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5 09:41:14 条浏览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其实跟孩子没关系。每个小孩一出生都是一样。关键在于父母,家里的经济,对孩子的教养和从小接触的圈子决定你孩子从哪开始跑,往哪跑,怎么跑。
矛盾心态,现在普遍存在的焦虑状态的真实写照。
1、社会风气就是这样,多数人都是习惯性的跟着走,也不去问为什么,随大流吧。大人自己的生活也是这样啊,不求最好,也不能最差啊,于是跟风气就上来了。
2、给孩子减负,减的是负担,其实最应该减负担的是家长的心里。家长现在职场压力大,面对越来越残酷的竞争,家长只能逼着孩子去学习,希望将来比自己要强。
这两种理论在理论上是好的,但是在实行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
给孩子减负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孩子快乐的去学习,带着兴趣去学习,然而目的达到了吗?并没有。带来的后果反而是学生的抗压能力在减弱,甚至没有抗压能力,一个学校出现了学生跳楼的事件,同学眼睁睁的看着昔日的同学霎那间失去生命,学到的不是珍惜生命,而是学习,威胁老师,别让我写作业,让我写我就像那谁一样。人既然来到这个世上,是来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的,通过学习去感受这个世界,通过最初的学习翻身,走路,吃饭,到大了去学习知识,这些都是生存的根本,减负不是不学习,而是用方法,快乐的学习。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过是大人把自己的焦虑转嫁给孩子,教育讲究因材施教,有些孩子适应快节奏,有些适应慢节奏。逼着孩子不停往前,本身就是违反孩子身心发育规律的。如果逼的孩子变成一个心理有问题的孩子,更是得不偿失。
教育更需要一颗平常心,去寻求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对待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首先做一个明智的家长,有自己的判断力,说减负就盲目跟风,说不输在起跑线上就拿小鞭子在后面追着赶着。都不是明智之举,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有更好的方法去应对该如何的问题。
您好。我是教大育小,感恩大家关注。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两个相互不冲突且不对立的问题。如果认为硬要冲突,那是问者的理解偏差。
我们先来看孩子的减负问题。现在教育部,家长,社会都高呼要给孩子“减负”。那孩子减负,减的是孩子的作业,减去那些枯燥乏味的无聊的作业。减去只是针对考试给孩子带来的过度负担。是的,我们会发现现在的孩子书包太重,让孩子负担重重,让孩子不堪负重。其次是孩子的作业压力过大,考试压力过大,让孩子没有时间去发展更多的能力,让孩子只知道读书,身心没有得到合理的发展。那么针对这一现象,专家,相关的教育专家,教育部提出了给孩子“减负”。许多地方出台了相关的措施和策略,也开始减少孩子的作业,同时的话学校增加更多的兴趣课堂,同时也增加了一些能力培养。给孩子“减负”是没有错的。
那么我们来看“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问题。
关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孩子的一个教育问题。最早是一家早教公司提出的一个理念。同时获得了成功的营销。当然,这里是一个心态问题,当然也是让孩子赢在能力上,而非单纯的考试结果。当然,也反映了很多家长的焦虑心态。原本是为了孩子好,但因为家长的焦虑,还有渴望赢且错误的解读,给孩子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响。
有的家长错误的解读,用错了方法,于是就认为那仅仅是只针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拼命的逼迫孩子去做题,去上某些班级而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也不考虑孩子的能力发展问题,甚至凭自己的感觉和认知乱报班,乱加负担,孩子压力重重,负担更重,但是效果却微乎其微。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孩子减负问题”是一个社会的现实问题,是一个社会现象,而“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家长的一个心态问题,所以二者是绝然不同的。所以有的人把他对立起来是不科学的,是自讨苦吃的。因为没有分清楚性质就乱跟风,乱对孩子施压,四处抱怨,是不科学合理的。
作为家长,一定要有清晰科学的认知,知道自己的孩子该怎样培养,而不是盲目跟风,盲目焦虑。祝福大家!
为什么要给孩子减负,起跑线又在哪里?
我看过一组图,同一条起跑线,一个穷孩子拉着牛车载着父母,一个富孩子父母开着车载着他,他们将来的成就能一样吗?我认为孩子的起跑线就是父母,父母提供的物质和教育对孩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穿金戴银、最优秀老师上门家教、目光长远、知书达礼;而有的人衣着普通,受应试教育,每天除了学习没有其它生活,他们将来的成就能一样吗?即便是同样的条件下,有的人坚强勇敢、正直善良、乐观积极、团结友爱,而有的人除了学习好一无是处、高分低能,那他们将来的生活能一样吗?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必须十分努力才行。
至于减负。想要成功怎么能不努力呢?努力不一定获得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稍不留神就可能被这个时代抛弃,中国人口十几亿,科技的发展却让许多工作不再需要人工,新兴行业不断崛起,以后的竞争会越来越大,现在减负,以后可能会担不起生活的重担。父母应给孩子做出长远的规划,而不是让孩子随波逐流最后泯然于众。
看了题主的问题,仔细一想,还的确如此。
这充分体现了现在的人们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矛盾心理,不止在孩子教育上。
今天生命在于运动,明天生命在于静止,后天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大后天又饭后不宜运动,大大后天超市抢盐,大大大后天药店抢板蓝根,充分表明了人们的从众心理,根本就不动那个秀逗的脑袋瓜。
昨天与亲戚聊起医院的新妈妈,说孩子的纸尿裤应该穿到六岁,婴儿不宜把屎把尿,否则脱肛,所以只能用纸尿裤兜着……那以前没有纸尿裤的时代岂不是人人脱肛?
哎,医院的工作人员尚且如此,那更不用说普通大众了,至于这些有才的想法怎么来的,我想正中尿裤生产商的下怀,大家就明白咋回事了吧?
所以题主这个问题,无论是那种行为背后都有其推手,至于是不是真的全是为了孩子那倒不一定。高呼减负的是怕麻烦心疼孩子的父母还有想歇一歇的教育部门,喊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则是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早教班、亲子班,被夹在中间没有选择权的则是可怜的孩子们。
那些不假思索一呼而上的人们蠢的不是一天两天了,今天有明天后天还会有,偷笑的是既得利益集团,哭了的只有孩子们吧。
【一位孤独症儿童的父亲,孤独地看世界,也许是最独特的视角,坚持用文字感染大家,请关注我,请喜欢我的文章的人们评论转发扩散,请做我们能做的,请尊重自闭症谱系的生活,谢谢】
这个问题确实道出了现代社会一种深深的无奈,我给满分!!!
之所以要高呼“给孩子减负”,是因为现在的孩子确实负担太重。除了学校的课业,还有更多的校外补课在等着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奥数、英语、阅读、写作……绘画、舞蹈、乐器、书法……围棋、游泳、球类、跆拳道……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层出不穷,家长和孩子疲于奔命。
教育主管部门确实也看到了孩子们的辛苦,听到了家长们的呼声,也确实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减负措施,比如在校时间不得超过几小时,作业量不得超过多少,周末节假日不得补课等等。
之所以一边又高呼“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因为分数指挥棒并没有改变。教育资源有限,优质教育资源更少,想要进入好的学校,必须要靠分数。现在减负之后,本身孩子用于学习的就少了,别人家的孩子都去补习班补习了,我家孩子要是不去学的话,势必就是人家分高能进优质民办学校,我家分低只能去一般的学校。如此下去,只能分数差距越来越大,偏偏大学又是按照分数录取的,综合素质再高也没用。
所以大家就更要送孩子去上课外辅导班了。而教育部门的减负是管不到校外的。校内减负减得越多,校外培训机构的生意就越好,学生的学习负担就更重。于是,出现了神奇的一幕:不减负,孩子苦,家长累;减负,孩子更苦,家长更累!!!
因此,只要分数指挥棒的现象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所有的减负都很难取得太大成果!
‘减负’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说的并不是同一个问题。
减负:指的是教育部门减少学生们的作业量,降低考试的难度,同时降低入学门槛,不做填鸭式教学。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指的是家庭教育应该从小开始,而家庭教育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上个辅导班,学一项才艺就可以完成的。
家庭教育渗透在家庭的每一个细节里。最好的教育是家庭给的,用几个明星家庭来举例子:
先说黄磊,在《爸爸去哪儿》中我们能看到黄磊给多多的爱可不仅仅是溺爱,他时时刻刻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给女儿做示范。他不用绝对的对错来衡量一件事的价值,而是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教会女儿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当然,多多也有很多的才艺课要上,但是上课的目的并不是掌握一项技能,而是用心体验其过程。
然后是吴尊,虽然他是个富二代,却只依靠家庭的财力,浑浑噩噩地生活。他坚持运动,强健的体魄可不是一两天能练出来的。他坚持早起,高效地利用每一分钟。他把孩子当朋友,孩子在他的甜品店吃甜点,他也要吐槽一下:‘你们吃甜点都不付钱的吗?’他当然不缺这点钱,可是他的吐槽却暗示孩子们要自力更生。
这些明星们都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然而这‘起跑线’是从小培养成良好的习惯,绝非简单地掌握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