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1 13:18:40 条浏览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体现在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其他学科的学习需要语文知识,语文科的学习同样需要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要注重学生跨学科的学习,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我们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要渗透其他学科知识,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究竟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呢?本文谈几点笔者的教学实践体会,期望与同行们共商。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
语文教学不单是一种语言文本的教学,它更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高尚情操和良好素质的重任。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内容涉及到历史知识,如《南京大屠杀》、《火烧圆明园》内容涉及到我国现代史上一段受屈辱的历史,在对这两篇课文进行教学时,笔者没有只以文为本,而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激起他们深入了解这些历史的欲望。这篇课文所提到的“南京大屠杀”、“火烧圆明园”历史事件,只是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冰山一角,而要全面地了解这些历史,就必须超越课文有限的几段文字,从历史学科、电视中去寻找更多的资料。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地理知识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提到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笔者在教学时和学生探讨了以下问题:为什么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影响物候现象?这几大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互换?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联系到有关的地理知识:“地形对气候、植被的影响,山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一般情况下,在对流层里,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0.6℃。),植被相应呈垂直变化”。古诗文教学中,对诗句的理解、欣赏,我们也需要一些相关的自然地理知识。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谚语“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些句子都说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还有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的说明对象“板块构造”理论,《被压扁的沙子》中介绍两种学说“撞击说”和“火山说”也需要联系到相关的地理知识。以上所举的例子都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地理知识。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物理知识
文言文《山市》,它所涉及的问题是自然现象,与“海市蜃楼”相似,属于物理学的范畴,然而本文有关物理知识的内容非常有限,而学生还没有接触有关物理知识,因些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把握山市的生成、变化到消失经过的同时,还要讲述想关的物理知识(山市是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当空气各层的密度有较大的差距时,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会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物体的影像。这种现象多在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让学生科学理解“山市”这中自然现象。否则学生是很难理解山市的生成、变化到消失的原因。《两个铁球同时落地》里提到的万有引力学生很感兴趣,可引导学生去《十万个为什么》里找答案。
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音乐知识
语言文字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二者在情感的表达功能上是相通的。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渗透音乐作品的欣赏,通过二者的结合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让学生在艺术感受中学会和掌握记忆方法,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将心比心》、《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背影》、《三峡》。《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将心比心》里所表现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境界,在教学中播放《爱的奉献》这首歌,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领悟为别人付出的乐趣。《背影》这篇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着孩子对父亲浓浓的爱,当讲到文中“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作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课堂教学中笔者播放《懂你》这首歌曲,悠扬、真挚、深情的乐曲来地打动着学生的心,让学生在诵读课文的同时找到了那份多年来想倾吐而无法说明白的情感。《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本文依次写出了山的高峻美、夏水的奔放美、春冬的清幽美、秋景季的寂静和凄婉美。全文气势跌宕起伏,笔者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种气势,笔者范读课文的时配上旋律同样跌宕起伏的古典音乐《高山流水》,让时而急促,时而舒缓的音乐旋律伴随着学生感受三峡风景的各种美,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作为物理教师我只能想到一些在语文中渗透物理方面的知识,主要是古诗中包含的物理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比如说
1.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是以山为参照物,船相对于山是运动的
2.无边落木萧萧下:树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面落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我国,东方比西方地势低,江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动。(物理+地理)
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很洁白是因为它几乎能反射所有色光所以看起来像雪(白色),但是通过味道的辨别,知道物质的本质,并且暗香的来是因为分子的运动产生的。
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发出声音的物体。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拉满的弓含有弹性势能。
7.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流体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
除了古诗中蕴含物理知识以外,在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中也有很多关于物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只要教师有这方面的意识和知识是不难发现的。其实在本学科渗透其他学科知识,要求教师要对其他学科有一定的研究,而不仅仅是有所涉猎。虽然现在提倡在本学科渗透其他学科知识,但注意不要喧宾夺主才好。
语文科中最容易与其他学科融合。比如音乐的融入,从导入新课到配音欣赏、朗读,到轻音乐背景下写作等都是很自然的事情。美术知识进语文课堂,应是有语文课堂就开始了,小诗意境画成画。文意画简图等。其他学科也可在适合之处融入,贵在自然,不可牵强。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其它学科知识的前提是你要拥有足够广博的知识,尤其是相关度小的学科知识,比如理化生知识、数学和编程知识、音乐和美术知识等。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其它学科知识可以即兴发挥,但更多的是要精心设计,做好相关准备,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讲文言词“为”的用法,可以将“为”和英语中的do、have联系起来,其共同特点是:用法特别灵活,组合方式不同,意义也随之改变。又如所字短语,和英语中的动名词比较相似。这一些作即兴发挥当然没有问题。又比如学生容易将“蛇鳝”之“鳝”写成虫字旁,原因就是学生不明白鳝鱼是鱼,而鱼都是用鳝呼吸的。教师讲清鱼的生物学概念,有助于学生记住“鳝”的写法。
如果技术含量比较高,就要提前设计。比如讲《再别康桥》的旋律美,第一节就像轻柔的夜曲,第二三四节就像如歌的行板,第五节就像激昂的交响,而第六节就像低回的哀乐,第七节又回到开头的舒缓的夜曲。诗人的情绪流动、起伏、变化、回环,就造成动人的旋律。那么什么是“行板”?这些乐调又具有什么特征?老师先要弄明白才可以给学生讲清楚,并且可以播放不同的乐曲让学生直观感受。又比如,讲属种概念,可以举例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属概念,它们是包含关系等。又比如讲孔子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的差别,可以引入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这一社会学概念。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其它学科知识,是打破学科分割实现知识融合的重要手段,也是活化师生思维的重要凭借,对于语文教师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值得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