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过春节和元宵节的风俗分别起源于哪个朝代?

2023-07-23 09:26:40 条浏览

如果我记忆无误,应该是周!




过春节、元宵节分别起源于什么朝代,已经无从考究了。中国古代小说有很多关于过年期间的描写,例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中国人过年,从腊八节开始,到元宵节晚上12点结束,历时37天左右,是团圆节、购物节、狂欢节。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至于放鞭炮的习俗,是来源于一个故事: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今年的除夕,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

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

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

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恐龙之乡”的四川省自贡市更是由于采用各式材料制作各式精巧花灯并举办“恐龙灯会”而闻名遐迩。

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燃放烟花爆竹助兴。“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元宵节




春节在民国以前特指立春。古时候称大年初一为“元旦”。辞旧迎新的庆祝活动在人类明确了“年”、“岁”的概念之后就开始了。据说中国人至迟在尧舜之际就开始“过年”了。

但是,在古代历法不一,比如所以大年初一的时间也不一定。比如在“古六历”中,夏历以冬至为一年的结束,以一月为岁首,和现在的农历在时间比较接近;而黄帝历、周历、鲁历则为建子,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所以古代百姓过阳历年时就叫“周朝建子”,一般要包顿饺子。商历建丑以夏历十二月为岁首,秦用颛顼历,以夏历十月为岁首。汉武帝太初年间恢复夏历并做了一些改革,这就是如今我们后来农历的雏形。

清朝以前,立春,也就是古代的“春节”也是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各府、州、县要搭建春台、春楼,制作土牛,从城外抬进城内巡游,巡游至衙门前时,当地府州主官和下属官员要依次鞭打土牛,叫“打春”,并燃放烟花爆竹。叫做“打春牛”——立春这天习惯上要吃“春饼”。

民国成立后,扬言要移风易俗,规定只许庆祝西历元旦,不让过夏历元旦,并且把元旦、除夕等名称改到公历一月一日和十二月三十一日,这一和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一样。但民间并不买账。民国三年一月,大总统袁世凯下教令恢复古老的生活方式,以农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所有节日公务员放假一天。而作为对新思潮的让步,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这一规矩延续至今。

元宵节起源的晚一些,是先秦时楚人祭祀至高的天神东皇太一,也就是后世的太乙救苦天尊。楚人于每年第一个月的十五前后燃灯祭祀太一神。至汉武帝时太一神的崇拜成为官方信仰。《史记.乐书》曰:‘汉家祠太乙,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或其遗事。’从黄昏开始,街头巷尾通宵达旦的灯火通明,从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到了隋唐之际由于有“宵禁”的制度,唯独正月十五等少数节日可以纵士庶夜游。所以刺激了元宵节的发展。到了宋朝宵禁取消,但元宵节的习俗已经形成,于是就成了古代的狂欢节。

太乙救苦天尊,也就是屈子《九歌》中的东皇太一,非常古老的信仰。

上元张灯,给新的一年带来了光明。

今日腊月二十三,灶君朝天奏事,大家不要忘记祭灶啊!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