝的草书是由章草脱胎而来的。有资料说,张芝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转精其巧,而成今草,今草就是人们常说的草书。没有资料证明张芝学习过楷书(那时还没有典型的魏碑、唐楷等书体)。如果说学习草书先学习隶书,以使笔势沉稳,尚可理解,如果硬说学习草书必须先学楷书(典型的魏碑、唐楷等),这不符合书法发展的历史逻辑。有了楷书以后,学习楷书对学习草书是有益的,这一点不容否定,如果说不学楷书就学不好或不能学草书,岂不是妄断。仅供参考。




不先练习楷书也行,字的发展规律来看,结绳记事,象行文字的出现,甲骨文,大篆,小篆,汉篆,隶书,以后分章草,今草和楷书,由魏碑到楷,各自时期文字载体不一样。所以说先学楷书有一定道理,但不绝对的。




由哪种体写,我觉得根据自己的格局来看!

如果你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我觉得无论无如你最终回归练习楷书,甚至篆书,隶书的!

但话又说回来,凡是草书开始练习的人,写不好行书,楷书,又何来炫耀的资本????一知半解,知其源而不知其所有源!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