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2 17:15:15 条浏览
被遗失的普洱茶文化
来自于千年的远古普洱茶文化
已经被喝普洱的人遗忘了
七十年来,我们风雨兼程。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建设成就。与此同时,我们好多瑰丽的传统文化却被忽视,我所已知并深深遗憾的有方言文化。我所在的地方乃是先秦故里,秦岭腹地,南北方文化,秦羌氐文化交融之地,语言文化相当丰富。这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好多语汇,词汇都已经被现代语汇取代。比如,小时候,奶奶常说的一yan水。其中的yan,后来在秦文化博物馆发现,它是一种先秦时代流传下来盛水的容器。深深后悔当时年纪小,没有将这些深厚瑰丽的文化记录,挖掘,保存。期盼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来挖掘,保护,传承这些内涵深厚的民族文化,不要让它们孤独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数不胜数,大到家国,小到村落。逐渐消失的原因在于没有传承者。
比如我的故乡,就有一种叫“领头节”的文化,现在家乡的人们,只是过节,并没有举办那些“舞会”,我记忆中,那种场面是盛大的,似乎像是在讲一个故事。上村过了领头节,就到下村过。因为只见过一次,所以没多大印象(其中的故事是我自己按着印象来的,什方老的步伐就像讲故事一样)。所记得的也记录了下来:
《忆岭头节》2018.10.21子涯
半月知乡音,秋来日更短。思忆少年时,犹新如昨宵。十四上村节,十五下村节。
苏韦黄林氏,四姓三家节。黄氏做客卿,上下备厚礼,十四上那路,十五下那路。
上下村庙堂,传承习俗礼。各家出钱粮,宴请十方老。杀猪宰牛羊,祭祀告祖先。
筵请亲朋来,好客一家人。饭后还尚早,手提长板凳。徒步土地庙,林子空旷处,戏台粗显露。老少细声语,红颜祸水出,恩上赐婚姻。敌国君王色,迎亲劫公主。
驸马变将军,台上将军到。披风持长剑,策马向敌营。拔剑杀千军,直取敌军帐。
交战三百回,一剑刺庸王。公主归故土,驸马卸戎装。历经九劫难,同的共枕席。
戏曲无声息,意为己着见。散去提板凳,月圆影长长。
当然,我无比的希望故乡的“清明祭祀”这一项传统永远流传一下去。
小时候,每年最期待的就是扫墓,扫墓分为两种,一种是众人的(同一祖先),一种是自家的(自家的祖先)。
扫众人墓时,林氏的所有子孙都会聚在一起,每年都有轮排,今年如果轮到林二叔家,那么他就要到各家各户去收取扫墓费用,租赁锅碗瓢盆,带着林氏厨子到最近的祖先墓地去挖炉灶饭。
老人家带上自家的铜盆,小碗筷,到墓地等饭,中年妇女不想走路的,那就在墓地那里帮忙洗菜做饭。年轻人,小孩子,则是把准备好的面包带上,跟着挑扁担(内有扫墓祭祀用的,鸡,猪肉,鞭炮,蜡烛,香......)的叔叔走路去祖先的墓地进行祭拜。通常情况下,需要分批去,祖先坟墓的位置不同,所以有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人带领。......
祭拜完毕之后,再回来灶饭的坟地,不久就开始分饭菜,每一户都有一大盆的菜,分好之后就各自找个草地坐着,一起聊天,一起吃饭,十分热闹。林氏的子子孙孙也异常的多。吃完之后,就各自收拾好,把剩余的菜带回家热着吃,通常都能吃上三四天。......
真正的中医文化正在失传。
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没有了,直接导致的是文化的缺失。中国自古从出生到去世都有一套被社会公认的礼仪、学习、教化、传承的流程,现在懂得人有多少?即便是有,也是中不中,洋不洋。
传统文化典型的是戏剧,中医,民俗节日。这点政府在宣传和推广做的非常不够,希望能够加强人们对这方面的兴趣!中国的文化真的是最好最酷的,这点我很赞同周杰伦的话!
传统节日气氛没有了
很多:过年习俗,丧嫁娶习俗,祭祀习俗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形态、规矩礼仪禁忌有的面目全非,有的习俗已经消失,过年没有让人兴奋温馨祥和团圆的年味,其他更是冷冰冰的,一切都是钱搞定,没人情味的热闹,没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内涵。。。
谢邀,一个比较令人心痛的话题!
题主:据你所知,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失传?
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传承十分必要。琴棋书画诗酒花茶,还有词赋曲歌,古代才子才女们,总是力求样样精通,其意就是要传承。在谜友圈里听张玉阁老先生讲述,就能时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失传,有雕刻-皮影戏-五子棋-编织工艺-民歌-花鼓戏-二胡……失传的原因值得去深思。
1.民间艺人们难寻传人。
拿我们村子里的事来说吧。张姓有位辈分极高的爷爷,是位长寿的算命先生,走村串户时常拉着一把二胡,琴弦一动,余音缭绕,近四五年间我再没有见到他,也许是人真的老了吧。爷爷算命,没往下传,拉二胡的手艺至今村里也没人再感兴趣。
竹篾扎亡人的灵屋子,也是工艺活,阁老就会,我父亲也会,父亲走了这手艺我却不懂,阁老的技术活大伙儿佩服得不要不要,可就是没人再想学下这门技艺。
皮影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初,我还是见过的。两只手巧妙地摆动,灯光下不远的投影里,小动物的各式动作惟妙惟肖。而电影放映队,也是每个月都要下乡几回,一村又一村,甚至一组又一组,放映的工作人员取片,倒片之时,大屏幕白了,看电影的群众,各自议论纷纷。待到倒片完成,全场肃静,荧屏上又出现一个个大活人了。
(下图这文化氛围就很浓,广场舞嘛)
雕刻印章,简单莫过于用碎瓦磨圆成棋子状,把个“马”字反写上去,再用刀子戳得够深,小时候俺做过这活儿。雕刻师傅的手艺,俺自然是佩服之至了,此类艺人也是少了又少。
2.诗词歌赋曲联谜,群众性活动不多见。
自从有了电视,诗词类大会也移到网上直播,观众越来越遥远。戏曲呢?黄梅戏《追鱼》《天仙配》流传久远,“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我与娘子谈笑间”…如今的年轻人,没有几位能知能唱。
对联中有乐趣,但是如今注重平仄的联友少之又少,想寻找国风的足迹,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谜语呢?虽是短文,但也是精品,冶情益智娱乐,真的没有多少人能懂灯谜,猜解乃至及时制灯谜的人,更是凤毛鳞角。
3.民俗活动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踢毽子,滚铁圈,下象棋跳棋五子棋军棋,舞狮,舞龙,看马戏团的表演,也成了回忆。柳条做成的扁担-箩筐-手榴弹,仍留在记忆深处……
综上所述,时代变迁,有了手机,有了微信支付宝,有了4G网,这世界推陈出新,好多传统文化都在慢慢消失之中。号@ZHANGRUPlNG恭请您分享文化领域中的趣事儿,感谢留评,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