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孩子运动时为什么总是容易受伤?

2024-02-17 10:35:40 条浏览

1、体质差

对于平时锻炼较少、体能素质差的人员来说,训练时由于强度大、节奏快,训练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加上这些人耐受力差,难以完成全部科目,勉强而为之,容易形成累积性疲劳而受伤。

2、心理素质差

这些人在运动中常常恐惧、紧张,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水平,尤其是在对耐力、爆发力、反应能力要求很高、高强度的运动中比较容易受伤。

3、性格内向

性格内向的人员受伤后不好意思表现出来,经常强忍着,耽误治疗,结果小伤引发大伤。

4、感觉不协调

有些人员对动作的领悟不够好,动作协调性差,加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运动中容易受伤




每一位孩子的内心都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渴望能够探秘和认识这个世界,同时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会遇到危险,会受伤。那么对于身为家长的我们就会担心不已,特别是孩子们在运动锻炼的时候。

运动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是促进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适量的运动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发展,提高身体素质,但是不正确的运动方式会使儿童青少年在运动中受到损害,所以在运动之前应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家长以及老师应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指导。

为什么会发生运动损伤?

1.儿童青少年身体还处于发育阶段神经和肌肉等结构均未发育完全,力量、灵敏性、平衡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水平较低,大量活动使身体承受超负荷的压力,从而导致受伤。

图片来自|123rf.com.cn

2.儿童青少年运动具有自发性,运动前没有专业人士进行指导,且儿童青少年接受的体育教育不够充分,没有养成锻炼前热身的好习惯。促使孩子在运动过程中极易受到损伤。

3.儿童青少年大多活泼好动,他们有极强的求胜欲与冒险欲,对于危险没有正确的概念,从而导致儿童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极易造成过度锻炼,从而发生运动损伤。

不同类型运动损伤的处理方式不同,开放性软组织损伤、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和骨折这三种运动损伤是孩子们最容易受到的伤害,受伤后应该这样做。

受伤的类型以及怎样处理?

1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是指损伤部位皮肤黏膜受损的软组织损伤。常见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有擦伤、切伤和刺伤等。刺伤的创面较小、较深,不利于伤口的通风,应该特别注意对破伤风的预防。

治疗方法:一般开放性软组织损伤以局部治疗为主,基本处理方式包括止血、清创、修复组织器官与限制患处运动等。

图片来自|123rf.com.cn

2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损伤部位皮肤黏膜完好而内部软组织受损的损伤。常见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有肌肉拉伤、挫伤、关节扭伤和腱鞘炎等。

治疗方法:急性期内切忌对损伤部位进行热敷,应在伤后24~72小时内止血、防肿和镇痛,基本处理方式为限制患处移动、冷疗、加压包扎和抬高伤肢等。急性期后需减轻损伤部位的瘀血、加快其血液循环和组织再生,基本处理办法包括热敷、按摩和佩戴护具等。

3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骨折后会出现局部变形,肢体等出现异常活动,伤口剧痛,局部肿胀,淤血等症状。骨折发生时,应注意保护断端的完整性。

治疗方法:移动前,应对患处进行适当的固定,减少因断端移动造成的二次损伤。开放性骨折,需对肢体的近心端进行加压包扎,以减少出血。康复后需针对受伤部位的肌肉进行专门的训练,以促进其恢复,防止因肌肉力量不足而造成其他损伤。

总而言之,儿童青少年运动前,应接受充分的体育教育,养成锻炼前热身的好习惯,并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运动损伤发生后应及时处理受伤部位。

【赠书福利】家长教师须知|儿童青少年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受伤后应该这样做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小玩子看到一个视频。

视频12秒处,听到一声“卡刺”,摄像机离运动员这样远的距离,在屏幕这边的我,听到这么响的一声都觉得痛。经诊断该运动员确诊为左大腿股骨骨折,已在当地医院顺利接受手术。

很多网友送上祝福关心的同时,也十分感慨自己“曾经受过的伤”。

“有一次跑步不小心摔倒,结果膝盖给磕破了”。“高中踢足球,抢球的时候跟人腿对腿互相撞上了,瘸了好几天”。“打篮球的时候,跳起来抢篮板,落地时踩到别人的腿,一只脚崴了,休息了半个多月”。

在我们印象里,运动过程中多多少少都有受过伤。很多人运动也不是为了往专项运动员的方向发展,只是兴趣爱好,而且能强身健体,如果身体常常受伤,岂不是没有锻炼身体的意义了。

「运动这么危险的话,还是不要让孩子运动了,万一摔伤、骨折,想想都心疼」。父母们也不能这么想,如果运动真的这么危险,谁还会愿意健身?小玩子认为,运动不危险,不正确的运动才危险。

01

没热身

有时候小玩子去到公园时,看到父母们带孩子到公园,孩子一来公园就爬啊、跑啊、玩单双杆啊;有些孩子去到球场,直接就到场上追逐足球.......看得我心惊胆战。

在没有热身之前运动的话,极其容易受伤。因为我们全身没有进入预热状态,很多肌肉、关节就没有那么灵活,一旦受到外界的冲击力(接球、落地、碰撞等),就容易出现受伤的情况,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是扭伤,关节扭伤,肌肉扭伤。

02

不规范

一个起跳动作,一个投篮动作,有些人是模仿别人怎么做自己就这么做,或者是自己觉得怎么舒服就怎么做,而没有正确的规范运动动作,这给未来运动时埋下了隐患。

比如,一个往下跳的动作,落地时受到地面冲击力的影响,很多人是习惯性“内八字”落地,即膝盖往里靠,这其实是很危险的。

膝关节是起稳定性的作用,如果在落地时,膝关节往里靠拢,则会影响下身的稳定性。所以很容易造成起跳落地时摔倒受伤的情况。

03

太紧张

首次上场或者遇到大型的运动赛事时,我们难免会有些紧张。但是我们过于紧张时,会导致肌肉处于紧绷的状态,这非常不利于我们在运动过程中活动,容易受伤,也容易出现失误问题。

对于难度系数高的运动项目,出现失误便很容易受伤,就像我们前面看到的视频那样,酿成悲剧。

所以,我们在运动前可以针对性地做一些练习准备,从而避免运动损伤。

01

充分热身

运动前热身可以放松身体,缓解紧张状态,增加肌肉温度,使肌肉更加灵活,提前进入运动状态,可以让后续运动顺利进行。增强了肌肉和骨骼的灵活性后,能够有效减少运动损伤。

热身运动能够增加血液流量,提供更多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给肌肉,帮助肌肉的肌腱与关节接受更大强度的训练。

有两点需要注意的:①.全身热身完之后,针对接下来的运动中主要的发力部位做热身运动;②.热身运动占正式运动时间的10%-20%即可。

02

科学训练

很多人不知道科学训练的重要性,对于业余运动爱好者而言,可能只是出现运动容易受伤的情况,而对于运动员来讲,没有科学训练,则会大大缩短自己的职业生涯。

我们前面提到‘往下跳’的动作,正确的做法是落地时脚尖朝前,保持膝盖稳定,下蹲缓冲腿部冲击。从而保证膝盖、脚踝关节的稳定,有效避免关节扭伤的情况。

这只是「身体功能训练体系」课程里提到的一小点,从小学习科学运动,使肌肉、关节、骨骼无损训练,让身体全面均衡发展,孩子才能走得比别人快、比别人远




孩子运动时为什么总是容易受伤?

外部因素:

一、运动场地是否安全

不管是进行户外还是室内运动,都可能会隐藏一些安全隐患,比如地面是否有尖锐物品、地面是否平整、运动设施是否老化、是否有其他防碍孩子运动的物品等。所以在孩子运动前,我们一定要全方位检查一下运动场地,清除危险因素,这样才能避免孩子运动时受伤的概率。

关注场地安全

二、避免相互运动时的碰伤

孩子运动时往往群体性的比较多,孩子之间相互碰撞,容易发生意外,我们要合理安排,尽量保持距离,在安全范围内活动。

避免碰撞意外

三、运动装备是否合适

孩子运动时,主要依靠脚部的力量支撑,而他们的骨骼还在发育中,脚骨可以说是非常脆弱的。想要孩子运动过程中少受伤,最好给他准备好合脚的运动鞋。运动鞋会根据孩子运动时脚部的形态来设计,从而能减少他脚部受伤的次数。而且鞋底都比较软,弹性好,能减少孩子跳跃时地面带给脚部的冲击力,从而更好的保护脚踝。还有些运动需护膝、护目、护头等,这些都提前准备好。

做好防护准备

内部因素:

一、准备活动是否充分

思想麻痹、准备(热身)活动不充分或不正确时,肌肉的生理机能没有达到大强度运动所需的状态,中枢神经系统不兴奋,能量代谢慢,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运动,生理惰性大,动作僵硬、不协调,力量不能很好的发挥,极易造成肌肉拉伤。

做好运动热身

二、动作是否规范

孩子进行运动,最好是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所进行的动作应做到规范、合理,不能盲目追求效果而自行加大强度,或过于粗暴的动作,所选动作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体要求。

动作规范

三、身体或心理素质

如果孩子有某种疾病不适宜某种运动,一定要事先告之;平时身体素质训练水平不够,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都没有专门加强,关节灵活性及稳固性差,反应迟钝,运动中动作僵硬不协调,容易造成损伤;在运动中过分紧张或胆怯犹豫,容易受伤;如果情绪不高时运动,肌肉僵硬缺乏弹性、协调性差,易导致损伤;而带情绪训练,如比赛时互不服气、好胜心强、动作粗野,也会增加运动损伤的发生。

我运动我快乐

总之,孩子运动时应做好全方位考虑与准备,做好安全预案,避免运动带来的意外伤害。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