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在和学生谈话时,班主任要让学生多表达,自己少表达对吗?

2023-06-24 14:39:55 条浏览

作为成年人,老师,肯花时间听孩子的倾诉,善于倾听,绝对是好老师。

孩子最希望的是平等,虽然他们真的还需要引导和管教,但是内心很跃跃欲试,渴望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就不免出问题。有了问题,有老师肯听,可以互相聊天沟通,请教,对于学生是莫大的幸福。对于老师,也是拉近和学生关系的好机会。




谈话包括表达与倾听,它是一种双向的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单纯的表达是演讲,不是谈话:单纯的倾听是听众,也不是谈话。师生谈话,老师往往是主导,谈话的目的诸如表扬、鼓励、劝慰、批评、训诫、探寻等等。老师表达,学生倾听;学生表达时,老师也要倾听。谈话应是平和的、顺畅的。至于谁先表达,谁先倾听,要看谈话的目的、具体的情境等等,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最终完成要解决的事项为标准,并不存在谁要多说、谁要少说的问题。




有效的谈话是从对方的谈话中,了解他所要表达的事情或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或给予指导性建议。凡事从学生的角度为他着想,进而达到帮助及疏导的作用。

倾听孩子的内心,尊重孩子的想法。

同理孩子的感受,接受孩子的错误,将自己的想法不强加给孩子。通过肯定孩子,与孩子同频,增加信任度,从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是属于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和老师无关的,比如和同学闹矛盾、父母工作太忙、上学爱迟到之类的,那么老师就不必插手太多,交流时要更多的聆听,当用心陪伴时,学生就会愿意释放,并自己找到解决方案。

如果是属于老师遇到问题,学生本身觉得没问题,比如写字太潦草老师看不懂、下课活动范围太大老师觉得不安全、周末经常去逛商场老师担心影响学习之类的,那么老师要说出自己看到听到的事实,而不要评价,并且表达自己面对这些事实时自己的感受,以及期望。如果平静不带评判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是很可能愿意去思考自己是不是有需要改变的地方。

如果属于师生双方的问题,比如考试没考好,发生早恋现象等等,实际上老师和学生都需要面对问题,那就要彼此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然后共同提出解决方案。作为老师,既需要提出自己的价值观,同时,也要允许学生表达。心理学上有一句话叫“感觉好离目标更近”,所以老师的职责是让学生能够越来越上进,而不是证明自己正确,让学生上进的方式不是说教,而是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并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当他感受良好时,更有可能向着老师希望他的样子去改变。




师生谈话,多数情况下,老师处于主导地位,谈话的目的可以是表扬鼓励、也可劝说批评、还可以训诫探寻,等等。老师在表达,学生要认真倾听;有时学生向老师反映情况时,老师也要倾听,创造和谐氛围,让学生一吐为快。谈话应是平和的、流畅的。至于谁先表达因事而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