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有什么历史类书单推荐吗?

2025-01-17 10:26:30 条浏览

谢谢邀请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几本涨知识又有趣的书。(打字太多了,我选择用图片的形式)




答|艾栗斯拿走

不谢!这本书我可以笑一整年!

“有些人教导男孩应该要夹紧臀部,以免腹中气体排出。然而,若是为了顾及礼貌,而憋出病来,可就不妙了。要是有机会离开现场,且让它默默释放,否则的话,就遵循古代谚语,用咳嗽隐藏屁声吧。”

——1530年《男孩的礼貌教育》

即使不常常逛书店,你可能也会注意到:最畅销的书永远是那些励志成功学或是社交、生活指南。从职场小白的晋升手册、到居家主妇的神奇收纳术、从如何烤出一个涨姿势的下午茶蛋糕,到如何育儿或是如何安度晚年……书籍是人类“良师益友”这句话,看来“良师”确实要摆在“益友”的前面。不是每个人都想在闲暇之时通读莎士比亚,与大师心灵对话;但是每个人,只要他切切实实地生活着,就免不了对只活一次的人生中面临的大大小小的问题束手无策、亟需指导。

千百年来,莫不如是。

一位叫伊丽莎白.阿奇柏德(ElizabethP.Archibald)耶鲁大学历史博士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教,主要讲授以上人类“指导手册”的历史发展。为了准备课题,她在图书馆的古籍书里穿行,发现原来从五世纪起的古欧洲,就有了类似于今天的“指导手册”,就连书名也和今天的畅销书们如出一辙。

特别是印刷术兴起之后,由于人群求知欲的庞大市场、关于日常生活指南的手册激增:比如出版于1579年伦敦的《一千件值得注意之事》(athousandnotablethingsofsundrysortes)、1688年的《家庭必备手册》(anecessaryfamilybook)、以及以拉丁诗文体写成的《文明人之书》(UrbanusMagnus)针对如何成为一个风度翩翩的中世纪人,提出了事无巨细的意见。

以上这些印刷成册、曾经风靡一时的指南书,覆盖了“健康养生、亲子家庭、社交礼仪、家务技巧、恋爱心理”等等方面,伊丽莎白发现原来除了“如何抢救腐败的鹿肉”、“如何防止老鼠偷吃奶酪”这种烦恼外,旧时的欧洲人对于“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保持体面(是不是想起了“知乎”:如何把优衣库穿出年薪百万的样子”)“如何改善记忆力”、“如何预测生活花费”“如何安排求爱行程”这种互联网时代各种问答平台上高点击的问题,在当时的欧洲人那里也有着同样的热烈追寻和自信满满的答案。

不过这样的回答在今天看来难免有些啼笑皆非。比如在十三世纪《健康养生之书》里,作者是这样回答“如何治疗秃头”的问题:

“用磨碎的洋葱不断地按摩你的秃头之处,就能够恢复你头顶的魅力。”

关于“如何放屁”,1530年《男孩的礼貌教育》一书里有这样良心的忠告:

“有些人教导男孩应该要夹紧臀部,以免腹中气体排出。然而,若是为了顾及礼貌,而憋出病来,可就不妙了。要是有机会离开现场,且让它默默释放,否则的话,就遵循古代谚语,用咳嗽隐藏屁声吧。”

有些问答甚至可以说是异想天开,比如玛丽西欧.费奇诺的《人生三书》(devitalibritres)里传授的“如何保持年轻”怎么看都像是吸血鬼:

“我说年轻人啊,热诚、健康、快乐又温和,他们的血液都是最上等的…因此,老人可以像水蛭一样…吸取一、两盎司的血…在月圆之夜采取行动。”

伊丽莎白被这些妙趣横生的回答生生吸引,虽然有些答案看似荒谬,但能够被印刷出版,说明在彼时彼地作者和读者都是信以为真的,更何况这里面的许多问题至今还烦扰着互联网时代的人。

于是伊丽莎白将这些问题和回答整理分类,2103年PO上了blog“先人有何妙计?”(askthepast)吸引了一大批热爱历史的网友前来围观。在关注人数只增不减的阅读量下,伊丽莎白将网站上的问题整理成册,终于出版了一本中世纪欧洲人的“生活指南书”—《餐桌上中世纪的冷笑话》。这本书实在是太爆笑了,吃饭的时候不建议观看。




谢邀,首先推荐“兰陵笑笑生”给大家,自己去百度一下,不是每一个都能搜到!

其次是袁腾飞老师的视频,很接地气!

其实这个我也向别人推荐过的:

《如果这是宋史》,作者“高天流云”。类型为两宋朝史,幽默、通俗。手法非常类似于明月,不过个人觉得还是明月写的比较好。看了就会爱不释手!

《千古名将英雄梦》,作者“江湖闲乐生”。类型为描写中华自古至今所有军事名将。通俗、幽默。但作者写的有些片面,不够客观,有点情绪化。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

《五胡十六国的那些事》,作者“邙山野人”。看题目就知道是明月兄的跟风之作。类型为西晋末期至南北朝前期的历史。通俗易懂、幽默稍显不足。但难得的是作者把那段最乱的时期整理的清晰、明了。很值得一看




既然要学历史了,那些教科书一类的书估计女生本人已经看了不少了,肯定就不用推荐了,推荐几本文史类的书吧,半是调剂半是从侧面拓展兴趣吧。

一是陈徒手的两本书,《人有病天知否——一九四九年后中国文坛纪实》和《故国人民有所思——1949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侧影》,最早出名的是前一本,后面一本可以看做是前面一本的延续。陈徒手原名陈国华,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致公党中央和作协工作过,又有机会在有关部门接触了大量的一手资料,——能接触到完全是因为当时这些机构对档案管理没有意识,很多资料都在地上堆着,后来才意识到这些东西有的有史料价值有的可能涉及敏感内容。

在占有了大量资料以后,陈徒手写出了《人有病天知否》,在书中真实地再现了沈从文、俞平伯、老舍、丁玲、赵树理、汪曾祺、郭小川、浩然等作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际遇和故事,以及他们幽深曲折的心理历程。后一本《故国人民有所思》借用了毛泽东的诗词,延续了同样的主题,描绘的是俞平伯、王瑶、傅鹰、周培源、贺麟、马寅初、汤用彤、冯友兰、冯定、蔡旭、陈垣十一位先生在建国后十多年间的生存处境。这两本书是研究文学史和知识分子历史不容错过的读物。

顺着这个线索,可以再推荐杨奎松的《忍不住的“关怀”》,书中通过对燕京大学哲学教授张东荪、报人王芸生、清华教授潘光旦三位历史人物在1949年前后的遭遇,来从细节上关注知识分子集体转向、不再发声的历史疑问,通过对三位知识分子生活的考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本书可以跟杨奎松去年新出的《“边缘人”纪事:几个“问题”小人物的悲剧故事》对照着读,可以对那段历史有新的感受。




另一个国家的历史,激起一代中国年轻人的共鸣。这是一本了解美国精神气质缘起的书,是一本启迪了无数作者的经典。作者威廉·曼彻斯特,美国著名通俗历史作家、著名记者。肯尼迪总统密友,多次为其撰写讲稿。《光荣与梦想》使他一举成名。《光荣与梦想》引进中国后,影响深远,成为无数人必读的经典书之一。

南炳文教授的自选集,涵盖了明代思想史、史学史、政治史、中外关系史。读完它你能明白燕王朱棣在明太祖逝世前的政治处境

《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县与村里》写早期基础社会的困境在于北朝史研究历来史料匮乏,基层社会史料更少

《君主与大臣:清中期的军机处(1723-1820)》

[美]白彬菊(BeatriceS.Bartlett)著董建中/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本书利用台北和北京所藏汉文与满文档案,采用内外朝的分析框架,深入细致地研究了清中期的军机处。




二十四史都是文言文,可能不适合我们大众阅读,所以我选择了一些通俗读物,虽然与正史可能有些偏差,也夹杂了作者个人感情,但总得来说还是可以一读的。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国家众多,也很凌乱,交错复杂,这部书整理的比较好。

《那时汉朝》。风格模仿《明朝那些事儿》,但很值得一读。

《血腥的盛唐》。写作风格凝重,我最喜欢的一部,读到激动出不禁流泪。

《如果这是宋史》。类似于盛唐的写作风格,我也很喜欢。

《明朝那些事儿》就不用说了,可以说是通俗历史读物里面最著名的一部。

《历史深处的民国》。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整段历史也很乱,这部书整理的很好。

明朝自崇祯自缢后,后面的南明小朝廷基本不被承认,也鲜少有记载,顾城的这部《南明史》值得一读。




首先推荐纪事本末类,中华书局版的,这套书看完基本上算进门了;想看多一点,就是通鉴类,包括《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明通鉴》、《清通鉴》;再上就是二十五史了,花的时间要长。通史类的,国内还真的没有完全满意的,不是阶级观念性太强就是凌驾于古人之上,说三道四,可以看一些专史中的精品。




非常多!非常多!那就说说我收藏的。《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国榷》、《罪惟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国历代战争史》、《明史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三藩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万历野获编》、《涌幢小品》、《五杂俎》、《双槐岁钞》、《玉光剑气集》、《玉镜新谭》、《明季北略》、《明季南略》、《三垣笔记》、《四友斋丛说》、《小腆纪年附考》、《十国春秋》、《今言》、《典故纪闻》、《玉堂丛语》、《皇明通纪》、《宋史全文》、《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震泽先生别集》、《啸亭杂录》、《郎潜纪闻》、《康輶纪行》、《契丹国志》、《大金国志》、《大金吊伐录》、《熹庙谅阴记事》外七种、《大金吊伐录》、《鄂国公金佗粹编》、《草木子》、《客座赘语》、《菽园杂记》、《大唐创业起居注》外七种、《西夏书校补》、《挥尘录》、《铁围山丛谈》、《涑水纪闻》、《康輶纪行》等。你自己看看吧。




历史书籍可以分为很多种。

一手的历史书,可以看《左传》,二十四史(至少看看其中的《史记》、《汉书》)。不耐烦看文言繁体,也可以看翻译过的白话文版;

一手历史书还包括各朝代的历史笔记,都是一条一条的史事,当然有很多不一定真实,如《世说新语》、《涑水记闻》、《明季南北略》;

二手历史书,属于作者从大量历史题材中搜集整理进行再加工出来的,最著名的是《资治通鉴》、《中国通史》、《国史大观》,也包括《明朝那些事儿》;

第三类是历史小说,以真实历史事实为背景或依据,刻画历史人物。这一类比较多,例如:《李自成》、《大秦帝国》、《康熙大帝》、《雍正皇帝》。这些书看下来,也可以对那一段历史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第四类是历史演义,这类书基本只是拿历史当背景,大格局没有错,其中的历史细节就错得离谱,不能当真,比如:《三国演义》、《岳飞传》、《封神演义》;

第五类是历史研究类,专门探讨历史中一些不确定或历史表述不完整、有分歧的问题,这一类就不举例了。




看到要求说推荐有趣的历史类书籍,从小就在史坑里长大,而后又读了历史系,身为历史老师的我就不请自来了。

从小从糊墙纸开始就看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和名人传记,感觉历史知识包罗万象,囊括古今,以历史为业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后来读了历史系,接触了很多训诂考据和版本目录学的相关知识,开始认识到历史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儿。但作为历史爱好者,还是可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借鉴一些为我所用的价值。

这部《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上下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发行,根据法国当年的《小巴黎人报》、《小日报》,选择彩色石印版画、彩色照片近400幅,解说文字数十万字,汇集了从1850年——1937年间对中国的几乎所有重要新闻报道,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解读近代中国历史的视角,是一套难得的近代史的活教材。

书中的图片把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展现的栩栩如生,像慈禧太后、光绪帝、李鸿章等人的形象和我们在其他的教材书上看到的有巨大的差异,这也勾起我们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

总的说来,这是一套难得的触摸近代史老照片的好书,值得推荐。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已经不知道被同行和历史爱好者推荐过多少次了,而且多次再版。

推荐这本书的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

1、这本书不管是作为历史著作还是文学作品,它的可读性都非常高,堪称是一部具有经典意义的历史作品。国人的过去和现在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2、黄仁宇在30多年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从《万历十五年》开始,彻底改变了局面,黄老倡导的“大历史观”被整个学术界所熟知并推崇,他对史学的严谨和认真的求学态度值得后辈们不断地去学习。

3、黄仁宇的书时代感特别强,能很好地凸显出明朝的时代特点,明朝的许多人物如离经叛道的李贽和王阳明、张居正、戚继光、海瑞等人都能从这本书当中窥见他们的影子。

《万历十五年》不管是历史专业的科班出身,还是历史爱好者都是一部非常好的书籍。

作者:梦归秦淮(一个最会写字擅长P图的历史教师)

致力于个人成长、文化类的干货分享,欢迎关注我的号!




你这题目有点大。正史中前四史,至少要读《史记》。推荐韩兆琦的《史记笺证》。杨伯骏的《春秋左传注》。这两种书可以精读。通读《资治通鉴》即可。学术研究书,有一套河北教育出版社的二十世纪史学研究丛书。约有二十来种,每种都是精品。通俗历史书,有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当前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二月河的康雍乾三帝小说。至于外国专家写的中国历史书,象《剑桥中国史》看不看都无所谓,外国人研究中国史说穿了就是隔靴搔痒,抓不到点上。




论历史书,我良心首推《另一半中国史》,当年高考前夕不惜熬夜通读。读这本书会让你感受到一部不一样的中国历史,它是中国首部全面关注55个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图书,全面介绍了中国另外55个民族的来龙去脉。书中用详实的史料,通俗的语言,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叙述了中国历史上各少数民族的兴衰更替和发展演变,内容丰富,各少数民族的历史脉络清晰,读后让你感觉到一个全新的中国。




感谢邀请~

欢迎关注《谭谈世界史》,纵深于世界史、中国史、日本史,只还原你所关心的历史~

老汉18岁就科班儿学历史,先进40岁有余,推心置腹、语重心长、顿足捶胸、感天动地的说,对历史有兴趣是特别好的事情,但千万别特意的去学,而是要“耳闻目染”,耳闻几年后,再对自己特别喜欢的历史领域(比如中国的某种历史现象、历史过程、世界史的某个阶段某些人物或者某个特定的国家)“目染”几十年或者更久。

千万别像我这样,学历史学成了个学究而后只能靠四处走穴、看看古董、玩玩文玩、收点古书(如下图~)赚点夜草。

如果谈起哪些书籍,如果是中国史,直接看资治通鉴,看小说版,别看原版,会把你看睡着,小说版相对还有些意思。

千万别看近代或现代人写的历史,原因懒得说,那不是历史,是纂史。

世界史部分就广了一些,建议由二战导入世界史,毕竟,一部二战就是几乎半部欧洲史,由这里引入世界史,再对自己喜欢的领域纵深下去。

千万记住,世界史,要么纵深,要么就翻都别翻,害人害己。

还有呢,可以研究研究某个国家,比如,我用了20年研究日本,不是我崇尚那个国家,而是,研究它,才能有机会吃掉它,光用嘴喷是填不平黄海和日本海的。

别专门的学,千万别,90岁再开始,也一点都不迟!

好啦,最终呢,欢迎随时和我交流,也欢迎关注《谭谈世界史》。

《谭谈世界史》每周随机抽取优质粉丝回复并分享精美礼物




强烈推荐《另一半中国史》,该书既形象而又寓意深刻,点明55个少数民族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肯定了少数民族对祖国的缔造和发展的巨大贡献。在“文化喧嚣”的时代,坚守、沉静、思索和高雅的情趣成就了高洪雷先生这部经得住历史检验的著作。




我就推荐这几本看过的比较有趣的历史类的小说吧。

1.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

这本书当时还挺畅销的,我弟买了一本,厚厚的900多页,字排的紧凑,一眼望过去密密麻麻,如果是以前的我,绝对不会搬起一块砖读,但我很好奇,这本书有什么魅力,这么多人看。

教科书上的历史是死板的,它只会告诉我们某某年发生了某某事,某某人是奸臣还是忠臣。朝代变更描述的篇幅很有限,寥寥几个形容词,譬如大唐开元盛世繁荣、宋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明朝黑暗贪污严重等等。

许许多多历史人物被写的单薄而苍白。

这本书吸引我的原因,就是在看小说,用了很多流行文学的描写手法和表现方式,有头有尾,有人物的囧事和风光,我喜欢读长故事,这很能满足我。

2.刘和平的《大明王朝》

3.三戒大师的《官居一品》

这本是以历史,夹杂穿越,虽然有点架空的意思,但是介绍的一些史实还是和历史相符的,这本故事气息更重,可一读。

基本上看小说类型的历史都是明朝。




尚书,不读尚书对中国尧舜禹夏商周到春秋以前的历史就没有概念,对中国文化的源头没有印象。




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雷颐的《历史:何以至此》,落尘的《民国的底气》,张鸣的《重说中国近代史》




《辛亥:摇晃的中国》(张鸣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张鸣先生对近代史,研究经年,所以辛亥革命对于他来说,是轻车熟路,我曾在此书出版前,听他讲了与此书同名的讲座。通过那个讲座,了解了他的核心观点,那就是辛亥革命前夕的改良与革命的赛跑中,不是因为民生困苦而发生,而是因为改革的滞后、政府信用的破产导致。这本书勾勒了“首义、情势、会党、尚武、军国、留日、八旗、殉节、商团、学堂、辫子、旗帜、暗杀、炸弹、报禁、新军、国会、选举、军费、税金”等诸多细节和场景,很有阅读欲望。

《重叠的美丽》刘德科(文)+李颀拯(摄影)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定价:36.00元这是本试图嫁接多个领域文史资源的城市笔记,确切说,那城市就是杭州。文字与摄影高度一致地潮湿温润,反衬得纸张选择过窄过硬。苏轼欧阳修蔡襄白居易等一并重返杭州,而这本书就像是为他们买好的一节VIP软卧。文字在窗外飘逸,微风小雨,偶尔转晴。

《53次》+《67目》歌川广重+石山皆男绘著三晋出版社2010年4月定价:84.00元这两本书只宜在下午茶桌边随意翻阅:从横32开形制到迷人倦怠色调再到精简细密图说,都极易搭上那时那刻或许突然降临的慵懒与空寂。难得美术师朱赢椿这番深藏巧思。躲在两本奢靡日系古书之后,他将一己私密的古登堡之恋制成暗香,香透纸背。

《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美】韩利著,张健译三联书店2010年8月定价:18.00元古代日本人为什么不吃肉?不是因为信佛,而是保证吃上饭先,消耗大量作物养殖牲畜不划算,吃肉是上流社会的奢侈行为,以至于后来日本人吃肉用隐语,猪肉叫山鲸,鹿肉叫枫。

《嗜血的皇冠:光武皇帝之刘秀的秀》曹昇著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年9月定价:29.80元一口气读完。以前不觉得《流血的仕途》精彩,啰嗦。但这次曹昇的刘秀,确实让让读起来畅快淋漓,也许是题材的关系。刘秀最后的成功,除了未雨绸缪、谋略和运气,他的“合法性”营造,也是如此,历史上只有汉朝,用“血统”延续了三朝。那个时代的人们,第一次被“独尊儒术”洗脑吧,这是洗脑的力量吗?




即兴回答一下。1.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书名可能有误)、《中国历史精神》。此为基础,确立一个准确的历史观。

2.进阶可读钱穆《国史大纲》,比较难。可以结合钱老弟子叶龙整理的讲稿《中国通史》一起看。启发不少。《万历十五年》也可。切换读史角度。

3.补充部分可看《易中天中华史》,通俗易懂。

4.西方史可以推荐《最简欧洲史》。补充可读《大人物的世界史》(比较可读)和《耶路撒冷三千年》。还有《伯罗奔尼撒的战争》《金雀花王朝》《剑桥美国史》《光荣与梦想》等等。供参考。

以上。




帝国的惆怅,辛亥·摇晃的中国,万历十五年,大秦帝国(1,2,3),明朝那些事儿,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嗜血的皇冠,歺桌上的中世纪冷笑话,另一半中国史(高洪雷),53次·67目,bbc全球通史,波斯少年,天堂之火,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国史大纲,极简欧洲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第三帝国的兴亡,人类的故事,大明王朝1566,易中天三国史,官居一品(三戒大师),如果这是宋史(高天流云),细说三国,细说秦汉,晚清七十年,唐诗并不如烟,德川家康。

世界历史很有趣(其实袁老师只是接地气,书,真心一般),石国鹏说史。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