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有哪些?

2023-07-22 16:54:01 条浏览

民俗文化主要有三个方面

物质民俗文化,以生产、交换、交通、服饰、饮食、居住等为主要内容;

社会民俗文化,以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为重点;

精神民俗文化,包括信仰、伦理道德、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艺术、游艺竞技等。 

【婚嫁礼俗】最早出现在古代对偶婚末期和个体婚初期,至西周时期趋于完善,逐步形成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在此基础上又演化为提亲、定礼、迎娶等婚俗,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主要的婚俗。

【丧葬礼仪】据考古发掘,中原地区早在两万年前就有了葬仪,至周代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丧葬礼仪,并成为中国重要的礼俗。 

【岁时风俗】,如踩高跷、划旱船、玩狮子、挂灯笼等“耍社火”,如小年祭灶、岁末守岁、过年吃饺子、拜年,元宵点灯盏,清明祭祖扫墓,端午插艾叶,七夕观星乞巧,八月中秋赏月,九月重阳登高等等。

【文化艺术】服饰、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

【少数民族风俗】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如湘西送傩神等等。




这个问题有点泛,太大了。所谓“传统文化习俗”,我认为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

说到“非遗”,范畴就真的比较广了。文化部先后于2006、2008、2011和2014名命了四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总项多达1372项。在名录中,还专门设有“民俗”一栏,我挑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社火”来说说:

社火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源自劳动人民对于土地和火的崇拜,延生自远古巫术和图腾崇拜,属于一种祭祀拜神的宗教活动。“社”为土地之神,“火”为火祖。社火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社火目前的主要流行范围在山西、陕西、河北、河南、辽宁等。

【血社火】

以陕西省宝鸡市赤沙镇最为正宗。社火以水浒武松杀西门庆为武大报仇的故事为题材,表演内容以斧头、铡刀、剪刀、锥子等刺入西门庆和其他坏人头,整个社火内容恐怖血腥,惩恶扬善,每逢闰年表演一次,碰上实属难得。

【芯子社火】

流行于陕西和甘肃一带,主要由5-7岁小孩装扮成传统戏曲人物形象,并配以相关动作,置于木架或者铁架之上,以一个支点将其背起,随表演队伍巡回演出。因为支撑小孩的“芯子”是置于肩膀位置的,所以也叫“背芯子”。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都会表演。

【桃林坪花脸社火】

流行于河北省井陉县。13世纪在井陉县小作镇桃林坪村南揪树梁进行了一场激战,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战斗,组建了花脸社火。描述了三国、梁山等故事中各员名将的战斗场面,共有16回子,每个回子都是一个故事。花脸社火不唱不说,只有从脸型、招路上仔细观察才能辨别演员身份和戏的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所有人为了理想而努力去生活的动力。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的寄托,都在人民的生命上。

不过,人们的精神生活,须以寻求“善的知识”为目的,只有自由与博爱才能培养高贵优雅的人格与灵动有趣的灵魂。如果我们的心灵蒙昧着黑暗,我们的热情虚妄而盲目,是很容易让一个民族走向衰败的。

让我想起很多咱们古人留下的瑰宝,却很少有人去正视、去关注,比如这个生活中很常见,却极少有人知道为什么的词语——“东西”

人们常常会说,这个东西,那个东西,我要去买东西等等,应该没有人会说去买南北吧!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中国古代,有几个传说,我们可以来看一下:

1、有一天,朱熹与他的朋友盛,相遇在巷子内,盛手中拿着一个竹篮子。

朱熹问他:“你去哪里?”

盛回答说:“我要去买点东西。”

朱熹是一个喜欢研究学问的人,他听了盛的话之后,很好奇。

就问道:“你说买东西,为什么不说买南北呢?”

盛却反问朱熹:“你知什么是五行吗?”

朱熹答:“我当然知道,不就是金、木、水、火、土吗?”

盛说:“不错,你知道了就好办,现在我来说给你听听,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属火,北属水,中间属土。我的篮子是竹做的,火会烧掉,装水会漏掉,只能装木和金,也不会装土,所以叫买东西,不说买南北呀。”

朱熹听后叹道:“原来是这样!”

2、大唐的东市、西市是唐朝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当时的工商业贸易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

东市分布在今天的西安交通大学以西,西安交大校园如今还有部分是建在东市街道的遗址上呢!东市经营的商品,大多是上等奢侈品,主要经营对象是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

西市,在皇城外的西南部,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西市商业比东市相对要繁荣些,是长安城的主要工商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因此又被称之为“金市”。

3、前汉建都在长安,叫西汉,而后汉定都在洛阳,称为东汉。当时人们一般购物去东都洛阳,就称“买东”,到西都长安购物,则称“买西”,所以久而久之“买东西”成了集市购物的代名词了。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多如牛毛,也许有人觉得现在去关注这些没什么意义,但我认为,虽然它不是生活必需品,可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我们精神的希望,只有精神生活充实了,人们的内心才能更好的得到安放。

我希望人类能安静的生活下去,就算有狂风暴雨,也终将有晴朗的一天,我们过去已经等候很久了,也许还要等候很久……




谢邀:

据我了解传统的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我记得每年家乡都会搞社火,大人小孩都会去参加,尤其是这种活动我觉得非常的好,是文化的传承更是中华文化的发扬。热闹而有意义。民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他的价值和意义,更有他的存在的现实意义,生动活泼,更让我们的民族有鲜明的特色。我们学习他。

民俗文化的概念

主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方民众共享传承的风俗也就是生活习惯。其实在我们国家也是比较多的。

民俗文化多种多样

比如土家族的赶年,蒙古族的那达慕和马奶节,还有朝鲜族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有老人节基本和汉族一样的。

民俗文化丰富

再就是东乡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是来源伊斯兰教的。还有比较特别的布朗族迎接太阳的节日,还有熟悉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等等。基本我们56个民族都有自己大大小小的节日,丰富多彩意义重大!可以多了解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文化的长河中我们有学不完的优秀文化,更有取之不尽的文化素材,尤其是各种各样的文化需要研究,需要认真了解。我们一起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你知道的传统文化民俗又有哪些呢?

图片来源网络




温馨提示