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为何国学经典迟迟未纳入小学语文教育?

2024-06-20 09:48:09 条浏览

谢邀。国学经典迟迟未纳入小学语文教育,本人认为可能是以下原因:一、教育权威和专家们觉得国学不适合小学生学习。二、国学本人觉得深奥,小学生理解能力差,难以教好。三、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就是学了国学也难按它标准要求他们做到。四、国学虽好,本人认为它也有不足之处,对人的思想有束缚,不能起到开拓创新的作用。




对不起,我不认为将你说的那些纳入语文教材有利于儿童的启蒙!!你所认为的所谓的传统国学经典,有很多是和时代发展、现代文明相悖的、格格不入的、甚至是反智的。还有,你所谓的“启蒙”,实质上是“灌输”,而非是“启”。研深、悟透“启”字这个基础概念,知道如何“启”,才会打开儿童思想、智力、智慧的大门。国人不喜在这“浅显易懂”的道理、概念、基本认知、基础理论、基础思想方法上花费大量功夫、时间、精力去研究,总以为它足够简单、总以为它足够易学,拿着书本看看、听听别人说说就会做人了,而学生到了社会上才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它根本并不简单,以至于“学人不成反类虎”,走了许多弯路,受了许多苦,不仅感觉深受其害,反而痛骂憎恨学校教育和老师,甚至是憎恨社会国家也不是不可能。道德最基本的基点和立足点实际上是“尊重”和“遵守”,实际上是“自律”,实际上是在不影响危害“他人”的前提下,做好自己。而怎么“做人”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落足于“自己选择‘如何’做人”这个独具个性的话题上,这和人的经历,以及这些经历中所受的感受,乃至因为这些形成的新思想和认识密不可分。这是一个思想认识重塑、深化和固化的过程,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总之,做人是非常“个人”的事情,教给他们正确认识世界的方法才是师者应有之义!




小学语文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都有它的偏重点,每个阶段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相应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分为三个阶段,1~2年级为一个阶段,3~4年级为一个阶段,5~6年级为一个阶段。这是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同时考虑孩子的学习接受能力,做出的专业划分。

而国学作为中华民族最传统的学问之一,对国学的学习交流往往会牵扯到我们内心最深处的信仰与传承,而这些东西是中华文化最弥足珍贵的东西,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似乎被忽视却又不知不觉受到影响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我们华夏文化的根基,是我们的精神源头,孩子们在校园中,也要用心学习国学知识,培养高尚的品德。

但是,国学只是从某一个方面提高孩子的品格和素质,国学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它与文学,或者说语文,有一定的交集,但并不能彼此替代。而学生课本里的语文知识,则是根据孩子的适应程度选择性的培养孩子的能力,是比较科学的现代教育。这些课文其中也有不少简单的诗词,这些诗词也是国学的一部分。但如果大量的将国学放到课本当中,势必会本末倒置,让孩子学习和理解受到挫折,或者对文学的学习缺乏全面。




我不认同你的观点。

国学内容已经穿插到语文教材中,有选择地穿插,比如单元练习内容《古今贤文(读书篇)》、名人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名人故事(《孔子游春》等),语文拓展,关于姓氏(读音、复姓、《百家姓》的背景等)等这些都是关于国学的知识。

不要一味地推崇国学,或者穿几件华丽的服装在镜头下晃,就是宣扬国学了,未必。

真正的国学体现在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今晚浏览部分问题,很多都不想回答,包括你的问题,已经用“小学语文没有国学内容”强加给读者了,这我不认同。

经典国学的书籍《三字经》《古今贤文》等,包括单元的书法笔画、以及三到六年级的书法教材等,都和国学有关联。

国学已经渗透到小学教育中,毕竟考虑到小学孩子的接受能力特点,加入需要弃糟承精地选择,内容有趣,积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

插图中的这些内容,在教小学语文的教师,都知道有,其他的不多说啦~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